收藏 分销(赏)

JJF 1981-2022 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49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981-2022 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JJF 1981-2022 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JJF 1981-2022 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JJF 1981-2022 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JJF 1981-2022 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9 8 12 0 2 2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N a n o i n d e n t a t i o nT e s t e r s 2 0 2 2-0 6-2 8发布2 0 2 2-1 2-2 8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N a n o i n d e n t a t i o nT e s t e r sJ J

2、F1 9 8 12 0 2 2 归 口 单 位: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工业大学苏州市计量测试院广州市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中山大学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本规范委托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9 8 12 0 2 2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陶兴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任玲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李 旭(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曹 丛(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刘庆运(安徽工业大学)夏 燕(苏州市计量测试院)古耀达(广州市计

3、量检测技术研究院)陈 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郭 鑫(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张纯禹(中山大学)侯晓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石 伟(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J J F1 9 8 12 0 2 2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4 概述(1)5 计量特性(2)6 校准用计量器具(3)7 校准环境条件(3)8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8.1 校准前准备(3)8.2 零点的判定方法(3)8.3 压入硬度和模量测量方法(3)8.4 压入硬度的重复性(3)8.5 压入硬度的示值误差(4)8.6 压入模量的重复性(4)8.7 压入模量的相对示值误差(4

4、)9 不确定度评定(4)1 0 校准结果表达(4)1 1 复校时间间隔(4)附录A 压入硬度的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实例(5)附录B 压入模量的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实例(7)附录C 校准记录格式(9)附录D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1 0)J J F1 9 8 12 0 2 2引 言J J F1 0 7 1 国家 计 量 校 准 规 范 编 写 规 则、J J F1 0 0 1 通 用 计 量 术 语 及 定 义、J J F1 0 5 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 范 主 要 参 考G B/T 2 2 4 5 82 0 0 8 仪 器 化

5、纳 米 压 入 试 验 方 法 通 则 、G B/T3 1 2 2 82 0 1 4 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 术语、I S O1 4 5 7 7-1:2 0 1 5 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M e t a l l i cm a t e r i a l sI n s t r u m e n t e di n d e n t a t i o nt e s tf o rh a r d n e s sa n d m a t e r i a l sp a r a m e t e r sP a r t1:T e s tm e t h o d)、I S O1 4 5 7

6、 7-2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 第2部分:试验机的检验和校准(M e t a l l i cm a t e r i a l sI n s t r u m e n t e di n d e n t a t i o nt e s tf o rh a r d n e s sa n dm a t e r i a l sp a r a m e t e r sP a r t2: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a l i b r a t i o no f t e s t i n gm a c h i n e s)和A S TM E 2 5 4 6:2 0 1

7、 5 仪器化压入标准试验(S t a n d a r dP r a c t i c ef o rI n s t r u m e n t e dI n-d e n t a t i o nT e s t i n g)进行编制。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9 8 12 0 2 2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载荷小于1 0 0mN的纳米压入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 B/T3 1 2 2 82 0 1 4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 术语G B/T2 1 8 3 8.12 0 1 9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入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I S O1 4 5 7 7-1 金

8、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M e t a l l i cm a t e r i a l sI n s t r u m e n t e di n d e n t a t i o nt e s tf o rh a r d n e s sa n d m a t e r i a l sp a r a m e t e r sP a r t 1:T e s tm e t h o d)I S O1 4 5 7 7-2:2 0 1 5 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 第2部分:试 验 机 的 检 验 和 校 准(M e t a l l i c m a t e

9、 r i a l sI n s t r u m e n t e di n d e n t a t i o nt e s tf o rh a r d n e s sa n dm a t e r i a l sp a r a m e t e r sP a r t2: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a l i b r a t i o no ft e s t i n gm a-c h i n e s)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G B/T3 1 2 2 82 0 1

10、4中界定的术语和计量单位适用于本规范。4 概述纳米压入仪通过电磁力或压电陶瓷驱动金刚石压头压入被测材料表面,使用传感器记录位移量,通过分析压入过程中连续记录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来分析计算材料的压入硬度和压入模量等力学参数,其典型载荷-压入深度曲线见图1,结构示意图见图2。1J J F1 9 8 12 0 2 2图1 典型的纳米压入测量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图2 纳米压入仪的典型结构示意图A试样;B压头;C加载线圈;D支撑弹簧;E位移传感器;F加载框纳米压入仪测量的主要量值为压入硬度HI T和压入模量EI T。5 计量特性纳米压入仪计量特性要求见表1。表1 纳米压入仪计量特性要求校准项目推荐特性要求

11、外观检查各零部件应齐全并且连接可靠,保护罩、位移台和显微镜运行良好压入模量重复性2.0%压入模量示值误差用户自定压入硬度重复性3.0%压入硬度示值误差用户自定2J J F1 9 8 12 0 2 26 校准用计量器具使用熔融石英或B K 7玻璃有证标准物质作为校准用计量器具,其压入硬度的相对不确定度8%(k=2);压入模量的相对不确定度6%(k=2)。7 校准环境条件7.1 环境温度1 82 8,1h温度波动1。7.2 相对湿度7 5%。7.3 校准地点附近不应有影响测量的振动和电磁干扰。8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8.1 校准前准备校准前应保证仪器工作正常后待机进入稳定状态,使用磨损较小或新的压头

12、进行校准实验,按I S O1 4 5 7 7-2:2 0 1 5附录B和附录D中的要求进行测量设备的仪器柔度和尖压头面积函数校准。8.2 零点的判定方法通过压头接触样品表面时载荷的首次增加判定为零点的位置。8.3 压入硬度和模量测量方法使用标准物质试样校准时,将仪器显微镜聚焦于标准物质表面,采用至少两个不同的常用载荷进行测量,两个载荷分别位于量程范围的02 5%和7 5%1 0 0%,其中一个载荷推荐使用1 0mN。采样频率参数设定满足压头与样品接触时采集的数据相邻点载荷增加不大于1N。载荷方程为:3 0s加载到最大载荷处后保载3 0s,1 0s卸载至载荷的1 0%处,保载6 0s,最后2s卸

13、载到载荷为零。两个相邻压痕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压痕直径的5倍,任一压痕中心距离样品边缘的距离不少于压痕直径的3倍。每个载荷下至少进行1 0次有效重复测量。对测量数据的热漂移率按公式(1)进行计算,热漂移率大于0.1n m/s的数据应视为无效数据,进行剔除。=h6 0-h2 04 0(1)式中:热飘移率,n m/s;h6 0 卸载到最大载荷1 0%处,保载第6 0s时的位移值;h2 0 卸载到最大载荷1 0%处,保载第2 0s时的位移值。8.4 压入硬度的重复性压入硬度的重复性R(HI T)用相对不确定度按公式(2)计算:R(HI T)=ur(HI T)HI T1 0 0%(2)式中:HI T

14、 所用载荷下多次测量的压入硬度平均值,G P a;3J J F1 9 8 12 0 2 2ur(HI T)重复测量性引入的压入硬度不确定度,即标准偏差,G P a。8.5 压入硬度的示值误差压入硬度的相对示值误差HI T,按公式(3)计算:HI T=HI T-HI T sHI T s1 0 0%(3)式中:HI T 压入硬度的相对示值误差;HI T s 压入硬度的标准值,G P a。8.6 压入模量的重复性压入模量的重复性R(EI T)用相对不确定度按公式(4)计算:R(EI T)=ur(EI T)EI T1 0 0%(4)式中:EI T 选用载荷下多次测量的压入模量平均值,G P a;ur(

15、HI T)测量重复性引入的压入模量不确定度,即标准偏差,G P a。8.7 压入模量的相对示值误差压入模量的示值误差EI T,按公式(5)计算:EI T=EI T-EI TsEI Ts1 0 0%(5)式中:EI T 压入模量的示值误差;EI T s 压入模量的标准值,G P a。9 不确定度评定纳米压入仪压入硬度和压入模量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别按附录A和附录B。1 0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实验记录格式参见附录C。校准结果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包括信息及格式参见附录D。1 1 复校时间间隔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复校间隔为1年。4J J F1 9 8 12 0

16、2 2附录A压入硬度的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实例A.1 测量方法本规范的校准测量中,两种不同载荷下测量标准物质的压入硬度和压入模量,每种载荷重复测量至少1 0次。通过计算获得压入硬度和压入模量的重复性和相对示值误差。本附录为纳米压入仪压入硬度校准结果的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A.2 压入硬度示值误差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传播公式根据测量方法,用标准物质纳米压入仪进行校准时,试样的压入硬度示值误差结果可以表示为:HI T=HI T-HI T sHI T s1 0 0%(A.1)式中:HI T 压入硬度测量值的相对示值误差;HI T 压入硬度测量值,G P a;HI T s 压入硬度标准值,G P

17、 a。以上校准值的各分量互相独立,所以校准结果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uc=u(HI T)=c21ur(HI T)2+c22u(HI T s)21 0 0%(A.2)式中:c1=HI T HI T=1HI T s;c2=HI T HI T s=-HI THI T s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ur(HI T)测量重复性引入的压入硬度不确定度,G P a;u(HI T s)标准物质量值引入的压入硬度相对不确定度,G P a。压入硬度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HI T)=k u(HI T),k=2。A.3 压入硬度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根据测量方法,采用熔融石英标准物质在1 0mN下压入硬度测量结果为例

18、,其标准值和1 0次测量值如表A.1和表A.2所示。表A.1 熔融石英标准物质在1 0m N下压入硬度标准值和不确定度压入载荷1 0mN采用特性量值标准值G P a扩展不确定度(k=2)G P a扩展相对不确定度(k=2)压入硬度9.4 80.4 44.6%5J J F1 9 8 12 0 2 2表A.2 熔融石英标准物质在1 0m N下1 0次测量的压入硬度和压入模量测量值测量序号1234567891 0平均值标准偏差压入硬度/G P a 8.9 9 9.4 7 9.6 4 9.6 9 9.4 0 1 0.0 6 9.6 1 9.3 2 9.7 4 9.1 29.5 00.3 1A.3.1

19、重复性引入的压入硬度不确定度分量ur(HI T)校准测量中采用1 0mN的载荷对熔融石英标准物质进行了1 0次重复测量,压入硬度的测量平均值HI T为9.5 0G P a,标准偏差s(HI T)为0.3 1G P a。ur(HI T)=s(HI T)=0.3 1G P aA.3.2 标准物质量值引入的压入硬度相对不确定度分量u(HI T s)按表A.1标准物质的压入硬度不确定度为:u(HI T s)=U(HI T s)k=0.4 42=0.2 2(G P a)A.3.3 合成不确定度压入硬度相对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A.2)计算。uc=u(HI T)=c21ur(HI T)2+c2

20、2u(HI T s)21 0 0%=4%A.3.4 扩展成不确定度压入硬度示值误差的扩展相对不确定U(HI T)=k u(HI T)=8%,k=2。6J J F1 9 8 12 0 2 2附录B压入模量的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实例B.1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参照附录A中A.1的内容。B.2 压入模量相对示值误差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传播公式模量示值误差结果可以表示为:EI T=EI T-EI TsEI Ts1 0 0%(B.1)式中:EI T 压入模量值的相对示值误差;EI T 压入模量的测量值,G P a;EI T s 压入模量标准值,G P a。以上校准值的各分量互相独立,所以示值误差的合成相对

21、标准不确定度为:uc=u(EI T)=c21ur(EI T)2+c22u(EI T s)21 0 0%(B.2)式中:c1=EI T EI T=1EI T s;c2=EI T EI T s=-EI TEI T s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ur(EI T)测量重复性引入的压入模量相对不确定度,G P a;u(EI T s)标准物质量值引入的压入模量相对不确定度,G P a。压入模量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EI T)=k u(EI T),k=2。B.3 压入模量相对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熔融石英标准物质在1 0mN下压入模量测量为例,其标准值和1 0次测量值如表B.1和表B.2所示。表B.1 熔融石

22、英标准物质在1 0m N下压入模量标准值和不确定度压入载荷1 0mN采用特性量值标准值G P a扩展不确定度(k=2)G P a扩展相对不确定度(k=2)压入模量7 2.6 52.6 13.6%表B.2 熔融石英标准物质在1 0m N下1 0次测量压入模量测量值测量序号1234567891 0平均值标准偏差压入模量/G P a7 1.9 37 2.2 47 2.6 07 1.6 67 5.3 07 3.0 57 3.1 57 2.2 27 2.9 47 1.7 8 7 2.6 9 1.0 67J J F1 9 8 12 0 2 2B.3.1 重复性引入的压入模量相对不确定度分量ur(EI T)

23、校准测量中采用1 0mN的载荷对熔融石英标准物质进行了1 0次重复测量,压入模量的测量平均值EI T为7 2.6 9,标准偏差s(EI T)为1.0 6。ur(EI T)=s(EI T)=1.0 6G P aB.3.2 标准物质量值引入的压入模量相对不确定度分量u(HI T s)按表B.1标准物质的压入模量相对不确定为:u(EI T s)=U(EI T s)k=2.6 12=1.3 2(G P a)式中:u(EI T s)标准物质压入模量的扩展不确定度。B.3.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压入模量相对示值误差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按公式(B.2)计算。uc=u(EI T)=c21ur(EI T)2+c22

24、u(EI T s)21 0 0%=5%B.3.4 扩展不确定度压入模量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EI T)=k u(EI T)=1 0%,k=2。8J J F1 9 8 12 0 2 2附录C校准记录格式表C.1 纳米压入仪校准原始记录委托方名称委托方地址生产厂家仪器型号仪器编号实验室温度实验室相对湿度%技术依据校准日期证书编号1.外观2.压入硬度测量值的相对示值误差标准物质名称标准物质编号标准值G P a载荷mN测量值G P a相对示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3.压入硬度测量重复性重复测量次数1234567891 0HI TG P aR(HI T)%载荷4.压入模量测量值的相对

25、示值误差标准物质名称标准物质编号标准值G P a载荷mN测量值G P a相对示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k=2)%5.压入模量测量重复性重复测量次数1234567891 0EI TG P aR(EI T)%载荷备注校准员核验员9J J F1 9 8 12 0 2 2附录D校准证书(内页)格式D.1 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证书编号,页号和总页数的标识;d)客户名称和地址;e)被校准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f)校准单位校准专用章;g)校准日期;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名称及代号;i)本次校准所用有证标准物

26、质和主要测量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仪器编号、证书编号及有效期;j)校准地点、校准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值、湿度值);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l)“校准证书”的校准人、核验人、批准人签名及签发日期;m)校准结果仅对被校仪器本次测量有效的声明;n)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无效的声明。D.2 推荐的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见表D.1。表D.1 校准结果序号校准项目校准结果1压入硬度重复性载荷mN平均值G P a标准偏差G P a测量重复性%2压入硬度示值误差载荷mN测量值G P a标准值G P a相对示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k=2)%01J J F1 9 8 12 0 2 2表D.1(续)序号校准项目校准结果3压入模量重复性载荷mN平均值G P a标准偏差G P a测量重复性%4压入模量示值误差载荷mN测量值G P a标准值G P a相对示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k=2)%11J J F1 9 8 12 0 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