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1、地基: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3、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 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4、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且在浅基础的设计计算中,可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5、深基础:若浅层土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向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形式6、基础埋置深度:地面或一般冲刷线到基底的距离7、持力层: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8、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
2、的最大夹角max9、地基系数C: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C=mz10、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确定方法:(1)静载试验法(2)经验公式法(3)动测试桩法(4)静力分析法11、正循环:钻具在钻进的同时,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仍进入泥浆池循环使用12、反循环:是泥浆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入孔内,来冷却钻头并携带沉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的一种钻进工艺1
3、3、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土14、复合地基:(P265)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17、沉井基础: 用沉井法修筑的基础18、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1、基础埋置深度:地面或一般冲刷线到基底的距离2、持力层: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3、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
4、线间的最大夹角max4、地基系数C: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C=mz5、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确定方法:(1)静载试验法(2)经验公式法(3)动测试桩法(4)静力分析法6、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7、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8、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
5、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9、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10、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情况不同,群桩基础中一根桩的承载力发挥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情况下的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11、土的横向弹性抗力:桩身的水平位移及转动挤压桩身侧向土体,侧向土体必然对桩身产生一个横向抗力PZX。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其大小取决于土体的性质、桩身的刚度大小、装的截面形状、桩
6、间距、装的入土深度及荷载大小.12、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处理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13、深度效应:桩的承载力随着桩的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化.此效应称为深度效应。1。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主要根据(抗剪)条件确定;而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底板厚度则应根据(抗冲)条件确定.2.水平受荷桩通常可根据桩的(换算长度l)分为刚性桩和柔性桩两种。3。湿陷性黄土通常又可细分为(自重湿限性)和(非自重湿限性)两种。4。按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为了使试验能真实反映桩的实际情况,要求在(砂类土)土的间歇时间不少于1
7、0天、(粉土和粘性土)土不少于15天及(饱和粘性土)不少于25天。5.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可分为(高承台)桩基础和(低承台)桩基础两种。6。砂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砂井的主要作用是(排水)。7。沉井施工水很深时,筑岛困难,则可采用(浮运)沉井。8。根据基础的受力条件,我们可以把砼基础称为(刚性基础),而把钢筋砼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9。桩按设置效应通常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及(挤土)桩三种.1。确定基础埋深需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及(地基冻融条件)等方面因素.4。 筏基中的“倒楼盖法”是将(筏形基础)视为楼盖.5. 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
8、制有(排水)(降水)(截水与回灌)方法等。6。 软土工程特性有:(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和透水性差及不均匀性.7. 山区地基中,褥垫起着调整地基(压缩性不均)的作用。8。 膨胀土产生膨胀的原因是其组成成分中含有较多(蒙脱石)矿物和外界(水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9。 嵌岩桩的端阻力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大而(递减),一般认为当嵌岩深度为(5)倍桩径时,端阻力为0。1。 地基: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2。 基础: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3. 刚性基础:指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柔性基础:用钢筋砼修建的基础。4。基础埋置深度
9、:指基础底面至地面的距离.5。 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其下的土层为下卧层.6. 相对刚度:在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比。7。 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的基桩组成的桩基础.8. 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9。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指单桩在树下是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地基土和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沉降变形在容许范围内时所承担的最大荷载值。10。预压法:预压法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建筑场地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的固结沉降基本完成和提高地基
10、土强度的方法。11。土工合成材料: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型材料.土工织物和土工膜的总称。12。托换技术:指解决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问题;解决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工程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13。桩式托换:包括所有采用桩的型式进行托换的方法总称。14.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显著下沉的黄土.15。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16.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性黄土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后开始出现湿陷现象时的压力.17。三七灰土:
11、三分石灰和七分粘性土拌匀后分层夯实.18。一步灰土:施工时常用每层虚铺220-250mm,夯实后成150mm来控制,称为一步灰土.19。群桩效应:指群桩基础收竖向荷载作用后,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端阻力、桩侧阻力、沉降的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之和,沉降量则大于单桩的沉降量。20。桩侧负摩阻力:当桩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桩侧摩阻力方向向下,称为负摩阻力。21.中性点:在ln深度处桩周土与桩截面沉降相等,两者无相对位移发生,其摩阻力为零,正、负摩阻力交换处为零的点即为中性点。22。复合模量法:将复合地基中增强体和基体两部分组成的非均质加固区视为一分层均质的复合土体,采用复合模量法代替原非均质加固土体的模量。23。特殊性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岩溶与土洞,盐渍土,多年冻土混合土,填土,风化岩和残积土,污染土。24。翻浆:含大量冰体的路基,从上到下融化时,由于水分过多,又不能下渗,在车轮作用下使路面发生弹簧、开裂、冒泥等现象.冻胀: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25。刚性角: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材料的强度极值,从而得到墩台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