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全部教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199441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全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全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真有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和形声字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识。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加深对汉字的历史、影响的认知。 2.接触汉字形态的象形有趣面并迁移运用,感受汉字的魅力。 3.利用汉字媒介提高学生想象力,提升语言素养。 4.规范使用汉字,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 加深对汉字的历史、影响的认知。 难点 规范使用汉字,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简介汉字历史及影响 1.汉字天天见,日日用,同学们对汉字的了解有多少? 2.出示文明古国文字,找同学说说各自的特点。(要求要有条理) (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是一幅幅图画;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也有图画性,只有线条没有颜色,多楔形;古印度的也是以图画为主;中国的甲骨文符号性更加明显。) 3.总结: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了三千多年目前仍然使用的文字,不过汉字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形态到字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汉字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是非常巨大的,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 二、汉字对周边文化的影响 1.出示日文指示牌。简介这是日本街头的路牌和标志,同学们看一看,并说一说发现。 生:日文中有汉字。 师:日本在古代并没有文字,直到和中国有文化交流之后,才引进中国的汉字作为书写的工具。后来因为汉字笔画繁复书写不便,为了实际需要,才又利用汉字草书简化而成,汉字因而成为日本文字的主体。 2.总结:汉字除了历史悠久,除了对东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外,还是一串密码,能打开中华文化的宝藏;是一条航船,承载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是一张张黄皮肤的面孔,从中可以看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3.下面我们就到汉字中去体会和感悟。 三、俗解汉字,感受汉字的别样魅力 1.知道姚明吗?知道姚明的哪些信息?知道姚明最害怕的汉字是什么? 2.出示姚明与囧。看了这幅图,你知道姚明为什么害怕这个字了吗? 3.囧,读什么?是什么意思?本意是什么?(聊的味道要浓)讲解:囧读作jiǒng。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 4.我们领略汉字的别样趣味。出示汉字的对话。 出示“臣”对“巨”说“同等面积,我有三室一厅”,读对话,想一想,妙在哪里? 小组讨论:兵会对丘说什么?由对甲说什么?日对曰说什么? (由对甲说:你什么时候学会倒立了? 兵对丘说:哥们踩上地雷了啊?两个腿怎么都没了?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5.总结:汉字,是我们的根。不但有用而且有趣。 板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的历史 汉字对周边文化的影响 汉字的别样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猜字谜带来的乐趣。 2.通过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点 了解字谜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汉字并不陌生。我们平时看书、读报、写信、写作文的时候,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你对汉字的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这些字谜的谜面。 2.小组内相互猜字谜后,全班交流:第一则字谜(大屏幕出示第一则字谜),这则的谜底应该是“日”字,因为“日”代表的是太阳,太阳画出来的时候就是圆的,“日”字写出来的时候就是方的;“日”也代表一天,冬天的一天时间很短,而在夏天一天时间很长。所以说谜底就是“日”。 师及时评价:同学们能根据汉字字形、字义猜出这个字谜是“日”字,所以我们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音、形、义结合在一起的文字!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字谜是由文字来表述的,对于这种由文字来表述的谜,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文字谜”。同学们,字谜还有很多。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字谜,能不能让大家一起来猜一猜?②~④也是文字谜,谜面都像一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读来朗朗上口。谜底分别是“田“立”“也”。 3.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有些字谜可以用动作来表示,我们就可以叫它们“动作谜”。有些字谜可以用图画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图画谜”。如⑤⑥是画谜,谜底是“休”“斗”。还有⑦是故事谜语,谜底是“默”。 4.杨修是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也是一个猜谜高手。曹操的后花园落成,视察时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阔)你知道哪些猜字谜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5.全班交流。 (1)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谜底是“告”。 (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蜻蜓的身体像个“干”字,河就是三点水,加起来就是“汗”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加起来就是“丛”字。 (3)会意法要求从谜面的意思去联想。如“客满”,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 (二)活动展示。 设置字谜擂台,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字谜王国,说说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3.根据汉字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谜面,全班交流。 三、知识拓展延伸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板书设计 字谜七则   门内添“活”字  文字谜    组合法  图画谜    象形法  故事谜    会意法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难点 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 ) (2)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3)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 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 “谐音趣味王国”吧!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作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的重要方式。 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趣识谐音。 1.谐音歇后语。 (1)狐狸吵架——(    ) (2)老九的兄弟——(    ) (3)和尚的房子——(    ) (4)和尚打伞——(    ) 2.对联。 (1)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 指名学生讲《郑板桥妙解对联》的故事。 (2)对联: 莲子心中苦 , 梨儿腹内酸 。 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感受谐音用法的妙处: 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3.商品的广告词。 随心所浴(欲)  咳不容缓(刻) 默默无“蚊”(闻) 洗出望外(喜) 酒负盛名(久) “骑”乐无穷(其) 别无锁求(所) 首屈一纸(指) 4.“琵琶”和“枇杷”。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枇杷(水果),这是琵琶(乐器)。此“枇杷”非彼“琵琶”,“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是呀,音相同但是意思却不一样,如果搞错了可要闹笑话。那么,同学们,你们课下的时候有没有读过一些类似的谐音笑话呢?有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呢? (几个学生一起表演谐音笑话“报数和抱树”。) 总结:是呀,一个是“数字”的“数”,一个是“树木”的“树”,弄混了就要闹笑话。从大家刚才开心的笑声当中,我觉得这几位同学的表演那可真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你们听出来没有,刚才老师的话中藏着一个谐音的内容,是什么?谁听出来了?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谐音王国,说说对汉字的谐音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3.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自主创造一些歇后语、古诗和对联等。(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知识拓展延伸 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然后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有意思的谐音 歇后语 广告词 对联 谐音笑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汉字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连线游戏。 (一边是几个象形字,一边是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连线。) 2.你发现了什么?(象形字,真奇妙,模仿形状把字造。) 二、读文本,初探造字秘密 1.读“星”“凤”两节,说说这两个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2.自由读、同桌互学。 3.多媒体演示图画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4.全班交流。 “星”和“凤”最早就是象形字,是用图画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和原来事物的形状相似。象形字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后来,汉字简化,为了好辨认,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三、读课文,再探造字秘密 1.读“蜀”和“祭”两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接龙读文反馈。 3.师生交流。 4.游戏——你来画,我来猜。(同桌合作,一个画图,一个猜字) 5.寻找我身边的形声字。 板书设计 有趣的形声字 象形字形声字 我爱你 汉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活动中,学会制订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学会撰写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提升学生对汉字的感情,在活动中学会制订计划。统筹安排、落实计划。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并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挂图和有关文字演变、发展、形成的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 初步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起源,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难点 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吧。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字体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仔细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汉字字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读《甲骨文的发现》一文,讲讲这个故事,谈谈感受。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 1.从表格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字体从古到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我还发现了汉字字体的演变趋势:汉字字体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二)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2.我了解到了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性强;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结构稳定,字体定型,线条圆转,粗细一致,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2.解说式: 甲骨文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是殷代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日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个…… 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地笔画,风格也变为横扁舒展,“隶变”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 3.谈感受: 从看汉字的演变过程 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缺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 (四)创作性展示。 1.个性感受: 通过搜集关于汉字的资料,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有趣,感受到了它的悠久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字…… 2.我想说: 通过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汉字文化,加深了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并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板书设计 我爱你,汉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 2.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点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优秀的书法作品,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 难点 培养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对书上的三幅作品作出评价,感受汉字的美。 (2)读《千字文》,认识楷书、草书和行书。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的书法作品。 (4)结合课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作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欣赏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作出评价,我感受到了汉字字体的多样性,认识到书法是一种艺术。 2.我会读《千字文》。 3.我还知道了一些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如何赏析书法作品。 1.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又要细微地观察。 2.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 3.第三是布白包括字、行气、章法。 4.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欣赏完汉字书法,说说对汉字书法的新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书法作品。 3.自主创造书法作品。(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动笔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书法欣赏 楷书  草书  行书 汉字之美  汉字之润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会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懂得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增强规范用字意识。 重点 1.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 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3.整理出作文本和作业本中的错别字。 难点 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增强规范用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生1:读了《一字值万金》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否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生2:是啊,错别字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毁了一支军队,请听我搜集的小故事《一字毁千军》。 生3:我在街头搜集了这些错别字:独“衣”无二、挂“扬”头卖狗肉、“即”打折又送礼…… 生4:通过调查,我发现写错别字有以下这些原因: 1.同音混淆:如再和在,以和已等; 2.形近混淆:如已和己,摘和滴等; 3.多笔少画:如洒和酒,候和侯等; 生5:我从作文本和作业中整理出这些常写错的字…… 生6:预防错别字,我有巧办法。 1.每人准备一本错别字更正本,登记错别字,并订正3遍。 2.把自己易混易错的字进行归类,常复习。 3.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督促。 生7:我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易错的字:亡口月贝凡(赢)、横戌点戍戊中空、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的拓展延伸 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记叙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认识错别字 调查同学们的作业本  街头招牌 规范用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要弄清楚“李”姓的历史和现状。 2.通过学习,掌握研究报告的写法,课下分组学写一份研究报告。 3.培养学习过程中独立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 学写研究报告。 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研究报告的结构 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问题的提出:写出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写清楚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 研究结论:对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这次写研究报告,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尽可能多和全面,正面的和反面的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2.了解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计划。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三、课后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搜集、整理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形式:(1)书面汇报。(2)合作汇报。(3)制成演示文稿汇报。(4)出示实践活动展板或编小报汇报。) 板书设计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