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967-201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34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967-201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JJG 967-201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JJG 967-201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JJG 967-201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JJG 967-201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9 6 72 0 1 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C a l i b r a t o r s f o rH e a d l a m pT e s t e ro fM o t o rV e h i c l e 2 0 1 5-0 8-2 4发布2 0 1 6-0 2-2 4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检定规程V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C a l i b r a t o r sf o rH e a d l a m pT e s t e ro f

2、M o t o rV e h i c l eJ J G9 6 72 0 1 5代替J J G9 6 72 0 0 1 归 口 单 位: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 草 单 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9 6 72 0 1 5本规程起草人:张卿贤(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刘 毅(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权小菁(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戴映云(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J J G9 6 72 0 1 5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概述(1)4 术语(1)4.1 发光强度(1)4.2 光轴角

3、(1)4.3 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1)5 计量性能要求(1)5.1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1)5.2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1)5.3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2)5.4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2)5.5 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2)5.6 光轴角的示值误差(2)5.7 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2)6 通用技术要求(2)7 计量器具控制(2)7.1 检定条件(2)7.2 检定项目(3)7.3 检定方法(3)8 检定结果的处理(8)9 检定周期(8)附录A 检定证书(内页)格式(9)附录B 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检定原始记录(1 0)附录C 校准器光轴角检测装置(1 1)附录D 校准器发光强度实际电压的标定(1

4、 2)附录E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 3)J J G9 6 72 0 1 5引 言本规程依据J J F1 0 0 22 0 1 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同时参照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 B4 5 9 92 0 0 7 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并根据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在交通运行安全、机动车检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对J J G9 6 72 0 0 1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进行了部分修订。与J J G9 6 72 0 0 1相比,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原规程中“发光强度”修改为“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并作出相应的指标要求;取消了原规

5、程中对直流电源稳定性的要求;修改了原规程中对光轴角的示值误差测量范围;取消了原规程中3.3条水平调节机构的要求。本规程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 J G9 6 72 0 0 1J J G9 6 72 0 1 5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2 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 B4 5 9 9 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 概述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

6、校准器(以下简称校准器)可分为远光校准器、远近光校准器和近光激光校准器。校准器是装有标准光源,带有水平和垂直精密旋转机构的装置。远光校准器由标准光源、直流稳压电源及电压表、水平和垂直角度旋转机构、水平调整机构和找正机构等部分组成;远近光校准器还带有激光器;近光激光校准器的组成包括激光器、水平和垂直角度旋转机构、水平调整机构和找正机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电压调压装置和水平、垂直角度旋钮,使校准器发出一束已知发光强度和光轴角的光束,实现对前照灯检测仪的发光强度、光轴偏移角及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的检定。4 术语4.1 发光强度 l u m i n o u s i n t e n s i t y光源在

7、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该光源在包含指定方向的立体角元d内传输的光通量d除以该立体角元之商:I=d/d。4.2 光轴角 a x i sa n g l e校准器发出的光束光轴与水平面及铅垂面之间的夹角。4.3 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 i n f l e c t i o np o i n tn e a r t h e l i g h td a r kc u t-o f f l i n e近光灯在光屏上投射出的光斑图形,其水平明暗分界线与倾斜明暗分界线的交点,称为明暗截止线转角。5 计量性能要求5.1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校准器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不超过5。5.2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校准器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8、上投射一个比较清晰的对称的光斑,其光照度只有一个1J J G9 6 72 0 1 5最大值;校准器发光强度的变化范围不小于(54 0)k c d,且校准器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应满足:首次检定:不超过4%;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不超过6%。5.3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校准器发光强度的重复性不大于1%。5.4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校准器发光强度在1 0m i n内的变化率不超过1.5%。5.5 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校准器光轴角转动机构在垂直方向处于0 0 0,水平方向在左(L)2 右(R)2 范围内变化以及水平方向处于0 0 0,上下方向在下(D)1 上(U)1 范围内变化时,校准器光束光分布的不对称性不超

9、过1 0%。5.6 光轴角的示值误差在左(L)2 右(R)2,上(U)2 下(D)2 范围内,光轴角的示值误差不超过5。5.7 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不超过3。6 通用技术要求1)校准器应有铭牌,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及制造日期等。2)校准器的所有光学零部件应清洁,无明显霉点、疵点、气泡、划痕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仪器的刻线、数字等应显示清晰,不应有断线、笔画短缺等缺陷。3)校准器的各运动、调节部分应转动灵活、平稳、锁定可靠;光轴角转动机构应有锁紧装置。7 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7.1 检定条件7.1.1 检定用设备7

10、.1.1.1 数字照度计:至少312位显示,相对示值误差不超过1%。7.1.1.2 光度测量装置:测量距离不小于7m,最大允差0.2%。7.1.1.3 经纬仪(6 级)。7.1.1.4 水准仪(S 3级)。7.1.1.5 光轴角检测装置(见附录C)。7.1.2 检定环境和其他要求。7.1.2.1 温度:(2 05)。7.1.2.2 相对湿度:8 5%。2J J G9 6 72 0 1 57.1.2.3 电源电压:A C(2 2 01 0)V。7.2 检定项目检定项目见表1。表1 检定项目一览表序号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1通用技术要求+2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3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4

11、发光强度的重复性+-5发光强度的稳定性+6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7光轴角的示值误差+8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注:1 近光激光校准器只需检定第1,7,8项;2 凡需要检定的项目用“+”表示,不需检定的项目用“-”表示。7.3 检定方法检定前,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校准器进行预热。7.3.1 通用技术要求目视观察和试验,应满足6.16.3的要求。7.3.2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7.3.2.1 检定在光度测量装置上进行。将被检的校准器置于装置的圆转台上(见图1),先把校准器的角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而后调整校准器,使其水泡处在圆环中央。用水准仪瞄准,反复调整,使校准器发光面的中心与已调好的数字照度计探测

12、器受光面的中心等高;同时用经纬仪瞄准,反复调整,直至被检校准器光轴找正机构的两个尖锥的顶点与过探测器受光面中心的垂线在同一铅垂面内,此时被检校准器的水泡应保持在圆环中心,并定好被检校准器的起点。(a)水平视图图1 校准器发光强度检定调整示意图3J J G9 6 72 0 1 5(b)俯视图图1(续)7.3.2.2 用i/j作为光轴角的表示方法,其中i为第i个水平方向的光轴角,左右方位用L或R表示,j为第j个垂直方向的光轴角,上下方位用U或D表示,所有角度应精确到分。将照度计的探测器和被检的校准器固定在装置上相距D的两个位置,光轴角为0/0。保持垂直方向上的光轴角0 不变,将水平方向的光轴角示值

13、转到L 3(或R 3),再按照L 3 0 R 3(或R 3 0 L 3)缓慢转动光轴角转动机构,并观察照度计的示值。在光轴角为L 2 和R 2 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并记录此时光轴角的示值Li和Ri。然后再反方向按上述方法,在L 2 和R 2 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并记录此时光轴角的示值Li和Ri。水平方向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0=(Li-Ri)/2(1)0=(Li-Ri)/2(2)按公式(3)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校准器光轴在水平方向的零位示值误差:0=(0+0)/2(3)保持校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处在0 不变,光轴角垂直方向的示值转到D

14、 2(或U 2),再按照D 2 0 U 2(或U 2 0 D 2)方向缓慢转动光轴角转动机构,并观察照度计的示值。在光轴角为U 1,D 1 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记录此时垂直方向的光轴角示值Uj和Dj。再反方向按上述方法,在光轴角为U 1,D 1 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记录此时垂直方向的光轴角示值Uj和Dj。两次垂直方向校准器零位的示值误差分别按公式(4)和公式(5)计算:0=(Uj-Dj)/2(4)0=(Uj-Dj)/2(5)按公式(6)计算两次检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校准器光轴在垂直方向的零位示值误差:0=(0+0)/2(6)4J J G9 6 72 0 1 5 被检校

15、准器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记为0/0,方位分别用L或R与D或U表示,应符合5.1的要求。7.3.3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7.3.3.1 将调整好的被检校准器和照度计的探测器,固定在装置上相距D的两个位置(见图1),使光轴角处在0/0 状态,保持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的光轴角(0)不变,按某一方向缓慢转动水平方向光轴角转动旋钮,同时观察照度计的读数变化,当照度计读数最大时,记录此时光轴角的示值 I。继续按原方向转动光轴角转动旋钮至少1,然后再反方向转动光轴角转动旋钮,当照度计的读数再次出现最大值时,记录此时水平方向光轴角的示值 I。被检校准器光束照度最大点水平方向的位置按公式(7)给出:I=(I+I)/

16、2(7)保持被检校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0)不变,缓慢转动垂直方向光轴角转动旋钮,找出照度计读数最大时对应的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主光轴的两个示值I,I。被检校准器光束照度最大点垂直方向的位置按公式(8)给出:I=(I+I)/2(8)被检校准器光束照度最大点的位置记为I/I,方位分别用L或R与D或U表示。7.3.3.2 将被检校准器的光轴角调至主光轴I/I位置。将照度计选择适当的挡位。调节校准器的电压旋钮,在其发光强度标称值依次为8k c d,1 0k c d,1 5k c d,2 0k c d,3 0k c d时分别读取照度计的示值Ei,取上升、下降两次的平均值Ei,按公式(9)计算发光强度的实

17、际值I0i:I0i=EiD2(9)按公式(1 0)计算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Ii,它应满足5.2的要求。Ii=Ii-I0iI0i1 0 0%(1 0)式中:Ei 第i个发光强度下照度计的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l x;D 检测距离,单位:m;Ii 第i个发光强度的标称值,单位:c d。送检的校准器在检定发光强度示值误差的同时,应给出相应标称发光强度的实际电压值(详见附录D)。7.3.4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连续6次调节电压调节旋钮,分别将电压调至发光强度为2 0k c d所对应的电压Ui下,记录照度计的示值,按公式(1 1)计算发光强度的标准差作为被检校准器发光强度的重复性:s=1Ini=1(Ii-I

18、)2(n-1)1 0 0%(n=6)(1 1)式中:Ii 第i次测量值,Ii=EiD2,单位:c d;5J J G9 6 72 0 1 5I 发光强度的平均值,单位:c d;n 测量次数。校准器发光强度的重复性应满足5.3的要求。7.3.5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在发光强度为2 0k c d所对应的电压Ui下,照度计的探测器受光照2m i n开始测量,以后每隔2m i n测量1次,共测量6次,被检校准器的稳定性按公式(1 2)计算:u=Em a xEm i n-1 1 0 0%(1 2)式中:Em i n 照度计的最小读数,单位:l x;Em a x 照度计的最大读数,单位:l x。校准器发光强度的

19、稳定性应满足5.4的要求。7.3.6 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保持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的光轴角(0)不变,将校准器的水平方向光轴角按0 L 1 L 2 L 3 L 2 L 1 0 R 1 R 2 R 3 R 2 R 1 0 顺序调整,分别记录光轴角为0/0 时照度计的3次读数E0,E 0,E 0,求出平均值E0及光轴角为L 1/0,L 2/0,R 1/0,R 2/0 时照度计对应的同一光轴角的2次读数E,E,并求出平均值E。被检校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为时的相对发光强度按公式(1 3)计算:II0=EE01 0 0%(1 3)式中:E0 光轴角处于0/0 时,照度计的3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l x;E

20、 光轴角处于/0 时,照度计的2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l x。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的相对发光强度参照上述方法检定。被检校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保持在0 状态不变,只改变垂直方向的光轴角。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的光轴角为时的相对发光强度按公式(1 4)计算:II0=EE01 0 0%(1 4)式中:E 光轴角处于/0 时,照度计的2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l x。光轴角分别为L 1/0 与R 1/0,L 2/0 与R 2/0 及0/D 3 0 与0/U 3 0,0/D 1 与0/U 1 的相对发光强度之差符合5.5的要求。7.3.7 校准器光轴角的示值误差将光轴角检定装置的旋转升降台台面调水平,放上被检的

21、校准器,利用专用夹具将激光器安装到被检校准器灯泡的中央(远近光校准器和近光激光校准器可省略此步骤)(见图2)。接通激光器电源,将被检校准器的光轴角转动机构设定在0/0,调整旋转升降台的高度和角度,使得激光光斑中心与坐标板上的原点重合。6J J G9 6 72 0 1 5图2 校准器光轴角检定示意图 保持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的光轴角示值处在0 状态,将校准器的水平方向光轴角按0 L 1 L 2 L 3 L 2 L 1 0 R 1 R 2 R 3 R 2 R 1 0 顺序调整,从坐标板上读出水平方向光轴角处在同一示值时激光光斑中心偏离原点的距离的2次读数l,l,以平均值l作为测量值。然后,保持被检校

22、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示值处在0 状态,将校准器的垂直方向光轴角按0 U 1 U 2 U 3 U 2 U 1 0 D 1 D 2 D 3 D 2 D 1 0 顺序调整,从坐标板上读出垂直方向光轴角处在同一示值时激光光斑中心偏离原点的距离的2次读数l,l,以平均值l作为测量值。激光器到坐标板原点的距离L0事先测得,按公式(1 5)和公式(1 6)计算被检校准器光轴转动的实际角度:0i=a r c t a nli/L0()(1 5)0j=a r c t a nlj/L0()(1 6)光轴角的示值误差按公式(1 7)和公式(1 8)计算:i=i-0i(1 7)j=j-0j(1 8)式中:i 第i个水平

23、方向的光轴角示值;j 第j个垂直方向的光轴角示值。校准器光轴角的示值误差应满足5.6的要求。7.3.8 校准器光轴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重复7.3.7的步骤。分别记录光轴角处在同一示值时激光光斑中心偏离原点的距离的2次读数l,l,光轴角实际转动的角度按公式(1 9)和公式(2 0)计算得出:=a r c t a nl/L0()(1 9)=a r c t a nl/L0()(2 0)被检校准器在角度的空程误差按公式(2 1)计算得出:=-(2 1)校准器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应满足5.7的要求。7J J G9 6 72 0 1 58 检定结果的处理按本规程要求经检定合格的校准器发给检定证书;不合格

24、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列出不合格项目及数据。9 检定周期校准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8J J G9 6 72 0 1 5附录A检定证书(内页)格式A.1 通用技术要求:A.2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A.3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主光轴位置发光强度/k c d电压/V81 01 52 03 0A.4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A.5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A.6 校准器的光分布、光轴角示值误差与光轴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光轴角光分布光轴角示值误差空程误差0/0 L 1/0 L 2/0 R 1/0 R 2/0 0/D 3 0 0/D 1 0/D 2 0/U 3 0 0/U 1 0/U 2 9J J G9 6

25、 72 0 1 5附录B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检定原始记录 证书编号:第 页送检单位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制 造 厂标 准 器仪器编号检测依据温 度湿 度%RH1.通用技术要求:2.光轴角零位示值误差:003.主光轴的位置、发光强度示值误差(主光轴位置:/D=m)检定点Ii/k c d电压读数V电压平均值照度计读数l x照度平均值l x光强实际值c d示值误差%81 01 52 03 04.发光强度的重复性:次 数123456光照度/l x5.发光强度的稳定性:时间/m i n024681 0光照度/l x6.光分布的对称性;7.光轴角示值误差;8.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L0=mm)光轴角i/j照度

26、计读数Ei/l x平均值Ei/l x光分布%光斑偏移值li/mm平均值li/mm光轴角示值误差转动机构空程误差0/0 L 1/0 L 2/0 R 1/0 R 2/0 0/D 3 0 0/D 1 0/D 2 0/U 3 0 0/U 1 0/U 2 检定员:核验员:日期:01J J G9 6 72 0 1 5附录C校准器光轴角检测装置图C.1 校准器光轴角检测装置C.1 角度测量范围:左、右、下方向为0 3,上方向为0 2;C.2 坐标板的最小分度为1mm;C.3 旋转升降台转动范围为0 3 6 0,锁定可靠,升降范围应能满足检定要求;C.4 激光器射出的激光光束应垂直坐标板,偏差不超过1。11J

27、 J G9 6 72 0 1 5附录D校准器发光强度实际电压的标定送检的校准器应在检定发光强度示值误差的同时,给出相应标称发光强度的实际电压值,具体方法如下:D.1 将调整好的被检校准器和照度计的探测器,并固定在装置上相距D的两个位置,使光轴角处在0/0 状态,保持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的光轴角(0)不变,按某一方向缓慢转动水平方向光轴角转动旋钮,同时观察光度计的读数变化,当照度计读数最大时,记录此时光轴角的示值 I,继续按原方向转动光轴角转动旋钮至少1,然后再反方向转动光轴角转动旋钮,当照度计的读数再次出现最大值时,记录此时水平方向光轴角的示值 I。被检校准器水平方向主光轴的位置按公式(D.1)

28、给出:I=(I+I)/2(D.1)保持被检校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0)不变,按上述方法找出光度计读数最大时对应的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主光轴的两个示值I,I。被检校准器垂直方向主光轴的位置按公式(D.2)给出:I=(I+I)/2(D.2)被检校准器主光轴的位置记为:I/I,方位分别用L或R与D或U表示。D.2 顺时针方向将被检校准器的光轴角调至主光轴I/I位置。接通被检校准器的电源,打开开关,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预热。打开照度计的开关,并选择适当的挡位后开始检定。逐渐升高校准器的电压,直至照度计的指示值为Ei(l x)对应的实际照度为Ei(l x)=Ii(c d)/D2(m),其中Ii(c d)

29、为被检校准器的第i个发光强度,并记录此时被检校准器的显示电压U(V)。按此法逐一检定出被检校准器的发光强度分别为8k c d,1 0k c d,1 5k c d,2 0k c d,3 0k c d等对应的显示电压U i(i=1,2,3,)。逆时针方向将被检校准器的光轴角调至主光轴I/I位置,按上述方法逐一检定出被检校准器的发光强度分别为3 0k c d,2 0k c d,1 5k c d,1 0k c d,8k c d等对应的显示电压U j(j=,3,2,1)。按公式(D.3)计算两次显示电压的平均值作为检定结果:UIi=(U i+U j)/2(j=i)(D.3)21J J G9 6 72 0

30、 1 5附录E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E.1 校准器发光强度的不确定度评定E.1.1 发光强度的检定方法检定校准器的发光强度时,固定被检校准器与照度计之间的距离D,改变被检校准器的显示电压Ui,得到不同的照度E,被检校准器的发光强度I,按公式(E.1)计算。E.1.2 测量模型I=ED2(E.1)式中:I 被检校准器的发光强度;D 照度计与校准器间的距离;E 照度计的示值。E.1.3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由式(E.1)可知:发光强度示值I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I()=IEu(E)2+IDu(D)2(E.2)发光强度示值I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c r e l=uEr e l()2+2uDr

31、e l()2(E.3)E.1.4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E.1.4.1 照度E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照度计的相对示值误差为1%,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Er e l=0.0 13=0.5 8%,该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度估计为2 5%,则自由度:Er e l=12 2 5%()-28 因此,照度E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Er e l=uEr e l2=0.5 8%E.1.4.2 检测距离D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1)检测距离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D1 r e l=1mm/10 0 0mm=0.1%该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度估计为2 5%,则自由度:D1 r e l=12 2 5%()-28

32、 (2)照度计探头与校准器光轴中心的偏移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照度计探头与校准器光轴中心最大偏移0.0 5m,检测距离为8m,构成的夹角31J J G9 6 72 0 1 5a=a r c t a n0.0 58,此夹角反映在距离D上的误差为:D=8 1-c o sa()=0.0 0 01 6m,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D2 r e l=0.0 1 68 3%=0.0 0 12%,此值较小,可以忽略。因此,检测距离D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Dr e l=uD1 r e l2+uD2 r e l2=0.1%E.1.5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E.1.5.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33、分量不确定度来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自由度uEr e l照度计0.5 8%8uDr e l检测距离0.1%8E.1.5.2 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c r e l=uEr e l()2+2uDr e l()2%=0.5 82+20.1()2%=0.6 2%有效自由度:e f f=uc r e l4uEr e l4Er e l+uDr e l4Dr e l=0.6 240.5 848+20.1()481 0E.1.6 确定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要求包含概率p为0.9 9,由e f f=1 0,查表得:t0.9 91 0()=3.1 7,取k9 9=t0.9 9(1 0)=3.1 7,则发光强度的相对扩展

34、不确定度为:U9 9=k9 9uc r e l=3.1 70.6 2%1.9 6%E.1.7 结论发光强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6%,则:UMP E V=1.9 6%6%13 故检定可行。E.2 校准器光轴角的不确定度评定E.2.1 光轴角的检定方法首先利用经纬仪、水准仪和可调工作台调节校准器的初始安放位置,确保校准器的几何中心对正坐标板的原点。而后激光器安装到校准器的前表面,激光束投射到坐标板上,测量光斑距坐标原点的偏移量,按式(E.4)计算光轴角。E.2.2 测量模型=a r c t a nlL(E.4)式中:光轴角值;l 激光光斑在坐标板上的线位移;41J J G9 6 72 0 1 5L 激

35、光器(校准器前表面)与坐标板间的距离。E.2.3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由式(E.4)可知:光轴角的合成标准不确定为:uc=(l)ul()2+Lu L()2(E.5)其中,灵敏系数:(l)=L(l)2+L2L=-l(l)2+L2在测量范围的最大值点计算灵敏系数值。即在=2,l=0.2 8 0m,L=8m处,计算灵敏系数:(l)=L(l)2+L2=80.2 8 02+820.1 2 L=-l(l)2+L2=-0.2 8 00.2 8 02+82=-0.0 0 5E.2.4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E.2.4.1 校准器的初始零位安置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用经纬仪安置校准器时,要使校准器上两准星同时处于经纬仪望远

36、镜十字架垂直线上。实际上,它在坐标板上带来的线位移误差不超过2mm,将这种误差视为矩形分布,则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l0()=0.0 0 23=0.0 0 11 5m 该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度估计为2 5%,则自由度:l0=12 2 5%()-28E.2.4.2 刻度坐标尺引入的不确定度激光光斑在坐标板上的线位移偏移量,通过分辨率为1mm的刻度坐标尺测量,若视为矩形分布,则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l()=0.0 0 13=0.0 0 05 8m 该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度估计为2 5%,则自由度:l=12 2 5%()-28E.2.4.3 校准器与坐标板间的测量距离L引入的不确定度距离L的误差为0.2

37、mm/10 0 0mm,假设测量距离为8m,则误差为0.0 0 16m,视为矩形分布,则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L)=0.0 0 163=0.0 0 09m51J J G9 6 72 0 1 5 该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度估计为2 5%,则自由度:L=12 2 5%()-28E.2.5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E.2.5.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传递系数自由度ul0()初始零位安置0.0 0 11 5m0.1 28ul()刻度坐标尺0.0 0 05 8m0.1 28u L()检测距离0.0 0 09m-0.0 0 58E.2.5.2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l)

38、ul()2+Lu L()2 =0.1 20.0 0 11 5()2+0.1 20.0 0 05 8()2+-0.0 0 50.0 0 09()2=0.0 0 01 5 5(r a d)0.5 3 有效自由度:e f f=u4cul0()4l0+ul()4l+u L()4L1 2E.2.6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要求包含概率p为0.9 9,由e f f=1 2,查表得:t0.9 91 2()=3.0 5,取k9 9=t0.9 9(1 2)=3.0 5,则光轴角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9 9=k9 9uc=3.0 50.5 3=1.6 2E.2.7 结论光轴角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则:UMP E V=1.6 2513 故检定可行。61J J G9 6 72 0 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