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宋北平(1994),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检验技师;赵洁(1982),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主管技师。-16-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探讨 宋北平 赵 洁(通讯作者)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摘要:目的 思考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然后整理出一系列改进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增强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带来支持与帮助。方法 以 2021.1-2021.12 为实验周期,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抽取本院接收的 4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成
2、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管理;以 2022.1-2022.12 为实验周期,抽取本院接收的 40 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成实验组,对其实施改进措施。然后对比 2组血常规临床检验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是 97.50%明显超过对照组 87.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例如:人为因素、试剂因素、设备因素、患者生理因素等。结论 血常规检验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临床工作的实际操作要求,确保每一步都规范、专业,在检验前需要提前校准设备仪器,并选择最佳的抗凝剂,确定最适宜的采血位置及采血量,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
3、因素,力争增强血液标本质量,为最大化地降低检验误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关键词: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4 0 引言 当前,国家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所以医学检验工作的地位也在持续提升。因为血常规属于临床检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也会深受广大医患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人们目前生活方式及习惯等持续变化的情况下,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也会由此受到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是:前来接受检验的患者人数持续增加,而患者对临床检验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这必然会让业内人士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通过调查发现,如果医院无法真正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且在临床检验环境
4、出现一些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必然会对患者的健康及治疗等造成不利影响1。在临床上,血常规检查属于一类很常见的基础性检查项目,大多数病患在疾病诊治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这一项操作。从概念上来看,这是一个用来检查、分析病患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因子的操作方法,能够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治等提供参考与借鉴2。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升级等,血液检验结果变得更加精准、稳定,不过在临床采血和检验等环节,依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这必然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所以,笔者需要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回顾研究法的方式展开探讨,从中整理出常见的影响因子,然后制定一套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
5、与方法,其内容如下。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以 2021.1-2021.12 为实验周期,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抽取本院接收的4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成对照组,其男女之比是 21:19;年龄在 6-74 岁之间,中间值是(38.331.19)岁;科室分布是内科和外科,其例数各是 23 和 17 例。以2022.1-2022.12 为实验周期,抽取本院接收的 40 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成实验组,其男女之比是 23:17;年龄在 7-77 岁之间,中间值是(39.151.21)岁;科室分布是内科和外科,其例数各是 11 和 9 例。统计比较 2 组的
6、常规资料,发现其没有任何差异性,不值得开展统计学分析,P0.05,接下来的实验存在对比意义。1.2 方法 对 2 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采集,并通过迈瑞538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然后选择抗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7-凝剂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将其与血液样本按照1.5mg/ml 的标准进行混合,然后整理出对照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信息相结合,从中筛选出一些有偏差的结果或数据,并确定其准确率;接下来由此为参照制定出相应的改进策略,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然后在实验组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对其全面实施与应用3。1.3 指标分析 统计对比 2 组病患的
7、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1.4 数据分析 此实验数据需要利用SPSS27.0软件开展统计处理,在进行计数、计量等指标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x2、t 检验,然后分别利用(n,%)、()进行表达,如果 P0.05,意味着其之间的差异明显,值得开展统计学分析活动。2 结果 经过临床分析及数据整理,能够发现:实验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是 97.50%明显超过对照组87.50%,其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其数据可参考表 1 介绍。表 1 统计对比 2 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n,%)分组 例数 准确率/%实验组 40 35(87.50)对照组 40 39(97.50)其中,在对照组
8、中,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子主要有:人为操作(标本采集、存储、运输、检验等过程操作不规范)、试剂应用(没有选择合适的抗凝剂或用量不合适)、仪器设备(不注重定期维护、提前校对)、患者生理(性别、年龄、疾病特点)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3 讨论 在临床上,血常规属于一类很常见的基础检查项目,它对于人们的疾病诊断、治疗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本实验中,实验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是 97.50%明显超过对照组 87.50%,其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由此来看,在采用针对性地改进措施的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增强血常规临床检验质量。3.1 常见影响因素 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能够看出:影响血
9、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例如:人为操作、试剂应用、仪器设备、患者生理等4。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一般是指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保存、运送、检验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标准的操作,这必然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及影响5。比如,如果没有对血液标本规范保存、及时送检等,则会导致血液标本长时间的放置,这可能会使其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与刺激,由此会导致溶血问题的形成6。而且是对于采血部位的变化来说,其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如果没有确定最合适的位置进行采血,必然会造成误差的形成7。另外,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规范行为,可能会有标本溶血问题的出
10、现,例如:在采血的过程中,真空静脉采血器是真空负压管,无论负压如何变化,都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的形成,它会进一步导致红血球数量减少,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准性。而且,采血时间不当也是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例如患者在剧烈运动、餐后等进行采血,则会对血液中的组分造成影响,间接性地导致检验结果的波动性。并且,若采血量不足也会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形成8。试剂应用一般是指选择不合适的抗凝剂,或者其使用量不精准等造成的。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目的是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由于其类型、组分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然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及影响,特别是抗凝剂和血液样本的浓度比例的变化,必然会
11、对血常规检验质量等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说,如果两者的浓度比例必须要适宜,假若抗凝剂的投入量偏少的话,一般无法发挥抗凝功效;相反,若投入量偏多的话,则会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生态结构等造成一定的破坏及影响。本院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数据分析,确定抗凝剂与血液样本的浓度比是 1.5mg/ml,这是一个最佳的比例。仪器设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因为仪器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型号不同、操作步骤不同等造成结果出现偏差9。在进行血液样本分析期间,一般是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操作的,检验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前确定参数范围,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否则会导致其精准度下滑,这必然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的精
12、准性造成影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8-对此,在血液样本分析之前,检验工作者必须要对仪器设备认真矫正,促使其运行状态规范、合理。假若分析仪器有污染情况,也会造成血液标本受到污染,导致其组分发生变化;另外,若分析仪的温度升高,则会导致血液组分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细胞计数量大大增多;若温度降低,则会导致血液凝结问题的形成,从而对仪器设备造成阻塞,这必然会对临床检验结果等造成干扰。而且假若仪器校准周期偏长,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另外,生理因素一般是指病患的体质特征、疾病特点等造成的检验误差。若要最大化地增强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精准性,必须要抽取病患静脉血液中的完整血细胞,否则会对其检验
13、结果造成影响。如果发现患者的血管非常细,或者因为外伤等因素的影响,则会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小,促使采集标本的复杂度大大提升,这必然会间接性地导致采血量 不足,乃至引起溶血问题。如果患者处在脱水的状态下,则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红细胞假性升高等情况,引起误差的形成。并且,患者的身体状态、年龄大小、性别、服药情况、采血时间、采血位置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对此,在采血之前检验医师必须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以往病史、用药史等,由此来确定其状态是否能够进行血常规筛查。3.2 改进措施(1)确定最佳的抗凝剂。在临床血常规检查期间,抗凝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其组分发生改变,必然会对其检
14、验结果等造成一定的干扰10。现今在临床上,一般最常见的是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甲,由于它通常不会对白细胞、血小板等结构形态造成一定的干扰与影响,不过通常会导致血小板出现假性偏低等情况。对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般要确保其用量适宜,使其和血液的浓度比维持在 1.5mg/ml 标准下。(2)科学确定采血位置及采血量。一般而言,最理想的采血位置是静脉血管,与手指血进行对比,静脉血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其稳定性、精准性等更强一些,所以通过采集静脉血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查是比较可靠与专业的。若要确保能够顺利地开展血常规检验,一定要确保血液样本量充足。按照抗凝剂和血液的浓度比的变化,计算出所需要的血液样本,接下来需
15、要适量地多采集一些,通常需要多出 25ul 左右,确保血常规分析结果的精准与稳定。所以对检验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确保其在临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熟练确定抽血位置,并精准把握抽血量,保障在采血过程中各项操作更加规范与专业,同时也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体验,唯有如此,才能够尽可能地规避外在因素的干扰。(3)认真存储血液样本。在存储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其存储时间、环境等符合相关要求,否则很容易对血液分析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后,一般需要将样本存储在 2-6的环境下进行存储;并且,医护工作者需要在 10min 内对血液样本进行稀释处理,并在一刻钟内对乙二胺四乙酸二甲盐
16、抗凝末梢血等实施检测分析,具体来说,则需要在采血完成后的半小时-8 小时内完成。(4)熟练操作仪器设备。现今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中,其常见的设备仪器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大多数检验结果都是由此得出的。对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医师需要结合设备仪器的参数进行设置,否则很容易会对分析精度造成干扰,造成检验数据的波动性。另外,临床操作工作人员也需要积极掌握医学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逐步掌握相关的操作步骤与流程,而且还需要定时进行维护和校正,促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力争能够获得更加精准、完整的检验结果与分析数据。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与指导,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血液分析仪,并掌握日常维护
17、技巧与方法,保障在工作中检验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确保检验人员能够严格遵循工作操作规程开展具体工作。(5)加强患者的临床宣教。具体来说,需要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对患者详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例如:采血前禁止做剧烈运动,并根据检查项目的实际要求选择是否空腹等。唯有严格遵循血液检验的相关规程及要求,方可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生理因素造成的干扰。综上所述,在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对其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检验工作者必须要严格遵循规范、标准的操作要求,并提前校对仪器设备,而且还需要确定最适宜的抗凝剂,并精准确定其采血位置及采血量,唯有如此,才能够最大化地增强标本质量,促使检验误差尽可能地
18、减少,为最终增强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与稳定性等做铺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19-参考文献 1周沫,张烨.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3):84-86.2康晨,张希,黄利美,等.不同型号希森美康血常规分析仪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4):43-44.3 薛 波.全 自 动 血 球 计 数 仪 血 常 规 检 验 中 常 见 误 差 原 因 及 解 决 策 略 J.中 国 医 疗 器 械 信息,2021,27(03):141-142.4王颖.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
19、0,18(32):79-80.5何少娟,蔡昭炜,吴志锋,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19-120.6张顺,刘江鸿.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8):161.7秦淑芳,马锦,刘莉娜.分析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1):112-113.8吴亮亮.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人人健康,2020,6(01):93.9 古 丽 尼 格 尔 阿 不都 尼 牙 孜.影 响 血 常 规 临 床 检 验 结 果 的 因 素 分析 J.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摘,2019,19(85):175-180.10贺华莉.论临床检验的血常规检验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