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带答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2、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以下是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请考生练习巩固。“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3、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华北和东北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
4、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
5、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
6、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答案:1.A 2.C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答案:D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解析:寒潮主要
7、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答案:A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答案:D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 改进耕作制度营造防护林 整治河道巩固提防A. B. C. D.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
8、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这些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答案:D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18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
9、在山地相遇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裸地面积扩大,快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79.解析:沙尘暴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的。4月中旬,中亚和中国西北部的极地大陆气团快速移动形成快行冷锋。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东北部,极地大陆气团受地形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再加上地面植被被大量破坏,裸地面积大,导致北方一些大城市春季频发近程扬
10、沙。答案:7.A 8.C 9.B我综合 我发展2018年一场飓风,以及随之引发的洪水使美国南部受灾,失踪者数万;2018年第19号台风龙王造成福建15人死亡,37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人民币。台风和飓风令世界关注。读图完成第10题。10.有关台风和飓风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和飓风形成的原因相同 B.台风和飓风发生的季节不同C.台风主要发生在大陆西岸 D.飓风主要发生在大洋的东部解析: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发生原因相同。答案:A11.上海地区出现的天气系统时,会有( )A.狂风暴雨天气 B.阴雨连绵天气C.伏旱天气 D.连续性降水天气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上海
11、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出现伏旱。答案:C12.该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强弱异常时( )A.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B.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C.当该天气系统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南方会发生洪涝灾害D.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就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解析:当该天气系统即副热带高气压越过25N时,北方易发生洪涝,南方易发生干旱灾害;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南方易发生洪涝,北方易发生干旱。答案:D13.下列属于寒潮到来曲线的是( )解析:寒潮来临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答案:C14.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地震
12、森林火灾 蝗灾 泥石流 水土流失 荒漠化A. B.C. D.解析: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灾;蝗虫孳生诱发蝗灾;土壤水分长期缺失导致土地荒漠化。答案:D15.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黄河流域,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蝗灾 D.洪涝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致使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水患严重。答案:D16.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春旱多风沙 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带大陆性气候 伏旱严重A. B. C. D.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春旱多风沙。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D17.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不足,解决的可行性措施有( )节约用水 跨流域调水 雨后人工回灌 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A. B. C. D.解析:人工回灌是针对城市中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采取的措施。答案:D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及答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