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为首届“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论坛”而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267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为首届“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论坛”而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为首届“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论坛”而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为首届“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论坛”而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 0 2 3-0 7-1 6作者简历:冯长春(1 9 7 1-),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 0 0 0 3 1)。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 为首届“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论坛”而作冯长春内容提要:区域音乐史研究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音乐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增长点,“大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则是其中值得重视与亟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领域。“长三角”地区有着悠久而厚重的音乐历史,是近代以来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聚汇之地,“长三角”音乐家群体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回归历史语境”“整体把握”以及学术观念的更新与拓展,对于“长三角”等大区域音

2、乐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关键词:区域音乐史;大区域;长三角中图分类号:J 6 0 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6-4 4 0 4(2 0 2 4)0 1-0 0 7 9-0 0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音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区域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特别是在传统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学等领域,区域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有关区域音乐的乐种、区域音乐文化特征、区域音乐史、区域音乐与本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音乐创作与区域音乐的新发展等论题的研究成果。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发展态势,与国家重视区域文化、经济建设

3、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众所周知,近年来一些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和被赋予新的经济发展增长带的区域 如“一带一路”“大湾区”等的音乐历史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论域。“长三角”的音乐历史文化,自然也是区域音乐史研究值得瞩目的重要对象。浙江音乐学院“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首届“长三角音乐历史文化研究论坛”的举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由此进一步表现出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值得期待的广阔学术前景。但是,长江三角洲这样一个区域,显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大区域”这样的宏阔视野观照“长三角”的历史与人文,其中自然包括音乐文化。一、大

4、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宏阔视野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大区域”这个概念不但早已为媒体所用,而且已经成为一97冯长春/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建设的国家战略用语,2 0 2 2年1 0月,中央电视台曾推出过一部5集的纪录片,就是以大区域的视角回顾近年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就。上述信息的意义在于,以“大区域”概念思考“长三角”音乐文化历史研究的设想,已经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事实上,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经具有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气象。以“一带一路”主题的大区域音乐历史研究为例,这一领域近年来发表了大量论文

5、,同时出版了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史研究 胡乐的传来及其历史迹象 在田野中触摸历史的体温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等学术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历史研究与内涵。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点面结合、共时与历时交织,在共同或相似历史传统与文化语境中审视音乐文化的发展,为音乐大历史和多元音乐文化的书写提供精细的史学参照。大区域音乐文化的历史研究,并非等于相关各地音乐文化研究的简单相加,而是让我们重新审视区域音乐文化的共相与特征,从更为广阔的视野理解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从而进一步带来研究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与拓展。区域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也不只是局限于音乐史学和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如果

6、将音乐文化的内涵加以必要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域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将会对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研究,乃至当代音乐创作带来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二、长三角音乐文化的厚重历史“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基础,当然是这一地区厚重而丰富多彩的音乐历史文化。长三角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从当代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上海自然是长三角的龙头,从音乐文化的历史来看,三省一市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发展特色。连接与沟通三省一市音乐文化的根脉自然是浩荡的长江,以及生活在这一流域的人民及其丰厚的人文历史。从南宋古都临安到1 8 4 3年开埠、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上海,灿烂的古代音乐文明

7、和领风气之先的近现代音乐文化,足以显示出“长三角”音乐历史的厚重与多元,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地域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长三角地区音乐历史悠久,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骨笛距今约7 0 0 0年历史,此地出土的一音孔陶埙距今6 0 0 0年以上。作为吴文化的江苏,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即已有礼乐文明的存在,春秋战国及至汉代的音乐活动都在音乐考古中有着生动的体现。至于近世以来传统音乐的遗存与传承,更是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长三角地区的丝竹乐、吹打乐、锣鼓乐等乐种,是至今回响在我们身边的古乐新声,特别是江南丝竹和 茉莉花 二泉映月 等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音乐,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表征。

8、以“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所在地的杭州为例,此地辐射华夏的古代音乐文化和近代以来新音乐文化的发展,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景观。特别是近代以来以李叔同为代表的早期音乐教育家在新音乐文化领域的先行与开08 音乐文化研究2 0 2 4年第1期拓,以及杭州国立艺专及其音乐系在“五四”后继续引领时代的音乐教育与新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在江南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为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古都临安与现代杭州厚重的音乐历史文化,年青的浙江音乐学院便在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在“宋代音乐研究中心”成立后继而创建“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而

9、前者在音乐史学家洛秦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提及富有特色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值得一提的还有以洛秦及其研究团队为代表的“音乐上海学”研究。洛秦在论述其治史理念,也是理解其音乐上海学之学理思路的一篇代表性论文中,提出了在“音乐人事与文化”之关系中审视和阐述历史的史学观念,认为历史作为故事不只有情节的历时性发展,也同时具有共时性延伸的容量,对音乐人事与文化的关系加以结构性的阐释,探寻它们之间如何受特定历史场域作用下的音乐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特定机制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音乐历史研究具有从特殊转向一般、个别转向整体、叙事转向分析、知识转向思想的性质。洛秦上述具有方法论和研究范式意义的思考,在音乐

10、史学和音乐人类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治史理念及其相关成果,对“长三角”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无疑具有值得借鉴的学术价值。此外,近年来有关长三角地区的地方音乐史研究也有较大的突破,出版了 浙江音乐史 江南音乐史 安徽音乐文化的历史阐释 江苏音乐史等学术著作,这些研究成果对长三角音乐历史文化的整体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三、长三角地区是近代中西音乐交流的聚汇之地从音乐史学的角度看,长三角地区值得发掘和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音乐史事极为丰富,其中包括以往不为音乐史学界所熟知的一些被遮蔽的历史的重现。众所周知,上海是晚清以降西洋音乐输入的桥头堡。新世纪以来,有关近代上海音乐史与晚清在华传教士的史学研究取得了

11、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史料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历史认识,总会刷新我们既有的历史书写。例如,2 0 2 3年5月以来上海市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举办的“历史回声:土山湾近代音乐教育文献展”活动,就令我们大开眼界,至少让笔者了解到了以往所不知晓的一些重要音乐史实。史料表明,早在1 8 5 8年,法国传教士兰廷玉(F r a n c o i s R a v a r y,1 8 2 31 8 9 1)即在徐汇公学建立了一支由华人学生组成的管弦乐队,这支乐队比学界所熟知的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的前身 上海公共乐队早了十余年,西方古典音乐从此在上海奏响。1 9 0 3年,葡萄牙人叶肇昌(F r

12、a n c e s c o X a v i-e r D i n i z,1 8 6 91 9 4 3)专门以上海方言撰写了为华人学生讲授音乐课而用的 方言西乐问答 音乐教科书;也是在这一年,土山湾军乐队成立并在上海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这些音乐史事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音乐史,特别是西方音乐在中国的输入与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它们对于上海以及长三角近代音乐的历史研究则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又如,清末来华西人留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的蜡筒录音,辗转回到中国,为音乐人类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带来了新的课18冯长春/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题。在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与中国音网联合出品的德裔美籍人类学

13、家伯特霍尔德劳弗(B e r t h o l d L a u f e r,1 8 7 41 9 3 4)于1 9 0 11 9 0 2年在北京和上海录制的近4 0 0个蜡筒录音中,保存了当时流传民间的包括丝竹乐、戏曲等十余个乐种和多种方言的口头艺术形式,目前已经成为音乐学研究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上海音乐学院的萧梅、金桥、张玄等学者,已经开始从多方面对“劳弗档案”中这些历史的留声展开研究。例如,金桥对其中录制于1 9 0 1年的一首“上海胡琴曲”所做的研究,认为这首目前能够听到的最早的胡琴录音作品,是一首经过精巧构思的胡琴独奏曲,清末之际胡琴除了用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外,已经具有了独奏乐器的意

14、义。可以预见,有关“劳弗档案”的音乐学研究,将为我们了解近代长三角地区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鲜活而生动的历史信息。西方对中国音乐的了解与接受,跟长三角地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论及华乐西传,人们总会想到唱遍江南的 茉莉花。其实流传西方的中国民间曲调远不止这首“鲜花调”,即以普契尼歌剧 蝴蝶夫人 为例:不仅是民歌 茉莉花 在 蝴蝶夫人 中成为东方音乐的象征,普契尼还在巧巧桑的音乐主题中完整使用了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 十八摸 的曲调,而这些中国民间音乐的西传,则主要是来自晚清以降西方传教士和欧洲访华使团的记录与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西传,以及上述长三角地区教会学校的音乐活动和早期中国音乐的音响档案,鲜明地反

15、映了近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作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这些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领域能否成为“长三角”音乐历史文化研究中新的学术增长点,令人期待。四、长三角音乐家群体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笔者曾主编过一本文集 近现代广东音乐家研究,通过梳理与研究发现,广东籍音乐家几乎占据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半壁江山”,他们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社会活动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假如没有萧友梅、冼星海、马思聪、陈洪、青主、李树化、郑志声、李凌、廖辅叔等一大批广东籍音乐家的话,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将会黯然失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书写也会成为另外一种面貌。这些广东籍音乐家中的许多人,后来来

16、到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成为长三角地 区 近 现 代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的 重 要 建设者。今天,当我们以“长三角”“大区域”的视野回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可以发现,成长或耕耘于这一区域的音乐家同样是群星闪烁,他们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音乐家群体。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期,这一音乐家群体跨越百年,不仅在长三角地区,也在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设想如果没有李叔同、曾志忞、沈心工、周少梅、刘天华、赵元任、杨仲子、陈啸空、吴伯超、黄自、陈田鹤、应尚能、张贞黻、张曙、任光、孙慎、陆华柏、瞿维、周璇、陈歌辛、

17、赵梅伯、朱工一、吴乐懿、杨荫浏、钱仁康、樊祖荫、江明惇等等音乐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又将是怎样一种面貌?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代较早的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都出28 音乐文化研究2 0 2 4年第1期现在长三角地区。1 8 4 5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宁波创办崇信义塾,开设音乐课;1 8 6 1年,美国基督教士范约翰创办的清心书院女校开设音乐课;此后长三角地区的教会学校日渐增多,其中大都开设音乐课。1 9 0 3年,留日归国的沈心工开始在南洋公学附小开设唱歌课,学堂乐歌的历史从此逐渐拉开。清末民初,在中国人创办的新式学堂也逐渐开始设有音乐课,其中长三角地区依然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

18、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五四时期,专业音乐教育逐渐兴起,2 0世纪2 04 0年代,以私立上海美专、私立上海艺术大学、上海国立音乐院、国立杭州艺专、南京国立音乐院等为代表的专业艺术教育机构和独立音乐院校,集中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大批音乐家,成为中国近现代高等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与建设者。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便会发现,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新音乐的启蒙、国乐的传承、救亡音乐的崛起、左翼音乐运动与新音乐运动的开展、流行音乐的兴起,无不聚集于以上海为文化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这一区域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最具代表性、最有活力的地区。五、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

19、的新视角与新观念音乐历史文化的“大区域”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这一视角也将推动新观念、新方法在区域音乐研究乃至音乐学研究中的拓展。对于长三角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而言,已有学者在音乐史观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方面作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的 论 述,值 得 我 们 进 一 步 思 考 与借鉴。项阳在 理念与视角:深层认知传统国家用乐的当下民间存在 以江南文化历史中的传统音乐为例 一文中,结合其多年来关于乐籍制度、礼乐文化,以及相关音乐史学、传统音乐研究的心得与经验,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阐释,指出应“整体把握江南传统音乐文化”,认为中国古代的礼乐与俗乐均由国家用乐的制度性引领,各地在国家礼乐制度下

20、设立的各级、各种音乐机构,成为礼乐、俗乐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与渠道,礼乐与俗乐的创制也必然受到区域音乐的融入,同时上下相通,互相影响。因此,各种音乐体裁及相关音乐特征在全国各地所具有的相通性和一致性,正是由于国家用乐体系下沉至府州县,在引领意义上对区域音乐文化产生实质性影响,而各级官府官属乐人在承继国家用乐的同时,又与各地风土人情、方言习俗及区域音乐文化密切关联,受区域民间音调的影响,出现新的创制。众所周知,男性乐人与女性乐人分别在礼乐与俗乐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项阳特别指出:如果不了解雍乾时期禁乐籍、“清妓源”将乐籍中的女乐与“女戏”一并禁除的史实,就不能清晰地认识和解释此后两百年来戏

21、曲等多种音声技艺体裁中女性角色改由男性担当的传统的巨大转变。上述音乐史实在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传承中有着鲜明的遗存。因此,项阳认为,研究江南传统音乐文化应回归历史语境,整体把握,拓展学术理念,循此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笔者对项阳先生所强调的“回归历史语境”“整体把握”“拓展学术理念”的观点深表赞同,这也是“大区域”“长三角”音乐38冯长春/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历史文化研究所应追求的学术目标。长三角地区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彩,历史厚重,需要研究,更需要传承,它是一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一定会为区域音乐的历史文化研究

22、作出积极的贡献。让我们期待在这一研究领域出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更希望“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能为中国“大区域”音乐历史文化研究带来值得借鉴的示范作用。注释:本文据作者2 0 2 3年4月2 2日在首届浙江音乐学院“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补充修订而成。赵维平: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史研究 胡乐的传来及其历史迹象,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2 1。萧梅主编:在田野中触摸历史的体温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2 3。洛秦:音乐1 9 2 7年叙事 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诞生中的中国历史、社会及其人,载 音 乐 艺 术,2 0 1 3年 第1期,第6-2

23、 8页。杨和平:浙江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1 3。杨和平:江南音乐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6。田可文:安徽音乐文化的历史阐释,安徽文艺出版社,2 0 1 8。施咏:江苏音乐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2 3。金桥:石破天惊 二弦传奇 “伯特霍尔德劳弗 档案”胡琴 演奏 曲 分析,载 中国 音 乐2 0 2 0年第2期,第5 4-5 9页。相关文献参见W.A n t h o n y S h e p p a r d,“P u c c n i a n d t h e M u s i c B o x e s,”J o u r n a l o f t h e R o y a l M u s i c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1 4 0,1(S p r i n g 2 0 1 5),4 1-9 2。(宫宏宇、S t e p h e n J o n e s提供)冯长春主编:近现代广东音乐家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1 2。项阳:理念与视角:深层认知传统国家用乐的当下民间存在 以江南文化历史中的传统音乐为例,载 音乐艺术,2 0 2 3年第1期,第6-2 3页。48 音乐文化研究2 0 2 4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