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第二讲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第第1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第第2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二、二、对对流流层层大气受大气受热过热过程程第第3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第
2、第4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五、全球气五、全球气压带压带、风带风带分布和移分布和移动动第第5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直直观图观图解大气解大气对对太阳太阳辐辐射减弱射减弱过过程程(以下列以下列图图所表示所表示)第第6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2温度曲温度曲线线反反应应大气受大气受热过热过程程(以下列以下列图
3、图所表示所表示)第第7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3直直观图观图解大气受解大气受热过热过程程(以下列以下列图图所表示所表示)第第8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由以上三个图可知:(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能量起源,即使需要穿过厚厚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极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红外线,而能量最强可见光被吸收极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
4、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赔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第第9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热热力力环环流形成原理流形成原理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
5、而形成一个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以下:第第10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2气气压压分布分布规规律律热力环流形成与气压分布规律相关,就其规律分析以下:(1)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气温高地方气压低,气温低地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大小。气温高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地方恰好相反。(2)垂直方向上,伴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这取决于不一样高度所负担空气柱长度不一样。如右图所表示:A点所在平面承受空气柱高度为h2,B点为h1,h2h1故A点气压高于B点。第
6、第11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3)气压高低判读不论是低空还是高空,高压处等压面都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如A。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如B、C,即PBPA,PCPA。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BA,EF。同一地点不一样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PAPE。图中高低压水平方向比较,如气压数值上PBPAPEPF。第第12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
7、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等等压压面面(线线)图阅读图阅读技巧技巧结合下列图说明阅读等压面图基本技巧和应注意问题:(1)从等压面定义看,PA=PB=1 000 hPa,PD=PC=500 hPa。第第13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2)从气压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即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能够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
8、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关系是“凸高凹低”。(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域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5)等压面凸凹,主要跟下垫面冷热相关。A、B两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情况差异引发空气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所以我们能够依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冷热情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结论。第第14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
9、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 在在等等压压线线图图上上,任任一一地地点点风风向向画画法法如如下下:第第一一步步,在在等等压压线线图图中中,按按要要求求画画出出过过该该点点切切线线并并做做垂垂直直于于切切线线虚虚线线,箭箭头头由由高高压压指指向向低低压压,但但并并非非一一定定指指向向低低压压中中心心,用用来来表表示示气气压压梯梯度度力力方方向向。第第二二步步,确确定定南南、北北半半球球后后,面面向向水水平平气气压压梯梯度度力力方方向向向向左左或或向向右右偏偏转转3045角角,画画出出实实线线箭箭头头,即即过过该点风向。以北半球为比如下列图所示。该点
10、风向。以北半球为比如下列图所示。第第15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 在判断近地面风向和协力时,应注意几个规律:水平气压梯度力必定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必定垂直于风向;摩擦力必定和风向相反。解题时可从互为相反一组箭头入手。不一样纬度地域因大气运动情况不一样而形成不一样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雨带对应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第第16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以下列图所表示:南、北半球气压
11、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位置季节移动而移动。以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约5个纬度。第第17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 (高高考考广广东东地地理理卷卷)地地面面辐辐射射与与地地面面吸吸收收大大气气逆逆辐辐射射之之差差称称为为有有效效辐辐射射。读读下下列列图图并并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第第18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
12、页末末 页页(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以下叙述正确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步降低D由丙地向乙地逐步降低(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以下叙述不正确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相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第第19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解析解析】该题考查等值线判读,这里等值线为“等有效辐射”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有效辐射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
13、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有效辐射改变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步降低,从乙地向丙地逐步降低,从丙地向乙地逐步增加,从甲地向乙地改变不大。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传输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相关外,还和下垫面性质相关。组成下垫面物质比热容、下垫面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强弱。地面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答案答案】(1)C(2)B第第20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
14、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夏季多云白天气温比晴朗白天低云层含有反射作用,减弱抵达地面太阳辐射。(2)多云夜晚比晴朗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能够降低地面能量损失。(3)有经验农民利用人造烟幕在深秋、初冬为预防蔬菜、作物被霜冻冻坏,有经验农民往往在晚上燃烧一些柴草,制造人造烟幕,它相当于在夜晚增强了云量,增大了大气逆辐射,从而抵达保温作用。大气大气热热力作用与一些力作用与一些现现象象1(高高考考广广东东地地理理卷卷)我我国国四四川川盆盆地地是是有有名名雾雾区区。重重庆庆冬冬季季无无云云夜夜晚晚或或早早晨晨,几几乎乎80%是是雾雾日日,有有时时终终日日不不散散,有有“雾雾都都”之之称称。
15、依依据据下下述述材材料料,结结合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第第21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材料一材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夜间或清晨。材料二材料二见下表。辐射雾与平流雾比较概念与特征形成条件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雾。多出现在冬形成雾。多出现在冬六个月晴朗、微风夜六个月晴朗、微风夜间和清晨间和清晨近地面空气中水
16、汽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充沛;地面辐射使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于水汽凝结;风力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水汽积存下来;有有充分凝结核充分凝结核平流雾暖而湿空气做水平运暖而湿空气做水平运动,经过严寒地面或动,经过严寒地面或水面,逐步冷却而形水面,逐步冷却而形成雾。海洋上四季皆成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可出现下垫面与暖湿空气下垫面与暖湿空气温差较大;温差较大;暖湿空暖湿空气湿度大;气湿度大;适宜风适宜风向向(由暖向冷由暖向冷)和风速和风速(27 m/s);大气大气稳定稳定第第22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
17、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含有显著季节性特征是_雾。(2)海洋上暖湿空气流到冷洋面上,普通形成_雾。(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雾”普通指_雾。(4)重庆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解析解析】第(1)(2)题都比较简单,能够从表格材料中直接读出答案。“辐射雾多出现在冬六个月”“平流雾四季皆可出现”“暖湿空气经过严寒地面或水面”都是解答本题关键词句。第(3)题,夜空晴朗,风速较小,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使近地层原来不饱和空气到达过饱和,雾就形成了。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步结束,雾也就逐步消散,天气晴好
18、。所以“十雾九晴”中“雾”绝大多数就是辐射雾。第(4)题,重庆处于盆地当中,四面群山包围,冷空气普通从上空而过,近地面所受影响不大,湿度还是很重。在这种条件下极易形成平流雾,而且雾也不易散发。重庆工业和生活用煤多,空气中悬浮小颗粒多,易形成凝结核。第第23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答案答案】(1)辐射(2)平流(3)辐射(4)辐射雾。形成原因:位于我国湿润地域(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分(空气湿润);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城市附近尘
19、埃多,凝结核多。(高高考考全全国国文文综综卷卷)下下列列图图示示意意某某区区域域某某月月一一条条海海平平面面等等压压线线,图图中中N地地气气压压高高于于P地地。读下列图,完成以下问题。读下列图,完成以下问题。第第24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 BN地CP地 DQ地(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整年最高月份,可能出现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
20、地域严寒干燥第第25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基础知识及在等压线图上绘制实际风向能力。结合题干中“N地气压高于P地”可在N点画出气压梯度力方向箭头,再结合图中纬度知此地位于北半球,从而画出风向。四地中,其它三地气压较高,P地气压低,气流以上升为主,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当M地月平均气压整年最高时,结合M地所处位置分析,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最强,为北半球冬季。【答案答案】(1)A(2)C(3)D高空空气主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所以空气流动方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假如在
21、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右方、低压在左方。以下列图所表示:风压风压定律定律第第26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因为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该处大气最终沿斜交于等压线方向运动,假如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依据风压定律,我们能够依据风向来判断一个地方气压高低。2读风形成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图表示(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依据是_。第第27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
22、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2)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3)图中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4)图中a特征是_,c特征是_。(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是地,原因是_。【解析解析】从图中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c与风向垂直。B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第第28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答案答案】(1)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2)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3)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4)垂直于等压线垂直于
23、风向,随风速增大而增大(5)BB地等压线密集,A地等压线稀疏,则B地气压梯度力比A地大第第29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高考广东地理卷高考广东地理卷)读下列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读下列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第第30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甲地此时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2)关于图中气压情况叙述,正确是()AM
24、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解析解析】从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西北偏西,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甲地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往往成块状分布。【答案答案】(1)A(2)C第第31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造成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
25、压带。(2)因为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造成气压发生改变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或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怎怎样样分析气分析气压带压带成因成因第第32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3(长长春春模模拟拟)读读世世界界部部分分地地域域海海平平面面等等压压线线分分布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第第33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
26、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该图表示是(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B为气压中心。(2)如图所表示,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名称是,其分布特点是。(3)C地夏季风形成主要原因是:a;b。(4)D处降水类型是()A锋面雨B地形雨C对流雨 D台风雨(5)我国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地域,其主要原因是()A该地域地处小兴安岭迎风坡,降水较多B该地域位于大兴安岭背风坡,气温较高C受夏季风影响,该地域夏季高温D该地域受低气压控制,降水较多第第34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解析解析
27、】读图可知,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北半球为夏季。B地为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中心。南半球海洋辽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南亚西南季风形成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南亚季风从成因来看,现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因,又有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原因。D处位于我国东部,降水类型以锋面雨为主。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气候,夏季,我国大陆上气温高,夏季风能够一直影响到东北地域,并带来降水,所以,黑龙江省北部都能够种植水稻,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地域。【答案答案】(1)7北太平洋高(夏威夷高)(2)副热带高气压带呈带状分
28、布(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4)A(5)C第第35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1(高高考考广广东东文文科科基基础础卷卷)气气象象谚谚语语有有“雾雾重重见见晴晴天天”说法。就此现象,以下叙述正确是说法。就此现象,以下叙述正确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解析析】本本题题考考查查大大气气辐辐射射与与天天气气关关
29、系系。天天气气晴晴朗朗时时,天天空空云云量量少少,大大气气逆逆辐辐射射弱弱,大大气气对对地地面面保保温温作作用用弱弱,所所以以地地表表降降温温快快,温温度度低低,空空气气垂垂直直下下沉沉,碰碰到到低低温温地地表表轻轻易易形形成成雾雾,所所以以在在气气象象谚谚语语里里有有“雾雾重见晴天重见晴天”说法。说法。【答案】【答案】D第第36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2(年年高高考考上上海海文文综综卷卷)初初雪雪灾灾与与大大气气逆逆温温现现象象相相关关。逆逆温温是是指指对对流流层层中中气气温温随随高高度度上上升
30、升而而增增高高现现象象。以下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是以下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逆温了解,只有A选项在近地面出现逆温;B选项近地面未出现逆温,靠近对流层顶部出现逆温;C选项未出现逆温;D选项是整个对流层均存在逆温,不合题意。【答案答案】A第第37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地面经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取得热量,同时经过地面辐射方式而散失热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向外辐射之差额,称为地面辐射差额。读下列图三个地域地面辐射差额年改变图,回答34题。第第38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
31、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3关于三条曲线叙述,正确是()A三条曲线所代表地域均位于南半球B曲线所代表地域地面辐射能收入一直小于支出C三条曲线中所代表地域纬度最低是曲线D三条曲线中所代表地域纬度最高是曲线4一日内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变为负值时间普通在天天()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析解析】三条曲线所代表地域均位于北半球,曲线所代表地域地面辐射能收入一直大于支出,三条曲线中所代表地域纬度最低是曲线。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大于地面向外辐射,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夜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小于地面向外辐射,地面辐射差额为负。【
32、答案答案】3.D4.C第第39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下列图是以极点为中心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56题。5图例所表示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第第40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是()【解析解析】图例所表示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答案答案】5.B6.B第第41页页第二章
33、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7读下列图,回答以下问题。(1)甲、乙、丙、丁四点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列为:。(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是。(4)普通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天气情况分别是:甲地,乙地,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是。第第42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风向为,丙、丁之间风向为。(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是地。【解析解析】
34、因为地面冷热不均,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气温较低处气流下沉,而对同一地点而言,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情况相反,据此可判断第(1)、(2)、(3)题。第(4)题,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故低压控制下气温日较差小于高压控制下气温日较差。第(5)题,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判断。第(6)题,城市中心区气温较郊区气温高,据此可判断表示郊区是乙地。第第43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答案答案】(1)乙、甲、丁、丙(2)以下列图(3)甲(4)阴雨天气晴朗天气乙(5)东北风西南风(6)乙第第44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换首首 页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末 页页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点击进入链接点击进入链接第第45页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