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分子与细胞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概述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概述验证实验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 (1)尝试实验设计的独立训练 (2)尝试运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严谨、诚实、合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 (1)概述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概述验证实验的一般步骤 2.难点: (1)尝试实验设计的独立训练 (2)尝试运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教学环节和
2、时间分配教 学 过 程(师生活动内容及过程)设计意图、教学策略和媒体组织教学导入(1min)讲授新知识(38min)教师总结(6min)教师管理课堂;学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做好上课的准备。1.教师行为: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根据思考与讨论中的思考题提问同学:同学们能举例说出那些植物器官的细胞中富含糖类、脂质或蛋白质吗?学生预测行为: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富含糖类的有:水稻、小麦、各种水果.;富含脂质的有:花生、芝麻.;富含蛋白质的有:豆类.2.教师行为:同学们是怎样判断出这些植物器官富含糖类、脂质、蛋白质的呢?学生预测行为:积极回答。富
3、含糖类的植物器官是甜的,花生、芝麻可以榨油,豆浆可以补充人体蛋白质。3.教师行为: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其实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的,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直观的方式来判定这些植物器官中所富含的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 实验原理的介绍(3min)1.教师行为:介绍显色反应,即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学生预测行为: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出现的颜色反应的机理。2.教师行为:分别概述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实验原理,并写下板书:(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2)脂肪+苏丹染液橘黄色小颗粒或脂
4、肪+苏丹IV染液红色(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4)淀粉+碘液蓝色学生预测行为:对实验本次实验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二、 实验材料的选择(5min)1.教师行为:老师给同学们展示实验上可能会用到的材料,并请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完成实验预测表。学生预测行为:仔细思考,认真回答。选用苹果或梨匀浆用作还原糖的检测,选用花生种子或花生种子用作脂质的检测,选用豆浆用作蛋白质的检测,并根据实验原理完成预测表格。2.教师行为:提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用作实验?并假设若材料中除了这些材料外还有西瓜汁,能不能选用西瓜汁用作实验?继而试着考虑一下:这个实验中,在选材方面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预测行为:根据实
5、验原理回答,并否定西瓜汁。3.教师行为: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归纳,并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材料的选择要注意的有:含量高,颜色为白色或接近于白色。三、 实验操作(30min)1.学生行为:按照课本P18实验操作的顺序依次进行实验2.教师行为: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辅导,并留意学生的错误步骤四、总结(6min)1. 教师行为:首先肯定同学们小组合作实验的结果,并展示预实验结果。然后挑出个别学生实验典型的错误加以分析。假如学生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正常的砖红色沉淀生成,则可能是斐林试剂没有严格遵循现配现用原则的结果;假如学生在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检测脂肪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颜色混杂,模糊不清,不能
6、清晰地分辨出视野中的脂肪颗粒,则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没有用酒精洗去浮色的结果;假如学生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呈蓝色,没有变紫,则可能是实验操作中滴加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的结果。教师简单分析造成实验错误的原因,并解释相关的实验原理。学生预测行为: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将教师提供的预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结果相对比,加深了对实验错误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教师接下来解释的求知欲2.教师行为:根据以上总结本次实验过程中的非反应变量,共有以下五点:(1)斐林试剂甲乙液应等量混合(2)水浴加热试管时,水的温度应控制在50-65C(3)用苏丹III染色后应吸去多余染液(4)吸去染液后要用酒精洗去浮色(5)双缩脲试剂A液1ml,B液只要4滴学生行为:深化了对非反应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理解,逐渐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的态度。4.教师行为:以习题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行为:完成习题,加深印象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教学方法:教师讲述,板书教 具:自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实验材料的选择能力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教具:实验材料、课本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实验,教师从旁辅导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及器材、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