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建筑艺术欣赏世界建筑艺术欣赏目录一、世界未来城市文化建筑艺术欣赏(陈继飞)二、中国传统民居欣赏(张波)2一、世界未来城市文化建筑艺术欣赏未来城市以国际化为视野,以独特的规划理念和设计特色在建筑界脱颖而出。未来城市是人们理想中的城市,它给人一种科技感和幻想感。而未来城市的文化建筑更是体现地方文明特色的,应该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3未来城市像莲花般的建筑,大气、纯洁、富有科技感。可称“倾城莲花”。4安庆市水上运动中心方案富有曲线美、层次美。5成都崇州湿地公园商业会所方案像蝴蝶般落地建筑,极富艺术渲染。6某剧院有着中国风的建筑风格而又不失现代感,所谓是古今结合。7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
2、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8某办公楼方案颜色鲜艳,结构奇特,材料质感好。有立体效果,时尚,现代,9成都规划展览馆方案体量大气的正方形和棋盘式外表更具有文化性和科技性。10奉新项目以精美图案为外表,就像给建筑加了一件华丽的衣裳,富有艺术氛围。11功力国际砖瓦文化博览馆方案此建筑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极富科级感。12花卉博览会博览园项目次方建筑犹如多条团鱼的头,他们在遥望着江海。13静安文化中心这是笼网包裹中的建筑,感觉十分安详。鸟笼之家。14李政道图书馆次建筑外墙采用贴砖材料,体现自然感。15某
3、会展中心这个建筑的跨度很大,给人一种很大气和豁达的感觉。16某体育馆场这个锣鼓朝天的建筑显得十分神圣。17某商业项目次建筑的外墙设计了城市的天际线,体现了城市的繁华。18美国Longaberger总部“篮子”大楼大胆创意“篮子”大楼19建筑欣赏:孟买NamasteTower这奇特的建筑有着精美图案,极富民族气息。20相机造型的创意设计此般相机、音响的媒体式建筑,创意新颖,体现炫时代的感觉。21MichaelJantzen创意作品:风型展馆创意很特别,采光也好,通风也不错,挺有艺术创作感。22天空之城概念建筑设计欣赏天空之城极富高科技感23中国首家水上白金级七星级酒店:湖州喜来登温泉酒店“O”型
4、建筑立与水面的感觉很时尚24二、中国传统民居欣赏传统中式风格首先是一种文化的,更是是一门造型艺术,传统中式风格单体往往并不宏大,但通过一个个单体有机组合,主次分明,互相协调,形成一组完善的建筑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文化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人文性文化是指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均全面加以尊重和关怀的文化,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理论所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25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
5、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理想。26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以显示其隐秘性。27江南徽派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
6、建筑大师所推崇。主要流行于徽州六县与严州大部以及周边徽语区(如安徽旌德、石台,江西浮梁、德兴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28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29南方吊脚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
7、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30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31西北窑洞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
8、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32古老的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但是他的开凿真的如我们想象中挖个洞那么简单吗?虽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弃窑者多,造窑者少,但是我们从实地考察窑洞现状中可以发现单孔窑洞的宽一般是3.3米到3.7米之间,高3.7米到4米之间,交口0.3米到0
9、.4米。进深有1.7米到1.9米,平桩高有1.8米到2米,拱部矢高1.7米到1.8米。33东北民居东北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区特色,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东北民居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如果说什么地方的建筑才是中国典型的建筑,并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建筑风格,那就是东北老百姓的房子。34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这一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建筑格局的风格最后演绎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风俗习惯,甚至还发展成带有等级性质的封建规则,人们观念中以北为
10、上,南面次之,甚至坐北面南成了君临天下的带名词。35藏区碉房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36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
11、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37蒙古包蒙古包是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地方性建筑,对此已经有民俗学和建筑学等视角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蒙古包是技术的建构和文化意义的体现,其二者又有关联性。蒙古包建筑从材料到结构以及形状,不同于中国古代江南的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与现代的房屋建筑更有天壤之别。所以,难登传统技术史和建筑技术史的研究的大雅之堂。38信仰萨满教时,屋内供奉的是“翁衮”,“翁衮”是用木材、羊皮、毛粘等制作成的祖先的象征,是附有灵魂的保护神。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制作它,并通过仪式祭祀它。建立偶像和自己,和代表生产的乳房之间的关系,以求得它保
12、佑着生产和生活的顺利和兴旺,为人们带来利益和护佑。39维吾尔民居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经济早就以农业为主,因此在维吾尔族居住的地方,村庄很多。信仰伊斯兰教后,其民居形式深受波斯阿拉伯的影响。房屋为中亚地区的平顶,呈方形,墙壁是泥土夯筑的,有较深的带护栏的前廊。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是弹唱、休息、餐饮之所。维吾尔族的建筑物有其独特风格。房屋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连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40住宅有前室后室、客室后室、外间客室等几种组合形式。室内设有壁炉、璧龛。壁炉用来取暖,壁龛用来存放物品。壁龛和
13、壁炉均饰以精致的石膏花。墙壁用砖砌成图案花纹或挂有壁毯,地上铺设地毯或毛毡。室中央放有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由装饰巾遮盖。41新中式现代居住建筑新中式就是中式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运用,从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的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循章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42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43南方园林派南方园林派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精致的景观和空间处理手法独步天下。该派建筑多以苏州园林为主要传承对象,亭、台、楼、阁、轩等也多仿造苏州园林样式。景观营造手法借鉴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白墙青瓦、高大的马头墙、飞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点。整体建筑形象可用“粉墙黛瓦”来形容,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意油然而生。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