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伟大历史性转折伟大历史性转折第二课第二课第1页一一:工作重点转移工作重点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 1、召开:、召开:19781978年年1212月;北京月;北京2 2、内容:、内容:思想路线:思想路线:重新确立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指导方针方针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停顿使用停顿使用停顿使用停顿使用“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工作重,工作重,工作重点转移到点转移到点转移到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当代化社会主义当代化社会主义当代化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上来。建设上来。建设上来。建设上来。实施实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 3 3 3 3 3、意义:、意
2、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伟大转折伟大转折;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新时期新时期,新时代新时代。重大决议:重大决议:第2页(一)农村改革(一)农村改革3 3、意义:、意义:人民公社化体制人民公社化体制改为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工作重点转移一、工作重点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2 2、内容:、内容:1 1、原因:、原因:1978年年1980年年1983年年经营管理:经营管理:由由高度集中统一高度集中统一到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分配方式:分配方式:由由平均分配平均分配到到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基层组织:基层组织: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由由人民公社人民公社
3、到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由由生产大队生产大队到到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二、改革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村到城市人民公社化体制人民公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压抑了农民生产主动性,主动性,造成造成农业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发展迟缓迟缓,农民农民生活生活贫困贫困;农村和农业落后农村和农业落后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详细内容详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是在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久基础上把土地长久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自负盈亏。农民生产东西,。农民
4、生产东西,“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都是自己下都是自己”。第3页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30年前第4页1818户农民生死文书户农民生死文书时间:时间:时间:时间:1978197819781978年年年年12121212月月月月地点:严立华家地点:严立华家地点:严立华家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确保完成整年上干,每户确保完成
5、整年上干,每户确保完成整年上干,每户确保完成整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交公粮,不在(再)向国交公粮,不在(再)向国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家伸手要粮。如不成,家伸手要粮。如不成,家伸手要粮。如不成,我我我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确保把我们小孩养活到十确保把我们小孩养活到十确保把我们小孩养活到十确保把我们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八岁八岁八岁。概括这份文书主要内容。概括这份文书主要内容。分田到户分田到户上交公粮上交公粮第5页19801
6、980年产粮年产粮5.025.02亿千克亿千克19811981年产粮年产粮6.706.70亿千克亿千克19821982年产粮年产粮7.157.15亿千克亿千克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如今飞出金凤凰。19761976年产粮年产粮0.770.77亿千克亿千克1987198719871987年粮食产量到达亿吨,比年粮食产量到达亿吨,比年粮食产量到达亿吨,比年粮食产量到达亿吨,比1978197819781978年增加了年增加了年增加了年增加了32323232;棉花产量到达
7、;棉花产量到达;棉花产量到达;棉花产量到达419419419419万吨,比万吨,比万吨,比万吨,比1978197819781978年增加了年增加了年增加了年增加了93.393.393.393.3,农业总产值到达农业总产值到达农业总产值到达农业总产值到达4676467646764676亿元,比亿元,比亿元,比亿元,比197819781978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年增加了近三倍。年增加了近三倍。年增加了近三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第6页(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1 1 1、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
8、业活力3 3、改革标准及主要内容、改革标准及主要内容:分配体制分配体制:按劳分配,职员主动性提升。:按劳分配,职员主动性提升。:按劳分配,职员主动性提升。:按劳分配,职员主动性提升。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全部制全部制:从单一公有制到各种全部制。:从单一公有制到各种全部制。:从单一公有制到各种全部制。:从单一公有制到各种全部制。内容内容标准:标准:政企分开、全部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政企分开、全部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国有企业)(国有企业)2 2 2 2、中心步骤:、中心步骤:、中心步骤:、中心步骤:
9、1984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一、工作重点转移一、工作重点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村到城市(一)农村改革(一)农村改革第7页 1956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办法,当初降温办法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取降温办法,当初降温办法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不过企业即使采取这么办法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不过企业即使采取这么办法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初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终图章盖完,当初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
10、等最终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缆厂,这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络,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络,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地方去,电缆厂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运输上大量浪费,时间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运输上大量浪费,时间上浪费,原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经过签定协议就能够上浪费,原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经过签定协议就能够处理,不过不行。处理,不过不行。案例一:案例一:案例一:案例一:
11、案例二:案例二:案例二:案例二:案例一:案例一:当初实施是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有什么弊端?当初实施是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有什么弊端?第8页国务院关于深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国务院关于深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国务院关于深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国务院关于深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自主权自主权自主权暂行要求暂行要求暂行要求暂行要求三、在产品价格方面。三、在产品价格方面。企业有权自定价格,或由供企业有权自定价格,或由供 需双方在要求幅度内协约定价。需双方在要求幅度内协约定价。五、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可将留成所得资金,分别五、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可将留成所得资金,分别 建立建立和奖励基金,并有权自行支配使用。和
12、奖励基金,并有权自行支配使用。六、在资产处置方面。企业有权把多出、闲置固定资六、在资产处置方面。企业有权把多出、闲置固定资 产出租和有偿转让。产出租和有偿转让。八、在人事劳动管理方面。八、在人事劳动管理方面。厂长(经理)有权对职厂长(经理)有权对职 工进行奖惩,包含给予晋级奖励和开除处罚。工进行奖惩,包含给予晋级奖励和开除处罚。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国家下放了哪些权力?结果怎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国家下放了哪些权力?结果怎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国家下放了哪些权力?结果怎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国家下放了哪些权力?结果怎样?产品定价权产品定价权产品定价权产品定价权人事劳动管理权人事劳动管理权人事劳动管理权人事
13、劳动管理权资金支配权资金支配权资金支配权资金支配权资产处置权资产处置权资产处置权资产处置权扩大扩大扩大扩大生产生产生产生产经营经营经营经营自主自主自主自主权权权权阅读教材阅读教材阅读教材阅读教材53535353页最终一段指出国家依据什么标准下放权力?页最终一段指出国家依据什么标准下放权力?页最终一段指出国家依据什么标准下放权力?页最终一段指出国家依据什么标准下放权力?第9页材料: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希望,关起门来搞建材料: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设是不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邓小平1978-121978-12材料:材料:1979 1979年年4 4
1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初广东省委月,邓小平同志与当初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血路来.”.”邓小平谈话邓小平谈话思索: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思索: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一步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呢?一步形成呢?第10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沿海开放城沿海开放城沿海开放城市市市
15、市沿海经济开放沿海经济开放沿海经济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区区区内内内内 地地地地2 2、特点:、特点:1 1、过程:、过程:概念概念:设置:设置:意义:意义:3 3、意义:、意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198019801980)、)、)、)、海南岛(海南岛(海南岛(海南岛(1985198519851985)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三、开放三、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一、工作重点转移一、工作重点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村到城市(一)农村改革(一
16、)农村改革(一)农村改革(一)农村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11页深圳深圳珠海珠海汕汕头头厦门厦门海南海南浦东浦东19791979年年决定对决定对粤闽两粤闽两省实施省实施特殊优特殊优惠政策惠政策第一步第一步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第二步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1414个)个)第三步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个)第12页海南海南浦东浦东第一步第一步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第二步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第四步内地内地第13页海南海南浦东浦东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对外开
17、放格局特点: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第14页对外开放前深圳第15页今天深圳第16页第17页地王大厦地王大厦第18页第19页珠海渔女珠海渔女第20页珠海市容珠海市容第21页珠海市容珠海市容第22页汕头汕头第23页汕头夜景汕头夜景第24页厦门夜景厦门夜景第25页三亚夜景三亚夜景第26页第27页第28页第29页改改 革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开开 放放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伟大历史性转折二、伟大历史性转折转转折折思想路线转移思想路线转移工作重心转移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改革开放决议点点线线面面沿海开放城市
18、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经济开放区;内地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第30页、老人、老人1979年在南海边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圈”是指: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置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置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中国家、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中国家D、在珠江流域在国引进外资、在珠江流域在国引进外资2.2.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是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是A.A.海南省海南省 B.B.深圳深圳 C.C.上海上海 D.D.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3.3.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是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是A.A.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
19、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内地B.B.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内地C.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沿江开放区内地内地D.D.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区DB第31页2 2、改革过程:、改革过程:1)起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A、原因:、原因: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亿多农民没有处理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千克,1978年316.6千克,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纯收入,1956年为
20、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农村和农业情况怎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全部为特征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乏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第32页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承包形式上有两种:包产到户。以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以户为单位承包,包工、包产、包费用。按协议要求在限定生产费用范围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实现承包协议指标受奖,达不到承包指标受罚。包干到户。又称大包干。承包协议中不要求生产费用限额和产量指标,由承包者自行安排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公共提留以外,完全归承包者全部。即“交够国家,留够集体,剩下都是自己”。解读历史:解读历史: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