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胸部CT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1747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CT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胸部CT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胸部CT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代霞(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主治医师,荣县人民医院,研究方向:胸部及心血管影像诊断。-72-胸部CT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代 霞 荣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43100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稳定性钝性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胸部 CT 扫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5-2022.05 于本院行钝性胸部创伤检查的患者共计 60 例。根据入组年龄段行组别分设。对照组(中青年患者,n=30)研究组(老年患者,n=30)。比较两组在进行胸部 X 线检查

2、之后,再进行胸部 CT 扫查,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情况。结果 胸部 X 射线检查异常的患者在接受胸部 CT 检查后,对照组中 1 例患者 7.14%(1/14),研究组中 3 例患者 25.00%(3/12);胸部 CT 检查中确定存在隐匿性损伤,需对原有的治疗方案调整;在胸部 X 射线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对照组中 3 例患者 18.75%(3/16),研究组中 6 例患者 33.33%(6/18)胸部 CT 检查中确定存在隐匿性损伤,需对原有的治疗方案调整。结论 在老年稳定性钝性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胸部 CT 扫查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稳定钝性胸部创伤的检出率水平,建议在临床上常规应用胸部 CT 扫查

3、进行探查。关键词:关键词:老年;稳定性钝性胸部创伤;胸部 CT;胸部 X 线;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655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与日俱增1。因意外导致胸部创伤发生的患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该病属于当前急诊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若是患者在机体发生损伤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支持,可能会对患者自身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据权威数据显示,年龄60 岁以上的患者,在所有创伤患者中占比可达 20%25%之间2。而在这些患者中,临床上又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3 分的患者纳入到稳定性胸部创伤的范畴中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可应用到CT 检查技

4、术、X 线扫查技术。其中前者能够将扫描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融合处理影像学数据,后者仅是能够获取到图像,但是却不能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3。此外,老年患者发生创伤性胸部外伤后,通常会较年轻人产生更多的并发症。故临床上亟待寻求一类诊断准确率高的手段应用,以早期确诊疾病。本文则是围绕着胸部CT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后,治疗方式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胸部 CT 及胸部 X线对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的检出价值。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05-2022.05 于本院行钝性胸部创伤检查的患者共计 60 例。根据入组年龄段行组别分设。对照组(中青年患者,n=30)。其中共含

5、男性 16例,女 14 例;年龄 18-59 岁,均值(35.254.29)岁;其中高空坠落 14 例,机动车事故 11 例,其他 5例;研究组(老年患者,n=30)。其中共含男性 15 例,女 15 例;年龄 60-81 岁,均值(71.254.21)岁;其中高空坠落 13 例,机动车事故 10 例,其他 7 例。两组患者性别及受伤原因数据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条件:受试者均同时进行的胸部 X 线及胸部CT 检查检查,最终进行胸部创伤简易评分3 分;均是在本院接受治疗者;剔除标准:仅进行过一项影像学检查;伴发多发伤的患者;转院患者;死亡患者;收缩压90 mmHg,不稳定的

6、患者。1.2 方法(1)胸部 X 线检查方式:选用型 X 线扫描仪。检查时指导患者于立位下接受检查。在进行常规摄片时则是进行正位检查。若是扫查时患者不能够站立,则是考虑先首先将患者患侧抬高,并予以仰卧位摄片检查。若是患者在扫查时出现了神志不清的改变,则需给予高千伏摄影检查,并予以透视点片深入探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73-(2)胸部 CT 检查:选用型 CT 扫描仪。扫描范围从患者胸廓入口的起始位置,一直向着肋骨下缘的位置进行扫查。扫查时仪器的参数设置如下:电流电压为 150mA 及120Kv;扫描时的层厚及层距均为 6mm,扫描时重建间隔及层厚均为 1mm。当扫描完成后,将

7、所获取到的数据图像上传至数据处理工作站中,然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时应用到多元化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成像,曲面重组等。将最终的扫查结果双人核对,若是结果一致者纳入研究,结果有差异者则是由第三人进行判断。1.3 观察指标 两组胸部 X 射线检查正常及检查结果异常患者在接受胸部 CT 检查后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变化。2 结果 2.1 胸部X射线检查正常的患者在接受胸部CT检查后结果及治疗方案变化 在 30 例对照组患者中,均全部接受了胸部 X 线及胸部 CT 检查。最终检查结果显示,胸部 X 射线检查正常患者共计 14 例,其中有 9 例患者出现了胸部 CT 异常表现。在 14 例经过胸部

8、X 射线检查正常的患者中,有 1 例患者在连续胸部 CT 检查中确定存在隐匿性损伤,需对原有的治疗方案调整。有 1 例患者在行连续胸部 X 射线检查后发现存在隐匿性血胸及气胸,2 例患者入住了 ICU。这一组中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治疗方案同前一致。在 30 例研究组患者中,均全部接受了胸部 X 线及胸部 CT 检查。最终检查结果显示,有 12 例患者在入院时胸部 X 射线检查正常,其中 11 例胸部 CT 检查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最终在接受胸部 CT 检查后,改变了这 12 例患者中 3 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均在这 3 名患者的血气胸中插入胸腔引流管进行引流。而在这 3 名患者中

9、,1 例数是经过胸部 CT扫描排除食管损伤及主动脉损伤,另 2 例是通过胸部 X射线检查追踪到了隐匿性血胸及气胸的存在。还有其中有 2 名患者进行了 CT 检查,判定是否存在机体脊柱部位的骨折,4 名患者入住了 ICU。可见,两组胸部 X 射线检查正常的患者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经过胸部 CT 扫查后治疗方案的变化数更高。2.2 胸部X射线检查异常的患者在接受胸部CT检查后结果及治疗方案变化 在 30 例对照组患者中,胸部 X 射线检查异常患者共计 16 例,胸部 CT 检查结果也均呈现为异常改变。其中患者在接受胸部 CT 检查后,导致有 3 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有 1 例需要

10、做 CT 血管造影,有 1 例需做 CT 脊柱检查,有 1 例需插入胸腔引流管治疗。共计 4 名患者需要入住 ICU 接受治疗。在 30 例研究组患者中,共有 18 例患者出现了异常结果改变,胸部 CT 检查结果也均呈现为异常改变。其中患者在接受胸部 CT 检查后,导致有 6 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其中包括 1 例连续胸部 X 射线检查追踪隐匿性血胸及气胸,3 例 CT 脊柱检查,有 1 例插入胸腔引流管治疗。最终 9 例患者需要入住 ICU 接受治疗。可见,两组胸部 X 射线检查异常的患者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经过胸部 CT 扫查后治疗方案的变化数更高。3 讨论 当前已经有诸

11、多文献证实了胸部 CT 相较于胸部 X线的诊断效能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4。但是大部分的研究是局限于成年患者的研究,而并未针对特定年龄段患者进行分组。本次研究中则是根据年龄段进行了分组,探究胸部 CT 相较于胸部 X 线两者之间在不同年龄段患者胸部钝性创伤扫查中的应用价值,最终获得了客观性强的数据。本次研究结果最终显示,在老年稳定性钝性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胸部CT扫查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稳定钝性胸部创伤的检出率水平,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在结果中,胸部 X 线检查所最常遗漏的检查位点即为肋软骨折、肺挫伤及胸骨骨折。一般在肋软骨骨折患者中,受伤部分均是在第 1 和第 2 肋之间。这些软骨通常是位于肋软骨

12、及胸骨软骨的交界位置处。这一结构内部连接结构组织相对较弱。因此,患者在受到外力冲击下,此处是较易出现骨折情况的5。这样的创伤在胸部 X 线上是看不见的。往往会被医师当做肋骨骨折进行诊断。对于软骨损伤的检查,胸部 CT 检查方式更为灵敏,但是当前有关胸部 CT 评估肋软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是比较少的。虽然 X 线检查方式虽然检查方式较为便捷,但是在检查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74-影响的因素。例如 X 线检查方式检查图像处的密度分辨率低,在扫查时可能无法清晰的将患者胸腔内气胸及积液的分布情况予以反应。特别是对于轻度肺挫伤患者,在 X 线检查下成像

13、不清晰,极易出现漏诊的情况。且此外受到患者心影、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自身存在着比较大的误诊及漏诊风险,这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不佳。而 CT 检测方式相较于 X 线扫查方式,不仅获取图像组织的分辨率处于较高水平,还能够直观的将病变区域予以显示,对于轻微的肺部病变检测效果是要显著优于 X 线检测方式的6。一般的临床上所进行的常规CT检查方式对于积液掩盖及积血的肺内病变检出率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微小的肺内病变,应用常规 CT 检查方式检查分辨率仍然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肋骨骨折的骨痕是难以探查到的。针对需进行深入检查的患者还需应用增强 CT 的方式检查。既往有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入院首次行胸部 X

14、 线显示检查结果为正常的患者中,有 50%的患者在胸部 CT 扫描下显示肋骨存在多处损伤,而在其中有 8%的患者存在着可能致命的表现7。结合这一文献内容,建议所有罹患钝性,特别是严重胸部创伤的患者进行一次常规胸部 CT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伤情情况的检出率水平。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原发病多,故更应该应用该类检查方式支持。本研究中所应用到的 64 排螺旋 CT 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特点,在检查时能够弱化重叠影对病灶的影响。故能够更为有效的检查胸部软组织的骨折及损伤情况。分析原因与 64 排螺旋 CT 检查的技术水平高,计算机软件能够有效的借助表面成像及曲面重组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查者能够更为全面

15、的将骨折的移位情况予以反映,最终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依据8。临床上当前有学者也引入了 256 排螺旋 CT 干预,其扫描的精度水平更高,但是不足之处则是在于检查时间长。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伤情实际情况,酌情选取适配的检测技术应用9。从上述论述中,我们能够发现胸部 CT 对于老年稳定钝性胸部创伤的中的应用价值是较为可观的。能够通过观察及探寻到更为细微的影像表现,从而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早期检出。本次研究中则是在胸部 X 线扫描的基础上,再联合了胸部 CT 扫描支持,最终改变了部分患者原有的治疗方案。从本研究结果中能够得出,常规胸部CT检查对于稳定钝性胸部创伤检出率的提升是有应用价值的,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而

16、言。但是并非说胸部 CT 检查并无缺陷,其中最显著的缺陷即为在进行胸部 CT 照射时所应用的显影剂对肾脏有所刺激,应用后可能会增加患者罹患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应用于有诸多并发症的老年患者中。从算法的角度看:常规胸部 CT 算法是较为耗时的,进行该项检查会导致检查时间及检查成本增加;检测时存在辐射:因进行该项检查时是有辐射的,若是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些许影响10。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所选取样本量数量过少,未来将通过延长样本纳入时间,来起到增加样本数的目的。综上,在老年稳定性钝性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胸部CT扫查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稳定钝性胸部创伤的检出率水平,建议在临床上常规应

17、用胸部 CT 扫查进行探查。参考文献 1 俞 佩 佩,蔡 才 本,叶 菲.螺 旋 CT 联 合 DR 对 胸 部 创 伤 的 诊 断 价 值 分 析 J.浙 江 创 伤 外科,2023,28(2):390-392.2 赵春福,吴仕学.观察分析 DR 技术和 CT 技术诊断闭合性胸部创伤的准确性J.健康之友,2023,13(2):22-23,26.3 谢玉玲,杨琦.螺旋 CT 和 DR 诊断急诊胸部创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自我保健,2023,9(10):184-185.4 阚建明.胸部 CT 与 X 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价值及准确率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9):95-97

18、.5 蔡志仕,陈毅伟,张宏伟,等.创伤超声重点评估结合多部位 CT 检查在多发伤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4):810-81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75-6 魏超.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胸部高分辨 CT 诊断与病理检查对照研究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3):107-109.7 莫梅勋,陈子敏,谭毅贤,等.胸部创伤多层螺旋 CT 扫描的技术改进J.当代医学,2022,28(18):44-47.8 王赞强.多层螺旋 CT 在胸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1):179-181.9 马连骏,郝引.64 排螺旋 CT 诊断胸部创伤的效果探究J.特别健康,2022,11(22):37-39.10 陈英.螺旋 CT 在急性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自我保健,2022,26(19):7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