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92632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名词解释: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

2、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泉州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3、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12、邻里单位: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20世纪以来,汽车交通迅速增长,城市居民对交通安全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他主张扩大原来较小的住宅街坊,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其中布置住宅建筑、日常需

4、要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并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产生一种“乡土观念”。(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13、卫星城: 起源: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中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概念。定义: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渡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特点:卫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又称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

5、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威顿肖维(Wythenshawe):曼彻斯特南面14、宇文恺: 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他不仅主持规划了长安和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能方面的工程,也是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15、盖迪斯: 主张把城市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即城市的地域环境,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城市布局和城市经济有影响,研究城市必须着眼于城市的地域环境,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即城市规划应包括城市周围的若干城镇和它们四周的影响范围。规划方法:强调“调查分析规划”。城市集聚区的出现。区域规划,地域承载力16、 勒柯布西耶: 1922年明日的城市、1933年

6、阳光城包含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理论,其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思想。明日城市基本观点: 现代城市的中心区对于各种事业又有巨大的聚合作用,而传统城市由于规模增长和市中心越来越拥挤,功能已腐朽,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可以用建造大量的高层建筑、提高面积密度来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且高层建筑周围又将腾出很高比例空地作为绿地或活动场地,可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城市中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柯布西埃的居住单位 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居住综合体)称为“居住单

7、位” 。实践:马赛公寓17、赖特: 赖特在正在消灭中的城市以及以后的宽阔的土地中提出广亩城市概念,是其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简答题:1、 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处 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发展:巢居-干阑式建筑特点:位置:较高的向阳山坡上,靠近河流 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 分区:住区、墓区、生产区2、 秦汉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

8、有集中的市场;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出现了礼制建筑;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城市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9、。4、 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及规划影响:布局特点,统治中心建设的一座新城。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规划影响: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阶阶级对立等级森严,三台防御。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前朝后寝)。 5、 南建康的建设概况及特征:建设概况:城区范围很大,北至钟山、南至雨花台、西至石

10、头山、东至东府城以东的倪塘。建康城九门,周20里,内有宫城居中偏北;城市的商市位于城南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城内集中了许多官办手工业作坊;城内佛寺兴盛,有几百座佛寺;在南北朝时期还大规模地扩建了玄武湖周围的园林。建设特征,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6、 南宋平江府城的城市布局特点:苏州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有护城河环绕,呈长方形

11、,城门皆有水陆两门。城市以子城为中心,子城系平江衙署所在地,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城墙;子城内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偏于东侧的南北轴线上,府署衙署在轴线南端。宋代作为地区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州城市布局特点之一: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子城的西北角集中各种商市,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县署以北是整齐密集的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河流和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成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多是东西方向的小巷。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北向的大河道,即“三横四直”。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城内佛教、道教并重,有庙宇寺院百余座,寺观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往往选择恰当位置,与街道、河流配合良

12、好。以具有相当规模的园林,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7、 唐代扬州的繁荣原因及其城市格局:繁荣原因,水陆交通因素漕粮集运口岸淮盐集散地茶叶和其他物资的集散地本地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手工业。城市格局,子城和罗城。北面为子城,又称衙城,是官衙集中的地区;南面为罗城,又称大城,是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区。唐代有都督、节度使驻节的重要州城通制。子城城墙为土筑,两重城墙,城门及城墙转角处用砖包砌,四周有城壕;罗城呈长方形,棋盘状路网。城内有运河河道,在城南、沿大运河一带有相对集中的商业,沿岸有码头和街市。史料记载唐代扬州有繁华的长街和夜市,说明晚唐时期扬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缚。8、

13、 中国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城市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都城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和皇城位于城市北部居中,前朝后寝格局,严格分区;集中设市、统一管理,市场位置南移,形成前市后朝格局; 形成复杂、完善的棋盘状路网;居住严格采用里坊制,坊发展为整齐划一、封闭、内向的形态;城市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9、 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的主要内容: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钟楼、鼓楼)玄武门。10、 圣地建筑群和雅典卫城:圣地是古希腊人崇拜守护神和民间自由神的地方。在共和制城邦中圣地很重要,在节庆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周围也自然建起了一些公共

14、建筑,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卫城 是早期氏族专政制时代古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统治中心,含贵族宫殿,设置祭祀火塘,建筑对环境条件疏于考虑,与环境不协调,机械、生硬。圣地与卫城共和制城邦中卫城成为守护神的圣地,民间自由神的圣地逐渐结合发展起来,成为城市中心;卫城的建设学习圣地建筑群,与环境结合,与圣地建筑群结合。11、 建筑十书的城市规划思想:城市选址必须占用高处干爽的地段,防止瘟疫滋生,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应有良好的水源地,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 街道布置上主张街道应保持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关系,以及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理想城市方案平面呈八边形,转角处设城墙塔楼

15、,城市道路为环形放射式,放射式道路不直接对城门,城中心有神庙。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费拉锐特以及斯卡莫齐设计的理想城市方案沿袭了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的基本形式。12、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城市总体特征:选址: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道路:早期城市道路弯曲,基本以环形加放射为多(蛛网状道路),无迹的新城常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布局;城市中心:中世纪城市教堂或封建领主城堡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或城堡体量庞大,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广场:广场是市民集会、从事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广场多采用封闭式格局,平面不规则;城市环境景观:中世纪城市充分利用自然景

16、色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13、 古希腊建筑规划师希波丹姆的规划形式:传统的城市空间:古希腊传统的城市外部空间是一系列“L”型的空间叠合而成。建筑规划师希波丹姆在古典时期的建设活动中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外部空间也吸取传统,采用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而成。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有中心广场;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生活要求,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14、 比较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二者有哪些异同: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召开第4次会议,柯布西耶主持会议在一艘马赛往返雅典的邮船上

17、举行。到达雅典时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文件,被成为雅典宪章。内容:现代城市必须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方面协调发展,并保持各方面之间的平衡;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应把城市最好的用地作为居住区; 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减少,同时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绿带和缓冲地带隔离;增加城市绿地和空地,建造公园、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保留优美的自然风景地带,供居民游憩;街道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区分和设计;应保存好有价值的古建筑。1977年一些著名建筑师、规划师等云集秘鲁,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讨论了3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新问题,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思想、理论和

18、观点,签署了具有宣言性质的马丘比丘宪章。肯定了雅典宪章仍然是关于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文件,它提出了许多原理至尽有效。但宪章指出自雅典宪章以来世界人口增长了尽一倍,而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又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指出近几十年来世界工业技术空前进步,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生活以及城市规划和建筑,无计划的爆炸性城市化和对自然资源的滥加开发,使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的、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程度。因此雅典宪章的某些思想和观点应该加以修改和发展。分为11章:城市和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工业技术;设计和实施;城市和建筑设计。比较:雅典

19、宪章体现了工业技术发展初期人们对现代功能技术、机械理性主义的推崇;马丘比丘宪章反映了在工业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建设应该对城市文化、环境、居民习俗等予以关注和重视。15、 邻里单位的基本主张与规划原则: 美国建筑师佩里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结构形式。基本主张: “邻里单位”思想主张扩大原有较小的住宅街坊,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其中布置住宅建筑、日常需要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产生一种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乡土观念”。 规划原则: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计算控制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 邻里单位内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道

20、路系统应保证邻里单位内交通畅通和便捷,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自由布置,并保证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论述题:1、 结合城市实例,谈谈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保障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奴隶社会,因生存需要,城市多靠近河流,河流商业流通作用不大;促进城市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秦汉中国统一后,商品流通数量增加,往往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处、或在两条通航河道交叉口处形成商业都会城市;运河城市:唐宋时期,大量物资通过运河进行调运,在运河沿线形成了一些商业城市;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附近的海外贸易城市:唐宋以来,海上贸易有较大发展,明中叶之前海外贸易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1、河流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水源、对外交通、经济贸易等的重要依托,一些城市由于河道改道或河道淤塞而被废弃。城市与河流的竖向关系:北方一些山区城市近河不临河,建在地势高处;江河中上游山区城市沿河修建,与水面的高差较大;水网地区城市跨河发展,高程接近水面。江河中游,城市防洪设施坚固;河流影响下的城市形态小水系城市易跨河发展;大江城市多在一侧发展;大河通过在大河上建桥城市可以跨河发展,但两侧城区往往有主次。2、 结合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图示谈谈周礼考工记的理解及含义: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

22、设经验的总结。周代城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都城的规模、形制要按礼制的等级,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重要影响。3、 结合城市建设实例,谈谈管子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思想:管子重视发展农业及工商业对城市的关系。“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上,必于广川之下,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适,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体现追求自然、天道的本质,对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便利而发展形成的经济中心、商旅城市有较大影响。 4、 结合唐长安和隋唐洛阳的规划要点,谈谈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概况:隋唐东都洛阳 宇文恺 先修宫城、

23、皇城,南面正对中轴线,但受原有县城影响,坊里区向东向南发展;皇城、宫城、含嘉仓城、圆壁城等位于西北角,地势高,宫城近似方形;全城基本方形,西南角因河道城墙有所弯曲;洛河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共107个坊,0;l形状均方正规则;道路为方格网路,主轴大街为宫城南正对定鼎门大街,120米左右,干道4060米不等,一般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下;有三个集中市,坊里内也分布了一些商业、服务设施,城内的商市都与洛河有联系。 皇家园林位于宫城之西。周长200里,内建16所宫殿,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高山水面,台观殿阁,穷极华丽。城市建设特征:城市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都城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和皇城位于城市

24、北部居中,前朝后寝格局,严格分区;集中设市、统一管理,市场位置南移,形成前市后朝格局; 形成复杂、完善的棋盘状路网;居住严格采用里坊制,坊发展为整齐划一、封闭、内向的形态;城市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5、 图示解说唐长安的城市布局特点及其道路系统、居住、商市方面的概况:布局特点:城市呈规则方形,东、南、西、北各设三门。全城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宫城正门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外城南面正门;横轴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处与纵轴线丁字相交。包括宫城、皇城 和外城。皇城在城市居中偏北部;皇城外东、南、西三面是居住坊里,北面是禁苑。宫城位于皇城北面,由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组成,主要宫殿座北朝南;宫城东北方建有大明宫。皇

25、城的东南外还有供王子居住的兴庆宫。外城在皇城和宫城的东、南、西三面,三包围着皇城和宫城,城北主要是戚里,城南主要为闾里。 道路系统:干道和街坊两个系统;城市干道为严整的方格网状,通向城门的几条主要干道宽阔。街坊内居住坊里道路为一字形或十字形;市场内的街道,宽度相对小,石子砌筑,两侧有排水明沟,沟外沿店铺有人行道。道路路面多为泥土路面,少数地段发现砖瓦填铺,道路两侧植行道树,设有排水沟。居住:里坊制是一种古代城市居住管理模式,体现在形式上和管理制度上。唐长安分为109个坊里,有五种规模,主要是由干道划分形成的;坊里周围有高大坊墙,宅院不得在坊墙开门、开窗,里坊设二个或四个坊门供居民出行。城市有严

26、格的管理制度,夜晚宵禁,管理居民日常出行。设街鼓,日出开坊门,日落时击鼓避坊门。 商市:东西干道南设置东市和西市,设围墙,允许外国商人开店;内设有市署、平准局、税收、物价控制等管理部门和放生池、监斩台;市场有通往全城的河道,可通往渭河、黄河,便于商品运输。市场内按行业集中,一般作坊为家庭手工业,分散在各坊里内,市场主要商品流通,也有店铺与手工业作坊在一起。6、 图示论述北宋东京的规划布局特点及其对以后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北宋东京汴梁(开封):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都定都于此,已发展成为 “屋宇交连,衢街狭窄” 的商业城市。汴梁(开

27、封)规划布局特点:三重近方形城墙罗城、内城、宫城,宫城南移至城市中部,每重城墙外围有城壕。此格局基本为金、元、明、清的都城所沿袭。最内为宫城,又称大内,居城市中心,内建宫殿为皇室办公、所居服务;方形城墙四面开门,四角建角楼;由大殿延伸到南正门的轴线成为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内城又称里城,不规则方形,城墙+城壕;南、北面三门,东、西面二门,城门设瓮城;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墙+城壕;,主要作防御之用,为柴荣扩建而成。罗城水旱门共20个,城门设瓮城,上建城楼、敌楼。在逐步的扩建中形成了一条城市中轴线;城市道路系统基本是方格网,但并不对称及

28、规整;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居住庭院的巷道直接与城市的干道相连,无里坊内的另一级道路;道路宽度比长安小;汴梁没有固定的“市”,商业与全城居住区混杂,商业与道路结合,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里城(内城)分为8厢121坊,外城分为9厢14坊,街巷间距较密。住宅、商铺、作坊临街混杂而建。中国古代城市的街巷制布局形式大体从北宋开始沿袭下来。城市文、娱设施国学府、律学、算学、医学、国子学等,瓦子;仓储、码头主要分布在汴河和五丈河一带;宋朝的汴梁(开封)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很大;为防范火灾,当时的开封建立了防火制度,一定地段建立消防

29、了望观测的望楼,每处有士兵值班,有灭火设施。汴梁(开封)城地势低,城内还修建完善的下水系统,沿河有防洪堤。 影响:汴梁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汴梁(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支配社会生活的主体发生改变,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城市物质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这些变化基本为以后时期的城市所沿袭和继承。 7、 结合元大都的城市规划布局特点,谈谈礼制思想在其规划中的应用:选址在金中都北面偏东处。呈近正方形,北面两门,东、南、西面各三门,四角建

30、角楼;城外设瓮城、吊桥,城桓周围环绕设护城河。有三重城桓,形成外城、皇城(内城)、宫城。皇城位于城南中央,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全城的中轴线上。社稷、太庙分别位于皇城西、东,市位于皇城的正北面鼓楼一带。干道系统由城门引出、垂直相交,基本呈井字形,整齐方正。南北向道路贯穿全城,东西向道路受海子和皇城的阻隔,形成若干丁字街,皇城同各城门口和干道之间联系方便。城内主要水体有海子和太液池,太液池位于皇城内,有运河与水体相连,并流出城外,保证大都城和宫苑用水;城市排水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砌筑宽约1米的明渠,将废水通过城墙下预先构筑的涵洞排出城外。8、 结合明清北京城,谈谈中国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特

31、点:明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城南的市肆及居民区是明代中晚期由于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而形成,后因边防紧张才补砌外城城墙。城市中轴线:从外城南面正中永定门起向北延伸,经内城南面正中的正阳门、宫城南面的大明(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到达紫禁城六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宫城经景山、皇城北部的地安门,最后到达中轴线的终点鼓楼和钟楼。功能分区:宫城布置皇帝的听政、宫室和御花园。宫城外南面对称布置太庙和社稷坛;宫城布局承袭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王城形制。 紫禁城的前朝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殿三大殿,是皇帝在重大礼仪和节日召见朝廷文武百官,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32、;后寝部分有处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三座宫,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处理日常公务及举行内朝小礼仪的场所。 居住:分布在皇城四周,明代分37坊,(清代分10坊),坊已不具有里坊制的性质,居住结构沿袭大都城,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和商人;外城多住一般平民。商业与街道:商业分布密度较大,形式多样。元代商业集中在鼓楼一带,明代在内城南门外有繁荣的商业区;行业性会馆周围形成珠市口、大栅栏等商业中心;有同行业者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如米市大街、猪市大街、瓷器口等;城内有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以及庙会等。采用棋盘式道路网,街道走向大都为正南北、正东西;由于皇城居中,所以

33、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向交通受到一些阻隔,方格网式的路网中出现了不少丁字街。 给水排水:基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清中期,曾经专门疏浚,修筑昆明湖,以拦蓄水流、提高水位,向京城输水,但主要保证了皇城和宫城的用水。紫禁城内的沟渠系统完善,除了地下暗沟外还有明渠内金水河;护城濠既有防御的作用,也是城市供水和排洪泻污的明渠,内城有沟渠与护城濠相通,便于排水。城市一般居民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在几条胡同之间有一两口水井。 清代时期的北京的城市范围、道路格局均没有改变,只有居住地段有变化。清朝对皇室子弟采取集中在京城建造专门王府,王府也是四合院的住宅形式,但比普通住宅大很多,还占据内城比较中心的地段

34、。内城的一般居民(汉人)迁至外城,内城为满人以及王亲贵族府第,以及八旗营房;清雍正、乾隆后在北京西郊修建大片园林宫殿;商品流通运输由城东的大运河承担,因此仓库集中在城市东部;清代城市除原有的佛教寺院外新建了一些喇嘛庙。明清北京城建设特点: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主次分明,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城市商业分布广泛,鼓楼、东四牌楼、正阳门外等都有繁荣的商业区,且同类商业相对集中,城内的一些地区还形成了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

35、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为掘井取水;城内各种宗教建筑杂然并存。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特点:城市总体布局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城市普遍用砖砌筑城桓,城市军事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为突出代表。发展特点: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明代府州城市达到333个,而宋代只有284个;明代城市大致可分为政治型、工商业型、对外贸易港口型和边防军事重镇四类 。

36、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城镇蓬勃兴起.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了著名的四大镇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和朱仙镇;城乡经济密切联系.明清时期城乡商品经济和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城乡之间具有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9、 结合城市实例,谈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与艺术思想:总体布局:城市布局主要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都城城市布局及建筑群组织采用中轴线对称方式,“择中为立宫”,其他设施沿轴线各行其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所倡导的儒家哲学思想和礼教的尊卑、伦理、秩序观念,又使城市布局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都城中轴线布局早期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我国早期城市总体形态受到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农耕制度

37、的影响。古代城市分区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分区思想“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者近市。”三国开始后按阶级等级的分区布局的思想更加明确;封建社会后期功能分区思想进一步发展。 城市景观,在城市的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造钟鼓楼,成为城市的构图焦点和街道对景;在城市制高点或者河道转弯处建塔或楼阁,成为重要地标物,丰富天际轮廓线。建筑群体和谐,第五立面统一10、 结合实例,谈谈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方式及发展变化:等级:宽度分级,城市性质规划不同道路宽度不同;“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形式:道路系统的形式与分级与城市的性质和规模有关,也直接与城门的数量

38、有关。府州城市每边两门即形成井字形道路系统;一般县城每边一门即形成十字形或丁字形道路系统。多为似棋盘状的方格形道路网,平原地区城市道路多规整方正;丘陵、河谷地区的城市及自发形成的城市道路多不规则。水乡市镇路面设施:从唐宋开始,城市主要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两边设排水沟;北方城市路面多为土路,南方城市道路多为砖石铺砌。道路宽度发展变化:城市道路宽度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变化。唐代城市道路的宽度达到顶峰,路面最宽,这时的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是满足交通的需要;宋代及以后,城市道路宽度缩小,道路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交通功能与繁华的商业街结合,街道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11、 谈谈英国60年代新城建设的

39、目标及米尔顿凯恩斯的规划特点及建设启示:60年代英国提出了第三代新城建设,主张建设一些规模较大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把伦敦要增长的人口和就业吸引过来,其中包括在伦敦西北走廊地带建设新城米尔顿*凯恩斯。位于伦敦和伯明翰之间。1967年开始规划,原规划人口为4万人,后来为了吸引外来的企业和技术,城市人口规模调整得较大,为25万人,预期25年建成。城市面积89平方公里。 规划特点: 土地使用和交通紧密结合,城市无严格的功能分区;分散就业岗位以求得便捷和经济效果;大专院校、医院及其他机构设置在城市的边缘; 居住街坊建设将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的边缘;干道将土地划分为约1平方公里的居住街坊,每个方形

40、居住区有若干出入口;将活动中心、商店、学校等安排在街坊外围;主要步行道采用地下过道穿越城市主干道,步行道与主要道路相交点周围设置居住区活动中心和公共汽车站; 高效和经济的交通系统;城市道路采用无固定方向的方格网道路;城市的平交道口采用同步转换信号红绿灯系统控制,使车辆能随着绿波前行; 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新城中心位于城市的地理中心,同时规划了四个次中心,以缓解市中心地区的人流压力;丰富的城市生活和追求田园城市景观特色;建设特点:第三代新城,在功能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规划理念有新的探索;规模较大,建立了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预留了大量土地

41、,为城市今后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功能与伦敦、伯明翰等大都市有互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12、 谈谈拿破仑时期的巴黎改造及奥斯曼计划的意义和局限:帝国时期 1811年改建里沃利大街,沿街建一色房屋,连同阁楼共五层,底层是商店,前面有连续的券廊,形成人行道;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上建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以此控制巴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练兵场凯旋门和雄师凯旋门;汪道姆纪念柱 拿破仑第三执政时期,塞纳区执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巴黎改建工程。主要目的:拓宽城市道路,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另一方面能使军队顺利、安全抵

42、达城市各个角落;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城市景观,进行市中心改建和城市绿化建设,以体现帝都风范;迫使贫民从市中心迁出,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居住环境; (2)具体内容 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外环解决外部交通,起到城市过境线的作用,内环解决城市内部交通;市中心开辟新路95公里,外围70公里; 市中心改建 :市中心改建,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带、广场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卢浮宫及前广场、协和广场、雄师凯旋门、军功庙一带最突出;公园和绿地 :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市政建设:建造了技术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增加自来

43、水供应;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奥斯曼计划的意义和局限:a.意义:将城市景观建设从局部改造转变为从更宏观的区域考虑;首次用市中心分区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要求;在市政建设上有重大成就,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巴黎的城市美化运动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局限:未能解决由城市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民窟问题;未能解决由国内、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 13、 谈谈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其影响:主要观点:(1)趋向衰退的城市需要以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演变,以拥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2)强调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

44、便于共同的社会生活,不脱离自然。(3)城市就象有生命的机体,不能任凭自然聚结; 具体内容:(1) 将重工业、甚至轻工业疏散出去,腾出的大片用地应改建为绿地;(2)城市中心设行政、事业及管理机构,中心的供应部门和许多家庭将疏散到新区去,降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3)城市中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内容可集中分区布置,而不经常的“偶然活动”可分散布置。有机疏散的基本方法两种:日常性活动进行功能性相对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疏散。有机疏散后的城市:原有密集地区将分裂为一个个集镇,彼此间有保护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影响:有机疏散理论对二战后欧美各国城市建设有重要影响:如建设新城、改建旧城,大城市向城郊疏散

45、扩展等,采取疏散途径解决大城市日益沉重的人口和产业压力。14、 图示论述田园城市概念、集体设想,并举例说明它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19世纪末英国政府授权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的名义进行社会调查,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1898年霍华德著述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后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概念:在明日田园城市中,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称之为“田园城市”。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

46、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城乡磁体”,它应具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既有高效能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有环境清洁、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具体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居民生活并工作于此;城市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所有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也归集体所有;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以使居民更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田园城市的影响: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摆脱

47、了传统规划显示或张扬统治者威势和审美趣味的旧模式,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规划立足点的根本变化;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针对工业社会城市出现的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视为一个体系来解决;以改良社会为目标,将物质规划和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中国城市建设史选择题1.下列城市中,不属于外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的是(B) A.青岛 B.上海 C.大连 D.香港2.下列不属于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的是(D) A.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B.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C.规划图的分析D.城市建设中标准与设施水平基 本相同3.19世纪末成为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集散中心的城市是(A) A.香港 B.青岛 C.广州 D.上海4.在外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哪个城市的建筑以黄墙红瓦为主?(C) A.大连 B.哈尔滨 C.青岛 D.香港5.1938年制定(D) A.香港城市规划大纲 B.城市五年建设规划C.香港城市建设条例 D.城市规划条例6.南岗区是松江边的一渔村,其建筑多为铁路所属,其中不属于的是(D) A.车站 B.铁路管理局 C.铁路医院D.道路7.(B),设立有电车线,为宽轨即“标准轨”.A.1900年B.1909年 C.1919年 D.1939年8.德帝国主义占据时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