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治社会学-重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138231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社会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政治社会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一. 名词解释 (1)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是个人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从个体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内容: 1.对于政治体制的体认, 2.党派态度, 3.政治参与。 (2)政治合法性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政治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最初含义是指国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中世纪以来,合法性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现在的合法性意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因此,即使我们对政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我们通常也要服从它。大多数人都不想交个人所得税,但我们基本上都交了,而且是老老实实地交的,因为我们觉得政府有向我们征税的合法权利。” 韦伯的合法性:传统合法性、个人魅力型的合法性、法理型的合法性 (3)公民文化 阿尔蒙德和维巴认为,在一个以参与型文化为主、地域型和顺从型文化为辅的社会,民主政治容易得到稳定发展。这种文化就是公民文化。 因为,公民文化能使公民向政府表达他们的偏好,但在具体问题上又不会完全拒绝精英所做的决定;公民感到能够影响政府,但又经常选择不这样做,以便给政府一定的弹性。公民文化具有以下特点:是一种忠诚的参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结合但不取代顺从型的和地域型的政治取向。 公民文化三大特征: 1.混合文化(最显著特征) 2.平衡文化 3.参与者文化 (4)诸神之争 诸神之争是马克斯·韦伯用来指称现代西方走出一神统治之后的价值多元局面的一个命题。诸神之争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价值之争的鲜明体现。所谓诸神,是对现代主流的三种政治价值形态: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一种说法。诸神之争的主要指向自然是价值观念的争端,而价值观念上的意识形态对峙,其实就是诸神之争中诸神都试图扮演先知与煽动家角色的结果。在各种对立且不可调和的终极价值主张中,秉持不同价值立场的各种“神祗”鼓励、煽动或径自驱使人们信奉尾随自己的价值主张,试图让人们处在一种反智的迷蒙状态。 (5)政治分层 (一)罗伯特·达尔,政治分层可以分为四个阶层: 有权者阶层,谋求权力者阶层,政治阶层和无政治阶层。 在政治地位上最低、同时与政治没有任何制度化联系的阶层就是无政治阶层,在大多数社会中,绝大多数都是无政治的阶层。 (二) 政治参与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安东尼·奥罗姆): 1.旁观者活动 2.过渡活动 3.斗士活动(政治阶层中最关心政治并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资源的人)。 二.简答题 1.第二章第一节:何为政治,何为政治权力 (1)何为政治: 1、作为公共事务和政府艺术的政治 2、作为妥协和共识的政治 3、作为权力和资源配置的政治 (2)何为政治权力: 1、生物学的 2、心理学的 3、文化的 4、理性的 5、非理性的 6、合成的权力 (3)政治权力何以必须: 秩序、繁荣与美德 混乱、萧条与道德滑坡 返回“自然状态” (4)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政治权力的存在 政治权力的维持 政治权力的功能是解决威胁集体生活的冲突,或者解决冲突塑造共同的政治生活,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得以可能,它是政治生活的凝合剂。 人类为了过上比较体面,富庶的生活,需要处理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二是技术,三是文化才能,四是个人的偏好和欲望,五是制度安排。 最为终极性的问题就是个人的偏好和欲望要求,其次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资源的稀缺又是个永恒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偏好和欲望,需要通过社会生活、政治手段来追求和实现。 物质资源稀缺——偏好、欲望难以充分满足——资源配置 三种资源配置方式 (1)经济方式:自愿、平等、互惠、竞争 (2)政治方式:竞争、强制 (3)道德方式:自利、利他 冲突与合作是不变的主题,强制就变得不可缺少,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以及整个人类生活成为可能 2.现代民主兴起的条件 (1) 经济发展 现代化理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政治上一定会现代化、民主化。 (2) 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发展与民主》一书认为,那些会在民主转型中受益的阶级将是民主运动的推动者与捍卫者,那些会在民主转型中受损的阶级将是民主运动的反对者,只要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开民主倒车。 (3) 文化影响 总的来说,除非一个地方的政治文化是支持民主的,否则,这个地方无论经济发展有多高,阶级结构如何现代,它实现民主的可能性都很小 但是,文化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移植式民主发展很难存活 (4) 市民社会 强调公民社会和民主关系的人一般偏重公民社会或社团的外部效应,即这些社会团体可以为自己的成员提供表达的渠道,可以用自己动员起来的力量来对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回应自己的要求,从而制衡政府。形成多元的政治格局,或民主政治的格局。 (5) 社会资本 林南认为,社会资本就是“行为人在行动中能够获得和使用的、嵌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皮埃尔·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植根于“一个或多或少制度化的、人们能够相互了解和认可的持续的网络中。 社会信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部分,社会信任是指对不认识的人、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今后也不一定会打交道的人的信任。社会信任度高,则其社会资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 信任是社会文化密码的一部分,而文化密码像基因一样是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世代相传的。 (6) 国家能力 王绍光指出,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民主。 一些人认为,一个政府如果比较弱,一推就倒,那么更容易实现民主。但是,能推翻一种制度,就能建立民主制度吗?一个高效的民主制度吗? 3.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 1、道德理想主义与实用道德主义; 2、重视伦理、礼治(以孝治天下)与忠君爱国; 3、君臣共治与君尊臣卑; 4、民本与君本; 5、现实政治的总体特点是专制而非民主,人治而非法治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化 党与人民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理论表述与党国——群众(百姓)的庇护—依附关系的实践表现之间的紧张 为人民服务与忠党爱国之间的紧张 公仆与主人的官方定位与民之父母的现实表现之间的紧张 三.论述题 大概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政治文化本身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政治文化自成体系,作为一个外在于政治体系的独立变量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交互作用;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又内化与政治体系中,通过影响政治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为者发挥其微妙的功能。政治文化的这一双重性使得它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也呈现双重性:一方面,政治文化外化于政治制度之外,形成了政治制度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内化于政治制度之中,构成政治制度的内在精神。 作为政治制度外在环境的政治文化,主要通过提供合法性的方式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政治合法性是一个价值问题,直接源自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何为正当或正确”所持的观念和判断。不论立足于怎样的合法性基础上,政治制度都必须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相适应。 政治制度由于政治文化的内化作用而显现出特有的制度“基本倾向”,这种基本倾向 通常被称为制度文化或制度精神。政治制度离不开人的修订与实施,而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者在制定修改规范时都不可避免的带上个人的主观意识,将其个人的政治取向引入制度之中,另一方面,已形成的制度文化或者制度精神又对每一个行为者有教育和约束的作用使其不自觉的按制度的文化规则行事,主动与政治文化的主流精神保持一致。 二、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1、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根植于人们的额主观心理构造中而潜移默化的沉淀于新的政治制度中)。 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稳定的政治认同。 2、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时新旧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 3、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是巩固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 三、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关系: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在设立之初都有其欲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度的内在结构以及制度的具体设置: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和转化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政治制度的运作是指将规范作用于个体和组织,对合乎规范和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支持或限制的过程,这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和变换的过程,从政治沟通的角度看,政治文化的取向,规范,协调功能就是政治文化在政治行为者接收、提炼、处理政治信息过程中实施影响的能力。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政治制度结果指的是那些规范在个人或组织的政治行为中得到遵守或排斥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