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17_T 73-2023《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623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6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7_T 73-2023《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5117_T 73-2023《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5117_T 73-2023《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5117_T 73-2023《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5117_T 73-2023《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virus free seed potato propagation inDazhouDB5117四 川 省(达 州 市)地 方 标 准DB5117/T 73-20232023-04-25 发布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05-01 实施ICS 03.080.01CCS A 16DB5117/T 73-2023I目次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技术要求15病虫害防治4附录 A(规范性)MS 培养基配方5附录 B(规范性)雾培营养液配方6附录 C(资料性)达州地区常见马铃薯病虫害防治7附录

2、C(资料性)续达州地区常见马铃薯病虫害防治8参考文献9DB5117/T 73-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龙梅、吴明阳、李益、杨小丽、张玲、贾荟芹、刘小英、李薇、高川、范香全、赵思毅、周娜交。DB5117/T 73-20231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达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要求。本文件

3、适用于达州市行政区域内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4.1组培苗繁育4.1.1实验室要求脱毒马铃薯组培实验室包括:药品室、洗涤室、准备室、接种室、培养室。配备完善的水、电供应系统和空气、灯光、温度、湿度调节系统。4.1.2培养基的配制4.1.2.1母液配制将培养基所需的大量元素、铁盐、有机成分配制成 100 倍使用浓度的母液,微量元素配制成 1000倍使用浓度的母液。母液配制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4.1.2.2MS 培养基配制在水中加入琼脂熬至清澈后,按比例添加附录A中的四种母液,再加入白砂糖或蔗糖,糖浓度

4、为20g/L30g/L,琼脂粉浓度为5g/L7g/L。4.1.2.3培养基配方脱毒配方:MS+6-BA 0.1mg/L+NAA 0.05mg/L+GA30.1mg/L快繁配方:MS4.1.2.4培养基 pH 调节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钾溶液调节培养基pH值到5.705.75。4.1.2.5培养基分装和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培养基厚度1.5cm2.5cm。分装后立即加盖或用封口膜封严。分装后24h内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在0.8kPa1.1kPa、121状态下保持25min。DB5117/T 73-202324.1.3培养室消毒将培养室清扫干净,关闭门窗,用有效含氯量为2000mg/L稀释液喷洒培养

5、室,24h后用清水拖地,擦拭干净组培架。后期消毒可以用有效含氯量为500mg/L1000mg/L的稀释液作为消毒剂,每隔1520d消毒一次。紫外灯消毒每周2次,一次15min。4.1.4外植体选取及消毒在田间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且生长健壮,无明显病害、虫害的优良植株,剪取顶芽芽段3cm4 cm放入纱布袋内,流水冲洗2h,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消毒时先在75%酒精中浸泡15s,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75%酒精浸泡15s,无菌水冲洗23次,最后用0.1%升汞溶液浸泡8min,无菌水冲洗35次。4.1.5茎尖剥离在40倍解剖镜下,用手术刀、接种镊、解剖针等工具剥取长0.1mm0.3mm带12

6、个叶原基的茎尖顶端生长锥,接入装有脱毒培养基的试管或培养瓶内。注明品种、编号、日期、接种人,放回培养架。4.1.6茎尖培养已接种试管或培养瓶置于温度2426,相对湿度70%,光照强度1000lux2000lux,光照时长16h/d的室内环境下培养。约80d后,待长成高约3cm的小植株后,转移到快繁培养基上培养。4.1.7病毒检测待快繁组培苗长出58片小叶后,转接扩繁一次,再进行病毒检测。4.1.8脱毒苗继代扩繁将已脱毒组培苗剪成1cm左右的单茎节段接种于快繁培养基上,待茎段长成高10cm左右小苗(培养1520d),再进行切段转接,反复继代扩繁,直至满足生产需求。4.2脱毒种薯繁育4.2.1原原

7、种繁育原原种繁育可采用基质法或雾培法,且必须在温室或网室内进行。4.2.1.1基质法4.2.1.1.1苗床建设采用移动或固定苗床,上面铺设基质,可采用蛭石与珍珠岩 1:1 混合或椰糠作为基质,厚度 10cm20cm。4.2.1.1.2炼苗扩繁脱毒苗长到株高10cm左右移出组培室,在自然光下炼苗35d,栽前1d揭盖(膜)。4.2.1.1.3移栽定植DB5117/T 73-20233将脱毒组培苗取出洗净残留培养基,用100ppm萘乙酸浸泡15min,按10cm x 10cm的密度定植于基质中,标注品种名称。4.2.1.1.4温湿度管理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基质持水量达到饱和,茎叶生长前期温度在

8、1922,生长后期温度控制在1925。4.2.1.1.5光照管理夏季阳光强烈时采用遮阳网遮阴,冬季增加小拱棚保温。4.2.1.1.6水肥管理植株长势差,叶面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长势过旺可以喷施矮壮素。4.2.1.1.7采收储藏茎叶变黄收获原原种,收获后遮光通风预贮,待除去多余水分后放入冷藏库,库房温度24,注意通风,期间谨防品种混杂。4.2.1.2雾培法4.2.1.2.1雾培箱制作采用防水支架,四周用不透光材料合围,形成高度大于1m的长方体,上部放置定植板,然后在定植板上按5cm10cm x 10cm钻孔。箱体底部放置管道,并安装好喷头,确保所有植株的根部均能被喷到。4.2.

9、1.2.2喷雾系统由水池、水泵、上水管道、回水管道、控制系统组成。4.2.1.2.3组培苗定植定植前如4.2.1.1.2炼苗,将脱毒组培苗取出,洗净培养基,用100ppm萘乙酸浸泡15min,植入定植板孔内,标注品种名称。4.2.1.2.4营养液以附录B配方为基础,根据植株生长阶段适当调整各组分含量,并每隔20d更换一次。4.2.1.2.5喷雾时间根据天气及植株生长情况提供营养液,幼苗缓苗期为喷雾30s,停3min;生根期喷雾30s,停5min;促苗期喷雾30s,停10min;生长期喷雾30s,停20min;结薯期喷雾30s,停30min。4.2.1.2.6拉苗植株生长到10cm以上时,剪去下

10、部23节的叶片,把茎向下拉23节。4.2.1.2.7收获贮藏马铃薯块茎生长到3g以上,分批次收获,收获后遮光通风预贮,待除去多余水分后放入冷藏库,库房温度24,注意通风,期间谨防品种混杂。DB5117/T 73-202344.2.2原种繁育4.2.2.1繁育基地选择原种繁育要求在高山冷凉地区海拔1000m以上,降雨量在500mm以上的隔离区进行,基地周围1km范围内没有茄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种植。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的平整田块,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作为前茬。4.2.2.2种薯准备用合格的原原种作种薯。对未打破休眠期的种薯采用20ppm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10分钟催芽。4.2.2.3播种气温稳

11、定在57时开始播种。密度:60000株/hm280000株/hm2。高厢垄作,双行错窝:80cm开厢起垄,每垄播种2行,株距25cm40cm。4.2.2.4施肥肥料采用沟施或者点施。底肥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15000 kg/hm220000 kg/hm2,配施复合肥600kg/hm2900kg/hm2。4.2.2.5收获与贮藏按照4.2.1.1.7规定执行。4.2.2.6病毒检测原种收获前20d申请病毒检测。4.2.3生产种繁育用原种作种薯按照4.2.2规定执行。5病虫害防控生病植株及时拔除,并采用药剂喷洒防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见附录C。DB5117/T 73-20235附录A(规范性)母

12、液配制A.1MS 培养基母液成分及配制比例应符合表 A.1 的规定。表 A.1MS 培养基母液成分及配制比例注:均用棕色玻璃瓶保存,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号、配制倍数、日期,保存在冰箱冷藏室中。种类成分规定量mg/L扩大倍数秤取量g母液体积ml配 1L 培养基吸取量ml/L大量元素KNO31900100190100010NH4NO31650100165100010Mg4SO4.7H2O37010037100010KH2PO417010017100010CaCl2.2H2O44010044100010铁盐Na2-EDTA37.31003.73100010FeSO47H2027.81002.7810有

13、机物甘氨酸21000.2100010盐酸吡哆醇0.51000.0510盐酸硫胺素0.11000.0110烟酸0.51000.0510肌醇1001001010微量元素MnSO44H2O22.3100022.310001ZnSO47H2O8.68.6H3BO36.26.2KI0.830.83Na2MoO42H2O0.250.25CuSO45H2O0.0250.025CoCl26H2O0.0250.025DB5117/T 73-20236附录B(规范性)雾培营养液B.1雾培营养液成分见表 B.1。表 B.1雾培营养液配方种类成分规定量(mg/L)大量元素KNO3606NH4NO3560MgSO4.7

14、H2O492K2SO41740KH2PO4544Ca(H2PO4)2756微量元素MnSO44H2O22.3ZnSO47H2O8.6H3BO36.2KI0.83Na2MoO42H2O0.25CuSO45H2O0.025CoCl26H2O0.025铁盐Na2-EDTA37.3FeSO47H2027.8DB5117/T 73-20237附录C(资料性)马铃薯病虫害及防治C.1达州地区常见马铃薯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见表 C.1。表 C.1达州地区常见马铃薯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病虫害种类症状防治措施早疫病发病叶片出现褐色圆形斑点,病斑边缘明显,有清哳的同心轮纹,病斑上可产生少许黑色霉状物。发病多时病斑可连接成

15、不规则大形枯斑,使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叶片全部枯死。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或 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等。隔 710d 喷施 1 次,连续喷施 3 次,交替使用。晚疫病叶片发病,起初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没有整齐的界限。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其边缘呈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形成霉轮。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保护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7

16、5g/667m2100g/667m2;或 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 1500 倍液;或 68.75%恶唑菌酮水分散粒剂 120g/667m2。治疗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800 倍液;或 52.5%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50g/667m2;或 50%酰胺吗琳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10%氰霜唑15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施药间隔期 57天(视天气及发病情况),喷药后 4 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意交替用药,提倡加入助剂提高药效。黑痣病染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发病严重

17、可造成地上部枯萎或形成气生薯,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播前可用 3%的丙森锌+2%的甲基托布津+95%的滑石粉混合剂,每千克混合剂处理 100kg 种薯;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浸泡种薯10 min后,捞出晾干播种;或用 2.5%咯菌腈种衣剂切种后包衣,每100kg种薯需100ml200ml的种衣剂,阴干后播种。播种时每亩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40ml 兑水 30kg喷施在播种沟内,播种后覆土。在出苗后发现有丝核菌侵染,用 25%嘧菌酯 1000 倍液进行灌根治疗,每株灌 50ml。疮痂病主要危害块茎,初期薯块表皮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近

18、圆形或不定型大斑,病斑多分散。病斑呈网纹状和裂口状,表皮粗糙木质化,病斑开裂后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病斑呈锈色、暗褐色或黑色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薯块皮部,不深入薯块内。种薯浸种:播种前可用 2%盐酸溶液浸种 4min5min;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6h8h,晾干播种。田间喷施: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喷雾。施药间隔期 710d,连续喷 24 次。青枯病染病植株全株茎叶萎蔫甚至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亦不脱落,随后叶脉逐渐变褐,茎部亦出现褐色条纹。严重时病株所结薯块脐部变灰褐色湿润状,块茎外皮龟裂,髓部软腐

19、溃烂。25%络氨铜水剂 500 倍液;或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株灌兑好的药液 0.3L0.5L。隔 710d 灌 1 次,连续灌根 24 次。DB5117/T 73-20238表 C.1达州地区常见马铃薯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续)病虫害种类症状防治措施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对植株地下部分进行咬食或钻蛀,严重时导致薯块不能萌芽,或出苗后植株萎蔫、死亡。物理措施:田间安装诱捕器。化学措施:可选用溴氰菊酯喷雾;在成虫出土前,地面撒施辛硫磷拌土撒施。生物防治:拌种时增加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混土处理。二十八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被害植株只

20、留下叶表皮,严重的叶片透明、呈褐色枯萎,叶背只剩下叶脉。农艺防治:利用成虫假死性敲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消灭或人工摘除卵块,集中处理,减少害虫数量。生物防治:可选用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或释放天敌防治。药剂防治: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蚜虫蚜虫刺吸叶片、嫩梢汁液,引起被害部失绿变色,皱缩卷曲或形成虫瘿,并传播病害。农艺防治:悬挂黄板诱杀,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生物防治:用苦参碱、除虫菊等生物药剂防治。化学防治:用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DB5117/T 73-20239参考文献1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GB/T 39378-2012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3GB/T 39376-2012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4GB/T 39375-2012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5GB/T 8321.10-20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6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