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pdf

上传人:yi****ou 文档编号:42224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6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5 年 第 8期 (总 第 3 1 0 期 ) Nu m b e r 8 i n 2 0 1 5 ( T o t a l No 3 1 0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 ATERI AL AND ADNI CLE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5 0 8 0 1 7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强度研究 杨静 。 李晗 。 杨林 ( 1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2 ; 2 郑州大学 新型建材与结构研究中心 , 河南 郑州 4 5

2、0 0 0 2 ; 3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3 ) 摘要 : 将钢纤维和纳米矿粉 ( 纳米 S i O 、 纳米 C a C O ) 同时掺入混凝土 中配制出钢纤维纳米混凝土( s t e e l fi b e r a n d n a n o m e r ma t e r i a l s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简称 S F N MR C ) 。 通过 S F N MR C凝结时间和 3 、 7 、 2 8 d 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 分析钢纤维、 纳米 S i O 、 纳米 C a C O 对 S

3、 F N MR C凝结时间及强度的影响, 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 探讨纳米 S i O 、 纳米 C a C O , 对 S F N MR C强度的影 响机理 。 结果表明: 纳米 S i O 能明显缩短 S F N MR C初凝和终凝时间 ; 纳米 C a C O 能明显降低 S F N MR C的初凝时间 , 但对终凝时 间影响不显著。 钢纤维对 S F N MR C 3 、 7 、 2 8 d 龄期增强作用基本相同; 纳米 S i O : 和纳米 C a C O 能提高 S F N MR C各龄期抗压强 度 , 纳米 S i O : 对 S F N MR C低、 中龄期 ( 3 、 7 d

4、 ) 强度提高较明显 , 纳米 C a C O 对 S F N MR C低龄期 ( 3 d ) 强度提高较 明显。 最后, 建 立了考虑龄期、 钢纤维体积率、 纳米矿粉掺量等影响的 S F N MR C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模型。 关键词: 钢纤维; 纳米 S i O ; 纳米 C a C O , ;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 龄期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0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5 ) o 8 0 0 6 6 0 5 R e s e a r c h o n s e t t i n g t i me a n d s t

5、 r e n g t h o f s t e e l f i b e r a n d n a n o mste r ma t e r i a ls re i n f or c e d c o n c r e t e YANG J i n g , LIHa rt , YANG Li n ( 1 Z h e n g z h o u Ur b a n P l a n n i n g De s i g n& S u r v e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i t u t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 , Ch i n a ; 2 R e s

6、e arc h Ce n t e r o f Ne w S t y l e B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y,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2, C hin a ; 3 Ye l l o w Ri v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C o n s u l ti n g Co , L t d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3 , Ch i n a ) Ab s t r a

7、 c t : T h r o u g h s e t t i n g ti me a n d c o mp r e s s i v e s e n g t h t e s t s o f fi b e r and n ano me t e r ma t e ri a l s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F NMRC) , t h e e f f e c ts o f s t e e l fib e r v o l u me#a c ti o n, r e p l a c e me n t r a t e o f c e me n t b y n

8、 an o me t e r ma t e ria l s o n S F NM RC s e t t i n g t i me an d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we r e i nv e s ti g a t e d Th e e f f e c t me c h an i s ms o f na n oSi O2 an d nanoCa CO3 we re a n a l y z e d b y s c a n n i n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g r a p h ( S E M) The i n i t i

9、 a l and fi n a l s e t t i n g ti m e o f S F N MR C d e c l i n e d s h a r p l y w h e n th e c o n t e n t o f n ano S i O 2 in c rea sed N ano C a C O 3 c o u l d s i g n i fic ant l y r e d uc e i ni ti a l s e t t i n g t i me, b u t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wa s n o t n o t a b l e o n fin a

10、l s e t t i n g t i me S t e e l fibe r c o ul d i mp r ov e S F NM RC s e n g th a t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Th e s e n g t h o fSF NM RC, e s p e c i a l l y a t 3 d a n d 7 d a g e, i n c r e a s e d a sthe c o n t e n t o fna n oS i O2i n c r e a s e d Th e c o mpr e s s i ve s e n g th o f S

11、F NMRC, e s p e c i a l l y a t 3 d a g e, i n c r e a s e d a sthe c o n t e nt o fn anoCa CO3i n c r e a sed An a n a l y t i c a lmo d e lf orthe c o mpr e s s i v e s e n g t h o f S F NM RC wa s p r o p o s e d Key wor ds: s t e e l fibe r ; n an oS i O2; n anoCa CO3 ; s e t tin g time; c o mp

12、res s i v e s e n g th; c u rin g a g e 0 引 言 改善混凝土性能可以从改变混凝 土的组分人手 , 复合 化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主要途径 , 复合化包括宏观复合化 和微细观复合化 。 宏观复合化包括钢筋混凝 土 、 预应力 混凝土和钢管混凝 土等, 目前 已大规模用于土木 工程 、 桥 梁工程 、 水利工程和港 口工程 ; 细 观复合 化是在混凝 土 中 引入高强高韧纤维等形成纤维增强混凝土, 各种纤维均匀 乱向地分散在混凝土中, 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抗变形能力 ; 微观复合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观尺寸的物 质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纳米矿粉 由于具有

13、尺寸效应 、 表面 效应等优异特性 , 因而能够赋予混凝土许多优 良性能 - 4 。 目前, 国内外对纤维、 纳米矿粉改性混凝土的研究多 收稿日期: 2 0 1 4 1 卜O 6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 5 1 1 7 8 4 3 4 ) 6 6 是单一尺度 的复合化 , 即掺加纤维的细观复合化或掺加纳 米矿粉 的微观复合化 , 缺少同时掺加纤维和纳米矿粉 的跨 尺度微细观超复合化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 本研究钢纤维和 纳米矿粉同时掺入混凝土 中, 采用微细观双重复合 化改善 混凝土水泥浆体及水泥浆体与骨料 、 纤维过渡界面的结构 和性能, 重点 研 究 了钢纤 维 纳 米 混

14、凝 土 ( s t e e l fi b e r a n d n a n o me t e r ma t e ri a l s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简称 S F N MR C) 的 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 , 建立 了 S F N MR C抗压 强度 与龄期 、 钢纤维体积率、 纳米矿粉掺量关系模型。 1试验 概 况 1 1 原材料及 配合 比 水泥( C) : 4 2 5级普通硅 酸盐水 泥; 细骨料 ( S ) : 河砂,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砂 ( 细度模数 2 6 ) , 级配 良好( 区

15、) ; 粗骨料 ( G) : 粒径 5 2 5 m m石灰岩碎石, 连续级配 ; 钢纤 维( S F ) : A Mi 0 4 3 2 6 0 0钢锭铣削型钢纤维 , 长度 3 2 6 m m, 等效直径0 9 5 ra i n , 长 径比 3 4 3 2 , 抗拉 强度 7 0 0 MP a ; 纳米 C a C O 3 ( N C) : V K C a O 1 纳米 C a C O , 白色粉末状 , 平 均粒径 1 5 4 0 n i n , 纳 米 C a C O 3 含量 9 7 5 ; 纳米 S i O 2 ( N S ) : V K S H 3 0纳米 S i O , 平均粒径

16、3 0 n m, 纳米 S i O : 含量9 9 5 ; 减水剂( F D N) : F D N一 1 型粉状高效减水剂, 减水率约为2 0 ; 水( W) : 自 来水。 S F N MR C配合比设计: 水胶比0 3 0 , 砂率4 0 , 单位体 积用水量 1 5 0 k g m , 减水剂掺量 1 5 ( 质量 分数 ) 。 以钢 纤维体积率 、 纳米 S i O : 掺量及纳米 C a C O 掺量为 主要 变 量 , 共设计 3个系列 1 2种配合 比。 其 中, 系列 I 研究钢纤 维体积率( 0 、 0 5 、 1 、 1 5 ) 的影响, 纳米 S i O : 掺量 1 ,

17、 不掺纳米 C a C O , ; 系列 研 究纳 米 S i O : 掺量 ( 0 、 0 5 、 1 、 2 ) 的影响, 钢纤维体积率 1 , 不掺纳米 C a C O ; 系列 研究纳米 C a C O , 掺量 ( 0 、 0 5 、 l 、 2 ) 的影响 , 钢纤 维体积率 1 , 不掺纳米 S i O 2 。 I S F 1 0和 I I N S 1 0 、 I I N S 0和 I I I N C 0实际上为同一配合 比。 表 1 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配合 比 k g , m 1 2试 验 方 法 采用强制式搅拌 机拌和 。 拌和前 , 将水 泥、 纳米矿粉 、 减水剂 充

18、分 混 匀。 搅 拌 机 润 湿 后 , 加 入粗 细 骨 料 , 干 拌 1 mi n , 加入水 泥、 纳米矿粉和减水剂的混合物, 再搅拌 1 mi n 。 然 后 沿 搅 拌 机 作 业 面 均 匀 撒 入 钢 纤 维 , 搅 拌 1 mi n 。 随后加水 湿拌 1 m i n 。 出料 。 按 G B T 5 0 0 8 0 -2 0 0 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规定的贯人阻力 法测定拌合物初凝和终凝时间。 试件在振动台上振动密实 成型 , ( 2 0 5 ) t 2 室 内静 置 2 4 h后拆模 , 标 准养护至 目标 n l lT I 1 5 0 r n n l

19、标准立方体试件, 按 G B T 5 0 0 8 1 -2 0 0 2 ( 普 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进行。 2 8 d龄期受压破 坏后取水泥浆体及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界面过渡区片状试 样 , 进行 S E M 观察 。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 凝 结 时 间 钢纤维掺量并不改变胶凝材料用量 , 对拌合物水化反 应影响不大, 因此, 只测定掺有纳米矿粉配合比混凝土拌 龄期 ( 3 、 7 、 2 8 d )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采用 1 5 0 mn l 1 5 0 合物的凝结时间。 试验结果见表 2 。 表2钢纤维纳米混凝土凝结时间 2 1 1 纳米 S i O : 对凝结时间的影

20、响 图 1 为 S F N MR C凝结时间与纳米 S i o 2 掺量的关系。 从 图 1 可见 , 随纳米 s i O 2 掺 量增大 , S F N MR C初 凝和终凝 时 间 迅 速 下 降 。 纳 米 S i O 掺 量 由O 增 加 到2 时 , S F N MR C 纳米S i O : 掺量, 图 1 凝结时间与纳米 S i O 掺量的关系 初凝时间由7 6 5 m i n降低到 3 6 5 m i n , 降幅达 5 2 3 ; 终凝 时间则由1 0 8 0 m i n降低到7 0 0 m i n , 降幅达 3 5 2 。 纳米 S i O : 明显加快了 S F N MR

21、 C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速度 。 纳 米 S i O 具有显著 的表面效应 : 尺 寸小 , 表面能高 , 表 面 原子具有很高 的活性 , 表现为反应速度快 ; 纳米 S i O 巨大 的比表面积增加了表层水的需要量, 使得水化产物浓度上 升很快 。 2 1 2 纳米 C a C O , 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图2为 S F N MR C凝结时间与纳米 C a C O 掺量的关 系。 从 图 2可见 , 纳米 S i O 掺量 由 0增 加到 1 时 , S F N MR C初凝时间呈降低趋势; 由 1 增加到2 时, 下降趋势 加快, 降幅达 3 5 9 ; 但终凝时间随纳米 C a C O ,

22、 掺量增加 变化不显著。 与纳米 S i O : 相比, 纳米 C a C O 具有一定的 惰性 , 它对 S F N MR C早期性能改善作 用主要在 于纳米颗 6 7 暑 u v 扈鲁好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粒的吸水效应 。 纳米 C a C O , 与水拌 和后 , 吸附的表层水 数量很大, 使参与水化反应 的水减少 , 初期水 化产物浓度 上升较快 , 致使 S F N MR C初凝 时间缩短 。 但纳米颗粒的吸 附作用减缓 了一部分水参与水化反应 的进程 , 导致后期强 度上升速率变化不显著。 2 2抗 压 强 度 S F N MR C各龄

23、期抗压强度 、 强度发展 比( 3 、 7 d强度 占2 8 d强度的百分 比) 及相对强度 ( 系列 I 、 、 I 与该 系 列对 比组强度之比) 见表 3 。 扈 曹 姆 纳米C a C O 掺量, 图2凝结时间与纳米 C a C O 。 掺量的关 系 表 3钢纤维纳米矿粉混凝土抗压强度 2 2 1 钢纤维对抗压强度 的影响 图 3 、 4分别为 S F N MR C抗 压强度 、 强度 发展 比与钢 纤维体积率 的关 系。 由图 3可见 , 随钢纤 维体积率 增大 , S F N MR C各龄期抗压强度均呈增大趋势 , 强度 与钢纤维体 积率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 在钢纤维体积率 O 5

24、 1 5 掺 量范围内, 3 d龄期相对强度在 1 0 5 - 1 1 3之间 , 7 d龄期 相对强度在 1 0 3 - 1 1 1之间 , 2 8 d龄期相对强 度在 1 0 5 1 1 2之间。 由图 4可见 , 随钢纤维 体积率 变化 , 3 、 7 d强度 发展比基本不变 , 分别保持在 5 2 和 7 1 左右的水平 。 68 钢纤 维体积率, 图3抗压强度与钢纤维体积率的关系 8 O 芒 7 O 丑 6 0 魑 5 0 l + 3 d 2 8 d十 7 d 2 8 d l 试验表明 , 钢纤维对 S F N MR C抗压强度有 一定提高 作用 , 且在 3 d龄期 时提高 作用就

25、趋于稳定 。 试 验研究 和 工程实践表明 , 对 于普通纤维混凝土 , 常常是 界面黏结过 早失效 , 从而使纤 维的增强作用得不 到充分 发挥 , 影 响增 强效果 。 观察试验中 S F N MR C的受压破坏形态 , 发 现破 坏面上的钢纤维多被 拉断。 由表 2可知 , S F N MR C 3 d强 度仅为 2 8 d 强度 的5 2 , 但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界面黏 结性能却有充分保证 。 原因在于与普通混凝土相 比, 纳米 S i O : 的高火山灰活性 和颗粒 填充效 应大幅增加混凝 土了 基体的密实度和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有效接触面积 , 强化 了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界面过渡区

26、的黏结性能。 2 2 2 纳米矿粉对抗压强度 的影响 图 5 、 6分别 为 S F N MR C抗压强度 、 强度发 展 比与纳 米 S i O : 掺量 的关 系。由表 3和 图 5可见 , 在 纳 米 S i O 0 5 一 l 掺量范围内, 随纳米 S i O 掺量增大 , S F N MR C不 同龄期抗压强度均呈增大趋势。 掺量超过 1 后 , S F N MR C 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 , 但仍高于对比组。 在掺量 0 - 2 范围 内 3 d龄期相对强度在 1 0 6 - 1 1 5之间, 7 d 龄期相对强度 在 1 0 6 - 1 1 0之间 , 2 8 d龄期相对强度在 1

27、 0 1 1 0 9之 间。 随纳米 S i O 2 掺量增 大, S F N MR C早期 ( 3 、 7 d ) 强度发展 比 呈增大趋势( 图6 ) 。 说 明纳米 S i O 能提高 S F N MR C 的抗 压强度 , 且对低龄期 的提高作 用较明显 ; 单从提高抗 压强 度看 , 纳米 S i O 的最佳掺量为 l 。 图 7 、 8分别为 S F N MR C抗压强度 、 强度 发展 比与纳 米 C a C O 掺量的关系。 由表 3和图 7可知 , 在纳米 C a C O , 掺量 0 5 - 2 范围内, 随掺量增大, 各龄期 S F N MR C抗压 强度均有增大趋势 ,

28、 3 d龄期相对强度在 1 0 2 - 1 0 6之 间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根据普通混凝土强度与龄期的关系经验计算式 , 设想 用对数 函数形式反映龄期对强度 的影响; S F N MR C抗压强 度随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 , 考虑用一次二项式 系数( 1+a A ) 反映钢纤维体积率对抗压强度 的影响; S F N MR C抗压强度随纳米矿粉掺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 小趋势 , 考虑用 二次三项式系数 ( + +c ) 反 映纳米 矿粉掺量对纤维纳米混

29、凝土强度的影响。 拟合计算式为 : = ( 1 3 1 3 1 n x+1 4 6 7 ) ( 1+ A f ) ( A + A+ , )( 1 ) 式 中: 龄期 ; A 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 A = p ( f f I d ) , P 为钢纤 维体积率 , 取小 数 形式 , f f 为钢 纤 维长 径 比; 钢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 其值为0 1 4 ; A 纳米 S i O 掺量或纳米 C a C O 3 掺量, 取小数形式。 a , b为与 A有关的常系数 , 当 A取 纳米 S i O : 掺量时 , a :一 5 4 6 8 9 , b=1 5 9 6 , 当 A取 纳米 C

30、 a C O 掺 量 时, a= 一 7 3 8 1 9 , b =1 8 3 2 。 经检验 : S F N MR C 3 、 7 、 2 8 d 立方体抗 压强度试验值与式( 1 ) 计算值比值的平均值为 O 9 9 5 7 , 均 方差为0 0 3 3 3 , 变异系数为0 0 3 3 5 , 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 较好。 4 结论 ( 1 ) 随纳米 S i O : 掺量的增大, S F N MR C水化反应速 度 明显加快 , 初 凝 、 终凝 时 间均呈 明显缩 短趋 势; 随纳 米 C a C O 掺量的增大, S F N MR C初凝时间有明显降低趋势, 但终凝时间变化不显著。

31、( 2 ) 钢纤维可明显提高 S F N MR C的抗压强度 , 在钢纤 维体积率 0 5 1 5 范围内, S F N MR C 3 、 7 、 2 8 d龄期强 度分别提高 5 1 3 9 6 、 3 一 1 1 和 5 一 1 2 ; 纳米 S i O 2 可 上接第 6 5页 2 李林香, 谢永江, 冯仲伟, 等 水泥水化机理及研究方法 J 混 凝土 , 2 0 1 1 ( 6 ) : 7 6 8 0 3 3邓学才 谈谈水泥水化热的功与过 J 建筑工人, 2 0 0 3 ( 2 ) : 1 9 4 路阳, 李根, 等 矿粉对水泥水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硅酸盐通 报 , 2 0 1 3

32、, 3 2 ( 1 2 ) : 2 5 2 8 2 5 3 2 5 王复生, 戴云超, 孙瑞莲 阿利特高炉矿渣水泥的耐久性能研 究 J 硅酸盐通报, 2 0 0 4 , 2 3 ( 5 ) : 3 6 3 9 6 张明涛, 赵 敏, 谭克锋 新型无熟料矿渣水泥的试验研究 J 硅 酸盐通报 , 2 0 1 1 , 3 0 ( 4 ) : 9 2 0 9 2 4 7 施惠生。 黄小亚 水泥混凝土水化热的研究与进展 J 设计与 研究 , 2 0 0 9 ( 6 ) : 2 1 2 6 8 王培铭等 水泥水化程度研究方法及其进展I s 建筑材料学 报, 2 0 0 5 , 8 ( 6 ) : 6 4

33、6 6 5 1 9 董继红。 李占印 水泥水化放热行为的温度效应 J 建筑材料 学报, 2 0 1 0 , 1 3 ( 5 ) : 6 7 5 6 7 7 1 0 张谦等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的探讨 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 科学学报, 2 0 0 1 , 1 7 ( 6 ) : 7 8 8 0 1 1 高小建, 巴恒静 混凝土早起自收缩、 强度与水泥水化率的关 系 J 工业建筑, 2 0 0 6 , 3 6 ( 2 ) : 64 6 7 1 2 阮静, 等 高强度混凝土水化热的研究 J 东南大学学报, 7 0 改善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 的界面黏结性能。 ( 3 ) 在纳米 S i O 2 掺量 0

34、 5 - 2 范围 内, S F N MR C 3 、 7 、 2 8 d 龄期强度分别提高 6 1 5 、 6 1 0 和 1 - 9 , 纳米 S i O 掺量为 2 时, 增幅略有放缓 ; 纳米 S i O 2 对 S F N MR C中低龄期( 3 、 7 d ) 的提高作用较明显; 最佳掺量为 l 。 ( 4 ) 在 纳米 C a C O 掺量 0 5 2 范 围内 , S F N MR C 3 、 7 、 2 8 d龄期强 度分别 提高 2 - 6 、 1 - 8 和 3 - 8 ; 与纳米 S i O 相比, 纳米 C a C O 对 S F N MR C低龄期 ( 3 d )

35、强度提高较明显 ; 最佳掺量在 1 2 之 间。 ( 5 ) S F N MR C抗压强度与龄期 、 钢纤维体积率 、 纳米矿 粉掺量存在式( 1 ) 关系, 经检验, 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参考文献: 1 吴人洁 复合材料 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 0 0 2 2 1高丹盈, 赵军, 朱海堂 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应用 M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2 : 3 8 5 1 3 卢忠远 及机理研究I- D 成 都 : 四川大学, 2 0 0 5 111 4 3叶青 纳米复合水泥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J 新型建筑材 料 , 2 0 0 1 ( 1 1 ) : 1 51

36、9 5 王宝民 纳米 S i O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 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 2 0 0 9 6 1李固华, 高波 纳米微粉s i o 2 和C a C O 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J 铁 道学报, 2 0 0 6 , 2 8 ( 1 ) : 1 3 1 1 3 6 7 王立久, 王宝民 纳米 S i O 对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2 0 0 3 , 4 3 ( 5 ) : 6 6 6 6 6 9 8 B y u n g wa n j o , C h a n g H y u n K i m, J a e H o o n L i m I n v e s t

37、i g a ti o n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w i t h n a n oS i O 2 p a r t i c le s J K S C E J o u rna l 。 J a n u a r y , 2 0 0 7 , 1 1 ( 1 ) : 3 7 4 2 第一作者 : 杨静( 1 9 8 6一) , 女 , 硕士 , 主要从事新型建筑材料与结 构研究。 联系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嵩山北路 6号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 究院( 4 5 0 0 5 2 ) 联系电话: 1 3 7 8

38、3 6 2 3 0 5 9 2 0 0 1 , 3 1 ( 3 ) : 5 3 5 6 1 3 1 余松柏, 等 减少水泥水化热测定误差的探讨 J 水泥, 2 0 0 2 ( 9 ) : 6 8 1 4 G B T 1 2 9 5 9 -2 0 0 8 ,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s 1 5 董继红, 李占印 G B T 1 2 9 5 9 -2 0 0 8 (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中 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J 水泥, 2 0 1 0 ( 5 ) : 6 2 6 3 J 工程力学 , 2 0 1 1 , 2 8 : 4 4- 4 7 r 1 7 F O L L I A R D K J H e a t

39、 o f h y d r a ti o n m o d e l s f o r c e m e n t i t i o u s m a t e - , i al s J A C I Ma t e ri a l s J o u r n a l , 2 0 0 5 。 1 0 2 ( 1 ) : 24 3 3 1 8 WA N G J C, Y AN P Y I n f l u e n c e o f i n i ti al c a s t i n g t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d o s a g e o f fly a s h o n h y dra tio n h

40、e a t e v o l u ti on o f c o n c r e te u n d e r a d i a b a ti c c o n d i t i o n 1- J J o u r n al o f T h e r m al A n al y s i s a n d C a l o r i me t r y , 2 0 0 6 , 8 5 ( 3 ) : 7 5 5 7 6 0 第一作者: 联系地址 : 联系电话 : 邓晓( 1 9 9 1 一) , 男, 硕士研究生。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交通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 1 44 信箱 ( 7 3 0 0 7 0 ) 1 5 1 1 7 0 8 2 01 2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