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169059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47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文 字第一节第一节 汉字概说汉字概说第二节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第三节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第四节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古书中的用字第一节第一节 汉字概说汉字概说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人类才结束了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人类才结束了漫长的野蛮、混沌状态,开始踏上文漫长的野蛮、混沌状态,开始踏上文明之路。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明之路。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汉民族自行创造出来的,是中华它是汉民族自行创造出来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如果从甲骨文算起,已有如

2、果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3003300年的历年的历史了。史了。第二节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字体的演变和字形的变化。字体的演变和字形的变化。所谓字体的演变,是就汉字的总体系所谓字体的演变,是就汉字的总体系和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主要体现在书和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主要体现在书写风格和笔势的发展变化。写风格和笔势的发展变化。甲骨文具有线条纤细,笔势大多方折,甲骨文具有线条纤细,笔势大多方折,字形瘦长等特点;金文具有笔划粗壮,字形瘦长等特点;金文具有笔划粗壮,笔道肥重,屈曲圆转等特点。笔道肥重,屈曲圆转等特点。所谓字形的变化,主

3、要是就字形中笔所谓字形的变化,主要是就字形中笔划的增减、部件的变异、结构方式的划的增减、部件的变异、结构方式的改变等因素而言。改变等因素而言。一一 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字体的演变从总体来说,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从总体来说,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的代表字体是商代的甲骨古文字阶段的代表字体是商代的甲骨文、西周的金文、战国文字(包括六文、西周的金文、战国文字(包括六国古文和秦国的大篆)、秦代的小篆;国古文和秦国的大篆)、秦代的小篆;今文字的代表字体是汉代的隶书、魏今文字的代表字体是汉代的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晋至今的楷书(包

4、括行书与今草)。(一)殷商文字:甲骨文(一)殷商文字:甲骨文商代的文字数据,以甲骨文为最多,商代的文字数据,以甲骨文为最多,是商代文字的代表。是商代文字的代表。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16世纪世纪前前1010世纪)刻在龟甲、兽骨世纪)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有契文、甲骨刻辞、卜辞、上的文字,有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多种名称,现通龟版文、殷墟文字等多种名称,现通称为甲骨文。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有以下特点:甲骨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1.线条纤细,笔势大多方折,字形瘦线条纤细,笔势大多方折,字形瘦长。长。这是由它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这是

5、由它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造成的。写工具造成的。2.2.沿用图画的写实手法,较多地保留沿用图画的写实手法,较多地保留了图画文字的特点。了图画文字的特点。甲骨文中绝大多甲骨文中绝大多数是不带表音成分的象形和象意字,数是不带表音成分的象形和象意字,并且不少字形象比较逼真。只有少量并且不少字形象比较逼真。只有少量形声字。形声字。3.3.字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字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第一,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可以正写、第一,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可以正写、反写、倒写、斜写。反写、倒写、斜写。第二,偏旁可有可无第二,偏旁可有可无。第三,偏旁部首的位置比较自由第三,偏旁部首的位置比较自由。第四,意义相同

6、或相通的形符可以变第四,意义相同或相通的形符可以变换换。第五,字的笔划可多可少。第五,字的笔划可多可少。4.4.有相当多的有相当多的“合文合文”,即把两三个即把两三个字挤着写刻在一个字的位置。字挤着写刻在一个字的位置。5.5.假借字的数量极多,也有一些同形假借字的数量极多,也有一些同形字。字。(二)西周文字:金文(二)西周文字:金文因为古代把铜叫做因为古代把铜叫做“金金”,所以文字,所以文字学上把西周和春秋时期刻铸在青铜器学上把西周和春秋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汉字上的汉字叫作叫作“金文金文”,也叫,也叫“吉金吉金文字文字”。因为古人又以钟、鼎作为青。因为古人又以钟、鼎作为青铜器的总称,所以金文铜

7、器的总称,所以金文也叫也叫“钟鼎文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主要有以下与甲骨文相比,金文主要有以下特点:特点:1.1.笔划比甲骨文粗壮,笔道用肥笔,屈笔划比甲骨文粗壮,笔道用肥笔,屈曲圆转。曲圆转。2.2.形体逐渐脱离图绘性而变为线条化、形体逐渐脱离图绘性而变为线条化、平直化。平直化。只有极少数字,尤其是表示族只有极少数字,尤其是表示族名族徽性质的字,依然保留着图画文字名族徽性质的字,依然保留着图画文字性质。性质。3.3.形声字大量增加。形声字大量增加。据统计,甲骨文中据统计,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的形声字占20%20%左右,而金文中的形声左右,而金文中的形声字则达字则达50%50%以上。以上。

8、4.4.字的结构趋向定型化:字的结构趋向定型化:第一,字的方向很少变换;第一,字的方向很少变换;第二,偏旁部首的位置比较固定,如第二,偏旁部首的位置比较固定,如甲骨文中的甲骨文中的“彳彳”旁可左可右,而金旁可左可右,而金文中则基本固定在左边;文中则基本固定在左边;第三,意义相同或相通的形符一般不第三,意义相同或相通的形符一般不再混用;再混用;第四,同形字与合文现象大为减少。第四,同形字与合文现象大为减少。(三)战国文字(三)战国文字所谓所谓“战国文字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楚、燕、韩、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曾使用过的

9、一种文字。赵、魏、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它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是汉它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战国时期的字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东方的各国文字,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东方的“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和西方的和西方的“秦国文字秦国文字”两大系两大系统。统。1.1.六国古文六国古文金文金文仍然是主要的文字材料,不过与仍然是主要的文字材料,不过与春秋时代相比,兵器铭文明显增多。春秋时代相比,兵器铭文明显增多。货币文字指铸在钱币上的文字货币文字指铸在钱币上的文字,在战,在战国很引人注目。战国货币形式多样,国很引人注目。战国货币形

10、式多样,有刀币、铲形的布币、圆钱和蚁鼻钱有刀币、铲形的布币、圆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文字的形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文字的形体和笔划特点也有区别,内容多是不体和笔划特点也有区别,内容多是不同铸币地点的城市名。同铸币地点的城市名。刀币简介刀币简介“刀币刀币”是对是对春秋战春秋战国国时期铸行的时期铸行的针首刀针首刀、尖首刀尖首刀、明刀明刀和和齐刀齐刀、圆首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币的总称。因其形状像刀而得名。流通于像刀而得名。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燕国燕国、赵国赵国等国。等国。齐国是最早使用齐国是最早使用“刀刀币币”的国家。以后随的国家。

11、以后随着齐国疆土的扩大和着齐国疆土的扩大和与邻国交战,齐国的与邻国交战,齐国的“刀币刀币”流通范围逐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燕、赵地区。渐扩大到燕、赵地区。此时的此时的“刀币刀币”因为因为铸地不同、形体各异铸地不同、形体各异而形成了而形成了“齐刀齐刀”、“燕刀燕刀”、“赵刀赵刀”三大系列。三大系列。铲形布币铲形布币春秋。通长春秋。通长9 9厘米,厘米,足宽足宽4.94.9厘米。首部厘米。首部中空呈銎状,面有中空呈銎状,面有三角形钉孔。平肩,三角形钉孔。平肩,弧足,钱体下部略弧足,钱体下部略宽,钱文有四个字。宽,钱文有四个字。圆孔圆钱圆孔圆钱战国时通行于三晋和周的战国时通行于三晋和周的一种中有圆孔的圆

12、形铜币。一种中有圆孔的圆形铜币。钱上有钱上有“共共”、“垣垣”、“蔺蔺”、“离石离石”、“襄襄阴阴”、“漆垣漆垣”、“安臧安臧”、“东周东周”、“西周西周”等文字,大多为地名或国等文字,大多为地名或国名,如共、垣属魏,蔺、名,如共、垣属魏,蔺、离石属赵,安臧属周,东离石属赵,安臧属周,东周、西周为国名。周、西周为国名。蚁鼻钱蚁鼻钱蚁鼻钱又称蚁鼻币、蚁鼻钱又称蚁鼻币、鬼脸钱(像鬼脸),鬼脸钱(像鬼脸),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地区流通的铜币,高地区流通的铜币,高约约1.81.8厘米,重约厘米,重约3 3克,克,形似形似海贝海贝,是从,是从贝币贝币演变而来的。其名称演变而来的。其名称乃

13、因其形象而得。乃因其形象而得。钱币的正面有阴文,下钱币的正面有阴文,下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最普通的为人脸形,文最普通的为人脸形,文字多见为字多见为“咒咒”“”“紊紊”,其他较罕见,有,其他较罕见,有“安安”、“君君”、“忻忻”、“金金”、“行行”、“匋匋”、“贝贝”、“三三”等等铭文,共铭文,共1111种。种。玺印在春秋已经出现,但现今所能看到玺印在春秋已经出现,但现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玺印,多数属于战国时期,是当的最早的玺印,多数属于战国时期,是当时政治活动和个人交往中用来昭明信用的时政治活动和个人交往中用来昭明信用的凭证。凭证。玺印的材料多为铜质玺印的材料多为铜质,因

14、为面积不大,因为面积不大,字数也有限,字数也有限,一般不超过四个字一般不超过四个字。刻制的。刻制的格式,不外乎格式,不外乎阴文和阳文阴文和阳文。战国时不同国家,官名常有不同,字体战国时不同国家,官名常有不同,字体风格各异,因而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来鉴定风格各异,因而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来鉴定新出土或行世的战国玺印的国属。新出土或行世的战国玺印的国属。简帛文是写在竹木和缯帛上的文字的统简帛文是写在竹木和缯帛上的文字的统称。称。东方六国文字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东方六国文字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1 1)简体字盛行。)简体字盛行。(2 2)与此相联系,由于人们极力求简,)与此相联系,由于人们极力求简,加上

15、缺乏正字的观念,在文字的书写上加上缺乏正字的观念,在文字的书写上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使得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使得汉字字体出汉字字体出现了大量的无规律可循的省变与讹变现了大量的无规律可循的省变与讹变,从而破坏了汉字的规范性。从而破坏了汉字的规范性。2.2.秦国文字秦国文字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学者们一般把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学者们一般把它叫做它叫做“籀(籀(zhuzhu)文)文”,即大篆。,即大篆。是一种相当工整的文字,与西周和春是一种相当工整的文字,与西周和春秋的金文比较起来,秦国文字比较保秋的金文比较起来,秦国文字比较保守,变化不太大,除了书写风格上逐守,变化不太大,除了书写风格上逐渐趋于规整

16、匀称以外,结构上的变化渐趋于规整匀称以外,结构上的变化总体而言并不明显,而六国文字则几总体而言并不明显,而六国文字则几乎面目全非了。乎面目全非了。许慎说文叙:许慎说文叙:“及宣王太史籀及宣王太史籀著著大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相传西周晚期相传西周晚期周宣王太史籀撰写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周宣王太史籀撰写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因此一般认为籀文是西周晚期的文篇,因此一般认为籀文是西周晚期的文字。秦国处于宗周故地,其文字继承了西字。秦国处于宗周故地,其文字继承了西周所使用的文字,但在长期的传抄与使用周所使用的文字,但在长期的传抄与使用的过程中字体必然会产生一些讹变,因此的过程中字

17、体必然会产生一些讹变,因此汉代人所见的史籀篇是战国时的秦国汉代人所见的史籀篇是战国时的秦国文字,已经不是西周史籀篇的原貌了。文字,已经不是西周史籀篇的原貌了。石鼓文是战国初期的秦国文字。唐初石鼓文是战国初期的秦国文字。唐初在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发现十个刻在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发现十个刻有文字的石墩,有文字的石墩,其形如鼓,故称石鼓。其形如鼓,故称石鼓。石鼓上原来刻有十首四言诗,石鼓上原来刻有十首四言诗,600600多字,多字,今仅存九个今仅存九个,300300多字,藏于北京故宫多字,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大篆(籀文):大篆是周宣王时改革的文字,宣王命太史作史籀十五篇,删繁整理,统一成一种

18、新的文字形式。史籀篇和仓颉篇、爰历篇一样,同为与书法相关的文章,并不是史官创字的纪录,而是当时教导儿童书写的字书。大篆大篆(石鼓文石鼓文)大篆大篆 大篆这种字是周宣王时期的太史官籀创造出来的。也有人说太史官籀第一次改变上古的文字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称为篆。篆是传的意思传播它的道理、规律,并且可以运用到无穷无尽的事中。据说文解字序记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由此可见八体书法中第一就是大篆。另据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记载,史籀十五篇是指周宣王时期的太史官创作大篆十五篇,到建武时期丢失了六篇。从此官府便根据这些字制定成册,并用来教授

19、他人,称为史书,一共收进去九千字。大篆字体大篆传为周宣王太使籀所做,其后盛行于西秦,为有别秦统一后之篆书,故称之为大篆。大篆传世之作品极少,一般以石鼓文、诅楚文为代表。大体而言,大篆字体比金文端整,结构却较小篆复杂。石鼓文局部 大篆主要有以下特点:大篆主要有以下特点:(1 1)笔划工整匀称,文字大致左右均)笔划工整匀称,文字大致左右均衡,字形竖长而略呈椭圆。衡,字形竖长而略呈椭圆。(2 2)字体更加趋向于线条化,并且线)字体更加趋向于线条化,并且线条长而圆转。大篆基本上用圆笔,较条长而圆转。大篆基本上用圆笔,较少用方笔,线条粗细一样。少用方笔,线条粗细一样。(3 3)形体结构繁复。)形体结构繁

20、复。(四)小篆(四)小篆许慎在说文叙中说:许慎在说文叙中说:“秦始皇帝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 篇,中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据裘锡圭研究,据裘锡圭研究,“小篆跟统一前的秦小篆跟统一前的秦国文字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国文字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李斯等人做的,只是整理统一的李斯等人做的,只是整理统一的工作,而不是创新的工作。工作,而不是创新的工作。小篆

21、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它主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它主要有以下特点要有以下特点:(1 1)线条圆转匀称,笔划粗细一致,)线条圆转匀称,笔划粗细一致,形体整齐形体整齐。(2 2)图画性进一步减弱,线条化、符)图画性进一步减弱,线条化、符号化进一步增强号化进一步增强。(3 3)字的结构基本定型规范。这主要)字的结构基本定型规范。这主要体现在偏旁统一,并且每个偏旁在字形体现在偏旁统一,并且每个偏旁在字形中位置固定,不能任意颠倒;一部分字中位置固定,不能任意颠倒;一部分字形经过了简化,废除了许多繁复的异体形经过了简化,废除了许多繁复的异体字。字。(五)隶书(五)隶书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吏、差役、

22、奴隶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吏、差役、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隶书”。其特点是把小篆的圆转笔划改为方其特点是把小篆的圆转笔划改为方折笔划,有时还略加省改。折笔划,有时还略加省改。隶书是由小篆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隶书是由小篆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一般分为字体,一般分为“秦隶秦隶”和和“汉隶汉隶”两个发展阶段。两个发展阶段。秦隶也叫古隶,指不成熟的隶书。秦隶也叫古隶,指不成熟的隶书。进入西汉以后,隶书又出现了新的进入西汉以后,隶书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轮廓由较方变为较扁,形成变化,轮廓由较方变为较扁,形成了了“挑法挑法”、“波势波势”和和“波磔波磔”等笔法,有所谓等笔法,有所谓“蚕头

23、燕尾蚕头燕尾”的说的说法。这就是汉隶,也叫今隶,还有法。这就是汉隶,也叫今隶,还有叫叫“八分八分”的。它是汉代通行的标的。它是汉代通行的标准字体。准字体。(六)楷书(六)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东汉末魏晋初,到隋唐之际才基本东汉末魏晋初,到隋唐之际才基本成熟,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成熟,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体。因其形体方正,笔划平直,堪为因其形体方正,笔划平直,堪为楷模,因而名之为楷书。楷模,因而名之为楷书。二二 汉字字形的变化汉字字形的变化字形的变化主要是隶变、讹变、简字形的变化主要是隶变、讹变、简化与繁化。化与繁化。(一)隶变(一)隶变 汉字从

24、篆书演变为隶书,习称为隶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习称为隶变。变。这个演变彻底破坏了篆书中遗这个演变彻底破坏了篆书中遗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几乎完全丧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几乎完全丧失了象形性,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失了象形性,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使得原本使得原本“厥意可得而说厥意可得而说”的汉的汉字造字之意变得不可说解,是汉字字造字之意变得不可说解,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古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今汉字的分水岭。它结束了汉字的它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而使汉字进入到更为古文字阶段,而使汉字进入到更为定型的阶段。定型的阶段。隶变使汉字字形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隶变使汉字字

25、形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1)同化,即小篆中的不同部件在)同化,即小篆中的不同部件在隶书中被归并为同一形体。隶书中被归并为同一形体。例如:小例如:小篆篆“春春”、“秦秦”、“奉奉”三字的上三字的上半部本不相同,隶变之后皆已混同。半部本不相同,隶变之后皆已混同。小篆小篆“然然”、“马马”、“燕燕”、“鱼鱼”等字的下部分别象火、马足、燕尾、等字的下部分别象火、马足、燕尾、鱼尾之形,隶变之后皆已混同为四点。鱼尾之形,隶变之后皆已混同为四点。(2 2)分化,即小篆中同一字或同一)分化,即小篆中同一字或同一部件在隶书中变为不同的字或不同部件在隶书中变

26、为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件。的部件。例如:吏与史,句与勾,例如:吏与史,句与勾,荼与茶等,本为同一个字,后来分荼与茶等,本为同一个字,后来分化为两个字;鸦与雅,喻与谕等,化为两个字;鸦与雅,喻与谕等,本为同一个字(异体字),后来因本为同一个字(异体字),后来因异体字产生分工而分化为两个字。异体字产生分工而分化为两个字。这是本为同一个字经过隶变之后而这是本为同一个字经过隶变之后而分化成不同的字。分化成不同的字。小篆里的小篆里的“心心”字,无论处在什字,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上都写作么位置上都写作 ,隶变之后或,隶变之后或作心,如思、恩;或作忄,如性、作心,如思、恩;或作忄,如性、情;或作情;或作,如恭、慕

27、。,如恭、慕。这是本是这是本是同一个构件经过隶变之后而分化成同一个构件经过隶变之后而分化成不同的构件。不同的构件。(二)讹变(二)讹变 讹变是由于人们误解字形或为了讹变是由于人们误解字形或为了书写的方便而产生的字形变化。书写的方便而产生的字形变化。这种字形变化丧失了原本这种字形变化丧失了原本“可得而可得而说说”的汉字造字理据。的汉字造字理据。(三)简化与繁化(三)简化与繁化汉字在使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汉字在使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两条规律的制约。受到两条规律的制约。一条叫做一条叫做“简易律简易律”。写字的人希。写字的人希望写得快,节约时间,故要求汉字望写得快,节约时间,故要求汉字的形体简

28、单易写,于是造成汉字的的形体简单易写,于是造成汉字的一种演变趋向一种演变趋向简化。简化。字形的简化主要表现在:字形的简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图形线条化、符号化。第一,图形线条化、符号化。汉汉字起源于图画,因此早期的象形字字起源于图画,因此早期的象形字几乎就是一幅图画,书写起来极不几乎就是一幅图画,书写起来极不便利,后来就用简易的线条去勾勒便利,后来就用简易的线条去勾勒轮廓或特征,使字形简化。轮廓或特征,使字形简化。第二,简省部分构件。第二,简省部分构件。如如“灋灋”,简省了构件,简省了构件“廌廌”而作而作“法法”;而而“系系”字则由简省两个多余或重字则由简省两个多余或重复的构件而成复的构件而成。

29、第三,以较少的笔划改写部分构第三,以较少的笔划改写部分构件或改写整个字形件或改写整个字形。另一条规律叫做另一条规律叫做“区别律区别律”,就是,就是认读的人希望汉字的形体彼此之间认读的人希望汉字的形体彼此之间要有区别,以便辨认理解。这条区要有区别,以便辨认理解。这条区别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使汉字繁化别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使汉字繁化的作用。的作用。字形的繁化主要表现在:字形的繁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加笔划。第一,增加笔划。第二,增加构件。第二,增加构件。如自字,隶变之如自字,隶变之后写作后写作“鼻鼻”,增加了声符构件,增加了声符构件“畀畀”(b b);莫,隶变之后写作);莫,隶变之后写作“暮暮”,增加了形符构件,增加了形符构件“日日”。当区别律造成字形繁化之后,简当区别律造成字形繁化之后,简易律又开始起作用了。易律又开始起作用了。汉字就是在简易律与区别律的相汉字就是在简易律与区别律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演变为今天互作用下,不断发展、演变为今天这个样子的。这个样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