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社会保障水平概述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社会保障水平(Social Security Level)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常常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的比值来反映。第1页/共60页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度衡量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人们一般采用的标准是社会保障水平指标,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适应度测量,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障水平率和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来衡量的。第2页/共60页社会保障水平率,指的是社会保障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
2、总值之间的比重关系,代表着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者之间测定的数学分析表达式为:S=SP/W W/G100%=SP/G100%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率;SP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第3页/共60页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第4页/共60页我国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就是社会保险费用支出、社会福利费用支出、社会救助费用支出
3、、社会优抚费用支出四个部分的总和。第5页/共60页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第6页/共60页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力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以比例的形式来反映,由于消除了测量方式的不同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所以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和阶段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也有利于数据的获取。第7页/共60页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是从社会保障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变动关系角度出发,进一步考察社会保障水平发
4、展的一般规律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其数学分析表达式为:CSS=RSP/RGDP=(SP/SP)/(GDP/GDP)其中:CS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RSP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SL)增长率;RGDP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第8页/共60页不适应状态包括三种情况:不适应状态包括三种情况:当CSS1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超越了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有些过度,距离1越远,则过度越严重。这种状态长期下去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埋下隐患。第9页/共60页适应状态包括两种情况:适应状态包括两种情况:当0CSS1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变动,社会保障水
5、平是增加的,但其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配角度看,二者之间处于基本适应状态。当CSS=1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二者之间处于最佳适应状态。第10页/共60页三、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三、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一)动态性。(一)动态性。即社会保障水平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变化。(二)刚性特征。(二)刚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提高不能下降,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社会保障项目只能增不能减。(三)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三)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适度区域”。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
6、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处在一个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良性运行,并能够促经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第11页/共60页四、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四、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有直接(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有直接的关系。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能够客观的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且通过国际间、地区间的比较,更好地总结和探索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未来发展及其良性运行。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则政府和用人单位就可能难以承受,导致财力紧张、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反之,社会保障程度过低
7、、保障项目过少,则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安全网”的作用。第12页/共60页(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联系。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研究,可以发现社会保障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投资比例和效率、全社会的储蓄能力、社会失业率等的影响,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经济制度。第13页/共60页(三)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三)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和生活质量。从社会保障的直接对象上看,社会保障的性质主要是“保护”,通过首先保护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的人群,进
8、而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所以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了解和发现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掌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规律,从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第14页/共60页第二节第二节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选择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选择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一是社会保障需求条件,二是社会保障供给条件。(一)社会保障的供给:社会保障的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和社会所能提供的社会保障资金和服务。它决定着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供给水平。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障供给条件,受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
9、和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第15页/共60页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它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1.国内生产总值(GDP)2.财政收入3.用人单位效益4.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第16页/共60页政治和社会结构因素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西方国家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各政治派别为了在竞争中获取胜利,往往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为其竞争砝码之一,这就不可避免的促进了社会保障供给的增加,从而
10、促使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第17页/共60页(二)社会保障需求(二)社会保障需求社会保障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要程度。社会保障需求条件,决定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多少。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既要立足于社会保障的当前需求,更要考虑到社会保障的未来需求。第18页/共60页从总体上看,影响社会保障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结构。它主要是指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以及特殊群体占到总人口的比例。2社会保障的设置项目。社会保障设置的项目越多,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就会越大。3社会保障的程度。主要指社会成员的生活的保障程度。社会保障的程度越高,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
11、量也就越大。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社会保障需求的高低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第19页/共60页(三)社会保障水平的供求平衡(三)社会保障水平的供求平衡为了使社会保障体系良性运行,就要在社会保障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平衡。大量的事实证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在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之间,总是需求大于供给。在比较理想的社会保障供求关系中,应该是供给大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资金、服务等各方面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如果需求长期大于供给,就会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中供求不平衡,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保障项目难以正常执行。在现实的生活中,要注意解决需求大于供给的
12、主要矛盾,同时要坚持短期平衡服从于长期平衡这个主要原则,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需要。第20页/共60页二、社会保障水平确立的原则二、社会保障水平确立的原则(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作为社会保障工作者,需切实认识到,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体现“适度”的理念,而适度不是高标准、高福利,也不是低标准、低福利,而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该根据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社会资源的供给能力、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等进行选择和确定。只有在系统掌握了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最终确定适合
13、本国国情的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第21页/共60页(二)低起点,稳步发展,重点突出(二)低起点,稳步发展,重点突出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刚性特征,所以为了做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在刚开始制定时就必须坚持较低的起点,这样才能为以后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留有余地。在低起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避免超度现象发生。同时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和发展需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全面推广,而应该有所突出,首先应该考虑到最需要的人群,应该首先突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第22页/共60页(三)保护和激励相统一的原则(三)保护和激励相统一的原则从保护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激励公民积极劳动这一原则或理论出发,社会保障水平的确
14、定应该遵循保护和激励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家提供为主逐渐转向以个人和用人单位提供保险基金为主,只有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具有持久的激励作用。第23页/共60页(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确立要有战略眼光。(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确立要有战略眼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长期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并要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从矛盾的短期性和长期性来看,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主要原则是短期平衡应服从于长期平衡,这主要是由人口因素决定的。第24页/共60页三、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功能三、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功能(一)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满足和保证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15、,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并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并且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二)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和提高,社会不安定因素相对减少,使得社会比较和谐,社会矛盾趋向缓和。第25页/共60页(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由于有了一个相对和谐相对稳定的社会,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还能够使国家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负担趋于适度,提高用人单位在市场上的竞
16、争力。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还为补充社会保障提供了发展空间,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就业等都有显著的积极的作用。第26页/共60页(四)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四)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制度本身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它避免了社会保障资源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危机,以及由于过高水平而引发的资源浪费,使得社会保障的发展更顺利、更有长远发展的动力。第27页/共60页四、四、“适度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一)(一)“适度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的假设条件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的假设条件条件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基数,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
17、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条件条件2: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角度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主要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怎样一个限度内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条件条件3: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一级分配层次上,把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由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部分和由资本生产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部分。由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部分,要通过工资和收入方式分配给劳动者,其中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包含在由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中。条件条件4:依据社会保障水平要达到从微观上“保护与激励相统一”和从宏观上“与国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目的,设定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的标准。第28页/共60页(二)社会保障适度
18、水平数理模型(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为了使分析更加深入,我们需要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基本要素之间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工资等收入总额”,它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农民收入、社会保障收入等。它的总量比国内生产总值小,比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大。因此,我们可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宏观意义上的测定指标式,分解为两个测定指标式: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等收入总额”的比重和“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29页/共60页如果我们计算出适度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等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与合理的“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那么两者相乘就是适度
19、的社会保障水平。用公式表示出来,即为:S=Sa/G=Sa/WW/G=QH其中:S表示社会保障水平;Sa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W表示工资等收入总额;Q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等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为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H表示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又称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第30页/共60页“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等收入总额”的比重,作为一个指标用来测定社会保障支出份额是否既能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又能鼓励劳动者去积极劳动。事实表明:这一比重过低,不能保障老年人等的基本生活;这一比重过高,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按人口零增长条
20、件下平均寿命为85岁计算,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老年人口比重为30.5%,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等收入总额的最大比重限度为34.88%。第31页/共60页“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作为一个指标用来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进行。事实表明: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保证,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则会使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统计资料基础上,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依据柯布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依据柯布道格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合理、适度的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合理、适度
21、的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为75%。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为75%,仍具有现实性。当然,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分配比重可能有所区别,有的国家高于这个限度,有的国家则低于这个限度。第32页/共60页(三)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与下限值分析(三)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与下限值分析既然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着一个适度区域,那么就意味着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上限与下限。1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的分析以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为条件计算。我们前面已经分析出来,在未来老龄化高峰期,社会保障负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担比重系数Q为为34
22、.88%,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H为75%,把Q和H代入公式,得到:S=Sa/G=Sa/WW/G=Q H=34.88%75%=26.16%即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为26.16%。第33页/共60页2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分析从定性角度来进行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应是受保障人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应是受保障人口的生活应达到与其相对的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以下和贫困线口的生活应达到与其相对的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以下和贫困线以上以上。从定量角度来进行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其基本模型公式仍然是S=Sa/G=Sa/WW/G=QH。计算社会保障水平下限时,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时的人口和经济情
23、况为条件来计算的。在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H既定的前提条件下,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主要由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Q的大小决定。又由于工资等收入总额W是既定的,这样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Q的大小就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总额Sa决定,具体而言就是由各分项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来决定。第34页/共60页因此,我们可以把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公式设定为:S=Sa/G=Sa/WW/G=QH=0.75(Qa+Z+J+M)其中,Qa为老年人口比重(高峰期为 30.5%),Z为失业保障支出比重系数,J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比重系数,M为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比重系数。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Z一般在
24、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J一般在0.016%1.5%左右,下限选0.016%为宜;M一般在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第35页/共60页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一、我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一、我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包括的主要项目出发进行统计,以各个项目的分支出总计而成为社会保障费用的总支出;二是从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主要承担主体出发进行统计,确定每一个承担者所承受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最终确定社会保障的总支出。第36页/共60页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
25、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它们又可分为许多具体的分项目,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统计需要把所有这些方面的支出全部进行统计。第37页/共60页从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方面进行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费用的主要承担者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主要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国家福利(主要是由国家举办的各种福利院、养老院等)、国家保险(即养老、职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优抚安置、国家补贴(根据有关政策发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如生育补贴等)等;第38页/共60页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障有: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工伤保障、医疗保障、职工福利、生育保障等;目前个人负担的部分在我国比较普遍的执
26、行的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第39页/共60页但是这种统计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造成重复计算或统计不足,用人单位和个人的部分往往也不是当期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所以我国目前主要从社会保障项目出发进行统计。第40页/共60页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趋势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趋势1总体支出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支出水平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恢复、发展和改革时期,总体支出水平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原来以单位为主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27、刚刚起步,覆盖范围一时难以扩大,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低。1998年以来,一方面,我国加快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步伐,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各级财政加大了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大幅度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稳步上升。第41页/共60页2社会保障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社会保障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障
28、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则呈现出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趋势。1998年以前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弹性(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来看,除个别年份外,大部分年份在1左右。1998年以来,由于各方面均加大了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增长率大大高于GDP增长率。第42页/共60页三、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三、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理论界存在着许多争论,虽然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然而从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来看,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29、但如果从绝对水平来研究,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的享受对象只占到全国人口一半左右,还有绝大多数劳动者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则我国的绝对社会保障水平就很低。未来的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把广大农村人口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之内,在扩大享受对象的同时,谨慎的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和水平,这应该是明智之举。第43页/共60页社会保障项目城市农村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普遍建立普遍建立普遍建立普遍建立普遍建立有条件地区建立个别地区开展无无个别地区开展社会福利职工福利:福利设施、福利补贴、休假与补贴公办福利:社区服务、福利院、敬老院、干休所等教育福利: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办福利:五保户供养、养
30、老院、农村社区服务等教育福利: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扶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灾和扶贫优抚安置优待、抚恤、安置优待、抚恤、安置我国城乡社会保障项目的比较第44页/共60页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报告:2010年底全国共有1,145万户、2,310.5万名城市低保对象。有2,528.7万户、5,214万人得到了农村低保,比上年同期增加454万人,增长了9.5%。民政部门对153.0万人次城市居民和613.7万人次农村居民进行了临时救助。在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疗救助方面,2010年全年累计救助城市居民1921.3万人次,其中,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61.2万人次,人均救
31、助水平52.0元;民政部门直接救助城市居民460.1万人次,人均医疗救助水平809.9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615.4万人次,人均资助参合水平30.3元;民政部门直接救助农村居民1019.2万人次,人均救助水平657.1元。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71.9万人次。第45页/共60页截至2011年底,全年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7%;总支出1.8万亿元,增长21.5%。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2012年我国将继续扩大各项社
32、会保险的覆盖面,其中城镇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要达到3.05亿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说,连续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后,目前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第46页/共60页截至2011年9月底,国家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2.35亿人。领取待遇人数6694.1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2012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普遍达到70。同时,社会保障卡全年增发15亿张。第47页/共60页年份社会保障支出(亿元)其中:财政社保支出(亿元)其中:社保基
33、金支出(亿元)GDP(亿元)财政支出(亿元)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19982211 596 1615 84402 10798 2.62 20.47 5.52 19993135 1197 1938 89677 13188 3.50 23.77 9.08 20003605 1518 2087 99215 15887 3.63 22.69 9.56 20014392 1987 2405 109655 18903 4.01 23.23 10.51 20025590 2636 2954 120333 22053 4.65 25
34、.35 11.95 20036178 2656 3522 135823 24650 4.55 25.06 10.77 20047223 3116 4107 159878 28487 4.52 25.36 10.94 20058523 3699 4824 183217 33930 4.65 25.12 10.90 20069950 4362 5588 211924 40423 4.70 24.62 10.79 200712060 5447 6613 249530 49781 4.83 24.23 10.94 200815454 6804 8650 300670 62593 5.14 24.69
35、10.87 1998-2008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第48页/共60页国家年份人均GDP(美元)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英国1960136313.9瑞典1960164112.8美国1960278310.3法国1960129713.4德国1960134520.5中国200415324.16部分发达国家1960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我国目前水平的比较第49页/共60页几个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在几个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比例中的比例2002年社会保障支出占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的比例第50页/共60页表表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19601
36、995)%类类型型国家国家水平水平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国国家家福福利利型型英国英国水平水平13914415.919.523.524.526.529.85年增长年增长051.53.64.01.02.03.3瑞典瑞典水平水平12817521.226.735.533.533.635.85年增长年增长473.65.68.8-2.01.11.2自自保保公公助助型型德国德国水平水平20519025.627.230.731.532.033.95年增长年增长-0.56.61.63.50.80.51.9法国法国水平水平13415.815.324.123.928.826
37、.532.95年增长年增长2.4-0.58.8-0.24.9-2.36.4美国美国水平水平10310.214.718.626.028.030.033.25年增长年增长0.93.53.97.42.02.03.2日本日本水平水平8011.014.017.723.025.025.525.85年增长年增长3.03.03.75.32.00.50.3资料来源:资料来源:1、OECD in Figures,19701998 2、ALTER,19501980第51页/共60页我国与欧盟成员国保障水平对比数据我国与欧盟成员国保障水平对比数据欧盟欧盟2001年,欧盟年,欧盟15成员国约成员国约3.8亿人口,平均社
38、会保障支出亿人口,平均社会保障支出6405欧元(约欧元(约64000人民币)。人民币)。1993年年2001年,欧盟成员国老年人平均福利支出由年,欧盟成员国老年人平均福利支出由1764欧元涨到欧元涨到2574欧元,健康福欧元,健康福 利支出已经从利支出已经从1229欧元变为欧元变为1736欧元,伤残福利平均支出则从欧元,伤残福利平均支出则从363欧元变为欧元变为505欧元。欧元。2002年,欧盟成员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年,欧盟成员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的平均水平为的比例的平均水平为27.5%.中国中国 2001年,社会保障支出占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的1.9%.2005年,社会保障、社会
39、福利支出为年,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支出为13247亿元,占亿元,占GDP的的7.3%,人均,人均1030元。元。差距一目了然差距一目了然第52页/共60页如何确定与评价如何确定与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最能反映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情况。1983年主要西方国家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国2411美元、德国2369美元、加拿大1912美元、美国1856美元、英国1387美元、日本1068美元。从以上各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和法国属于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属于中层次的水平,日本属于低层次的水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
40、和相对水平均较低。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覆盖面分别高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小城市;城市居民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是农民的20倍以上,大约占总人口1/8的城市居民享有90%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等等。与其他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何?水平如何?第53页/共60页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到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到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呈线性上升趋势。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呈线性上升趋势。但是,持续上升的社会保障水平给本国带来了很大是,持续
41、上升的社会保障水平给本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并且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人们生的危害,并且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应当无限制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应当无限制的上升,社会保障水平在发展到一定限度后就会的上升,社会保障水平在发展到一定限度后就会稳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还会逐渐下降。稳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还会逐渐下降。四、社会保障水平倒四、社会保障水平倒U型发展理论型发展理论 第54页/共60页社会保障水平倒社会保障水平倒U形曲线发展轨迹形曲线发展轨迹前社保时期前社保时期社保水平形成社保水平形成社保水平高峰社保水平高峰社保水平回落和上升时期社保水平回落和上
42、升时期基本生活水平线基本生活水平线人均人均GDP增长增长第55页/共60页四、我国未来社会保障水平的目标定位四、我国未来社会保障水平的目标定位在制定未来的社会保障水平目标时,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有持续性的大幅度提高。在未来的社会保障水平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口增长率、老龄化的影响、GDP的增长、工资收入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然后才能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其中要特别注意社会保障中的供求平衡,努力做到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第56页/共60页首先要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项目得到满足,特别是法定的社会保障项目,这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的筹
43、集和发放。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人口还并未被包括在社会保障之内,城镇职工也没有完全被覆盖,各个地方由于经济差距等原因使得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发放并没有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未来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选择应该在覆盖率和范围的提高上有所强化。第57页/共60页其次,坚持根据资源供给能力来决定社会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量入为出”为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此外,还要坚持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视多层次结构,就是要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法定的、基本的社会保险为重要支柱、以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单位和社区保障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结构,这样既能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的社会保
44、障需要,又能调动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力量,这是我国长期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发展的必然选择。第58页/共60页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十二五十二五”时期,老龄工作将着力推进时期,老龄工作将着力推进“六个体系六个体系”建设建设: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系。第59页/共60页复习题:复习题:1.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是什么?2.如何理解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选择?3.如何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模型?4.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第60页/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