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步骤一:导入步骤一:导入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第1页 古人曾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人曾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真能够劝退一个人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真能够劝退敌人百万强师?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敌人百万强师?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并思索烛之武是怎烛之武退秦师,并思索烛之武是怎样不战而屈人之兵?样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页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第3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文义,积累文言词汇3.熟读成诵第4页左传左传我国我国第一部叙事第一部叙事详
2、细编年史详细编年史著作著作编年史:按历史事件发生编年史:按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次序统计。时间次序统计。第一部编年史为春秋,第一部编年史为春秋,但叙事简略。但叙事简略。第5页史书常见几个体例史书常见几个体例(一)编年体编年体:是一个按年月日次序编写史书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一部记事详明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二)国国别别体体:是一个先分不一样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体例。国语战国策等均采取这种体例。(三)纪纪传传体体:是由司马迁
3、开创以人物记传为中心史书体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直至清史二十四史均采取这种体例第6页步骤二步骤二自主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指导(一)字音词义字音词义自由朗诵课文,画出不认识自由朗诵课文,画出不认识和不了解字词和不了解字词依据注释,纠正读音依据注释,纠正读音要求:要求:把注音写在课文里生字上。把注音写在课文里生字上。第7页氾氾南南佚佚之狐之狐夜夜缒缒而出而出共共其乏困其乏困朝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而夕设版焉阙阙秦秦秦伯秦伯说说逢逢孙孙第8页齐读课文。第9页步骤三:步骤三:自主学习指导(二)自主学习指导(二)疏通文义疏通文义依据注释,了解文义。要求:阅读注释,尝试翻译。第10页词语解释&语段了解第一段
4、:第一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11页秦晋围郑示意图秦晋围郑示意图第12页第二段:第二段:佚佚之之狐狐言言于于郑郑伯伯曰曰:“国国危危矣矣,若若使使烛烛之之武武见见秦秦君君,师师必必退退。”公公从从之之。()辞辞曰曰:“臣臣之之壮壮也也,犹犹不不如如人人;今今老老矣矣,无无能能为为也也已已。”公公曰曰:“吾吾不不能能早早用用子子,今今急急而而求求子子,是是寡寡人人之之过过也也。然然郑亡,郑亡,子子亦有不利焉!亦有不利焉!”()许()许之。之。第13页步骤四步骤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一、通假字一、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二、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烛之武退
5、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第14页三、古今异义三、古今异义是寡人之过也。四、特殊句式四、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第15页步骤五步骤五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给词语中标红字注音氾氾南南 佚佚之狐之狐 夜夜缒缒而出而出 共共其乏困其乏困 朝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而夕设版焉阙阙秦秦 秦伯秦伯说说 逢逢孙孙第16页二、解释句中标红词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若若使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见秦君,师师必退必退臣臣之之壮也,犹不如人壮也,犹不如人是是寡人之过也寡人之过也第17页三、翻译以下句子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是是寡人之过也寡人之过也第18页步骤五:作业布置步骤五:作业布置复习烛之武退秦师第一二段,预习剩下段落。思索烛之武是怎样劝退秦师。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