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逻辑学基本规律.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180163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0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基本规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逻辑学基本规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学习要点与重点学习要点与重点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及所犯错误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本章知识分析角度本章知识分析角度具体逻辑规则 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刻画思维的确定性刻画思维的确定性 同一性 无矛盾性 明确性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第一节 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一、定义 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就人们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最一般的准则。逻辑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矛盾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排中律。二、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客观基础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客观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着。事物的变化分为量变和质变两个阶段。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决定它是这个事物而不是别的事物。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反映在人的思维中,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确定性,即一个思想反映了什么就是反映了什么。逻辑基本规律就是逻辑基本规律就是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确定性的的具体表现具体表现。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概念、命题的确定和同一。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承认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都是真的。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必须确定其中一个是真的。二、条件二、条件(一)客观事物质的稳定性稳定性条件:同一事物事物的同一方面时间段(二)思维的确定性确定性条件:同一思维过程同一思维过程,体现在同一对象同一对象同一关系同一关系同一时间同一时间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同一律同一律 矛盾律矛盾律 排中律排中律 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确定性 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实例分析(1)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2)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3)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请问:以上三个判断的所表达的意义是否确定?第二节同一律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一、同一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1、定义、定义:同一律同一律是指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具有同一性思想自身具有同一性。2、公式、公式:A是A AA对同一律内容的理解对同一律内容的理解(1)同一思维过程;(2)“每一思想”是指每个词项或命题;(3)“自身具有同一性”是指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每个词项所反映的对象、属性是确定的。每个命题所断定的情况、真值也是确定的。(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1、对、对词项词项的要求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词项词项的内涵和外延应当始终如一,不能任意变换;2、对、对命题命题的要求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命题命题断定什么情况就断定什么情况。真值应当前后一致,不能随意转移。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词项混淆词项 无意犯错无意犯错2、偷换词项、偷换词项 故意犯错故意犯错3、转移论题、转移论题 无意犯错无意犯错4、偷换论题、偷换论题 故意犯错故意犯错实例分析实例分析1: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实例分析实例分析2:某律师有如下辩护:“被告李虽然盗窃公款属实,但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曾两次荣立三等功,是有立功表现的。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之规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被告李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实例分析实例分析3:审判员:“你是怎么走上贪污犯罪道路的?”贪官:“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政府!”甲:“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吗?”乙:“我的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实例分析实例分析4:怎么能说人是由猴子变的呢?试问有那个人不是父母所生,是猴子变的?又有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所以,人类是由猿演变而来 的,这太荒谬了。实例分析5:有个人在饭店吃饭,看到菜盘子里有一只苍蝇。便叫来侍者问道:“怎么菜盘子里有只苍蝇?”侍者回答说:“你花5块钱还想吃什么?”蟠桃献寿蟠桃献寿唐伯虎为富翁之母生日绘画题诗。他挥豪而就一幅蟠桃献寿图后,紧接着信笔题诗,并边写边高声吟诵:“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第三节 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1、定义:矛盾律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互相否定的思想互相否定的思想”是指具有矛盾矛盾关系关系或反对关系反对关系的概念和命题2、公式 A不是非不是非A “(A A)”*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概念或命题,“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或命题。这个公式的意思是:“A真并且非A也真”这是不可能的。例如:我班所有学生都是学哲学的。(A)我班所有学生都不是学哲学的。(E)我班有些学生不是学哲学的。(O)二、矛盾律的要求及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思想,不应该承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思想,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认它们都是真的。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方的圆五颜六色的红旗杂乱无章的和谐可计算的无限序列例如:例如:例如例如:有个青年想到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并且雄心勃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能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笑着反问他:“那么你用什么器皿盛放这种溶液呢?”三、逻辑悖论 悖论悖论是这样一种论断:由这一论断的真,可以推出它是假的;由这一论断的假,又可以推出它是真的。例如: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理发师悖论”一个乡村理发师出了一个通告:“本理发师只为本村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在一起强奸案中,被害人指控被告人捆绑其双手将其强奸,在法庭上被告人的辩护律师为了证明被告人不是强奸而向被害人作了如下提问:律师律师:“请被害人回答,你于被告人在案发前就熟悉吗 被害人被害人:“只见过一次面,谈不到熟悉。”律师律师:“在被告人将你双手捆绑之前,你有没有打过或掐过被告人?”被害人被害人:“没有,他身高马大,我怎么敢打他呢?”律师律师:“这就怪了!那为什么被告人身上有一块紫色的斑痕和一块红色的斑痕”被害人被害人:那是他身上原来就长的胎记,不是我打的律师律师:你连他身上长胎记都知道,你还说你对他不熟悉情书“亲爱的,为了你,我准备奋不顾身地横渡大洋,毫不犹豫地跳进深渊;为了见到你,我要克服任何困难星期天我准时到你那里,如果 如果不下雨的话”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波西娅有三只盒子:金盒、银盒、铅盒。其中一只里有波西娅的肖像。每只盒盖上各有题词一句,她在盒子上写了如下题词:金盒:肖像在这只盒里。银盒:肖像不在这只盒里。铅盒:肖像不在金盒里。波西娅交了底:这三个陈述中至多有一个真。你能说明肖像在哪个盒子里吗?第四节 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1、定义:排中律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是指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和命题。2、公式公式:A不是非不是非A “A A”公式中的“A”指任一概念或命题,“非A”是指与A具有矛盾关系的矛盾关系的概念概念或是指与A具有矛盾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命题。“A或者非A”的含义是:在“A”和“非A”这两个思想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公式的含义是:或者A真,或者非A真,二者必居其一。例如:所有学生都是团员。(A)有些学生不是团员。(O)有些学生是团员。(I)有些学生不是团员。(O)以上两组命题,每一组命题中都必然有一个命题是真的。二、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反映同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反映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必一个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应含糊其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应含糊其词,骑墙居中。词,骑墙居中。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 甲:这个班有的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乙:有的同学没有通过。丙: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实例分析:某单位有个职工经常违反劳动纪律,单位领导讨论对他的处理问题。领导甲主张正面教育,领导乙主张给予处分。甲乙两人争执不下,征求领导丙的意见,丙说:“动不动就给人处分,这不好吧!”甲问:“你同意不给处分?”丙又说:“我也不同意不给他处分,对这种违反纪律的人不处分是不行的。”【思维训练题1】一家珠宝店的珠宝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一人所为。审讯中,四人是这样说的: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是罪犯。”丁:“我不是罪犯。”到底谁是罪犯?老师在一张纸条上写了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的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握在手里让这四个人猜一猜是谁的名字。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的名字。听完后,老师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请再猜一遍。”问:这张纸条上究竟写的是谁的名字?四、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联系 都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只是侧重点不同:二、逻辑规律的之间的区别二、逻辑规律的之间的区别1、适用范围不同、适用范围不同(1)矛盾律适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思想;(2)排中律适用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2、逻辑要求及所犯错误不同、逻辑要求及所犯错误不同(1)矛盾律要求不能同时肯定相互否定的思想,否则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2)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相互否定的思想,否则要犯“模棱两可”的错误。3、逻辑作用不同、逻辑作用不同(1)矛盾律能够由真推假,用于反驳;(2)排中律能够由假推真,用于证明。矛盾律和排中律图示区别矛盾律和排中律图示区别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不能不能同假同假不能不能同真同真可以由真推可以由真推假假可以由可以由假推假推真真若同时若同时断定断定若同时若同时否定否定违反排违反排中律中律违反矛违反矛盾律盾律两不两不可可自相自相矛盾矛盾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