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2.1986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4.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朋友角色
5.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6.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属于教师的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7.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属于教师的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8.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9.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0.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
2.学生是学习的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和 ,其中 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 、 、 、 、 。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 和 。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 、 和 。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 。
10.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是 。
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 。
12.“师道尊严”是以 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了以 为中心师生关系模式。
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 。
【参考答案五】
一、选择题
1.C 2.D 3.C 4.A 5.A 6.B 7.B 8.C 9.C 10.A
二、填空题
1.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主体 3.人身权、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 4.6 5.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6.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7.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8.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9.教育理念 10.教育能力 11.人格特征 12.教师、儿童 13.人一人系
教师与学生
1 单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 单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春秋》
B.《学记》
C.《论语》
D.《师说》
3 单选: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
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4 单选: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A.关健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5 单选: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
A.设计者
B.指导者
C.组织者和管理者
D.反思者和研究者
6 单选: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7 单选: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8 单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9 单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 单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11 单选: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12 单选: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
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C.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
13 单选: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14 单选: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15 单选: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
16 单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7 单选: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18 单选: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9 单选: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0 单选: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21 单选: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22 单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人格素养
23 单选: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24 单选: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25 单选: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26 单选: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7 单选: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8 单选: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9 单选: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30 单选: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1 单选: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32 单选: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A.长幼尊卑
B.民主平等
C.令出必行
D.相互包容
33 单选: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了()。
A.朋友关系
B.互助关系
C.授受关系
D.平等关系
34 单选:“教然后知困”“弟子不必不如师”说明了我国师生关系的()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师道尊严
35 单选: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36 单选: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37 单选: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38 单选: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39 单选: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40 单选: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极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他们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41 单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自主性
42 判断: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B)
43 判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A)
44 判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的能力被称为教育机智。(A)
45 判断: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B)
46 判断: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A)
47 判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B)
48 判断: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A)
49 判断: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A)
50 判断: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A)
51 判断: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A)
52 判断: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A)
53 判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力。(B)
54 判断: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B)
55 判断: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B)
56 判断:在学校里,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促使学生努力学习。(A)
57 判断:独立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B)
58 判断: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B)
59 判断: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塑性。(A)
60 判断: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