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点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2022·山东文综·T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掩埋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全部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
A.城邦公民的公正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解答关键是结合雅典的社会政治状况对“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进行精确理解。
【解析】选A。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公民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每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同的。但题干中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而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说明对生命公正的敬重,超出了公民等级的范畴,A正确。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与正确答案
的对应度
推断理由
A
正确选项
不写明他们的家世是对公民生命公正的敬重
B
干扰选项
对战士的敬重能体现对军事的重视,但该选项不是核心信息的反映
C
干扰选项
题干没有涉及宗教信仰
D
错误选项
随着雅典民主化改革的推动,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渐渐淡化
2.(2022·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假如公民试图自杀,必需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敬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答关键:生疏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解析】选C。古代雅典留给人类文明最大的成果是其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故A错误。雅典城邦不禁止自杀,而是自杀行为须得到城邦的允许,故B错误。公民试图自杀是个人行为,但这一个人行为必需得到允许,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C正确。D与题干材料无关。
3.(2022·福建文综·T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打算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解答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学问进行精确推断。
【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古代雅典全部公职人员都要受到民主机构的严格监督,违法者被惩处,这里强调了民主机构运作和法律制度存在的意义。据此,可以推断只有D最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D。
4.(2022·海南单科·T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依据法定程序,从拥有确定财产的居民中选择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转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解析】选D。题干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错误;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审判程序,与B无关;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陪审团参与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正确。
5.(2022·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患病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
A.贵族逐步丢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实行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进展中起打算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全都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罗马法,涉及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诞生。解答时一要留意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呈现了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二要理解《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解析】选B。据所学学问,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今,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任凭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疼惜。但罗马法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仍是贵族意志的体现,故A、D不正确。由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故C不正确。
6.(2022·江苏单科·T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接受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疼惜,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推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疼惜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疼惜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疼惜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疼惜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罗马的法律。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分。
【解析】选A。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疼惜,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A正确。万民法的产生一般说在公元前3世纪,建国初的罗马还未产生万民法,B错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C错误。居民不愿定是罗马公民,D错误。
7.(2022·广东文综·T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打算也具有法律效力,由于依据赐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丢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罗马法。
解答关键:理解法律在罗马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选D。由题干中“依据赐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具有重视法律的传统,可见D正确。《社会契约论》为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排解A;B不符合题意;C中的“君权神授”题干没有涉及。
8.(2022·四川文综·T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全部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学问。
解答关键:知道西塞罗是自然法的代表人物及自然法的含义。
【解析】选A。本题比较简洁,万民法、公民法和十二铜表法均是人定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和理念。
9.(2022·安徽文综·T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学问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预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生疏,悄然发生变化。确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头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生疏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生疏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相互敌视的缘由,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宝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依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生疏由确定转向否定的缘由。(10分)
(3)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沟通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不同时期,各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和融合。第(1)题主要从图中挖掘信息,侧重依据图例分析回答;第(2)题主要从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明进展的程度进行对比作答;第(3)题因素主要依据材料一反映的地理环境、材料二中文明进展的程度方面作答;生疏从文明的碰撞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方面作答。
答案:(1)通过商路沟通;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东西方沟通加深(欧洲人的生疏趋于全面,转变了对东方生疏的抱负化);东西方历史进展的差异或西方进展快速与中国进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沟通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进展等,拓展了文明沟通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沟通呈现出简洁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沟通具有互鉴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进展;文明沟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