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第1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教师职业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了解教师职业专业性质和特点;2.领会教师职业使命和价值,了解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发展过程与特点;3能利用相关知识对自己职业理想和信念进行分析与评价,据此对自己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设计与规划;4.区分不一样学生观,掌握当代学生观基本内涵和特点;了解学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5.联络实际分析学生生活环境,明确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6.认识师生关系性质、特点及其功效,知道师生关系基本内涵和构建策略、师生互动结构与方式。第2页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 教教 师师第二节第二节 学学 生生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
2、生关系第3页第一节第一节 教教 师师一、教师职业历史和现实状况一、教师职业历史和现实状况(一)古代教师职业(一)古代教师职业 古代教师职业含有以下特点:首先,教师作为思想文化和知识结果传递者,道德行为权威和表率,对学生学习和思想行为含有绝正确主导作用。其次,教师还没有从官僚集团中完全分离出来,教师队伍很不专心、不安心、不稳定。第三,对于教师选择和评价主要是一个政治性、伦理性而非专业性标准和要求。第四,教师缺乏专业化培养和训练。第4页(二)近代教师职业(二)近代教师职业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暴发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化生产要求普及初等教育。为满足普及初等教育对
3、教师需求,各国纷纷建立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和训练小学教师。自17世纪末起,师范教育和教育科学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教师职业开始初步专业化。第5页(三)当代教师职业(三)当代教师职业 在当代社会,教师职业含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教育改革和发展要讨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科知识方面教授,还应成为教育方面教授。其次,教师教育从职前教育延伸到职后培训乃至终生教育和学习,由大学阶段延伸到教师所任职学校实践反思、教授引领和同行互助。第三,实施严格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四,教师职业待遇、社会声望和专业权力不停到达提升和改进。第6页二、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二、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1.教师职业专业性质教师职业专业性质国内外教师
4、专业化理论与实践表明,教师职业专业性应该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知能。指教师从事专业活动应该含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是专业条件中首要条件。(2)专业道德。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应该具备专业精神、专业理想、专业品格和专业行为规范。第7页(3)专业训练。长时间系统专门职业训练和不停进修学习机会,是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专业必要途径。(4)专业发展一方面,教师需要经过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不停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其次,教师在临床专业实践中不停探索、反思、合作、交流、分享,从中获得丰富实践性知识。第8页(5)专业自主 教师专业也应拥有相当程度自主决议和自由裁量权利。这既是基于国家和社会对于专业
5、人员因为拥有普遍较高专业知能和专业道德而给予一个信任,也是专业人员按照专业水准和要求开展专业活动,从事独立判断、决议和行为一个基本条件和保障。(6)专业组织 首先,教师专业组织对政府教育政策有很大影响力,以提升教师政治、经济和专业地位,维护教师职业权利、利益,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与此同时,教师专业组织也发挥监控教师专业行为以保障客户和社会利益、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和声誉功效,以此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9页2教师专业化内涵与历程教师专业化包含两个相互依存基本方面:(1)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在教师群体努力和国家、社会等方面参加和支持下,使教师职业符合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
6、位,从而由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过程。第10页(2)教师个体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依靠专业组织,经过长久专业教育和学习,取得专业知识、能力、道德,依据一定专业权利和责任从事各项专业实践活动,成为专业工作者成长和发展过程。第11页三、教师职业使命和价值三、教师职业使命和价值(一)教师职业使命(一)教师职业使命1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职责和使命。2传承人类文化知识、引领社会思想价值是教师主要使命。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关键使命。第12页(二)教师职业价值(二)教师职业价值1教师职业外在价值(1)经济收入(2)职业权力(3)职业声望第13页2教师职业内在价值伴伴随
7、教师工作付出与贡献,是学生成长和进步。教师从中取得了其它职业难以享受信任感、尊敬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生命价值在学生成长中得以延续,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得到释放和提升。第14页四、教师专业素质四、教师专业素质1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建立在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高尚社会公德之上。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方面是为人师表。教师事业心是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中关键和关键要素,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根本前提,是教师其它方面素质提升基础和根本确保,是推进教师含有革新意识和能力主要动力。第15页2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经过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对教育对象、内容、过程、结果质量等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理性认识和信
8、念。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行为理性支点,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主要差异,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一样于以往对教师要求主要方面。第16页3专业知识(1)本体性知识(2)文化知识(3)条件性知识(4)实践性知识 第17页4专业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3)教育监控能力(4)教育研究能力 第18页五、教师专业发展五、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含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亦即教师素质结构不停更新、演进、提升和完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其专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经过教师学习研修和实践反思不停实现。第19页2.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首先,教师教育由此突破职前教育和院校培养模式,延伸为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
9、、终生化。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久、不停努力和奋争过程,这一过程。第三,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步骤和场所在任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发挥院校作用同时,应该以任职学校为本,主动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应该在向书本学习同时,努力向实践学习,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第20页第二节第二节 学学 生生一、学生观历史演变和当代特征一、学生观历史演变和当代特征(一)学生观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荀子西方宗教学说洛克、卢梭、赫尔巴特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以杜威“儿童中心”教育运动二战后新传统教育思想复归。第21页(二)当代学生观基本内涵1学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人2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未成年人3学生是一个有着
10、独特精神世界人4学生是一个有着特定责权关系人第22页二、学生发展社会化过程与特征二、学生发展社会化过程与特征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复杂,人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个体社会化从社会化本身性质与水平来说,可划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两个不一样又相连阶段。学生社会化过程主要完成是个体次级社会化。次级社会化是在初级社会化所形成普通化自我基础上,深入对某种特殊社会角色或专门化活动认同,进而形成某种特定社会角色自我。第23页三、学生生活环境与学校教育三、学生生活环境与学校教育(一)学生家庭生活与学校教育 学生家庭生活对学
11、生发展影响含有以下优势:一是偏于感性、富有些人情味。二是愈加放松和自由。三是学生在家庭中位置往往是比较个体化合特殊化。第24页(二)学生同辈群体与学校教育学生同辈群体是学生因某些共同和相近因素(如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发展水平等)而较自发形成非正式群体。学校教育应该认真研究和主动尊重学生同辈群体,一方面要适当认同和吸收青少年亚文化,以此来来改造和重建学校文化,使师生关系民主和开放,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更新;其次,学校教育也需要对青少年亚文化控制和引导,保持与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一致。第25页(三)学生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主要组成部分,
12、也使人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样、便捷。社会文化生活广泛性、灵活性、丰富性、煽情性、开放性和多元性更能吸引青少年学生参加,也更符合青少年学生兴趣和活动方式,这是当代学校教育必须面正确现实挑战。第26页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主要意义一、师生关系主要意义(一)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以特定方式结成复杂互动关系。第27页(二)师生关系意义师生关系教育意义师生关系生命意义师生关系文化意义第28页二、师生关系内涵与建立二、师生关系内涵与建立(一)师生间社会关系首先,教师作为成人社会代表,进行着社会规范和社会经验代际传递,促进学生社会化。第二,
13、师生之间存在着法律关系。第三,师生都作为一个社会组员,必定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二)师生间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主导层面。没有教育关系,教育活动就难以发生;教育关系不良或教育关系错位,教育质量和效果会所以而大打折扣。(三)师生间心理关系师生间心理关系包含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第29页三、师生互动三、师生互动(一)师生互动要素与组成1师生互动主体2师生互动基础和条件3师生互动过程4师生互动结果第30页(二)促进师生互动策略一方面,要努力转变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及其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民主平等互动主体。其次,应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深入、有效参与。当下,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已不乏学生
14、参与和互动。第31页思索与练习思索与练习1教师职业能够称为一门专业吗?我国教师专业化应确立什么样目标?处理哪些问题?2依据教师素质结构,你认为当代教师应该含有哪些方面素质?怎样改进教师教育,以帮助教师形成良好专业素质?3教师专业发展含有哪些内涵和特点,怎样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现实中师生关系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怎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主动师生互动?5当代学生观与传统学生观点区分是什么?当代学生观有哪些基本内涵?现实中存在哪些不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学生观?怎样确立符合时代特点学生观?6学生生活环境与学校教育有哪些联络和差异?怎样合理吸收和利用学生生活环境,改造和重建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