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传统“家”观念有声传播的艺术价值——以广播剧《家风》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4372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0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家”观念有声传播的艺术价值——以广播剧《家风》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家”观念有声传播的艺术价值——以广播剧《家风》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家”观念有声传播的艺术价值——以广播剧《家风》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习近平总书记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1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剧 家风淤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因传承不同的家风,子女走上截然不同道路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注重“家”观念,讲究家和、责任和传承的“家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广播剧是有声语言表达。在不同的场景中,有声语言具有不同的属性。从社交功能看,有声语言具有社会和工具属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声语言来实现社会交往。当用有声语言来诠释文学艺术作品时,就会发现,相较于社会和工具属性而言,其所具有的艺术属性更为显著。有声语言通过抑扬顿挫的

2、声音呈现,开合转承的音韵意境,以及带给听众的精神满足感凸显其艺术价值。一般来讲,在广播剧的声音使用中,主要包括人物对白、旁白解说、音乐音效等表现方式,在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的是人物有声语言的审美表现带来的艺术价值。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演播者需要在深入了解、掌握剧本后,带着自己对剧本的理解与感受,去沉浸式地体验剧情发展、想象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主题内涵,从而用声音再创造出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角色,使听众可以从中获得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作为声音艺术的广播剧,其主题的展现、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以及情绪的表达都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这就对人物有声语言的表现提出要求,比如音调语气、音量节奏等要符合广播剧中剧情的

3、设定,把握语言的规范化、个性化,掌握戏剧冲突的分寸感和情感表达的精准性,从而更好地让广播剧的呈现达到创作目的,实现价值传播。从广播剧有声语言所带来的审美感受来看,其艺术价值的审美维度可以从音韵美、节奏美、分寸美、人文美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一、音韵美:声、气、情的和谐广播剧是艺术呈现形式的一种,它的播出要给人以审美享受,声音的悦耳动听和符合人物特色是其基本要求,主要是通过“声”“气”“形”三个方面来实现。在这里,“声”是指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声音语言,发声技巧属于声音创作的外部技巧,它会通过音量的高低,语速的张弛及音色的虚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气”是声音发出的源动力,自如深厚的气息控制是声音吐字

4、圆润、情感抒发精准的基础和保障;“情”是收稿日期:2023-03-10作者简介:王壮辉(1970),女,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研究。中国传统“家”观念有声传播的艺术价值以广播剧 家风 为例王壮辉1胡丽敏2(1.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2.北镇市融媒体中心,辽宁 北镇 121300)摘要:有声传播运用语言的音色旋律、恰当节奏、适度强弱、精准感悟展现出声音的音韵美、节奏美、分寸美、人文美等艺术价值。广播剧是有声戏剧形式,通过声音表达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情节,表现主题思想,展现文化内涵。广播剧 家风 表达的“家”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缩影,在铸

5、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营造了健康、浓郁的社会氛围,其中声音传播的艺术价值是广播剧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关键词:广播剧;艺术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23)06-000愿-0缘008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六期渤海大学学报指有声语言创作中内部技巧的运用,演播者需要通过感悟去理解、分析剧情的内容,然后在广播剧的整体创作中持续将情感贯穿始末,并与剧中人物保持喜怒哀乐等情绪的高度一致性,情感支配着气息的虚实强弱,带动着声音的高低明暗。分开来看,“声”“气”“形”三者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美感;但是唯有三者的和谐统一,即气随情动、声从气发、以情带声的完

6、美结合,才能真正带来声音表达声情并茂的音韵美。广播剧家风 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家风 中的主人公周母是一位 80 岁的老党员,老人家对子女的教育是要让他们时刻做到“做好人,行善事”。在剧情的发展中,周母的演播者对声音创作把握得当,给人带来了真实生活的美感享受。其中,有三个场景鲜明地体现了人物特色。第一个场景是老人和儿女其乐融融过生日,女儿说恭喜妈妈被评上社区“最美党员”,周母的演播者回答女儿这句话时在声音的处理上是欢快明亮的,“我都 80 了还美什么,你们才要争取最美”,表现了一位有着 50 年党龄的“最美老党员”幸福的晚年生活和对儿女谨遵优良家风的自豪感。第二个场景是女儿在到贫困地区支教的决定上

7、出现思想波动,老人劝慰女儿。周母的演播者对声音的处理是使语速放慢、音色较暗、气息下沉,她告诫女儿“不能老讲困难,不能总想着让组织照顾”,以此来突出语重心长的表达。当女儿想不通,想让哥哥帮助走后门时,演播者对声音的处理发生了改变,使得老人一段批评女儿的话语铿锵有力,“讲规矩,是做人的底线,不讲规矩的女儿,我不认”,在这一段中,演播者对声音的处理变为气满声高,沉实有力,借以表现老人坚定的态度。第三个场景是老邻居的儿子因违法乱纪来找老人在检察院工作的儿子求情,但却在醉酒后嘲讽老人丈夫四十年前为救人英勇就义的事情,这让老人气愤不已。演员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带入这个场景之中,用哭声说道:“告诉他,你爸值得”

8、,这看似短短的一句话却处理得极为巧妙,这句话的整体语速虽然很慢,但是声音高低起伏幅度很大,气息支撑极其有力,将周母此时此刻伤心、愤怒的情绪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明显观察到,正是声、气、情三者的互相作用,才有感情的充沛表达,以气托声,让声音形式和语言旋律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表现。这种音韵美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够引起人们深深的情感认同。在中华文化表现中,“家”是牵动情感的基础载体。家风 中周母与子女、孙辈的情感故事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演员们通过有声语言的形象塑造给予听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共鸣,固化为情感上的认知,传播“家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石的理念。二、节奏美:有

9、声语言的再创作广播剧中的有声语言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它区别于生活语言的随意性,是在特定创作之下的艺术语言。语言表达的艺术化,使有声语言有着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让广播剧情节引人入胜,令人动情陶醉。在广播剧中,人物有声语言主要包含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指两位或多位角色之间的人物对话;独白是指剧中人物表达内心世界、抒发个人情感时自语倾诉的语言;旁白则指的是对剧中相关内容的介绍和议论。在广播剧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来调整语言方式,要尽可能避免用同一种语气、基调、节奏贯穿全篇。先看看广播剧中对话的语言表现。广播剧中有众多的人物和众多不同的声音,那么,如何在“听”角

10、色间的对话中看到形象呢?关键就是要抓住不同人物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一般来说,男性偏中低音,声音效果低沉醇厚,女性的声音偏高音,效果多尖细明亮,这些音色特点在对话中往来回应,形成语流节奏,帮助听众区分角色形象。周家老母亲年纪最长,说话语速较慢;周家的大孙女作为大学生,语言富有朝气,语速较快;周家两个儿子,一个是乡镇领导,一个是市检察院官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有威信,说话语速不快且声音大气;而反面人物村干部杨成功,说话语速会较快且语气粗俗;年龄相仿的两个人,比如周家长子夫妻、周家兄妹的对话,也会体现出差异女性的语速比男性快。从广播剧人物有声语言的表达看,人物特征的鲜明差异让语言形式更丰富,让

11、剧情节奏更多彩,吸引听众的听觉注意力。广播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依靠的是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演播者要让听众能从角色对白中感受不同人的语言习惯,从而体会剧中人物截然不009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同的性格。独白是通过内心的语言表达,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冲突、人物性格充分展现出来,其中有困惑思索的自我探寻,也有愿望憧憬的倾诉企盼,这就需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手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家风 中周家长子大华因救人去世后,他的女儿玲玲在父亲墓碑前有一段独白,“爸爸,您看,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您高兴吗?我要像您一样,以平凡细微的工作为群众服务了,爸。我还太年轻,什么都不懂,您

12、可要教教我。奶奶将咱家的传家宝,爷爷的布鞋、您的雨靴都送给了我,我一定听从奶奶和您的忠告,走正道、行远路,堂堂正正做人做事。”在这段独白中,演播者情绪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体现了玲玲在剧中的成长。玲玲之前是一个快乐无忧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成绩优秀打算出国留学,在爸爸的劝说下,报考了公务员,要在脱贫攻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民服务。在父亲墓前的这一段独白中,玲玲哭泣的语调较前面欢快伶俐的语言表现有了很大变化,节奏明显转慢,但是完全贴合剧情,起到了承上启下、推动剧情主题发展的作用。从玲玲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声音形式可见,人物语言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绪中虽有变化,但一定要从头到尾做到人物性格和戏剧主题不游离,

13、以合适的音量、语调去把握广播剧节奏,带动情节,深化主题。广播剧的旁白往往能够构建戏剧故事的结构和情节的转换,它如同画外音。旁白有第一人称的主观阐述,是讲述自己的见闻所感的;还有一种是以第三人的语气,来客观介绍故事的背景、表达态度等。通常旁白是叙述性的语言,它是通过语言节奏的变化来让听众产生一种广播剧场景的“可视性”和情感共鸣感的,因此,要根据广播剧中的不同语境,调整演播者的语音语调,适应听众的心理节奏。比如有的旁白是描述客观性的事件或场景,其语气就要注意适度放慢语速,节奏舒缓,字与字之间适当拉开间隙;有的旁白从写景转为叙事性较强的故事,那就需要语气由描述性的舒缓转换到故事性的表达情境中,语气或

14、节奏明快,或滞缓伤感,或给人一种有鼓舞、奋进力量的感觉。广播剧中,对白、独白和旁白三者经常是相互交错、有机统一地出现,演播者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表达技巧,这样可以使人物语言的语气节奏具有丰富的呈现力、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不同的节奏让人物性格更加凸显,从而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的艺术享受。家风 运用了这几种节奏感,把以“家”为载体的“家文化”所包含的家风、家训等内容很好展示出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理念体现在艺术性的表达中,使人物角色从情感态度到行为实践发生转变,以“家文化”补给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三、分寸美:声音角色的平衡与电影、舞台剧、戏剧等用视听方式结合呈现的艺术形式相比,广播剧

15、是单纯用声音呈现的艺术形式,因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只能通过声音来实现。除了能够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外,听众也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人物的年龄、性格、外在形象,这是因为演播者在声音表达时使用了恰当的技巧。比如在广播剧 家风 里共出现三代人,人物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也各种各样,在塑造人物过程中,演播者要找准人物定位分寸,体现出精准尺度,助力整个剧情随着戏剧冲突的变化高潮迭起。剧中出现 80 岁的老年人有周家母亲和老邻居杨家父亲,前者有着淳朴家风,因而周母的声音以厚实、舒缓、语调平稳为主,语言色彩积极,展现一位德高望重老人的语言分寸;后者倡导自私自利,出场次数不多,一次为儿子走后门求情,一次是为忏

16、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声音表现的分寸感定位在惭愧内疚,音色以虚声为主,色彩暗淡。4550岁左右的中年人共五位,周家两个儿子为官为民,清正廉洁,在剧中周家长子最后和他的父亲一样,因救溺水百姓而献出了生命。周家长子声音洪亮大气,次子在音色上比兄长更明亮一些,语调稍快,显示出兄弟二人的年龄差;周家女儿下乡支教,周家儿媳全心照顾家中老小,两个角色起初都有一些抱怨的情绪,但后来终于被家庭影响,在语言的表现上两位女声还是以纯正音色为主。另一位中年角色是杨家儿子杨成功,秉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最终因贪污被判刑,其声音表现音高急促、语言刻薄,刻画了一个粗野、世俗的人物形象。剧中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有两

17、位,一个是周家长子的女儿玲玲,立志继承父业,考取公务员为民服务;一个是杨成功的女儿,她为父亲的行为感到不齿,深深敬佩周家大伯的品质。人物二十岁的时候,说话语010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六期渤海大学学报气自然干脆、声音悦耳,在剧中,玲玲在和父母、奶奶等亲人交流时总是发出爽朗的笑声,在声音形象上更贴近其聪明热情、爽快开朗的性格,但是最后在父亲墓碑前的独白,更显示出其历经事件之后的成长,角色分寸把握得当;而杨成功的女儿在剧中不是主要角色,只在最后出现一次,用以再次让主题升华,因而这个人物在声音表现力上就不需要太突出、太用力,只要随着剧情恰到好处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在声音表达中,有分寸的感情融入

18、是演播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灵魂所在,因为只有有了真情实感的融入,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起来,广播剧才会撼动人心。列夫 托尔斯泰曾在 艺术论 中这样写道:“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重新唤起自己心中这份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2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需要用声音作为标志符号来展示各种场景和人物关系,演播者也需要把自己带入作品中,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那个角色,把角色经历的或高兴、或失落的事情,把角色所处的环境设身处地地想象成是自己亲身所感的一切,才能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剧情,产生“移情”作用,找到塑造角色的最佳情感分寸,从而将这份情感更好地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广

19、播剧 家风 中,除了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两类人的鲜明对比外,在周家内部也是有一些矛盾冲突存在的。比如周家的女儿在工作上遇到一些想不通的问题:女儿是优秀教师,家里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即将高考的儿子,但却被教育局按规定指标派到偏远山区支教,她希望大哥能够和领导打个招呼换别人去,被大哥拒绝。在这段兄妹对话中,妹妹的情绪相对急躁,但依然是以“摆困难”为主,感情宣泄分寸得当。也正是如此,妹妹才能接受母亲教育、劝慰的话语:“凡事都要守规矩,你做支教老师不觉得是帮了村民的大忙,不觉得光荣吗,”这一段的感情流程就顺理成章;周家长子夫妻因为女儿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发生了一些争执,妻子和女儿希望能够出国留学,丈夫希望女

20、儿能留在家乡,发挥女儿特长为乡村扶贫做贡献。剧中妻子在一次争执中说道:“我的底线就是,尽全力为女儿创造一个最好的生活环境,可是现在,玲玲出国读研要六十万,家里七七八八也凑不过四十万。我和你好好商量,你和石头(杨成功)也算是兄弟,我们能不能先找他把这二十万借上,然后再慢慢还。”妻子说话的语气态度坚定,但其中也有着对自己的否定,她知道杨成功给的这二十万是赃款,但为了女儿的留学费用,硬着头皮也说要先借用。这种情感的融入如果太强,则会让听众觉得妻子做人的价值观错误;如果太弱,又不能推动剧情深入发展,不能凸显主题。所以,对情感分寸的把握非常重要,要通过语气语调来精准表现。有声语言分寸感的表达积极促进了受

21、众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起到一种指引作用。家风 中周家和杨家的不同家风体现了人们对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不同态度和追寻,周家的家教体现着“家国一体”的诚信友善、敬业精神、爱国情怀,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家庭在价值塑造方面的教化功能,指出家文化能够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家风 演播者声音表达的分寸感掌握得体,会更容易使听众愿意沉浸于剧情之中,使其深刻体会到、感受到剧中人的情绪变化,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形成价值认同,加深听众对故事主题的接受,传播一种情

22、感平衡的艺术价值。四、人文美:“家文化”价值的实践广播剧的演播宗旨是希望给听众带来美好的故事和深刻的启示,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达到文艺作品的创作目的。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部分 家风 的剧情,这部广播剧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周家和杨家几十年前是邻居,周母是一位 80 多岁的老党员了,40 年前她的丈夫为救人而牺牲,她牢记丈夫“做好人行善事”的原则,并要求子女严格做到,如今几个子女均已成才,都恪守这个家风传统。而杨家的儿子杨成功却自私自利,奉行“个人至上”的理念。身为村支部书记,杨成功以权谋私,违法侵占群众利益,被群众举报后极尽所能掩盖隐瞒,还企图请周家兄弟“走后

23、门照顾”,周家兄弟不徇私情,对违法乱纪的事情立场鲜明、严厉打击。家风 这部广播剧,讲述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家风,以及在不同家风影响之下子女走上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的故事,对比鲜明,引人深思。01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周母在儿子因救人去世后,给儿子录了一段话,在墓碑前播放,录音里是这样说的:“大华,这么久不给我打电话,你就不惦记我吗?妈一闭上眼睛眼前就都是你啊,你从小到大的样子都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可伸出手却抓不到。大华,妈舍不得你。可是妈也是识大体的人,你和你爸一样都为人民而牺牲,你们是党员,你们做了应该做的事,你们光荣,我们值得,妈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华,在那边看到

24、你爸,跟他说,你是他的好儿子,没给他丢脸,没有辱没家风,你们是周家的好子孙。大华,我的好儿子。”这是一段字字泣血的话语,每一句话都贯穿着剧情,都体现了这部剧的价值观导向。演播者在声音的表达上很是恰当,先从叙事语气开始,平静中蕴含深情,声音表现也是由弱到强,张力十足,引出情感的深入和主题的升华,指出家风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 传递的价值观在民众生活中是很好的正向推动力,“家文化”体现着国家和民族最小单位的道德价值、精神取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资源。广播剧中演员声情并茂的演绎将高尚家风外化为实践指导,它可以进一步把其精神文化渗入受众心里,让听者感于心、用于行,形成受众行为价值的认

25、同。张颂认为,有声语言存在于三个空间之中,生存空间、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3。对广播剧有声语言表达来说,审美空间要求声音的创造者具备较高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达到“不工者,工之极也”的境界,使演绎的人物或作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让人回味无穷。精神内涵的审美满足是广播剧有声语言展现魅力的更深层次,广播剧的语言不似日常生活中的“平民化”,它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要把握现实中时代的脉搏,抓牢剧情背景的厚度,阐释故事哲理的深度,使语言具备创造性、风格化、情理交融的特质,如此,语言创作者和受众都可以获得审美愉悦。广播剧 家风 诠释了凝聚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结晶的“家”的建设,用丰富的艺术性有声语言述说着“

26、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知书达理、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家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演播者以自身的审美能力,通过把握角色有声语言创作的语音韵律、语气节奏、情感分寸、人文价值,用各种符合听众需求的审美表现去塑造人物、推动剧情、深化主题,达成演播者和听众的“同理心”,使听众从声音中看到形象,从情节中感悟价值,从而实现广播剧的艺术价值。注释:淤 家风 广播剧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2019 年 6月 24 日于学习强国平台上线,共 5 集。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 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2).2列夫 托尔斯泰.艺术论M.张昕畅,刘岩,赵雪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0.3张颂.语言传播文论:续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79-185.(责任编辑吴晓东)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