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方面抗战第1页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中流砥柱;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2时空观念:认识日本发动并逐步扩大侵华战争史实,认识中国军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3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一样类型史料,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区分史料,形成对卢沟桥事变准确认识4家国情怀:经过图文史料探究,了解侵华日军滔天罪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从而形成正确历史观。第2页学习重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全民族抗战。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中国全民族抗战胜利历史意义第3页目录一、局部抗战二、全方面抗战开始三、日军侵华暴行第4页一、局部抗战1.九一八事变(1)发生:193
2、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攻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2)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以东北人民革命军为代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2年1月28目,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十九路军奋起抵抗;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浴血抗战。第5页一、局部抗战2.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强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策动“华北自治运动”,总称“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令。第6页一、局部抗战第7页一、局部抗战3.西安事变(1)概况: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张学良、杨
3、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代表谈判,迫使蒋介石接收停顿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处理。(2)意义:成为扭转时局枢纽,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第8页1.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号角。这反应了()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方面抗战场景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经典例题第9页2.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
4、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方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函。多年研究结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二者上限是截然不一样。以下说法最为合理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十四年抗战”更强调了反侵略长久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B经典例题第10页二、全方面抗战开始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方面抗战由此开始。第11页二、全方面抗战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交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
5、发表谈话,认可中国共产党正当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2)影响: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第12页3.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00多人)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鏖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英雄事迹。此役()A.属于徐州会战一部分B.表达了中国军民抗战决心C.是国共联合抗日典范D.完全扭转了抗日战争颓势B经典例题第13页4.卢沟桥事变后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暂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
6、四次战费总和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A.日本发动全方面侵华战争已蓄谋已久B.侵华战争促使日本国民经济畸形发展C.甲午战争后日本是侵华主要敌人D.日本全方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D经典例题第14页三、日军侵华暴行02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03经济上“以战养战”,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施“粮食统制”;强迫青壮年做苦力。军事上制造屠杀事件,如南京大屠杀;实施横蛮“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反抗日依据地疯狂“扫荡”;对陪都重庆进行大轰炸;实施细菌战;违反人道主义,实施“慰安妇”制度等。01第15页5.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六个月,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副伤寒”70千克、“霍乱”50千克、“鼠疫跳蚤”5千克,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以下各项中与之相关是()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细菌部队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A.B.C.D.D经典例题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