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89199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版)目录Content第一章总则01编制目的丨适用范围丨街道分类第六章建筑工程06建筑风貌特色丨建筑体量与街区空间丨建筑立面丨附属设施第二章交通设施04基本原则丨路面形式丨公交设施丨过街设施丨停车设施丨交通标识丨智能交通第三章绿化景观25景观空间丨景观元素丨街道家具第四章市政设施32市政管线丨电气设备丨给排水设施丨井盖丨雨水利用设施第五章公服配套39基本原则丨生活服务设施要求丨商业服务设施要求第一章总则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1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当前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城

2、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旧城街巷空间品质,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和谐的街区空间形态。1.1 编制目的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2本导则适用于市域范围内(含中心城区、天府新区直管区及二三圈层的卫星城或区域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镇、一般镇)旧城中小街区的整治、提升、改造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活动。本导则主要针对小街区内的公共区域(街道)的建设进行控制引导,包括道路、景观、市政设施、公服设施、建筑立面等内容。1.2 适用范围总则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31.3 街道分类根据主导功能不同,街道可分为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以及综合型街道。根据交通特征

3、不同,街道可分为一般街道、步行街道以及人车共享街道三类。居住型街道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道。临街界面多由住宅、配套公服以及少量商铺、广场、绿地构成。建筑界面通常为非连续界面,街道内应控制机动车车速,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邻里交往、健身、活动的场所。商业商务型街道以商业、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街道。临街界面多由购物商场、精品店、写字楼、银行、超市、餐饮店等构成,业态复合功能多样,建筑界面连续。商业较为集中的街道宜设置广场、步行街、商业外摆空间,构建地上、地下人车分离的立体的交通体系。历史文化型街道以文化旅游、商业服务功能为主,具有一定历史年代,传统建筑相对集中,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街道。应注重保护街道整

4、体景观风貌,彰显成都传统文化特色。宜根据区域交通条件、功能要求灵活设置步行街或人车共享街道。综合型街道功能与界面类型混杂程度较高,或兼具两种以上类型特征的街道。(综合型街道在导则无法给出具体界定,应在具体建设中根据街道各区段主导功能,分区段参照以上三类街道要求执行,各区段改造建设应保持整体的风貌协调性。)一般街道一般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是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街道。步行街道禁止机动车通行的行人专用道。人车共享街道未划分道路路权,人车混行的街道。第二章交通设施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4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增加路网密度,引导机动车通过支路通行,以减

5、轻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保障非机动车行驶路权,形成连续通畅的骑行网络;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完善的交通系统支撑,发挥高密路网的交通优势。街道网络2.1 基本原则优化道路交通体系,提高路网密度,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在分配道路空间时,应优先保障步行交通,其次是公共交通,再次是非机动车通行及机动车通行,强调绿色出行方式优先。路权分配空间保障优先等级交通模式示意图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5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6交叉口应适当减小道路红线切角值,宜采用小切角形式;交叉口应确保机动车驾驶的安全视距;转弯半径宜控制在5米以内,降低机动车转弯速度,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交叉口处理交叉口

6、处理示意图2.2路面形式优化道路路面材质,提升街道空间的整体品质。机动车道宜进行路面黑化,提高行车安全及舒适性,减少噪音及扬尘;机动车道应通过色彩、材质或隔离带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进行明显分隔,保障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安全;历史文化型街道的机动车道铺装可选用毛石、青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材质。机动车道道路黑化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7纯步行街道与人车共享街道路面应结合建筑退距进行整体铺装;人行道宜设置安全、连续的盲道,保障盲人无障碍出行;人行道铺装应满足美观、防滑、耐久、易清洗的要求,材质可选用陶瓷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等;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不宜过大,宜控制在8-12厘米;道路

7、交叉口处宜保持人行道铺装与标高连续,通过抬高或斜坡形式保证人行通畅,保证步行通行的连续性;商业商务型街道人行道铺装与建筑退距区域宜进行整体铺装,提高商业空间的连续性;居住型街道建筑退距区域宜结合建筑底层功能综合考虑,铺装尽量统一;历史文化型街道人行道铺装应优先选用传统材料,如青石板、青砖、卵石等,色彩典雅朴素,与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人行空间商业商务型街道人行道铺装示例历史文化型街道人行道铺装示例非机动车道宜采用与机动车道、人行道相协调的常规耐磨材质,如彩色沥青、混凝土等,或选用深蓝色、深绿色等冷色调的防滑涂料路面,宜采用隔离带或清晰的标识线进行分隔;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形式示例成都市“小街

8、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82.3 公交设施完善人性化的公交设施,减少居民乘车出行及候车过程中的麻烦与不便公交车道应通过铺装或相应标识标识强调公交车路权,保障公交通行效率,可采用红色涂料铺装。公交车道公交车道铺装示例公交站台公交站台示例公交站台应包含站牌、信息屏、座椅、广告位遮雨遮阳等设施;无法设置候车亭的公交站台应提供相应的照明、遮蔽与信息设施;公交站台指示站牌应清晰简洁,标识性强;公交站台应与街区风貌相协调;公交站台宜选用现代、耐久、易于清洗的优质建筑材料。特色站台商业商务型街道与历史文化型街道可将站台与书吧、展示、游玩等功能结合,鼓励发展形式多样、风格多变的公交站台,材质、色彩和形式应反映街

9、道特色,彰显街道文化内涵。特色站台示例港湾式公交站在通行需求较高的各类街道可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减小公交车停靠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港湾式公交站台示意图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92.4 过街设施提供直接、便利的过街方式,保障行人安全、舒适通过路口或横穿街道斑马线应尽量保持直线过街,缩短绕行;斑马线标识应统一、清晰、明显、有序;商业商务型街道斑马线可适当的加入创意元素,提升街道活力;历史文化型街道斑马线可适当加入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特色的图案,彰显城市魅力。人行斑马线创意斑马线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0过街信号灯示例行人与机动车通行需求较大的商业商务型街道交叉口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

10、灯,保证行人的安全,同时确保机动车行驶有序。行人过街信号灯高度宜控制在2米-2.5米之间,且与街道尺度相协调;信号灯宜同步设置倒计时器,提高行人过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行人过街信号灯在学校、养老院、医院主要出入口附近可根据需要设置自控式行人过街信号灯,解决机动车与行人抢道通行的问题。自控式信号灯示例商业商务型街道宜设置人行天桥或结合建筑二层设置过街连廊;人行天桥或过街连廊宜结合电梯或自动扶梯考虑无障碍措施;人行天桥的形式宜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1行人地下通道示例在商业商务型街道和历史文化型街道可设置行人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宜结合地铁站等地下空间

11、设置;行人地下通道可在保障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引入商业活动;行人地下通道入口的建筑形式及风貌应与片区整体景观环境相协调。行人地下通道2.5 停车设施对停车需求进行有效管理,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停车需求较大的街道两侧可设置港湾式路边停车位,宜采用平行式停车,停车位展宽段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有条件时配套建设电子计费器,对路边停车进行严格管理;历史文化型街道以及人车共享街道不宜设置路边临时停车位。路边临时停车位路边临时停车位停车位示意图港湾式停车位不宜过长;在旧城改造中,可选择适当位置将部分停车位置换为非机动车停车位、街边绿化、城市外摆区以及公交停靠站等形式,以便营造丰富多样的休憩

12、场所。停车区域自行车停车点临时自行车停车点街边咖啡绿肺单元停靠站停车位置换示意图白天夜间分时段停车示意图居住型街道的夜间停车需求较大,可在道路两侧设置分时段路边停车位,白天时段执行严格的禁停限制,保证机动车的顺畅通行;夜间变为路面停车位,解决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分时段停车位应配有清晰的标识标线,明确可停车时间段;分时段停车位宜同步配置智能管理设备。分时段停车居住型街道与商业商务型街道可结合小街区道路两侧或小广场、城市绿地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及租赁点,便于居民绿色出行,提高慢行交通的系统性及完整性;非机动停车位及租赁点宜靠近公交站点或地铁出入口附近设置,并设置明确标识,方便换乘;沿街建筑宜在地块内或

13、结合退界空间提供非机动车停车位,满足非机动车的长时间停放需求;在道路空间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通过设置自行车专用车架等方式,优先保证自行车停放。非机动车停车位及租赁点非机动车停车位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2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3各类街道均应形成完善的标识系统体系,交通标识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应做到位置醒目、便于识别、内容简洁、尺度适宜。路权标识2.6 交通标识设置清晰直观的标识系统,规范交通行为专用路权标识示例在无信号灯的道路交叉口,鼓励通过地面减速标识,提示进入路口的机动车减速,以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学校、医院等区域应设置减速标识,对路段车速进行进一步限制。

14、减速标识减速标识示例商业商务型街道与历史文化型街道应增设导向广场,地铁站点、区域大型公交站点等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的交通导识图;交通导识牌宜选用耐久、易于清洗的材质,且与周边建筑风貌相协调。交通导识牌交通导识牌示例规范要求通过清晰明确的专用路权标识,保障专用路权的通行顺畅;非机动车道应增加醒目的地面标识,提示机动车礼让非机动车。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4标识牌示例商业商务型街道及历史文化型街道可在人行道设置道路信息标识牌,内容宜包括路名、方向、地图、附近公共设施、二维码等信息;商业商务型街道标识牌可结合建筑退界范围设置,内容可包括公司、单位信息等,每栋建筑在同一临街面不多于2组。标识牌

15、历史文化型街道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标识牌的设计应选用木材、石材等传统材质,突出街道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型街道标识牌示例2.7 智能交通普及智能交通,保证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协调停车需求在车流量较大的街道交叉口,鼓励设置交通信息实时播报屏,方便机动车选择通行路线,缓解道路通行压力。道路信息发布系统道路信息发布系统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5智慧停车系统示例商业商务型街道宜在地下停车场入口处设置车位诱导屏,提供实时的车位信息,为机动车停车提供便利。智慧停车系统第三章绿化景观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6邮票绿地示例袖珍广场示例总体原则3.1 景观空间景观空间指由建筑外墙、绿

16、化隔离带、铺装以及其他构筑物(如绿篱等)界定出的公共空间,包括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半室外空间、底层架空空间小街区应见缝插绿,增加如邮票绿地、袖珍广场、道路绿化等,争取随处见绿,百米见园;景观空间应体现生态性、整体性、开放性、文化性等原则;街道及广场绿化以乔木和草坪为主,适当点缀花卉灌木。道路绿化示例生态性通过景观打造增加绿量,提升小街区环境品质,体现生态可持续的建设理念,构建空间关联的开敞空间体系,形成生态、环保的绿色街区。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7生态循环示意图开放空间开放性小型绿地及广场临道路界面应开放共享,视线通透、疏朗,与周边城市空间对话及渗透,应强化市民的参与性。文化性历史文化

17、型街区、特色街区景观应体现相应文化主题,突显文化内涵。整体性街道景观应与人行道及建筑退界区域整体打造,并妥善处理竖向高差;应合理布置街道家具及设施区、快速通行区、复合功能区,景观形象应与周边建筑形态和业态相呼应、协调。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8整体性示意图开放性示意图历史文化型街区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19对现状街道绿化进行梳理评估,直径30厘米大树尽量保留;对过密的植物适当抽株,对不适合的树种、杂乱的灌木进行清理、更换。景观改造对居住型街道现状小区及单位大院的围墙进行改造,有条件的进行拆除;因安全需要保留的围墙宜适当后退红线,后退距离宜不小于1米,围墙外侧进行绿化;围

18、墙内部景观好小区宜以通透的栏杆、绿篱等替换现状围墙,内部景观较差的可保留实体围墙并进行艺术化处理;围墙上增加攀爬的植物、花卉吊篮等。围墙改造围墙改造示例3.2 景观元素塑造优美、有活力、人性化的小街区公共空间景观环境铺装小型公园、广场铺装应与街道空间铺装统一、协调,并兼顾美观、防滑、耐久、易清洗的要求,通过色彩花纹、几何形态的组织形成空间韵律;材质可选用透水砖、仿石整体铺装、透水混凝土整体铺装等,不宜采用天然石材。公园、广场铺装示例根据各街区整体氛围进行统一的植物配置,适地适树,突出特色,具体可参照植物配置原则及建议品质表进行配置;商业商务型街道宜选用冠幅较小,舒朗通透的植物,不宜采用高灌木及

19、分支点较低的乔木,避免对沿街商业的视线阻挡,如银杏、桂花树等;居住型街道宜选用冠幅较大,郁闭度高的植物,有利于形成连续的林荫树阵,如香樟、梧桐、合欢等;历史文化型街道宜选用具有传统或地域特色的植物,如银杏、桂花树、槐树、竹子等;鼓励采用乡土植物、市树市花。植物选种市花-芙蓉市树-银杏蓝花楹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0突出成都“花重锦官城”特色,鼓励采用观花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时令花卉。观花乔木可采用:蓝花楹、合欢、樱花、玉兰、海棠、紫薇等;花灌木可采用:栀子、杜鹃、雪茄花、黄金菊等。樱花海棠宜结合建筑外立面、屋顶、院落空间、围墙、街道设施进行绿化,并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绿量,可采用:竹

20、类,三角梅、蔷薇、迎春、紫藤等垂吊植物。三角梅竹蔷薇植物形式16-25米道路:同一道路的行道树应至少在同一街区内保持统一。株距应根据成龄期冠幅特征及所处地段合理确定,建议不小于8米;16米以下道路:宜结合街道功能和视觉观感,灵活布置行道树。16-25米道路行道树:双侧布置16米以下道路行道树:灵活布置双侧布置行道树灵活布置行道树行道树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1行道树及广场树阵不宜选择根系过于发达的乔木,如榕树等,避免破坏地面铺装;应避免采用易对环境产生污染且不宜清洁的树种,如构树、女贞等。可采用:香樟、银杏、槐树、朴树、栾树及高大观花乔木等。朴树香樟槐树林荫树阵、行道树乔木枝下高不应

21、低于3.5米。枝下高附属设施植物及附属设施如支撑、树池等不应阻碍通行。古树保护对古树名木及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现状植物,应予以保留。绿化覆盖鼓励广场、硬质场地、人行道加强绿化覆盖,形成林荫,提升休憩空间品质。地形地貌宜利用场地的错落和坡度打造绿化景观,空间节点,形成立体花园、特色观景台等多样化的空间形式。应尊重、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随坡就势,体现地形特色。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2立体花园示例垂直绿化绿篱对有安全防护要求的区域宜用绿篱、垂直绿化等手段进行隔离。安全防护配置原则建议品种行道树生活服务型街道细腻精致,姿态优美,季相丰富,易形成舒适宜人的林荫道银杏、大叶樟、小叶樟、栾

22、树、榆树、国槐、三角枫、黄连木、朴树、二球悬铃木(法国梧桐)、苦楝、蓝花楹商业商务型街道冠大荫浓,主干端直,树形挺拔历史文化型街道依据历史文化特色或街道名称选择相应乡土树种综合型街道树冠整齐,分枝点高、树形舒展乔木生活服务型街道遮阴、滤尘、减噪等作用突出;底商界面选择分支点较高的树种,保证沿街视线舒朗通透银杏、鹅掌楸、无患子、重阳木、三角枫、乐昌含笑、峨眉含笑;观花乔木:蓝花楹、樱花、玉兰、海棠、紫薇、红梅、白兰花、紫叶李、龙牙花、桃花、苦楝、花石榴、桂花、金合欢商业商务型街道选择分支点较高的树种,保证沿街视线舒朗通透历史文化型街道依据历史文化特色或街道名称选择相应乡土树种综合型街道花灌木及彩

23、叶灌木生活服务型街道底商界面保证灌木不遮挡商业界面视线彩叶灌木:黄金香柳、金叶女贞、红叶石楠、斑叶鹅掌柴、洒金珊瑚;花灌木:栀子、杜鹃、雪茄花、黄金菊、三角梅、蔷薇、迎春、紫藤、六月雪、紫牡丹、金丝桃、金钟花、地被月季商业商务型街道宜通过管养维护形成整形灌木,保证灌木不遮挡商业界面视线历史文化型街道依据历史文化特色或街道名称选择相应品种综合型街道草本地被生活服务型街道根据街道自身及周边环境特色选择相应品种天竺葵、金鸡菊、石竹、波斯菊、柳叶马鞭草、鸢尾、萱草、美人蕉、玉簪、吉祥草、马蹄金、山麦冬、台湾二号、混播草坪、狗牙根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综合型街道植物配置原则及建议品种座椅座椅形式、

24、造型、尺寸应体现人性化,满足人体舒适需求,坐面高350-450毫米,宽不小于400毫米。可根据周边环境采用选择有靠背和无靠背两种形式,有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以100-110为宜。宜优先选用木材,此外可采用石材、混凝土、金属等材质。座椅安装后应保证至少2.4米的人行通行宽度。除独立设置外,座椅宜与树池、花池、台阶等相结合。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3座椅示例5.3 街道家具各类街道家具有机结合,集约集成,形态协调统一总体原则应据街道特质和氛围采用形象、色彩、材质统一协调的街道家具。商业商务型街道:简洁、现代,富有设计感;历史文化型街道:匹配街道特质、运用历史符号,展现文化底蕴;居住型及综合

25、型街道:造型简洁、美观、亲和。人流密集和休憩场地处,应酌情增加街道家具数量。应结合无障碍设施设计,提升人性化体验和街道空间品质。街道家具示例垃圾桶优先选用不锈钢材质,此外可采用不锈钢与木材结合等材质。宜采用分类回收垃圾箱,防污防臭。垃圾桶示例车档 可采用石材、不锈钢、铸铁等材质。街旁绿地广场入口、道路转角处及其他需要人车分离的道路界面,间距为1.5米车档示例树池篦子可采用镂空铸铁、镂空不锈钢、木材、透水混凝土等材质,须保证雨水自然下渗。形式可选用独立树池篦子或连续树池篦子,独立树池篦子单个尺寸不低于1.5米1.5米;连续树池篦子宽度不低于1.2米。除需考虑结合休息座椅的树池外,一般街道的树池篦

26、子应与人行道铺装模数相吻合,完成面与周边地面齐平。连续篦子镂空铸铁篦子透水混凝土树池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4活动设施居住型街道宜结合街头绿地及广场宜增设儿童活动设施、体育活动设施等。活动设施示例第四章市政设施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5总体原则4.1 市政管线美化城市面貌,提高街道品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各类街道内的市政管线主要包括: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煤气管等,各类市政管线设施的改造建设应统筹协调。变配电设备示例地下管线4.2 电气设备提供优美宜人的街道环境,增加行人的舒适感。变配电设备箱式变电站、高压分支箱、配电箱等变配电设备须设置在规划指定位置

27、,且不影响行人通行和行车视距;设置在人行道上的箱式变电站、高压分支箱等宜迁移至绿化带内设置,无法迁移的应采取遮蔽措施或景观化处理,装饰风格应与街道整体风貌相协调;变配电装置的防触电警示标识应醒目,标识做法宜统一。街道内的各类市政管线宜进行下地敷设,检修口(井)宜设于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无法进行下地处理的电线杆、线应进行规整;老旧市政管线改造宜结合小街区改造一并进行;地下管线埋深宜大于80厘米,以保证此范围内乔木种植所需的土层厚度。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6通信设备示例室外交换机、配线架、交接设备等通信设施应设置在规划指定位置,且不影响行人通行和行车视距;室外通信设备应进行美化处理,宜选

28、用美观、易清洗的现代材质进行遮蔽;箱体外壳颜色宜统一,箱体外壳上运营商标识和文字宜随箱体铭牌统一制作,不宜另设标识。通信设备照明设施街道应设置完善的照明系统,部分缺少照明设施的老旧社区、街巷应优先考虑增设路灯、庭院灯,照明设施的设置应与景观照明统筹考虑;风貌较好的现状路灯原则上不进行大量更换,确需更换的街道,路灯形式应与街道整体风貌相协调;历史文化型街道宜选用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照明设施;商业商务型街道宜适当增加壁灯、投影灯等,提升夜间商业氛围;灯具应配置LED等节能型光源,照明光源的色温宜为暖色;宜结合街道的宽度及整体风貌,选择多样的照明方式。照明设施示例照明方式示意图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

29、技术导则274.3 给排水设施保护居民生活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住宅建筑与商业建筑用水,应采用“一户一表”的方式;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公共用水,应按用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水表设置位置和方式应与景观协调。给水计量给水计量设施示例绿化浇灌街道内的集中绿化宜采用喷灌、微喷灌等方式,线状绿化和垂直绿化宜采用滴灌、渗灌方式;宜设道路冲洗用水接口,间距不宜大于120米,管径不宜小于DN25;当采用市政自来水时,取水点进水端应设置防回流污染措施。滴灌、渗灌示例喷灌示例雨水沟与雨篦子街道内的雨水沟与雨篦子宜选用铸铁、石材等简洁、耐久的材质,外观形式应与街道、景观和建筑风貌相协调;宜设置防止树叶、垃圾等杂物造

30、成堵塞的措施。雨水沟与雨篦子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8消防设施示例消防设施室外消防栓宜设置在绿化带或建筑退距内,不得影响行人通行;消防设施应结合消防车道、建筑景观及其他市政设施统筹规划设计,不得影响街道整体风貌;为专属建筑服务的消防设施,应设置永久性标识;消防通道应设置明显标识,严禁停车或作为其他用途。4.4 井盖为市政设施检修提供便利井盖形式小街区各类市政设施的阀门井、检查井井盖,应设置明显标识,其材质和风格应与景观和建筑相协调或采取适当美化措施;井盖高度应与周边地面平行;井盖宜选用耐久美观的铸铁材质或与周边场地铺装相同的材质;检查井应设置防坠落设施;位于机动车道的检查井应采用

31、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和井座;商业商务型街道与历史文化型街道的井盖设计应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井盖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94.5 雨水利用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降低环境冲击,提升自然包容度鼓励各类街道沿街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等生物滞留设施,进行雨水收集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加强雨水源头控制措施;下沉式绿地宜选用耐淹耐旱种类的植物;生物滞留设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土壤、植被、地下水等综合考虑。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示例海绵街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广场宜采用透水铺装路面,铺装风格和材质应与景观设计相协调;透水铺装应按土壤特性、道路功能、承重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基础形

32、式。透水铺装示意图透水铺装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0雨水回用系统示意图雨水回用宜结合建筑、景观和道路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和取用设施;雨水回用管道应设置明显标识,严禁与自来水管道连接,并应采取防止“误接、误饮、误用”措施。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1第五章公服配套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2公服配套设施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市政公用、商业服务六大类;居住型街道及综合型街道应包括所有六类公服配套设施;商业商务型街道应包括市政公用、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商业服务四类公服配套设施。设施类型5.1 基本原则智能集约整合街巷空间,科学布置公共服

33、务设施公服设施类型示意图教育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市政公用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中学小学幼儿园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贸市场等公交首末站消防站公厕垃圾转运站等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便民服务等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警务用房等文化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居民健身设施等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3社区综合体示意图结合旧城改造,公服配套宜以社区综合体的形式集中设置,联合建设;社区综合体的建筑高度不宜超过六层或24米,以保证社区综合体各项设施被有效利用;公服设施的建筑风貌应与街道整体风貌相协调;对安全需求较高、使用频率大、需要室内外进行联系的公服设施,如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宜布置于底层

34、;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宜布置在较低楼层,并不应高于3层;文化、体育类设施可结合屋顶设置,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集约设置在无法形成社区综合体的区域,应依据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关联度进行合理布置,互相促进的功能宜临近设置,同样性质功能宜集中设置,相互干扰的功能应分开设置;当各公建配套设施分散建设时,应参照各专业规划及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条文执行。分散设置社区综合体宜邻近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建设;应强化无障碍与可达性,便于各种绿色交通方式换乘;在公服设施主要出入口处,应设置舒适、安全的过街设施。高效可达自行车租赁点社区综合体公交停靠站公交线路慢行通道轨道交通5.2 生活服务设施要求改善生活品质,为居民生活

35、提供便利。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4环境导向社区综合体布局示意图社区综合体及公服设施宜邻近小区绿地、水域、公园、广场、居民运动场等开敞空间进行建设;鼓励在社区综合体外部建立完善的绿道系统,串联城市绿廊。环境导向居住型街道建筑物底商宜设置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以满足街区内居民的日常所需;居住型街道两侧住宅建筑底层不宜设置火锅、烧烤等油烟较大的餐饮服务;应配置超市、美容美发、便利店、服装店等便民服务场所;居民服务水体滨水绿带绿道城市公园绿道社区综合体小区绿地居住公服设施居民服务设施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5居住型街道与商业商务型街道宜结合建筑底层设置咖啡厅、甜品店、

36、面包房等无烟餐饮服务设施,同时结合广场、绿地、下沉空间等公共开敞空间宜设置外摆区;商业价值较高的区域,餐饮设施可考虑结合大露台、下沉广场等开敞空间设在地下一二层或地上二层,并应设置自动扶梯、电梯或大台阶等保证联系方便;宜结合建筑底层在人流较为密集的中心区域设置集中式餐饮,方便办公人士就近用餐;集中式餐饮宜配建广场、绿地等大尺度公共空间,方便集散。餐饮服务5.3 商业服务设施要求提升街道活力,满足工作生活需求。餐饮服务设施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6居住型街道与商业商务型街道应充分利用室外空间、沿河绿带、邮票绿地等,形成交往交流场所。休闲交往空间休闲交往空间示例居住型街道与商业商务型

37、街道宜在建筑底层设置便利店、图文店、书店、美容美发等便利服务设施;结合便利店、超市等设置自助购票机及便民自助服务终端,为区域内居住、办公人士提供工作、生活所需。便利服务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7便利设施示例可结合室外公共空间、建筑内部及屋顶设置健身馆和体育运动设施如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运动设施运动设施示例商业商务型街道宜结合写字楼底楼设置银行网点或自助银行,满足单位、企业及办公人士日常金融需求。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设施示例商业商务型街道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鼓励结合设施带、街边绿地广场、人行道等设置临时商业、文化设施;临时性设施外观应整洁、美观,具有鲜明的辨识度;现状街道

38、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特定区域设置临时夜市、摊点、跳蚤市场等,对现状已经形成的夜市、临时摊点、跳蚤市场应进行规范和质量提升,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或取缔。临时性设施临时性设施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8第六章建筑工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39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40总体原则街道应特色鲜明;街道风貌应与周边城市风貌相协调;不宜出现原色及艳丽色彩;同一街道的建筑色彩应有主色系,同一建筑物的主要色彩组合不宜超过3种,塔楼与裙楼色彩应协调统一。6.1 建筑风貌特色建筑风貌应特色鲜明,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特色建筑风貌示例特色街区示例建筑风貌宜简洁,层次丰富,尺度宜人;外墙装

39、饰以砖、石材等为主,色彩宜明快清爽。居住型街道居住型街道建筑风貌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41建筑风格宜多样统一,特色鲜明;建筑风貌宜现代、简洁、大气,体现国际化特色;外墙装饰以石材、金属、玻璃、木材等现代材料为主,改造建筑应避免大规模使用玻璃幕墙;建筑色彩应烘托街道商业商务氛围,避免过于单调。商业商务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建筑风貌示例建筑风貌应与该区内的历史建筑风貌协调一致;加强对街道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宜以传统材料及类似材料为主,色彩不应过于鲜亮跳跃;绿化、景观应与建筑风貌相协调。历史文化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建筑风貌示例各类街道的建筑体量组合宜层次丰富,提升街道尺度舒适性。6.2 建

40、筑体量与街区空间建筑体量与街区空间应满足人近距离的视觉体验需求。建筑体量示意图体量组合3商务商业型街道的建筑贴线率应适当提高,宜控制在80%以上,保证商业空间的连续性,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贴线率建筑贴线率示意图商业商务型街道和历史文化型街道在满足安全及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在建筑底部设置骑楼、檐廊、挑檐等过渡空间。街道宽度D与临街多层建筑或高层裙房建筑高度H的比值宜控制在D:H1。高宽比底部空间街道高宽比示意图建筑底部空间示意图HD底部商业的建筑形态、材质宜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做到局部差异化,避免单调,近人尺度材料细节应精致、丰富;建筑底商的空调外机、烟道等不宜正对人行道,影响人行空间的舒适度。

41、底部商业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42生活阳台不宜临街,鼓励设置开放的风格化阳台;鼓励结合立面统一设计花池或外挂式种植盆。6.3 建筑立面建筑立面应在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富于变化,建立建筑与行人之间丰富的视觉交流阳台生活阳台及花池示例禁止采用强反射玻璃、彩色玻璃等;除商业、商务建筑外,禁止出现玻璃幕墙;禁止安装外置式防盗网;外墙不宜使用耐久性差的材料,建筑底层鼓励采用石材、金属等现代、耐久材料。临街空调位应采取遮蔽措施,管线不得外露;历史文化型街道宜采用特色风情雨篷,雨蓬形式应统一设计。统一空调位示例特色风情雨篷示例建筑外立面空调机位及雨蓬建筑外立面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436

42、.4 附属设施店招牌匾在尺度、色彩、位置等应相互协调,一店一招、统一多样;应采用耐久、便于维护的材料,不应采用大面积单一、艳丽的色彩;禁止出现大幅广告、LED屏。店招示例优化附属设施形式,提升街区整体品质建筑楼标应结合立面统一设计,禁止将楼标立于建筑物女儿墙及屋顶上;入口大门、地下车库出入口应整体考虑,与建筑环境协调统一。大门示例地下车库出入口示例广告店招出入口设计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44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综合型街道交通设施基本原则街道网络路权分配交叉口处理路面形式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空间公交设施公交车道公交站台特色站台港湾式公交站过街设施人行斑马线行人过街信

43、号灯人行天桥行人地下通道停车设施路边临时停车位分时段停车非机动车停车及租赁点交通标识路权标识减速标识交通导识牌标识牌智能交通道路信息发布系统智慧停车系统绿化景观景观空间生态性整体性开放性文化性景观改造围墙改造景观元素铺装植物选种植物形式绿化覆盖行道树枝下高附属设施古树保护安全防护地形地貌附表: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综合型街道绿化景观街道家具座椅垃圾桶车档树池活动设施市政设施市政管线地下管线电气设备变配电设备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给排水设施给水计量绿化浇灌雨水沟与雨篦子消防设施井盖井盖形式雨水利用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海绵街道雨水回用公服配套基本原则设施类型集约设置分散设置生活服务设施要求高效可达环境导向居民服务休闲交往空间商业服务设施要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便利服务运动设施临时性设施建筑工程建筑风貌特色总体原则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建筑体量与街区空间体量组合贴线率高宽比底部空间底部商业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综合型街道建筑工程建筑立面阳台建筑外立面空调机位及雨蓬附属设施广告店招出入口设计注:建议不控制;通则式控制要求;特殊控制要求;不做具体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