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常见句式第1页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句式。其常见形式有以下几个判断句第2页1.“者,者,也也”。“,也也”“,者也者也”。“者,者,”“者,者,者也者也”等形式。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陈胜者,阳城人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噌吰(chnghng)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第3页2.采取副词采取副词“乃乃”“即即”“则则”“皆皆”“是是”“诚诚”“为为”等表示判断。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即今之傫(li)然在墓者。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第4页3.采取否定副词采取否定副词“
2、非非”表示否定。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第5页文言文中,有些语句主语是动作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被动句第6页1.“见见”“见见于于”“于于”表被动。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臣诚恐见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第7页2.“为为”“为为所所”表被动。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予群
3、从所得。恐为操所先。第8页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份情况,对省略成份把握,有利于完整了解句子意思。文言文中省句通常有:省主语,省宾语,省谓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于”。省略句第9页文言中倒装句,是相对于当代汉语句序而言,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倒装句第10页1.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成份,置于谓语动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成份,置于谓语动词前面,以示强调。词前面,以示强调。如:“洎(j)不之信”洎:介词“等到”之:宾语前置,放在谓语动词前信:动词,相信 等到不相信他时候。(洎(j)不信之)第11页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
4、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何:什么 操:携带,带了大王来时候带了什么?(大王来操何)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人:这么人假如没有这么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斯人,吾与谁归)第12页(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我,第一人称代词。欺:坑骗古代人没有坑骗我。(古之人不欺余也。)第13页(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断句停顿惑:疑惑、疑难不知道断句停顿,不处理疑惑之处。(不知句读,不解惑)第14页(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么籍:项羽名以:介词。凭借。在这句,它与“何”
5、组成疑问代词,“何以”即以何,意为凭什么,怎么能。要不是这么,项羽又凭借什么(生气)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籍以何至此)第15页2.定语后置: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定语后置: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品质与特征。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或代词品质与特征。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蚯蚓没有尖锐爪牙,强硬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都是因为专心专一缘故。(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第16页文言中定语后置有以下几个情况。(1
6、)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四海这么大,又会有几个人呢?(大四海,有几人欤?)第17页(2)用“者”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s)一石。”或:可能,有时日行千里马,一餐可能会吃掉一石粟米。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第18页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会置于句后作补语。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位置,译成当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din)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
7、草颜色还要青。(青,于蓝取,于蓝青)第19页(2)介词“以”组成介宾短语,在今译时,普通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以:把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以事具告。第20页(3)还有一个介词“乎”组成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份。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相当于介词“于”,在。出生在我前面(人),他知道道理也比我早。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第21页3.主谓倒装:这种情况极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主谓倒装:这种情况极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感叹。烈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你太不聪明了,哎。汝之不惠,甚矣。第22页练习一练习一1.夫战,勇气也。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判断句。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判断句。被动句。5.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第23页练习二练习二1.未之有也?4.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未有之也)主谓倒装。(回贤哉)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宾语前置。(有何厌)5.贤哉回也!定语后置。(高之庙堂 远之江湖)定语后置。(知其事之宾客)第24页谢谢!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