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早期的人类北京人一、 元谋人1、 我国最早的人类2、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 地点:云南元谋县4、 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是能否会使用工具)二、 北京人1、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3、 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4、 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三、 山顶洞人1、 时间:距今约3万年2、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3、 生产生活: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
2、术,(骨针)4、 山顶洞人特点:与现代人接近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有审美观念)四、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 半坡居民的生活1、 时间:距今约6000年2、 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 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4、 农业:以粟为主5、 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6、 畜牧业:猪、狗等二、 河姆
3、渡人的生活1、 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2、 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3、 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4、 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5、 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6、 畜牧业:猪、狗、水牛。三、 原始农业的发展1、 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2、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3、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4、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5、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一、 炎黄联盟
4、1、 炎帝和黄帝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2、 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四五千年前。3、 逐鹿之战A、时间:四五千年前, B、主要人物:炎帝、黄帝、蚩尤 C、结果:炎黄打败蚩尤 D、影响: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传说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造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黄帝:(名轩辕)和黄帝有直接关系的: 1、建造宫室 2、制作衣裳 3、挖掘水井 4、会炼铜 5、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制造船只 和黄帝有间接关系的: 6、仓颉创造文字 7、伶伦制作音律
5、 8、隶首发明算盘 9、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三、尧舜禹的禅让制1、含义:“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2、基本原则:选贤任能。3,、实行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4、实质: 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四、大禹治水1、方法:疏导2、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为他带领人民在治理洪水。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商、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重大事件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今登封)禹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里头遗址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亳(今郑州)。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今安阳)汤纣牧野之战(p
6、24利簋gui: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盘庚迁殷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武王周幽王分封制,“国人暴动”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今洛阳)周平王二、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国家机构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或者: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
7、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边疆,战时随从作战。影响:(作用)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出现:4000年以前发展: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鼎盛: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 精品:司母戊鼎(河南安阳阴虚发现):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成分:铜、锡、铅 方法:泥范铸造法 定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发现者:王懿荣(清)甲骨文 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等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
8、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二、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手工业:青铜业、冶炼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三、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四、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霸主:齐桓公(一箭之仇、管仲拜相、老马识途、一匡天下),晋文公(退避三
9、舍、问鼎中原、城濮之战)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2、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任用管仲为相;治国措施: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3、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前提:王室衰微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4、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二、战国七雄(看书p32图)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0、,东西南北到中间。2、既是春秋诸侯国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燕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三、战国著名战役: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战国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赵国得救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四、商鞅变法(一)、背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二)、时间:公元前356年(三)、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四)、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五)、内容:1、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1、;废除贵族的世袭权力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六)、意义: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七)、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答: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
12、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启发: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五、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建造者:蜀郡郡守李冰 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 4、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5、作用:防洪、灌溉、水运 6、影响: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第八课 百家争鸣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儒家春秋孔子论语核心思想:“仁”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战
13、国孟子仁政、轻徭薄赋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核心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战国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墨家战国墨子”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一、秦的统一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答:1由于商鞅变
14、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秦王嬴政善用人才。 3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5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心,人民渴望统一。三、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什么意义?答:好事。意义:1、结束分裂割据,符合人民的愿望。2、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社会的进步。3、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四、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政治建制: 最高统治者:皇帝(p44页图) 中央政府: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地方上: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五、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作用)政治
15、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 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六、秦朝的疆域(北)长城一带(西)陇西(东)东海(南)南海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刑法的残酷秦二世更加残
16、暴二、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2、起义地点:大泽乡3、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遇雨误期4、经过:(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2)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3)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5、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四、楚汉之争人物:项羽(西楚霸王):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汉王) :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17、。结果:项羽垓下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五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秦末农民战争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灭于9年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体现了哪个学派的思想?(道家学派)材料: “都鄙bi廪lin庾yu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xiu而不可校。”(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1、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是汉初的什么治世局面?并说说出现这种治世局面的原因?(文景之治。原因:轻
18、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提倡清廉节俭,重视发展农业。)2、对保持今天的治世局面你有何建议?(关注民生,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吸取了秦亡的教训。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采取的措施:(看基础训练p33非选择题)1、政治上:原
19、因: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弟子作为侯国。. 颁发“推恩令”目的: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的建议)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建立刺史制度。2、思想上:(目的: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董仲舒的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3、经济上:(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范围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13课 东汉的兴亡一、光武中兴(基础训练p36)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
20、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形成。时间:184年领导者:张角黄巾起义特点:有组织、有准备。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结果:起义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了解西域。目的: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结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二、丝绸之路(课本P64图)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中
21、亚 西亚 欧洲(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传入: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乐器、歌舞等传出: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南沿海港口。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四、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公元前60年职务: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意义: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新疆及巴尔客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儿子班
22、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15课 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术的基本方法。(放马滩纸: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影响: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医圣”。 (河南南阳张仲景祠)成就:1、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3、2、中医学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3、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华佗:东汉末年神医。成就:擅长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三、历史巨著史记作者: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习司马迁什么样的精神?(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面对困难挫折和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四、佛教道教(一)道教: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
24、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创始人:张角、张陵 (二)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困民众苛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张骞通西域后(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东汉明帝时修建的河南洛阳白马寺。农历,又称夏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农历二十四节气(课本P72)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
25、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二、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三、建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魏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三国鼎立影响: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蜀汉措施: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蜀)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夷洲影响: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三国的灭亡顺
26、序:蜀魏吴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魏灭亡;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一、西晋的建立时间:建于266年灭于316年都城:洛阳建立者:司马炎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二、八王之乱原因: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夺取中央政权。结果:西晋从此衰落。(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影响: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西晋后期)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课本p79)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课本P81)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迁移的时间: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原因:受汉族先进文化经济的吸引
27、。内迁少数民族:氐族、羌族、匈奴、羯族、鲜卑。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四、前秦4世纪后期,氐di族 苻fu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统一黄河流域。皇帝:苻坚 任王猛为丞相改革措施:1、整顿吏治,例行法治2、加强集权 3、招抚流民 4、减赋禁奢5、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影响: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解。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条件:南北大地主拥戴 经过: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建立都城:建康(旧名建业,313年改名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的政权特点:大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结果:未能恢复中原。东晋
28、的兴亡北伐原因:缺少后援。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亡: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都城都在建康。宋:420479年,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社会安定。南朝齐:479502年梁:502557年,梁武帝萧衍yan时出现侯景之乱,陈:557589年三、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江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提供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工具。(主要原因)2南方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3战乱较少,社
29、会秩序比较安定。4统治者政策:奖励耕织、兴修水利。 5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二)读史料: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1、史记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宋书描述的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2、这是因为汉代时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逐渐得到开发。(三)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兴修水利工程;推广和改进犁耕;使用粪
30、肥,育秧移栽,实行麦稻兼做;种植双季稻。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3、商业:商业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四)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淝水之战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经过:前秦号称百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结果:前秦失败,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相关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北魏统
31、一黄河流域;鲜卑族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目的:为了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494年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方式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科技成就1
32、、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2、数学:(1)三国时期魏国刘徽:割圆术(2)南朝科学家祖冲之贡献:著作缀术;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制造了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水碓dui磨、千里船(“日行百余里”)二、文化成就1、书法:(1)曹魏:锺zhong繇you独创楷书,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胡昭 (2)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繇和胡昭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3)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备受唐太宗喜爱。(4)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厚。魏碑2、绘画:东晋:顾恺之:画家,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雕塑: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课本P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