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颉刚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第1页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论证思绪。2.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关系。3.了解论证内容。第2页导入新课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何会跳起来”疑问,发觉了蒸汽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结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何会落地”疑问,发觉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以及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怀疑与学问。第3页预习交流,学情诊疗1.给以下加线字注音,并注意相关字形。程颐()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盲从()停滞()2.解释重点词语意思。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
2、为萤火虫。y p yngwng mng zh检验预习第4页虚妄:不攻自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辨伪去妄:流俗:盲从:墨守:停滞:没有事实依据。指一些不着边际、不可捉摸事物。要善于区分,分清真假。指社会上流行风俗习惯(含贬义)。盲目地附和随从。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受到妨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第5页1.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久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
3、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了解背景第6页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宝树园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它编”五编。顾颉刚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顾颉刚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此文存。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先生苏州旧居即建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第7页整体感知,自主探究(一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从中心论点入手。层层理读,理清作者叙述思绪。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必须步骤。(2)怀疑是主动
4、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创造基本条件。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递进。第8页(二)再读课文,梳理结构。理清课文思绪后,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即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必须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第3、4段):叙述对于传说话,不论信不信,都应该经过一番思索,不应该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层(第5段):叙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个学问,都要经过自己怀疑,区分是非。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即怀疑是主动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创造基本条件。第9页以同桌为单
5、位,结成学习师友小组,围绕着以下问题,对每一部分进行研究学习。“师”能够把自己了解讲给“友”听,指导“友”了解每一部分论证内容。(一)第一)第1 1、2 2段段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第1、2段提出了文章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本文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名言提出,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假如用我们自己话来表示,能够说本文总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10页2.引用学者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实论点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说服力更强。第11页(二)第二)第3 3段段1.怎样了解这一段话中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因果关系:
6、因为学问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起源有两种(一个是自己亲眼看见,这种可靠;一个是听他人传说,这种不一定可靠);譬如在国难危急时候所以做学问所依据材料也有两种(一个是自己亲见事实依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个是他人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第12页2.第3句“譬如在国难危急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证据”两种“起源”,不是举例论证。假如是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实例。第13页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二、形成层进,使文章叙述深入一步,进了一层。三
7、、铺石垫基,使文章说服力增强。第14页(三)第三)第4 4段段1.第4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基本条件也是做一切学问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基本条件”。“对于传说话,不论信不信,都应该经过一番思对于传说话,不论信不信,都应该经过一番思索,不应该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索,不应该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不信它,因为它非非”,这种“事前思索事前思索”,“不随便轻信不随便轻信”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基本条件”。第15页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依据有什么科学依据”
8、),举二例(“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传说、“腐草为萤腐草为萤”记载)详细说明了怎样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么追问,一切虚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若能这么追问,一切虚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主要意义。第16页2.本段中心在哪层?为何?本段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总论点:“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怎样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主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学说。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置分论点加以论证。第4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释为何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
9、点内容,本段第三层说就是这个内容。第17页(四)第四)第5 5段段1.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意义,为何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相异?(1)第4段说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去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个学问,都要经过自己怀疑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个学问,都要经过自己怀疑”。各种各样书本,各家各派学问,做学问时时在评判,经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叙述才算是全方面;遗漏了,则是缺点。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周到。第18页(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三个步骤及其目标:“因怀疑
10、而思索,因思索而区分是非;经过怀疑思索区分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学问。”2.本段用了哪几个论证方法?本段用了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索不然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第19页(五)第五)第6 6段段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怎样联络?本段包含四层意思:(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创造基本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创造基本条件”。(2)(“对于他人话对于他人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说明:“对于他人话,都不打折扣地认可,那是思想上懒惰。这么脑对于他人话,都不打
11、折扣地认可,那是思想上懒惰。这么脑筋永远被动,永远不能治学。筋永远被动,永远不能治学。”再从正面说明:“只有经常怀疑、经常发只有经常怀疑、经常发问脑筋才有问题问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停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停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会起来。”第20页(3)(“许多大学问家许多大学问家要这么才能有更新更善学说产生要这么才能有更新更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疑中锻炼出来”,这一小层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
12、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学说也经常要抱怀疑态度,经常和书中学说辩论,经常评判于过去学者学说也经常要抱怀疑态度,经常和书中学说辩论,经常评判书中学说,经常修正书中学说书中学说,经常修正书中学说”。第21页(4)(“古今科学上新创造古今科学上新创造”到段末)归纳总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创造,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作风,都是这么古今科学上新创造,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作风,都是这么起来。起来。”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旧说,那就没有新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创造,一切学术停滞,人类文化也就
13、不会进步了。问题,没有新创造,一切学术停滞,人类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第22页1.依据拼音写汉字。bin()别 虚wng()停zh()2.依据你对文章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意思。(1)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检测小结第23页3.填入下面横线上词语正确是()经过“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学问。A.思索 怀疑 区分 B.区分 思索 怀疑C.怀疑 区分 思索 D.怀疑 思索 区分D第24页4.选出从反面叙述一项()A.对于他人话,都不打折扣地认可,那是思想上懒惰。B.要知道实际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C.在不停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D.我们对于传说话,不论信不信,都应该经过一番思索。A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