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12294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热带地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关键词:虫媒传染病 Preventionandcontrolofimportantinsect-borneinfectiousdiseasesintropicalzone. 诸多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但与地理条件、季节气候有关,而且与该地区生存的虫媒种类也是息息相关的。现就不同地理条件、季节气候、虫媒种类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作一探讨。 1热带地区一般自然地理特征与虫媒生存种类的关系 热带地区是以赤道南北两侧的回归线为界,即南北纬2327之间的地带称为热带。与热带相毗邻的区域,即南北纬3540之间的地带称为亚热带。热带区域大部分在非洲,其次拉丁美洲、亚洲和太平

2、洋群岛。中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及其南海诸岛、广东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南部区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雨水较多,四季不大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体分为赤道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四种气候群。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在高温和高湿的自然条件下,适宜微生物、寄生虫和有害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也正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容易引发虫媒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因而,虫媒传染病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特有和多发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虫媒生存种类有着紧密关系。 2传播传染病的媒介昆虫的界定 传播传染病的媒介昆虫(简称传

3、播媒介)的确定对于虫媒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首要的意义。 一种昆虫能成为传染病的媒介,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生态学特征:证明在自然情况下有嫌疑的昆虫吸食宿主的血液或其他可能有效的接触;流行病学特征:证明有嫌疑的昆虫在发生的时间或空间与宿主的发病之间有令人信服的生物学关系;自然特征:要有自然感染的一致性,并经多次重复证明,在自然情况下受嫌疑昆虫染有与人类感染期相同的病原体;实验室特征:实验证实嫌疑的昆虫具有传播病原体的能力;生物学特征:对主要媒介尚须考虑生物学梯度,那就是嫌疑昆虫的种群数量的大小应与易感宿主的发病率相一致。 总之,一种昆虫能成为传染病的媒介,通常需要具备6个条件:必须是当地的优势种;必须与

4、人发生密切接触:如果病原体的寄生部位是血液,昆虫必须是吸人血,兼吸畜血的媒介,吸血频率越高,传播的机会越大;在昆虫体内能检出自然感染的病原体,而且已发育到感染期;在实验室中能人工感染成功并完成其传播环节;昆虫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与所传播疾病的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相一致;对外界不利因素有适应能力,如耐旱、耐寒和抗药性等。 在具有传播媒介能力的昆虫节肢动物中,以蚊类最多,据已登记的535种虫媒病毒中,从蚊类分离到的病毒265种,几乎占50%,其中以伊蚊属和库蚊属占首位,其次为按蚊。带毒的伊蚊达117种,库蚊103种,按蚊50余种;而从蜱分离到病原体的有116种,占虫媒病毒总数的21.08%。 3传播媒

5、介与传染病的关系 不同的传播媒介可以引起不同的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按照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属性可分为。 3.1虫媒性病毒传染病又可分为虫媒性病毒脑炎:包括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方马脊髓脑炎、西方马脑脊髓炎、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圣路易脑炎、墨累山谷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羊跳跃病、波瓦桑脑炎、中欧脑炎等;虫媒性病毒出血热: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基孔肯雅病、黄热病、鄂木斯克出血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拉沙热、马尔堡病毒病、埃波拉出血热、李夫特山谷热等。 3.2虫媒性立克次体与埃立克体传染病主要包括恙虫病、鼠源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Q热、斑点热、猫抓热

6、、战壕热、埃立克体病等。 3.3虫媒性细菌传染病包括鼠疫、土拉弗氏菌病(野兔热)等。 3.4虫媒性螺旋体传染病包括莱姆病、蜱传回归热等。 3.5虫媒性原虫病包括疟疾、黑热病、弓型体病等。 3.6虫媒性蠕虫病包括丝虫病、眼结合膜吸吮线虫感染、美丽筒线虫病等。 4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虫媒性传染病大多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危害大,易引起人畜爆发流行。 鼠疫曾是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曾多次流行,其中有3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在公元527565年,起源于埃及西奈半岛,经巴勒斯坦,而后席卷全球,死亡人数近1亿;第2次于14世纪发生,来势更凶猛,历史上称为“黑死病”,仅欧洲死亡人数就有2500

7、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25%;第3次源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波及32个国家。仅在我国就死亡102万余人。解放前10年每年平均死亡2.2万余人。 虫媒性寄生虫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成立的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要求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和血吸虫外,其余4种为疟疾、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均为虫媒寄生虫病。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0多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1亿现疟病人,有100200万人死亡。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淋巴丝虫病约有2.5亿人受染。有9亿多人生活在受感染威胁的地区,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

8、岛国的大部分国家尤为严重。利什曼病是白蛉传播的疾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和国家,每年新感染的患者约有40万人。 虫媒性病毒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病,登革热是其中之一。该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已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在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从1779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至今,已在东南亚、非洲、大洋洲和中美洲98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成为这些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已知的虫媒性传染病主要有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鼠疫、登革热、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等。虫媒性传染病除了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外,对国家、地区的经济开发、旅游事业发展等都

9、有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世界生态环境、气候及诸多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变,出现了一些新旧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如在北美发生西尼罗热、在非洲发生黄热病,在东南亚一带发生登革热,马拉维发生鼠疫,危害均极为严重。 5虫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虫媒性传染病大都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本质上是野生动物间的流行病。只有人类进入疫源地,才有可能受到节肢动物的侵袭而感染,这种感染只是病原体传播循环的末端,在自然界中保持和播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地存在大量传播媒介,并将这些病原体通过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的方式传播给人类。虫媒传染病与其他传染病在人类中的流行原理是一样的,只有当宿主、传播媒介和易感群体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

10、在并相互作用时才能完成,同时要受社会环境、自然地理因素和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1 人不是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动物是虫媒传染病的宿主 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一般不是人,野生的动物、牧养的家畜和家禽才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宿主,并且往往是通过媒介昆虫节肢动物叮咬人或人接触这些宿主的血液、排泄物才受感染而发病。多数虫媒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宿主内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而在人体内感染后则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汉坦病毒、乙脑病毒、登革病毒等在鼠类、猪类、蚊虫类感染后并无明显的症状,而在人类感染后则分别引起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登革热等。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的强弱、群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虫

11、媒传染病是以蚊、蠓、蜱、螨、虱、蚤、白蛉等昆虫节肢动物的吸血叮咬引起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这类疾病的传染源,具有以下特征: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方式是以动物昆虫人的形式传播,而以人昆虫人的形式传播极少,也尚未发现虫媒传染病的人人传播方式。辐射性传播。当一宿主携带某种病原体时,可以被无数媒介吸血叮咬人类造成当地多人发病,极具辐射性。也可以随气温变化,媒介迁移栖息地时,将病原体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地区,引起扩散,波及更广范围。季节性传播。当宿主处于冬眠季节时一般不传播,宿主进入冬眠状态后,体内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呈隐性感染,不具传染源作用,当宿主越过冬眠季节后,病原体才开始繁殖,再成为具有传染作

12、用的宿主。 5.2 媒介昆虫是人类感染虫媒传染病来源的基本途径 昆虫节肢动物是人类感染虫媒传染病的传染媒介,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的刺叮吸血而感染,主要的媒介昆虫有蚊、蜱、螨、蠓、虱、蚤、白蛉等。除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外,还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感染。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虱传斑疹伤寒等均可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传播。 5.3 人类群体都是虫媒传染病的易感群体 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群体一旦遭到携带病原体的媒介昆虫攻击后都可以发生疾病。但人和动物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对虫媒传染病的病原体却各有不同的易感性,如疟原虫通过蚊虫可致使人类感染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且仅对人类易感,而猴

13、疟则只对猴类易感。 5.4 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虫媒种类的地理分布有关 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与虫媒种类的地理分布有直接关系的。除少数媒介昆虫分布于全世界外,大都各有其自然地理分布的特点。如我国的森林脑炎主要媒介为全沟硬蜱(Lxodes persulcatus),该蜱主要分布于东北和新疆,大量发生于原始森林里,人类经常出没于林区,遭受其成虫和若虫侵袭便会使人致病。疟疾虽然遍及世界各个国家,但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则随地区而不同,如我国的南方山区主要由微小按蚊(A.minimus)传播,而中部和北方平原地区则由中华按蚊(A.sinensis)传播。锥虫病(昏睡病)是由舌蝇类(Glossina spp

14、)传播,舌蝇只分布于热带非洲一定的地理景观地区,因此该病仅只见于非洲某些地区。5.5 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季节性是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另一重要流行特征。因为媒介昆虫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孳生、生活、繁殖等常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对其种群的发生和数量增加有密切相关,因而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出季节性消长曲线,其所传播的传染病也是呈季节性消长趋势。一般而言,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常随虫媒数量的增加而暴发流行,两者的季节消长趋势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虫媒发生在前,传染病发生在后。这是因为在生物传播中,病原体在媒介体内需要经历一个外潜伏期,而人类在虫媒感

15、染病原体后至发病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医学上称为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两个潜伏期相加约等于虫媒种群数量升降曲线与虫媒传染病病例数量升降曲线之间的间隔时间。如流行于湖北长江流域的疟疾发病季节与媒介中华按蚊密度关系看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79月,而疟疾发病高峰为910月,间隔时间约一个月左右。 季节消长变化,也可因节肢动物种类而异。如蚊虫一般大量发生于夏秋季,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也常见于夏秋;而人虱的繁殖季节在冬春,因而虱媒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也在冬春最为流行。同样是暖季发生昆虫,由于季节高峰不同,所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流 行期也不同。如日本东京的三带喙库蚊季节高峰为7月中旬8月中旬

16、,其所传播的乙脑流行期为7月下旬8月下旬;而云南思茅地区恙螨发生季节为411月,其传播的恙虫病流行期为511月。6 虫媒传染病的防治 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与其他传染病有所不同,重要的手段是切断或消除传播途径,并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与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在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对媒介昆虫的控制或消除是致关重要的手段,也是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十分明显的措施。但因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受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根本性的效果。 6.1 加强媒介昆虫的消长情况监测 这是做好虫媒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要建立媒介昆虫的

17、消长情况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媒介昆虫的消长情况,一旦发现媒介昆虫的物种出现变化、携带病原体或出现危险虫情警戒线时,要及时研究其对人类威胁的危险性,并向政府报告,责成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及早消除媒介昆虫对人类的威胁。 6.2 加强人类虫媒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一旦发现虫媒传染病疫情都要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机构报告,以便尽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弄清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的媒介昆虫,有针对性的消除传播媒介,尽早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扩散与蔓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救治病人,避免死亡。 6.3 加强疫源动物的管理 哺乳动物、禽类对虫媒病原体均易感,除个别外,大多动物本身不“发

18、病”。但病原体能在动物体内增殖、产生较高含量的病毒血症,形成极具危险的病原体储存宿主。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可分家养动物,包括家畜、家禽、观赏动物等;野生动物;半野生动物,包括鼠类,鸟类、蝙蝠等,其中鼠类危害最大。一般针对野生或半野生动物的管理较难,只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消除传播媒介上,切断传播途径。而针对家养动物则容易些,对家养动物,可用圈养、改善管理条件和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等科学管理办法结合消除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的办法,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乙脑、鼠疫、登革热、出血热等,都可以进行综合防治的办法,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洁卫生或迁移居民附近的猪舍;定期组织灭鼠、灭蚤;组织群众在水缸养殖塘角鱼;

19、加强防蚊、驱蚊、灭蚊等措施都能取得预期防治效果。 6.4 加强疫源检疫工作 疫源检疫就是要对接触者即接触过病人、受染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后,有可能受到感染的人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包括医学观察、采集标本检测等方式。疫源检疫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人,给予相应的医学处理,减少发病,避免死亡。 6.5 根治虫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虫媒性传染病防治的根本在于彻底消除传播媒介。但媒介昆虫节肢动物的种类较多,其孳生习性与生态习性也较复杂,对其防制必须依据不同种类的生态习性,以标本兼治,侧重以本为主的原则,以经济、有效、简便和安全为目的,因地因时制宜地采用以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其他有效手段组成的措施,把靶

20、标媒介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环境治理:在查清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改造环境为重点,控制和清除媒介孳生地,减少媒介栖息地,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减少人虫接触机会,做到“标本兼治、治本为主”。野外临时驻地多为农村或山区,环境复杂,蚊虫孳生场所多,不能清除尽,也要尽可能进行室内外卫生整顿。化学防制:化学防制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杀虫药剂,以不同的剂型(粉剂、乳剂、油剂、悬浮剂、颗粒剂、缓释剂等),通过不同的途径(胃毒、触杀、熏杀、内吸等)毒杀、驱避或引诱媒介节肢动物。具有快速、高效,实施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大量使用易使昆虫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等。也可以选用中草药物消杀媒介节肢

21、动物。如室内滞留喷洒、空间喷洒、药物熏杀、直接杀灭幼虫。物理防制:清除孳生水体或集中捕捞卵块、幼虫和蛹,可大大减少蚊虫孳生。此外,发动广大群众,采用捕打、兜捕、灯光诱杀等方法减少媒介昆虫的骚扰。生物防制:生物防治由于不污染环境,灭蚊效果较好,对人畜安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池塘、饮水缸等放养柳条鱼,稻田养殖各种鱼类以及应用苏云金杆菌H-14及球形芽孢杆菌等均是有效的杀灭蚊幼的方法。个人防护:探险和旅游者,尤其部队在野外执行任务或在森林、草原地区驻扎时,更应做好个体防护。6.6 提高群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保护易感人群 可以通过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来提高群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22、,是提高群体抗病能力、控制和消灭虫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此外,尚可应用药物预防来提高群体抗病能力,实施简便、见效较快,但药物预防对多数病毒性传染病无效,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参考文献: 1贺联印,许炽票.热带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48. 2方美玉,辉林立,刘建伟.虫媒传染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333. 3田恩深.重要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控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0,23:225229. 4方美玉,林立辉.我国热带重要虫媒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综合防制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39842.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