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DB36_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010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B36_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清版)DB36_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清版)DB36_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清版)DB36_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清版)DB36_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020.20CCS Z 20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402202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counting gross ecosystem product2021-06-30 发布2022-01-01 实施江 西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B36/T 1402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步骤.45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方法.56生态产品功能量定价方法.97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98核算质量控制.139核算成果汇总.14附录 A(资料性)生态产品类别及

2、产品清单.15附录 B(资料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补充.16附录 C(规范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基础数据要求.22附录 D(资料性)XX 县/市/地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编制大纲.25DB36/T 1402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江西省生

3、态文明研究院、江西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资溪县人民政府、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志云、侯鹰、周吉、徐卫华、帅歌柳、江志坚、李建光、黄月荣、张巍、杨建洪、张明春、徐步朝、郑博福、谢花林、陈亚茹、曾建华、毛炜翔、王锐、刘熙、史晓燕、胡晓东、杜萍。DB36/T 14022021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步骤、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方法和定价方法、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质量控制、核算成果汇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省各市、县级行政区以及区域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2规

4、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3858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HJ 1142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HJ 1145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数据质量控制(试行)LY/T 172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2407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LY/T 298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5、.1生态产品 ecological products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一定区域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与服务。3.2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生态系统为人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3.3生态产品功能量 ecosystem product amountDB36/T 140220212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得到的各类产品的物质量。3.4生态产品价值量 ecosystem product value在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

6、的基础上,结合各类生态产品的参考价格,通过一定数学运算得到以货币化形式呈现的各类产品的价值。3.5物质产品 material goods在不损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人类通过直接利用或转化利用等方式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物质资源。3.6直接利用物质产品 direct use material goods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野生产品,或在不损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在生态系统中人工种养殖的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食物,以及药材、木材、纤维、淡水、遗传物质等原材料。3.7转化利用物质产品 indirect use material goods人类以与自然相和谐

7、的转化利用方式从直接利用物质产品中转化而来的生态产品,如水电、秸秆发电等。3.8调节服务 regulating services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提供的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惠益,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体净化、空气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3.9水源涵养 water conservation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滞洪补枯等方面。注:参考HJ 1142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生态功能评价(试行)。3.10

8、土壤保持 soil retention生态系统通过林冠层、林下植被、枯落物层、根系等各个层次消减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力,增加土壤抗蚀性从而减少土壤流失、保持土壤的功能。3.11DB36/T 140220213洪水调蓄 flood regulation and storage生态系统依托其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通过吸纳大量的降水和过境水,蓄积洪峰水量,削减并滞后洪峰,以缓解汛期洪峰造成的威胁和损失的功能。3.12水体净化 water purification生态系统吸纳和转化水体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的功能。3.13固碳 carbon sequestration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二

9、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将碳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的功能。3.14释氧 oxygen release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氧气含量稳定的功能。3.15空气净化 air purification生态系统吸收、过滤、分解降低大气污染物,从而有效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的功能。3.16气候调节 climate regulation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蒸腾作用、水面蒸发过程吸收太阳能,从而调节气温、改善人居环境舒适程度的功能。3.17文化服务 cultural services生态系统以及与其共生的各类文化,为人类获取知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带来的非物质惠益。3.18景观游憩 outdoor

10、 recreation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森林、湖泊、河流、海洋等生态系统以及与其共生的各类文化,为人类提供的开展户外活动和旅游以及美学体验的功能。3.19自然教育 natural education以生态环境为背景,通过科学完整的方案,实现人们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综合、转化的教育过程。DB36/T 1402202143.20红色文化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culture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沿传下来的文化、精神、思想、价值观念、制度、行为方式。3.21红色景区 red scenic spot依托于自然环

11、境建设、与生态系统共生的,以体现红色文化为主题,接待游客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场所。示例:中国共产党革命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重要领导人或烈士故居等。3.22绿色文化green culture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文化。示例:森林文化、林业文化、生态文化、草原文化、花卉文化等植物相关,绿色科技、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包装、绿色住宅、绿色文学、绿色教育等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或经验的提炼升华。3.23古色文化 ancient culture人类活动由古至今在某区域内产生的,无形的精神成果或有形的物质成果的积累。示例:江西的书院文化、民居文化、

12、戏剧文化、中医药文化、傩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区域色彩浓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等。3.24古色景区 ancient scenic spot依托于自然环境而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可接待游客开展历史文化教育的场所。示例:古城(县、镇)、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古桥、古街,历史遗址遗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景区等。3.25康养 health maintenance依托于自然生态资源及其他基础设施,以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养生休闲为目的而开展的度假、疗养、养老等活动。4核算步骤4.1确定核算地域范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地域范围按下列方式确定:行政地域单

13、元;功能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地域单元(如一片森林、一个湖泊、一片沼泽或不同尺度的流域);DB36/T 140220215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合而成的特定地域单元。4.2明确生态系统分布根据土地确权、生态调查等结果,结合遥感、GPS 等技术手段,以图斑为最小单元,明确地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与分布,绘制生态系统分布图。4.3编制生态产品清单调查收集地域范围内生态产品的种类,明确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的具体指标科目,编制生态产品清单。物质产品的种类应结合核算地域实际情况,细化直接利用物质产品和转化利用物质产品清单,详见附录 A。4.4核算生态产品功能量采用适宜的方法,筛选使用可获得的数据,

14、核算地域范围内各类生态产品一定时期内的功能量。宜优先选取更能反映生态产品潜在功能量的方法。4.5确定生态产品价格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价值核算方法,采用当年价确定每一类生态产品的参考价格,涉及多年比较时可以采用基准年不变价。4.6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基于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各类生态产品的功能量和价格,核算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4.7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按式(1)。?=饠+饠+饠(1)式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单位:亿元/a;饠物质产品价值总量,单位:亿元/a;饠调节服务产品价值总量,单位:亿元/a;饠文化服务产品价值总量,单位:亿元/a。5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

15、方法5.1物质产品5.1.1直接利用物质产品用直接利用物质产品产量作为核算指标。统计各类直接利用物质产品产量,按照统计部门分类体系,对同类型产品按式(2)进行求和。?=?=1?(2)式中:?物质产品总产量,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类物质产品产量,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DB36/T 140220216?核算地域同一类型直接利用物质产品的类别数。注:森林林木资源的资产评估应参考LY/T 2407的要求。5.1.2转化利用物质产品用可再生能源产量或使用量作为核算指标。统计各类可再生能源产量或使用量,按式(3)进行求和。?=?=1?(3)式中:?可再生能源总产量或使用量,单位:kWh/a;?类可再生能源的

16、产量或使用量,单位:kWh/a;?核算地域可再生能源类型的数量。5.2调节服务5.2.1水源涵养用水源涵养量作为核算指标,采用水量平衡方程,核算按式(4)。?=?=1?饠?+饠?103?(4)?水源涵养总量,单位:m3/a;?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m2;?第?类生态系统的年产流降水量,单位:mm/a;饠?第?类生态系统的年地表径流量(见表 B.1),单位:mm/a;?第?类生态系统的年蒸散发量,单位:mm/a;饠?第?类生态系统的年侧向渗漏量,单位:mm/a,默认忽略不计;?核算地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注:水源涵养量是指降水输入与地表径流和生态系统自身水分消耗量的差值。5.2.2土壤保持

17、用土壤保持量作为核算指标,核算按式(5)。?=?=1?饠?1 饠?(5)式中:?土壤保持总量,单位:t/a;饠降雨侵蚀力因子(见表 B.1),单位:MJmm/(hm2ha);?土壤可蚀性因子(见表 B.1),单位:thm2h/(hm2MJmm);?坡长因子(见表 B.1);坡度因子(见表 B.1);饠植被覆盖因子(见表 B.2);?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hm2;?核算地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注 1:土壤保持总量是指没有地表植被覆盖情形下可能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与当前地表植被覆盖情形下的土壤侵蚀量的差值;注 2:降雨侵蚀力因子是指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注 3:土壤可蚀性因子是指土壤颗粒被

18、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DB36/T 140220217注 4:植被覆盖因子反映了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常以特定植被覆盖状态的土壤侵蚀量与无植被覆盖状态土壤侵蚀量的比值表示,具体数值见附录 B 中的表 B.2。5.2.3洪水调蓄用洪水调蓄量作为核算指标,核算按式(6)。饠?=饠?+饠?+饠?+饠?(6)式中:饠?洪水调蓄总量,单位:m3/a;饠?森林、灌丛、草地洪水调蓄总量(见表 B.1),单位:m3/a;饠?湖泊洪水调蓄量(见表 B.1),单位:m3/a;饠?沼泽洪水调蓄量(见表 B.1),单位:m3/a;饠?水库洪水调蓄量(见表 B.1),单位:m3/a。5.2.4水体净化用水体污

19、染物净化量作为核算指标,按照GB 3838中对水环境质量应控制项目的规定,选取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标,核算方法有两种情况。如果地表水环境质量劣于类,水体污染物净化量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核算按式(7)。?=?=1?(7)式中:?水体污染物净化总量,单位:t/a;?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等生态系统对第?类水体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年净化量,单位:t/(km2 a);?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单位:km2;?核算地域水体污染物类型的数量。如果地表水环境质量等于或优于类,水体污染物净化量为排放量与随水输送出境的污染物量之差,核算按式(8)。?=?=1?+?+?(8)式中:?水体污染物净化总量,单位:t/a

20、;?第?类污染物入境量,单位:t/a;?第?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工业生产污染排放的水体污染物,单位:t/a;?第?类污染物出境量,单位:t/a;?污水处理厂处理第?类污染物的量,单位:t/a;?核算地域水体污染物类型的数量。5.2.5空气净化用大气污染物净化量作为核算指标,按照GB 3095中对环境空气质量应控制项目的规定,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标,核算方法有两种情况。如果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大气污染物净化量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核算按式(9)。?=?=1?=1?(9)式中:?大气污染物净化总量,单位:t/a;?第?类生态

21、系统对第?类大气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年净化量,单位:t/(km2a);DB36/T 140220218?第?类生态系统面积,单位:km2;?核算地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核算地域大气污染物类型的数量。如果环境空气质量等于或优于国家二级,大气污染物净化量为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按式(10)。?=?=1?(10)式中:?大气污染物净化总量,单位:t/a;?第?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单位:t/a;?核算地域大气污染物类型的数量。5.2.6固碳用二氧化碳固定量作为核算指标,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估算方法,核算按式(11)。?饠?2=饠饠?2饠饠?(1

22、1)式中:?饠?2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固定总量,单位:tCO2/a;饠饠?2饠饠CO2与 C 的分子量之比;?净生态系统生产力(见表 B.1),单位:tC/a。注: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应参考LY/T 2988的规定。5.2.7释氧按照GB/T 38582表1中释氧功能量核算方法。5.2.8气候调节用生态系统蒸腾蒸发消耗的能量作为核算指标,核算按式(12)。?=?+?(12)式中:?生态系统蒸腾蒸发消耗的总能量,单位:kWh/a;?植被蒸腾消耗的能量(见表 B.1),单位:kWh/a;?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等各类水体水面蒸发消耗的能量(见表 B.1),单位:kWh/a。5.3文化服务5.3.

23、1景观游憩以自然景观、红色景区、古色景区等游憩服务产品为代表,用游客人次作为核算指标,包括旅游景区或农家乐的游客人次,核算按式(13)。?=?=1?(13)式中:?游客总人次,单位:万人次;?第?个旅游景区或农家乐的游客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旅游景区和农家乐的数量。注:森林景观资产的评估可参考LY/T 2407的要求。5.3.2教育DB36/T 140220219用实地参加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人次作为核算指标,核算按式(14)。?=?=1?(14)式中:?实地参加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总人次,单位:万人次;?第?个实地参加自

24、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内自然景观、红色景区、古色景区的数量。5.3.3康养用到康养场所进行康养活动的人次作为核算指标,核算按式(15)。?=?=1?(15)式中:?参加康养活动的总人次,单位:万人次;?第?个康养场所参加康养活动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康养场所的数量。6生态产品功能量定价方法表 1 规定了各类型生态产品定价方法。表 1生态产品定价方法类别核算科目核算指标定价方法物质产品直接利用物质产品农林牧渔产品等产值市场价值法转化利用物质产品水电、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产值(工业化除外)调节服务水源涵养水源涵养价值影子工程法土壤保持土

25、壤保持价值替代成本法洪水调蓄洪水调蓄价值影子工程法水体净化净化 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价值替代成本法空气净化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价值替代成本法固碳固定二氧化碳价值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释氧释放氧气价值替代成本法气候调节 a植被蒸腾和水面蒸发消耗能量的价值替代成本法文化服务景观游憩景观游憩、文化体验价值旅行费用法、市场价值法教育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价值康养康养价值注:表中a表示该项日均温度大于等于26的区域计算降温服务。7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DB36/T 14022021107.1物质产品7.1.1直接利用物质产品直接利用物质产品价值核算按式(16

26、)。?=?=1?饠?(16)式中:?直接利用物质产品总价值,单位:万元/a;?第?类直接利用物质产品总产量(见 5.1.1),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第?类直接利用物质产品的价格,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以公布的最新生态产品价格为准;饠?第?类物质产品人工维护和投入的成本,单位:万元/a;?核算地域直接利用物质产品的类别数。7.1.2转化利用物质产品转化利用物质产品价值核算按式(17)。?=?=1?饠?)?=1?(17)?转化利用物质产品(可再生能源)总价值,单位:万元/a;?第?类可再生能源的产量或使用量(见5.1.2),单位:kWh/a;?第?类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单位:元/kWh,以公布的最新生

27、态产品价格为准;饠?第?类物质产品人工维护和投入的成本,单位:万元/a;?第?类生态损益,单位:万元/a;?核算地域可再生能源类型的数量。7.1.3物质产品价值总量物质产品价值总量核算按式(18)。饠=?+?(18)式中:饠物质产品价值总量,单位:万元/a;?直接利用物质产品总价值(见 7.1.1),单位:万元/a;?转化利用物质产品(可再生能源)总价值(见 7.1.2),单位:万元/a。7.2调节服务7.2.1水源涵养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按式(19)。?=?(饠?+饠?)(19)式中:?水源涵养价值,单位:万元/a;?区域内总的水源涵养量,单位:m3/a;饠?水库建设单位库容投资(见附录 B 的

28、表 B.3),单位:万元/m3;饠?水库单位库容的年运营成本(见附录 B 的表 B.3),单位:万元/m3。7.2.2土壤保持土壤保持价值核算按式(20)(22)。DB36/T 1402202111Vsr=Vsd+Vdpd(20)Vsd=(?)c(21)?=?=12?(22)式中:?土壤保持总价值,单位:万元/a;?减少泥沙淤积价值,单位:万元/a;?减少面源污染价值,单位:万元/a;?土壤保持量(见 5.2.2),单位:t/a;?单位水库库容工程清淤费用(见表 B.3),单位:万元/m3;?土壤容重,单位:t/m3;?泥沙淤积系数;?土壤中氮、磷的纯含量,单位:%;?单位污染物处理成本(见表

29、 B.3),单位:万元/t。7.2.3洪水调蓄洪水调蓄价值核算按式(23)。?=饠?饠?+饠wo)(23)式中:?洪水调蓄总价值,单位:万元/a;饠?洪水调蓄总量(见 5.2.3),单位:m3/a;饠?水库建设单位库容投资(见表 B.3),单位:万元/m3;饠?水库单位库容的运营成本(见表 B.3),单位:万元/m3。7.2.4水体净化水体净化价值核算按式(24)。?=?=1?饠?)(24)式中:?水体净化总价值,单位:万元/a;?第?类水体污染物的净化量(见 5.2.4),单位:t/a;饠?第?类水体污染物治理成本(见表 B.3),单位:万元/t;?核算地域水体污染物类型的数量。7.2.5空

30、气净化空气净化价值核算按式(25)。ap=?=1?饠?)(25)式中:?空气净化总价值,单位:万元/a;?第?种大气污染物的净化量(见 5.2.5),单位:t/a;饠?第?类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成本(见表 B.3),单位:万元/t;?核算地域大气污染物类型的数量。7.2.6固碳DB36/T 1402202112固碳价值核算按式(26)。VCf=?饠?2 饠饠?2(26)式中:cfV固碳总价值,单位:万元/a;?饠?2二氧化碳固定总量(见 5.2.6),单位:t/a;饠饠?2单位造林固碳成本或碳交易市场价格(见表 B.3),单位:万元/t。7.2.7释氧按照GB/T 38582表2的方法进行计算。7

31、.2.8气候调节气候调节价值核算按式(27)。?=?(27)式中:?气候调节总价值,单位:万元/a;?生态系统蒸腾蒸发消耗的总能量(见 5.2.8),单位:kWh/a;?电价(见表 B.3),单位:万元/kWh。7.2.9调节服务价值总量调节服务价值总量核算按式(28)。(28)式中:饠调节服务价值总量,单位:万元/a;?水源涵养总价值(见 7.2.1),单位:万元/a;?土壤保持总价值(见 7.2.2),单位:万元/a;?洪水调蓄总价值(见 7.2.3),单位:万元/a;?水体净化总价值(见 7.2.4),单位:万元/a;?空气净化总价值(见 7.2.5),单位:万元/a;?固碳总价值(见

32、7.2.6),单位:万元/a;orV释氧总价值(见 7.2.7),单位:万元/a;?气候调节总价值(见 7.2.8),单位:万元/a。7.3文化服务7.3.1景观游憩景观游憩价值核算按式(29)。?=?=1?饠?)?(29)式中:?核算地域的景观游憩总价值,单位:万元/a;?从?地区到核算地域的受调查游客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游客受调查总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调查年份的游客总人次(见 5.3),单位:万人次;?饠?来自 j 地区的每人次游客的平均旅游消费水平(见表 B.1),单位:元/人次;DB36/T 1402202113?核算地域游客归属地区数量。7.3.2教育教育价值核算

33、按式(30)。?=?=1?饠?)?(30)式中:?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总价值,单位:万元/a;?从?地区到核算地域受调查的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主题教育的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人员受调查总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调查年份的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的总人次(见 5.3),单位:万人次;?饠?来自?地区的每人次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人员的平均旅行消费(含自然教育学费)水平(见表 B.1),单位:元/人次;

34、?核算地域实地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人员归属地区数量。7.3.3康养康养价值核算按式(31)。?=?=1?饠?)?(31)式中:?康养总价值,单位:万元/a;?从?地区到核算地域的受调查的参加康养活动的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参加康养活动人员受调查总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调查年份的参加康养活动的总人次(见 5.3.3),单位:万人次;?饠?来自?地区的每人次参加康养活动的平均旅行消费水平(见表 B.1),单位:元/人次;?核算地域参康养活动人员归属地区数量。7.3.4文化服务价值总量文化服务价值总量核算按式(32)。hetVVVECSV(32

35、)式中:饠文化服务价值总量,单位:万元/a;?景观游憩总价值(见 7.3.1),单位:万元/a;?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总价值(见 7.3.2),单位:万元/a。?康养总价值(见 7.3.3),单位:万元/a。8核算质量控制8.1数据质量控制DB36/T 1402202114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所需数据质量应符合表 C.1 和表 C.2 规定,数据来源应优先选择统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可采信科研机构的研究数据。数据质量控制应符合 HJ 1145 的要求,应保证可获得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逻辑性、一致性。8.2核算管理应按照第57章的规定开展功能量和价值量核算,并

36、对核算结果实行自检和互检。检验内容包括每个核算科目的数据来源、功能量和价值量核算结果。8.3专题图件制作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的空间专题图制作应遵循表 C.3 规定。9核算成果汇总9.1成果类型核算成果可汇总为下列类型:图件成果:生态系统分类标准产品: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或遥感专题信息自动提取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转换形成满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生态系统分类标准产品;专题图件:根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制作相应的功能量和价值量专题图件,图件要求应符合表 C.3 的规定;表册成果:包括打印签字版或盖章扫描版的数据来源确认表、问卷调查表、核算结果汇总表等;文本成果: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9.

37、2数据格式除文字和表册外,其他空间数据需转换为常用的栅格数据格式(如 GeoTiff 格式)或矢量数据格式(如 Shapefile 格式)。9.3成果文件以选定的核算地域为单位,以文件夹形式统一管理成果。成果管理文件夹命名可采用“年度+核算内容+核算地域所在行政区划代码”。9.4成果安全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和结果运用过程中,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资料和数据,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保密规定。DB36/T 1402202115AAA附录A(资料性)生态产品类别及产品清单表 A.1 规定了生态产品类别与具体内容。核算时应以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产品清单为准。表 A.1生态产品类别及产品清单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

38、标说明物质产品直接利用物质产品淡水;稻米、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农、林、牧、渔产品;制造业天然原材料;种子、苗木等遗传物质;园林树木、花卉等装饰产品转化利用物质产品水电、沼气、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调节服务水源涵养植被水源涵养、湿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森林、灌丛、草地的洪水调蓄湖泊、沼泽等湿地的洪水调蓄水库的洪水调蓄水体净化湿地和其他水体净化 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空气净化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固碳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陆地释氧气候调节 a植被蒸腾和水面蒸发文化服务景观游憩自然景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红色景区、古色景区的游憩教育自

39、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研学康养以缓解压力、康体养生、舒缓心情为目标的养生、度假、养老等活动注:表中a表示日均温度大于等于26的区域计算降温服务。DB36/T 1402202116BBB附录B(资料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补充表 B.1 给出了部分补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表 B.2 给出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植被覆盖因子赋值;表 B.3 给出了调节服务定价依据。表 B.1部分补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指标核算公式与参数补充说明水源涵养(见5.2.1)年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饠?=?(B.1)式中:饠?第?类生态系统的年地表径流量,单位:mm/a;?第?类

40、生态系统的年产流降水量,单位:mm/a;?第?类生态系统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土壤保持(见 5.2.2)降雨侵蚀力因子计算公式如下:饠=?=124饠?(B.2)饠?=1?=1?=0?,?,?)?(B.3)式中:饠降雨侵蚀力因子,单位:MJmm/(hm2ha);饠?第?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单位:MJmm/(hm2ha);?一年中 24 个半月;?所用降雨资料的年份,?=1,2,?;?第?年第?个半月侵蚀性降雨日的天数,?=0,1,?;?,?,?第?年第?个半月第?个侵蚀性日降雨量,单位:mm;?反映冷暖季雨型特征的模型参数,暖季为 0.3937,冷季为 0.3101;?1.7265;?所用降雨资料

41、的年份数;?第?年第?个半月侵蚀性降雨日总天数。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公式如下:?=0.1317?0.01383+0.51575?饠)(B.4)?饠=0.2+0.3exp 0.0256?1?100?+?0.3 1 0.25?饠?饠+exp 3.722.95?饠 1 0.7 1?100?1?100)+?饠?5.51+22.9?1?100)(B.5)式中:?土壤可蚀性因子,单位:thm2h/(hm2MJmm);?饠采用 EPIC 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可蚀性,单位:thm2h/(hm2MJmm)?粘粒(0.002mm)的含量(%);?粉粒(0.0020.05mm)的含量(%);?砂粒(0.052mm)的含

42、量(%);?饠有机碳的含量(%)。DB36/T 1402202117表 B.1部分补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续)指标核算公式与参数补充说明土壤保持(见 5.2.2)坡长因子与坡度因子计算公式如下:?=?22.13?(B.6)?=?1+?)(B.7)?=?0.089?3.0?)0.8+0.56(B.8)S=10.8?+0.03?5.1416.8?0.55.14?10.2021.91?0.9610.20?(B.12)式中:饠?湖泊洪水调蓄量,单位:m3/a;?入湖流量,单位:m3/s;?出湖流量,单位:m3/s?1 和?2核算起止时间。(2)适用于无监测数据情况下多个湖泊洪水调蓄量的核算。适

43、用于江西省的湖泊洪水调蓄量计算公式如下:饠?=?4.924?1.128 3.19 104(B.13)式中:A湖泊面积,单位:km2。DB36/T 1402202118表 B.1部分补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续)指标核算公式与参数补充说明洪水调蓄(见 5.2.3)沼泽洪水调蓄的计算公式如下:饠?=饠?+饠?(B.14)式中:饠?沼泽洪水调蓄量,单位:m3/a;沼泽土壤蓄水量,单位:m3/a;饠?沼泽地表滞水量,单位:m3/a。沼泽土壤蓄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饠?=?)102?(B.15)式中:沼泽土壤蓄水量,单位:m3/a;沼泽面积,单位:m2;?沼泽湿地土壤蓄水深度,单位:m/a;?沼泽湿

44、地土壤容重,单位:g/cm3;?沼泽土壤饱和含水率,单位:%;沼泽洪水淹没前的自然含水率,单位:%;w水的密度,单位:g/m3。沼泽地表滞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饠?=?(B.16)式中:饠?沼泽地表滞水量,单位:m3/a;沼泽总面积,单位:m2;?沼泽地表滞水高度,单位:m/a。水库洪水调蓄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饠?=饠?(B.17)式中:饠?水库洪水调蓄量,单位:m3/a;饠?大中型水库防洪库容,单位:m3/a。固碳(见 5.2.6)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计算公式补充说明如下:(1)由净初级生产力(NPP)减去异养呼吸(即土壤呼吸)消耗得到:?=?饠(B.18)式中:?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单位:tC/a

45、;?PP净初级生产力,单位:tC/a;饠土壤呼吸消耗碳量,单位:tC/a。(2)按照江西省的?和?PP转换系数,根据?PP计算得到?:?=?饠饠6?饠饠6?10?5(B.19)式中:?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单位:tC/a;?江西省的?和?P 转换系数;?PP净初级生产力,单位:tC/a;饠饠6?饠饠6?10?5干物质转化为 C 的系数,72/162。DB36/T 1402202119表 B.1部分补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续)指标核算公式与参数补充说明气候调节a(见 5.2.8)气候调节的计算公式如下:?=?=1?106?3600?)(B.20)?=?103?3600+?(B.21)式中:?

46、植被蒸腾消耗的能量,单位:kWh/a;?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等各类水体水面蒸发消耗的能量,单位:kWh/a;?第?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蒸腾消耗热量,单位:kJm-2d-1;?第?类生态系统面积,单位:km2;?空调能效比;?空调开放天数,单位:天;wE各类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单位:m3/a;q挥发潜热,即蒸发 1 克水所需要的热量,单位:J/g;加湿器将 1m3水转化为蒸汽的耗电量,单位:kWh/m3;n核算地域生态系统类型数。景观游憩(见 7.3.1)景观游憩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1?饠?)?(B.22)?饠?=?+饠?(B.23)饠?=?=1?饠?,?+饠?,?+饠?,?)?(B.24

47、)式中:?核算地域的景观游憩总价值,单位:万元/a;?从?地区到核算地域的受调查游客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游客受调查总人次,单位:万人次;?核算地域调查年份的游客总人次(见 5.3),单位:万人次;?饠?来自?地区的每人次游客的平均旅游消费水平(见表 B.1),单位:元/人次;?核算地域游客归属地区数量;?来自?地的每人次游客花在路上和核算地点的时间,单位:天;?来自?地的每人次游客的当地平均工资,单位:元/天;饠?来自?地的每人次游客花费的直接旅行费用,单位:元;饠?,?游客?从?地到核算地域的交通费用,单位:元;饠?,?游客?从?地到核算地域的食宿花费,单位:元;饠?,?游客?从?

48、地到核算地域的门票费用,单位:元;?来自?地的游客人次。教育(见 7.3.2)教育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如下:?=?=1?饠?)?(B.25)?饠?=?+饠?(B.26)饠?=?=1?饠?,?+饠?,?+饠?,?)?(B.27)式中:?核算地域的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主题教育的价值,单位:万元/a;?从?地区到核算地域受调查的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主题教育的人次,单位:万人次;DB36/T 1402202120表 B.1部分补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公式(续)指标核算公式与参数补充说明教育(见 7.3.2)?核算地域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各

49、类主题教育人员受调查总人次,单位:万人次;?来自?地的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文化教育的总人次,单位:万人次;?到核算地域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文化教育的人员所在区域;?饠?来自?地的每人次参加各类文化教育人员的平均旅行成本,单位:元/人次;?核算地域实地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人员归属地区数量;?来自?地的每人次参加各类文化教育人员花在路上和核算地点的时间,单位:天;?来自?地的每人次参加各类文化教育人员的当地平均工资,单位:元/天;饠?来自?地的每人次参加各类文化教育人员花费的直接旅行费用,单位:元;实地参加自然教育

50、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人员i从j地到核算地域的交通费用,单位:元;实地参加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人员i从j地到核算地域的食宿花费,单位:元;实地参加自然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教育的人员i从j地到核算地域的门票以及教育培训费用,单位:元;?来自?地的参加自然教育、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各类文化教育人员人次。康养(见 7.3.3)康养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1?饠?)?(B.28)?饠?=?+饠?(B.29)饠?=?=1?饠?,?+饠?,?+饠?,?)?(B.30)式中:?核算地域的康养价值,单位:万元/a;?从?地区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