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训练(八) 燃料的燃烧
|夯实基础|
1.[2017·常州]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 )
A.白磷 B.红磷 C.镁条 D.铁片
2.[2019·盐城]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3.[2018·苏州]下列标志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 )
图Z8-1
4.[2017·徐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5.[2018·岳阳]如图Z8-2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图Z8-2
6.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Z8-3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图Z8-3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7.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3)本溪市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8.[2019·威海]利用燃烧
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 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 。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Z8-4所示:
图Z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作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
。
|拓展提升|
1.[2019·上海]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2.[2019·北京]用如图Z8-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Z8-5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3.[2019·淮安]“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Z8-6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
图Z8-6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4.[2019·辽阳]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图Z8-7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图Z8-7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如图Z8-8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8-8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中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Z8-9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图Z8-9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D 2.A 3.D 4.A
5.B [解析]A中的小木条是可燃物,玻璃棒不是可燃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中小木块和小煤块都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小木块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实验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中罩在烧杯下的蜡烛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6.A
7.(1)混合物
(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
(3)CH4 +2O2CO2+2H2O 清除可燃物(合理即可)
(4)太阳能(合理即可)
8.(1)热 2C3H6+9O26CO2+6H2O 前者丙烯分子不变,后者丙烯分子发生改变
(2)2CuO+C2Cu+CO2↑ 置换反应
(3)CDE (4)燃烧为人类提供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丙烯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3H6+9O26CO2+6H2O;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反应符合“单换单”的特点,是置换反应。(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6∶64,反应物中,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气态肥料。(4)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为人类造福。
拓展提升
1.B
2.D [解析]升温至60 ℃的过程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对比①③,白磷在较低温度下就能燃烧,红磷在较高温度下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②中的红磷被沙子覆盖,不能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红磷露置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中的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无烟煤属于可燃物,实验过程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C [解析]该反应利用氧化镍被甲烷还原成镍,以及高温镍被氧化的过程,实现甲烷的化学链燃烧,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反应过程中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反应过程中避免了甲烷直接与氧气接触,所以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空气中氧气与镍反应生成氧化镍,氧化镍再与甲烷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甲烷,两个过程中参加反应氧气质量相等;在空气反应器中氮气被分离,因此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2浓度高,易于收集,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4.(1)沸点 (2)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清除可燃物
(3)C2H5OH+3O22CO2+3H2O
[解析](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
5.(1)酒精灯 (2)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解析](2)酒精属于可燃物,能够燃烧,水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所以通过实验一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所以相同条件下先燃烧的是乒乓球碎片;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低。(4)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小,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根据图像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体积分数之和为84%。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