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公益数字化转型.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48595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公益数字化转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1公益数字化转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1公益数字化转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21公益数字化转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21公益数字化转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1目录020917核心观察研究方法调研样本背景:公益数字化的内涵和演变公益数字化的研究范畴公益数字化发展呈现“四浪叠加”公益数字化的必由之路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公益组织数字化程度:理念不清晰、应用不均衡、基础不牢固公益组织数字化差异:大机构持续发力不足,小机构初期起步困难公益数字化生态:资方支持少、市场不成熟、人才不匹配公益行业数字化期待:驱动机构持续成长,打造行业融合生态蓝图:重塑公益数字化价值链,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公益数字化价值公益数字化蓝图数字化公益服务:精准革新可评测数字化公益组织:高效透明可信赖数字化公益生态:普惠共享可持续面向未来的公益数字化倡

2、议研究团队C o n t e n t s04305254052公益数字化的内核和演变2核心观察全球已经步入数字社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逐步深入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不可逆转的数字化浪潮,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面。公益数字化是公益组织应时代之需,解决长期以来公益运作的痛点,以科技助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新路径。公益数字化势必将成为公益各方思考下个十年发展的核心命题。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公益数字化围绕着“传播-捐赠-服务”呈现出四个阶段的螺旋式演进。站在 2021 年展望未来,公益数字化正在回归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步入“公益服务创新”内核。意味着公益数字化从散点式突破

3、,逐步进入深水区。调研显示,虽然近七成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对于数字化有需求,但矛盾的是,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的金额仅在总募资额的 1%以下。有想法但不投入,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人才、资金、产品等多方掣肘。例如公益组织仍未找到“如何做数字化”的答案,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对于数字化理解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资金不足、数字化产品不适配等问题,都限制了公益数字化发展。核心观察公益数字化的必由之路:传统公益的痛点正在成为数字化的起点 公益数字化深入内核:四浪叠加,回归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公益数字化任重道远:有意愿但投入不足,面临资金、人才、供给等多重掣肘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3 3公益数

4、字化研究报告数字化与公益的融合发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升专业度、深化信任感和加强敏捷性,走出公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行之路,最终在科技向善的理念引导下,助力公益行业在数字社会创造更大、更广和更为创新可持续的社会价值。数字化能够创新公益服务运作模式,在需求识别、执行与评估等环节优化服务链路,链接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方,重构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效果;数字化能够帮助公益组织与人建立更加粘性和归属感的信任关系,提升人、资金、项目的运营效能。并通过重塑整个公益协作网络的效率,促进公益理念和文化在数字社会静水流深。公益组织要以终为始,始于足下。一方面积极拥抱公益数字化,以开放的心态和生态各方合作,另一方

5、面要保持理性,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价值为出发点,以向善为精神内核,寻找组织适配的数字化路径,提升数字社会的全新竞争力。平台正在塑造相互连接的全新公益数字化生态。依托于平台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开放,“独立”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更低门槛的成为公益数字化生态一部分。平台生态在推动公益数字化普惠、共享、可持续方面意义非凡。外部跨界的专业机构和个体正在成为共建公益数字化生态的重要力量,技术服务商需要保持耐心与公益组织共同成长,资源支持方同样需要重视数字化对于公益事业的长期红利。公益数字化蓝图广阔:以向善为准则,数字化助力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公益数字化始于足下:机构为本、平台互连、跨界共振4研究方法本报

6、告综合采用调研问卷定量分析与定性访谈、案头研究方法,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提炼当前国内公益组织数字化的需求、痛点、期待,洞察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腾讯基金会与腾讯研究院于 2021 年 4 月 22 日-4 月 30 日联合开展调研,共回收 308 份问卷,其中机构问卷 270 份,覆盖国内 28 个省市以及 14 个公益服务领域,触达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公益组织。2021 年 4 月-5 月期间,项目组共开展 15 场专家访谈,访谈对象囊括一线公益组织负责人、公益数字化产品供应商负责人、基金会秘书长、IT 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公益平台负责人等。访谈致力于与行业专家进行深度沟通

7、,听取并传递行业相关方的声音,力求更准确地洞察公益数字化现状和未来趋势。定量研究:公益组织问卷调研定性研究:行业专家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5研究样本图 1 调研公益组织的类型分布 从参与调研的公益组织基本情况来看,类型以社会服务机构为多,公募基金会次之。从成立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 2013-2021 年间。调研主体以公益组织中的法人/理事长/负责人、秘书长/主任和项目负责人居多。图 2 调研公益组织的成立时间分布图 3 调研参与者的主要职位(含副职)分布调研公益组织基本情况6公益数字化的内核和演变图 4 调研公益组织的运营区域类型 图 5 调研公益组织的地区分布 1 图 6 调研公

8、益组织的领域分布2 1 176 家区域型公益组织地区分布2 每个公益组织可重点覆盖 3 个及以下运营领域调研公益组织的地域及领域分布情况从调研公益组织的地域分布来看,全国性机构(业务范围分布全国各地)占比达到 35%;区域型机构(业务仅在单一、固定区域开展)中,排名靠前的省份是广东、四川与湖南。在公益组织的运营领域方面,教育领域占比最高,其后是助残、妇女儿童、扶贫与农村发展。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7调研公益组织的募资及项目开展情况从调研公益组织的年募资金额来看,募资金额区间的分布差异较小,募资小于 20 万元与募资超过 5000 万元的机构占比相对较高。从项目开展数量来看,绝大部分机构一年开展的项

9、目数量集中在10 个以内。图 7 调研公益组织的年募资金额分布 图 8 调研公益组织的项目开展数量分布 8研究样本调研公益组织的员工及志愿者情况从调研公益组织的员工规模来看,全职员工为 1-5人的机构相对较多,近八成的组织全职员工规模小于 20 人。近五成的公益组织兼职或志愿者团队小于 30 人,也有 31%的组织能够拥有 100 人以上的兼职或志愿者团队。图 9 调研公益组织的全职人员数量分布 图 10 调研公益组织的兼职/志愿者数量分布 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9公益数字化的内涵和演变背景10背景:公益数字化的内涵和演变公益数字化的研究范畴在本次研究中,公益数字化的概念界定为“公益组织和相关方,

10、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提升公益组织的运营效率,重塑公益事业价值链和协作网络,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图 1-1 公益数字化的三层视角公益数字化的使用主体为公益组织3和公益人,并通过数字化链接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面向受助群体的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创造。公益数字化的载体为数字技术和工具,典型应用场景围绕公益组织的价值链开展,核心为公益组织面向受助者群体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及公益组织自身运作的数字化转型。并通过数字化建立公益上下游和内外部协作网络,服务整个社会价值的创造。公益数字化并不仅是数字化产品的简单应用,而是要实现从数据积累到价值创造的有效转化。同时公益组

11、织的组织运作、管理决策、流程标准、人员思维与技能等要素需要同步融入数字化变革。公益数字化是为破解公益运作痛点,帮助公益行业用数字科技可持续创新社会价值。在这其中,改变的是传统社会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不变的是公益人的公益理念与担当。谁在用?哪里用?怎么用?为什么用?3 本报告探讨的公益组织主要包括基金会、志愿服务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企业。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11对于业内常提到与“公益数字化”类似的“技术公益”概念,在本次研究中认为二者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公益数字化以公益组织为主体,强调公益组织主动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转型过程。包括技术应用、文化塑造、组织重构、人员适配、业务流程重组等一系列

12、的变革管理,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技术公益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强调技术在公益项目及服务的具体应用场景带来的创新成果。主要指将技术应用于公益领域的领先实践,往往具有颠覆性和独立性特点。公益数字化发展呈现“四浪叠加”当前中国正在步入数字社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数实共生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不可逆的发展潮流,数字化也正在成为众多传统产业的时代命题。公益数字化是数字社会发展浪潮在公益领域的延伸和独特实践,当前公益数字化主要围绕“传播、捐赠与服务模式”演变发展,呈现为四个阶段相对清晰的螺旋式发展路径。除此之外在公益组织其他的运作环节

13、,数字化发展也在同步迭代前行。图 1-2 公益数字化发展呈现“四浪叠加”12背景:公益数字化的内涵和演变第一阶段:以公益组织为中心,数字传播塑造品牌影响力主要体现为网络求助信息和门户公益频道扩大公益信息的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率。该阶段的代表事例:1999 年:天涯论坛开设天涯互助板块,首批民间互助论坛诞生;2006 年: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设公益频道,首批公益频道诞生;2007 年:腾讯公益基金会成立,为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第二阶段:以捐赠人为中心,数字化“传播-筹款”促进公众筹款普及主要体现为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构建数字化“传播-筹款”场景,而越发普及的线上公众捐赠也对公益组织的

14、财务透明度和捐赠人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该阶段的代表事例:2007 年:腾讯公益平台成立,成为首个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2008 年:汶川地震后网络捐赠平台迅速发展,公众捐赠首度超过企业捐赠;2009 年:“公益宝贝”计划面向商家开放,为电商公益的典型模式;2012 年:公益数字化通用产品“灵析”、“恩友”系统上线;2013 年:腾讯月捐平台捐款总额突破 1 个亿,公众捐赠成为主流;2015 年:腾讯打造“99 公益日”全民公益日,成为线上公众筹款标杆;2016 年:民政部指定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公众筹款规范化。第三阶段:以多元主体为中心,泛行动激发“传播和筹款”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平台流

15、量和创新模式深度融入各类公众生活场景和企业业务场景,推动了泛公益行动的多元参与。该阶段的代表事例:2014 年:冰桶挑战赛火遍全国,社交裂变引发公众参与;2014 年:腾讯公益率先探索出益行家活动,创新参与形式;2016 年:“蚂蚁森林”公益平台上线,公益泛行动创新模式发展;2017 年:阿里云工程师自建“码上公益”平台,为首个技术公益服务平台;2017 年:腾讯公益联合腾讯超过 20 个产品推出创新性公益活动,跑步、听音乐、扫码支付等都可以做公益,公益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救助期间,从物资筹集到多元服务,在线协作平台、疫情信息平台等数字化力量凸显价值。公益数字化研究

16、报告13第四阶段: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新兴技术步入公益“服务创新”内核主要体现为公众数字化产品使用习惯养成,公益组织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展需求增加,新兴技术开始回归公益服务的初心,围绕解决社会问题推陈出新,推动公益数字化朝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前进。该阶段的代表事例:2018 年: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下,“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乡村振兴官计划”、“福苗计划”等直播扶贫、电商扶贫项目涌现;2019 年:腾讯公司使命愿景升级,发起“科技向善”倡议,成为行业共识;2020 年:阿里巴巴基金会发布公益链技术和应用规范团体标准,首个公益区块链行业标准诞生;2021 年:腾讯战略升级迈向“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17、持续推动公益数字化发展。公益数字化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是公益行业与数字社会接轨的关键路径回望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与自由平等精神的代表横空出世,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广度与深度,介入了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日常生活,将人类社会带入数字社会。从消费端,人们享受前所未有的效率与便利:从社交到娱乐、从网购到出行、从信息获取到个人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深度数字化,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数字公民的基本标签,极大地改善生活效率,对增进社会福祉作用巨大。从产业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的价值应用于实体经济,既直接推动产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技术效应”,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运

18、转效率焕发“配置效应”。在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公益慈善事业而言,回顾过去互联网公益的发展,信息流转加速、传播链条缩短、社交圈层打穿,有价值的公益项目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诉诸大众,互联网正在重塑公益网络生态,也给公益组织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无限可能。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展望下个十年,未来的数字技术力量,如何更有效的作用于公益事业,借助数字红利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未来的公益组织,如何以数字化、甚至智能化方式开展工作,构建数字世界的新生产力和竞争力。无疑是数字社会发展浪潮下,值得公益组织和公益各方思考的未来

19、方向。14背景:公益数字化的内涵和演变14数字化是破解公益痛点的核心思路公益行业面临的生存、壮大、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如悬在公益组织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牵动人心。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公益组织和公益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传统公益的痛点正在成为数字化的起点。获得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认可公益服务的社会价值难以评测体现,当前公众对于公益的认知度更多停留在感性的“同理心”层面,对于公益服务背后的专业性、价值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感知度较低。其本质原因在于,公益解决方案创新度低、服务效果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和清晰的展现、价值传递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和互动机制,难以获得进一步的价值认同和社会影响力。这些信

20、息不对称的情况容易造成信任危机,使得投入的社会资源价值不能充分释放。公益数字化可以帮助公益组织提升服务质量、驱动项目创新、提升组织透明度,更好地呈现和传递社会价值,使公益组织获得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认同。破解公益资源瓶颈公益组织面临人、财、物等资源限制,很多挣扎在生存的“生死线”上,难以扩大服务规模。数字化技术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带来服务范围扩张、服务对象的扩展,帮助公益组织扩大服务规模。同时提升了信息传递和内容传播的效率,使得公益活动触达人群更广、招募志愿者更多、链接捐赠人更高效。数字化平台对公共资源的再分配使得公益组织有机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捐赠流量和扶持资金。改变传统粗放运作模式公益从业者通常

21、身兼数职、琐事缠身,导致公益服务人效比低,公益人才流失率高,流程缺失不标准,知识生产无沉淀,严重限制组织运营效率。公益数字化能够帮助组织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归档沉淀于知识库、并固化于项目协作工具,可使组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使得大型复杂项目得以有序平稳开展,临时小型项目也可以快速响应、灵活应变,从而帮助组织降本增效,提升员工体验。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15公益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虽然数字化是公益的必由之路,但数字化并不是公益的目的,而是手段。公益数字化需要探索技术与公益之间的均衡。技术的应用需要价值引导,应做到可用、可靠、可知、可控,从而让公益组织和个体可以信任技术。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和在公益领域

22、应用,都应当根植于公益理念,服务于公益的初心。数字化需要构建和谐的人机关系,保障公益人和公益相关方的数字福祉。数字化不是减少面对面服务或深入一线的“挡箭牌”;更不能成为人为制造的“数字鸿沟”,造成诸如受助对象去“适应数字化工具而不得”的窘境。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技术可以成为一股向善的力量,帮助公益组织解决可持续发展挑战,助力美好社会。16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现状 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16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17当前中国公益数字化发展缓慢,在公益组织运作的不同环节呈现差异化的数字化程度,不同规模的机构有不同的数字化发展诉求。

23、虽然行业整体面临数字化支持困难、市场规模局限、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但公益组织仍期待借助数字化实现机构可持续成长,推动行业生态建设。公益组织数字化程度:理念不清晰、应用不均衡、基础不牢固数字化理念不清晰:重要性未提升到战略层面,投入信心不足公益组织的数字化需要在机构负责人的带领下大胆实践、迭代改进。数字化理念与机构发展的战略结合程度,以及机构愿意投入的试错成本是影响数字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机构负责人数字化理解有限,具备转型需求但缺乏战略思考公益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不仅要求机构负责人对数字化有清晰的认知和预判,能够结合机构发展制定数字化战略,同时需要有充足的决心来“自上而下”领导机构转

24、型,实现数字化在一线工作的落地。调研发现,尽管近七成公益组织负责人(法人/理事长/秘书长)迫切地想提升机构数字化程度,但其中 46%的负责人表示仍未破解“如何做数字化”的难题,不知道怎样将数字化建设融入机构发展规划中。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开始使用数字化工具,比如在线文档、腾讯会议等等。但是机构只把它们当作好用的工具,不会使用数字化这种说法,因为负责人对于数字化的了解也不深入,不知道怎么搭建数字化的框架,怎么进一步推进数字化与业务的结合或者数据与战略的结合。(某一线公益组织负责人)18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图 2-1 公益组织负责人对于数字化迫切程度的看法 图 2-2 公益组织负责人

25、眼中数字化遇到的困难机构数字化投入有限,保守观望,谨慎进场公益组织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而数字化带来的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公益数字化尚未取得业内的广泛验证和推广,不少公益组织处于观望状态,在成本投入上有所保留。调研显示无论募资规模多少,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的比重在募资总额的 1%以下,行业整体投入信心和力度不足。图 2-3 公益组织数字化投入金额在募资总额占比情况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19数字化应用不均衡:传播和筹款环节领先,核心项目环节滞后公益组织的数字化程度,取决于机构对数字化产品依赖性的高低,和能否基于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在数字化热点环节,公益组织已对数字化产品有所依赖,有目的性地将产品

26、使用与业务发展结合,升级运营流程,指引业务决策。传播和筹款作为公益数字化的热点,历经数年发展,接受度和普及度较高。调研显示,85%的公益组织已实现互联网平台筹款,88%已开通社交媒体账号,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成熟度高、使用难度低、流量大的互联网传播渠道和公众募捐平台,帮助公益组织“搭台唱戏”,不断创新品牌传播和筹款模式。而在“解决社会问题”等“深水区”环节,如项目管理,公益数字化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由于该环节的行业和项目属性较强,个性化程度高、研发难度加大,市面上难找到符合要求的产品,限制了项目环节的数字化程度。因而,在需求调研、项目执行和评估环节,Word/Excel/微信等免费、通

27、用型、基础型工具仍是公益组织的首选,远高于其他数字化产品。但同时调研显示,公益组织对于项目环节的数字化需求较高,还存在较大未满足的功能缺口。图 2-4 公益组织在内部管理/项目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情况数字化基础不牢固:“沉睡数据”与“数据孤岛”制约发展公益行业普遍存在数据收集规范性不足、数据分析能力弱、行业数据分散独立等问题,使公益数字化面临“根基不牢”的发展隐患。基础办公/沟通工具,指 office办公软件、微信、QQ、邮件等线上协作工具,指云盘网盘、石墨文档、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一站式办公工具,指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20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机构内部数据利用程度低,沉睡的数据

28、价值无法释放在公益组织的不同运作环节,通常使用多种平台的工具,使得内部运营数据分散在各平台中,且数据留存的标准维度不统一,容易造成公益组织不同部门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的数据连接不畅。调研发现,40%的公益组织没有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标准,87%仅能实现部分数据的管理,造成公益组织内部数据切割的局面。访谈中一家平台型机构提出“目前组织内部只是信息的沉淀而非数字资产沉淀”。数据分散沉淀且缺乏价值转化,一方面阻碍了公益组织站在一体化的全局视角审视机构数据情况,规划和提升自身数字化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影响了公益组织的综合决策,工具使用越多数据越分散,既看不到成效又增加工作负担,从而降低机构对数据信息的认

29、可。草根组织数据分析的意识不强。数据分析一般有三个目的:一向公众或受益方披露,二用于研究,三用于决策、指导开展服务。很多公益组织局限在第一、二阶段,而业务的决策一般通过访谈、反馈或者拍脑袋决定,而不是通过数据分析。(某公益数字化产品供应商负责人)图 2-5 公益组织的数据使用与管理情况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1行业间数据互通难度大,数据的孤岛困境有待消除由于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较为敏感,跨机构、跨平台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而公益组织对数据保护和合规使用的经验不足,更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建立行业垂直数据库”,规避安全风险并增加权威性。加之不同公益组织的项目数据留存维度不同,阻碍了数据的联通和整

30、合。行业数据缺失限制了公益领域的深度研究和洞察,进一步造成资方和公益组织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基于社会问题的现状实现高效精准的供需匹配。同时更长远来看面对同一社会议题的长期资源投入,由于数据量不足、质不够而无法实现跨项目、跨机构的通盘分析,难以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的配置优化和理性决策。对于某些公益领域,建设行业垂直类的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库是有必要性的。因为公益组织都是在解决社会最基础的社会议题,很多商业机构并不能涉及。数据库搭建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指引,包括公众的认知和参与,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某基金会数字化相关业务负责人)公益组织数字化差异:大机构持续发力不足,小机构初期起步困难图 2-6 不同募

31、资总额的公益组织对于数字化的迫切程度22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图 2-7 不同募资总额的公益组织眼中的数字化价值图 2-8 不同募资总额的公益组织面临的数字化困境大机构“影响”驱动,数字化持续动力不足在本次研究中,基于调研样本分布情况,将年募资金额多于 500 万元,或全职人员数量多于 50 人的公益组织,定义为相对“大型”的公益组织。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机构出于业务规模化和影响力提升的需要,对数字化的着力点在于增加筹款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对外公信力和透明度,以及加强项目管理和评估的规范性。因此,近八成的大机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3构将数字化视为迫切的发展需求。目前大机构在数字化投入的

32、精力和成本相对多,但在数字化长期运用上面临挑战。数字化转型需要人、财、技术的持续驱动,调研发现,大机构面临决策者重视程度较低、缺乏符合需求的数字化工具等困境,限制了机构进行持续研发、应用、迭代数字化工具的动力和能力。小机构“服务”驱动,数字化初期难以起步同样在本次研究中,基于调研样本分布情况,将年募资金额小于 100 万,或全职人员数量少于 20人的公益组织,定义为相对“小型”的公益组织。由于筹资规模和业务范围有限,小机构更关注如何保障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受助者,期待通过数字化提升项目质量,扩大志愿者管理和招募效率。因此,也有近六成的小机构有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小机构的难点在于期待数字化起步

33、但不知从何入手,“我们草根组织要推动数字化,主要有资金和技术两方面的困难”。不仅面临资金成本的短缺,还有团队成员对数字化认知的不足,使得众多小机构面对数字化望而却步。中型机构千人千面,数字化程度各有千秋年募资金额在 100 万至 500 万之间,全职人员数量在 20 人和 100 人之间的公益组织,定义为“中型”公益组织。调研发现,由于运营模式和发展情况不同,中型机构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对数字化需求、急迫程度和遇到的困难也较为分散。公益数字化生态:资方支持少、市场不成熟、人才不匹配公益行业的资源壁垒体现在:行业相关方投入不足,无法引领行业发展;公益数字化供应商数量有限,产品供需不匹配;通

34、晓公益与 IT 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数字化后备队伍缺失等,种种因素导致公益数字化生态缺乏持续“供血”能力。24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资方支持少:数字化推动不力,资金支持普遍缺位资方在公益行业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但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仅不到五家资助型基金会将公益数字化作为重要的资助方向,缺乏明确的扶持数字化信号。同时在筛选资助对象时,公益组织的数字化水平并不是资方的考核指标。“对于以政府、企业和基金会为主要资方的公益组织,数字化程度不影响资金来源,所以没有动力”一家枢纽型组织如是说。既没有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又难以独立支撑研发费用,使得本来就处于观望地带的中小型机构更加没有动力

35、开始数字化进程。数字化工具的推广要想好成本由谁承担,因为资方不太可能为公益组织的数字化买单。(某地区枢纽型组织负责人)市场不成熟:供应商数量少、产品不适配、增值服务缺失公益数字化供应商分为产品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前者为行业提供针对性的公益数字化产品,后者帮助公益组织进行数字化规划等服务。截止 2019 年底,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总量超过 48 万家,基金会近 8000 家4,但公益数字化供应商仅十余家,公益数字化服务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市面上公益产品数量少且质量欠佳,难以满足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图 2-9 公益数字化产品分布4 数据来源:2020 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5供应

36、商数量少,公益产品供给不足公益数字化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难以相互促进。本次调研显示,只有三成左右的公益组织会使用公益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服务,而由于公益服务的应用场景存在特殊性,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强,专门为公益组织提供的数字化产品,往往难以应用于商业市场中。单纯依靠公益市场吸引力不足,而又无法在商业市场复制变现,公益产品的市场空间遭遇瓶颈,无法吸引更多供应商进入,加剧公益产品供给不足的趋势。市场增长取决于机构量,虽然民政部登记的公益组织有 80 多万家,但活跃的机构大打折,总体体量不大,市场增长空间有限。(某公益服务商负责人)公益领域差别大,标准化产品难适配公益行业议题多元,垂直领域众多,其间的服务模

37、式、传播渠道、上下游产业链都存在较大差异。调研显示,随着机构对于数字化迫切度的提升,认为 市场上无符合需求的工具 的机构就越多。而在使用了公益数字化产品的机构中,仍有六成认为基本不适用或仅部分功能适用。这些强个性化的需求难以被公益数字化供应商提供的标准化产品所满足,机构自身也无法具备相匹配的研发能力,对于面向公益领域的数字化产品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益的垂直领域很多,而且每个领域的差别非常大。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项目管理环节,非常需要个性化定制。(某公益数字化供应商负责人)26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图 2-10 公益组织使用公益数字化供应商产品的满意情况外部智

38、囊团缺位,数字化增值服务缺失公益数字化服务供应商的数量屈指可数,对于数字化这类新型议题,公益行业的相关沉淀较少,需要有“智囊团”增加对相关议题的研究,同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帮助公益组织诊断业务发展问题,设计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协助设计数字化产品研发和实施方案等,帮助进行数字化市场培育。需要服务商引导公益组织,提醒他们什么发展阶段需要进行流程标准化和数字化,帮助机构识别真/假需求。(某一线公益组织负责人)人才不匹配: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技术门槛难以逾越调研分析显示,公益数字化的人才有三类来源公益组织自有 IT 人员、外部数字化供应商和来自企业的专业志愿者,目前都未发挥最大效能。公益组织的薪酬水平限

39、制行业对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难以找到通晓 IT 与公益的复合型人才。而公益数字化供应商由于人力和规模有限,无法为数量庞大的公益组织注入足够的外部支持。来自企业的专业志愿者人数庞大,但与公益组织的对接存在障碍,比如由于志愿者对公益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无法产生较好的支持效果,机构的数字化诉求和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无法有效链接和匹配。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7目前公益组织的数字化技能严重不足,主要是研发能力和工具操作能力。像区块链等技术的使用,需要公益组织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基础。但公益行业的薪酬和职位都不太有竞争力,难以吸引人才。(某基金会 IT 负责人)公益行业数字化期待:驱动机构持续成长,打造行业融合

40、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商业环境中已有众多成功案例,面对公益数字化现状与期待的鸿沟,公益组织期待生态中的相关方共同参与,不仅局限于各自为营、单点尝试,而是进一步的互动合作和创新融合。从“人”到“组织”的价值发挥根据对公益数字化价值的调研发现,现阶段数字化为公益组织带来的成效聚焦于“人”:一是服务对象,通过优化项目流程,提高项目质量,更好地服务受助者;二是捐赠方,由于筹款渠道的拓展,公益组织触达捐赠方的形式和渠道不断创新,增加机构募款成功率;三是组织成员,在提高管理规范性的基础上,提升机构成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高效运作。除了见效快、已实现的短期价值,公益组织也期望数字化能带来长期且核心的改变,落脚于

41、“组织”层面,通过数字化助力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方面,以贯穿生命周期的项目效果追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验证和迭代现有业务模式;筹款方面,以精细化的捐赠人管理和维护,增强捐赠人对机构的归属感,建立更有粘性的捐赠关系;影响方面,以多元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塑造机构品牌文化,展示可信赖的机构形象。28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图 2-11 数字化为公益组织带来的价值图 2-12 公益组织期待数字化满足的需求从“各自为营”到“开放互助”的生态模式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需求背后,公益数字化仍面临着技术和资源上的局限,公益组织期待生态各方能够打破“孤立”的状态,共同发力。54%的公益组织期待完善自

42、身数据库和数字化基础建设,48%的组织期待搭建行业数据库,实现同领域的数据信息互通共享。43%的公益组织期待数字化供应商在软件、硬件及系统开发上持续发力,研发出更多高适配性、高落地性、低使用难度的数字化产品。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957%的公益组织期待筹款平台开放数据共享,帮助公益组织获得捐赠人信息和有效反馈,四成机构期待企业在数字化资金和专业人才方面施以援手,调动相关资源进入公益行业产生链接和助力。图 2-13 公益组织在数字化发展方面期待的支持30现状:本土公益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重塑公益数字化价值链,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蓝图30蓝图:重塑公益数字化价值链,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公益数字

43、化研究报告31公益数字化价值公益数字化的大幕已开启,数字化与公益的融合发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升专业度、深化信任感和加强敏捷性,走出公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行之路。最终在科技向善的理念引导下,助力公益行业在数字社会创造更大、更广和更为创新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要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这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生长与进化。图 3-1 公益数字化价值公益服务更具“专业度”,数字化助力公益组织更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创造更广阔的社会价值数字技术赋能公益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在项目执行的核心环节,前沿技术有望再造服务场景,突破线下规模化瓶颈,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从无到有”的新思路。未来在行业数据共

44、享、监测手段完善基础上,也会进一步增强项目需求和效果评估的数字化能力,实现公益投入资源的更加理性决策和更优化配置。数字化公益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科技的社会公共价值,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提升公益服务规模,也帮助公益组织实现更广阔的价值空间。32蓝图:重塑公益数字化价值链,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公益认知更多“信任感”,数字化助力公益组织更有效的构建对外公信力,实现组织与人的更深层次链接无论是对公益组织还是公益行业而言,公信力都是持续发展的基石。从技术创新上,基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有望实现善款流进、项目支出等全流程的信息透明和可追踪。从模式优化上,基于捐赠人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决策,能够开展捐

45、赠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维系,实现更具粘性和信任感的信任关系。从传播到筹款的线上化,互联网推动实现了公益组织链接人的广度,而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将组织与人之间的链接加深加固,人人公益从筹款深入到项目内核,公益文化在数字社会深化发展。公益网络更趋“敏捷性”,数字化助力公益组织更有效的提升内部运行效能,并实现与外部协作网络的高效协同在 2020 年过去的疫情中,凸显公益组织决策和协作的效率价值。数字化将进一步加速公益组织与上下游、公益行业与商业领域之间形成更加互联互通的开放生态。通过数字化,不仅帮助公益组织内部提升运作效率,而且能够促进不同公益组织之间、公益组织与志愿者、商业机构等主体之间实时直连

46、和沟通、协作,提升整个公益网络对于人、资金、项目的资源承载和服务能力。只有通过提升每个公益组织数字化的能力水平,才能形成合力和网络效应,提升整个公益协作网络的运转,更高效的与外部数字化商业网络进行交互和对接。公益数字化蓝图从公益数字化的应用方向来看,未来公益数字化发展包含两层核心逻辑:通过数字化助力传统公益服务的模式创新及体验升级,并助力传统公益组织的运营效能和信任度提升,从而打造数字社会的数字化公益服务及组织。数字化公益服务及组织的打造,离不开数字化公益生态力量,需要以机构为本、平台互联和跨界共建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整体上从内涵到外延,从内核到衍生的层次,形成公益数字化发展的未来蓝图。公益数

47、字化研究报告335 IHME.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http:/www.healthdata.org/gbd/2019图 3-2 公益数字化蓝图数字化公益服务:精准革新可评测从需求调研、项目执行到项目评估,基于数据的洞察分析,应用数学建模、AI 算法、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方法与工具,打破传统公益项目的桎梏,实现资源投入的优化配置,推动公益服务的规模化与创新,以及项目闭环评估优化,从而创造可持续、有影响的社会价值。需求识别:多维数据支持需求调研,综合评估优化资源配置传统公益服务囿于基础设施与人员配置,调研阶段只能选取有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无法充分识别问题的根源

48、所在。但随着编程等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数据积累日益充足,机构能够对全维度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实现高效识别社会“真”问题,指导项目方案设计,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投入的杠杆效应。案例: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通过数学建模支持盖茨基金会决策5 IHME(InstituteforHealthMetricsandEvaluation,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通过精准计算得到世界健康状况全景图,致力于回答:世界上最严峻的健康问题是什么?社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如何投入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全球健康状况?34蓝图:重塑公益数字化价值链,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解析多维数据,降低决策成本。IHME

49、 通过跟踪 195 个国家的 300 多种疾病和 50 个风险因素,基于1990 年至今的数据建模,对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健康数据,发现前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为传染病。风险因素与历年数据都被融入了分析模型,通过科学建模,分析全维度数据,从而降低了调研环节的决策成本。识别最佳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全维度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机构辨别“真”问题所在,而如何将资源用在“刀刃”上,则对机构提出了另一层挑战。识别出亟需支持的健康领域后,IHME 下属 DCPN 项目(DiseaseControlPrioritiesNetwork,疾病控制优先顺序计划)6基于各医疗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项目优先级评估,找到资源配

50、置最优解,为盖茨基金会健康领域的项目筛选提供支持,降低无效或低效投入。注:上半部分为发达国家致残/死相关因素,下半部分为发展中国家致残/死相关因素,红色部分为传染病。6 http:/www.healthdata.org/dcpn图 3-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致残/死相关因素统计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35执行管理:在线工具助力规模推广,创新模式重塑解决方案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突破属地化公益服务瓶颈 传统公益服务主要通过线下场景触达受助群体,线下服务的核心优势是切实了解在地情况,实现情感陪伴,但“线下”场景需要的人力成本高、耗时长,限制了服务的规模化。传统服务的线上化可降低成本,拓展服务边界,丰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