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07013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5.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规划设计万科住宅社区规划设计1规划设计目录一、居住区结构模式及规划设计要求 1二、住宅与住宅组群 21、家庭生活与住宅平面的功能组成 22、单元式住宅的类型与户型 33、低层花园式住宅类型 74、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要求 85、住宅群体的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防治 96、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 127、群体空间构成 17三、公共服务设施 201、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202、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规划布置 213、中小学规划布置 224、幼托规划布置 23四、道路与停车设施 241、道路类型和规划要求 242、道路系统规划 253、步行道的典型空间形态 264、自行车停车设施的规划布置 265、机动车停车

2、设施的规划布置 27五、绿地 281、绿地功能 282、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293、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的要求292规划设计4、小游园规划设计要求 305、组团绿地规划设计要求 326、林荫步行道规划设计要点 347、园林植物分类及植物功能 358、儿童游戏场类型与规划要点及场地设施 39六、竖向设计及地形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40七、管线分类 41八、立面设计 41九、建筑局部与环境设施 421、住宅门厅 422、单元门厅、电梯前厅 433、阳台、露台 444、走廊 455、中庭和采光院子6、窗、墙壁(立面) 45 467、屋顶 468、a 房间 479、专用庭院 4810、共用庭院 4811、

3、公园、广场、绿地 4912、人行道 4913、道路 5014、停车场 5115、自行车停放场 5116、社区设施 5217、设备室 5218、外部设施 53十、超高层住宅 56十一、智能住宅 583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结构模式及规划设计要求1、居住区结构模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街坊居住区规模在 10000 15000 户 居住小区规模在 2000 4000 户居住组团规模在 300 700 户 街坊规模在 800 2000 户2、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有五方面:舒适、便利、卫生、安全和美观。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项目

4、齐全,设备先进,并且有宜人的居住环境。便利居住区的用地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与住宅有方便的联系。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点恰当,便利居民使用。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合理,步行与车行互不干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居住区内空气新鲜净洁,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安全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美观居住区应具有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物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居住活动关系图老人护理儿童教育教育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息健身出行居住就近社会

5、服务社区管理方式停车4工作规划设计二、住宅与住宅组群1、家庭生活与住宅平面的功能组成入寝更衣睡眠衣物柜、桌椅床铺、卧具更衣室卧室夫妻卧室儿童卧室老人卧室客人室保姆室个人卫生便溺便器厕所厕浴沐浴盥洗美容浴盆、沐浴器洗脸盆、台梳妆台浴室盥洗室梳妆室个人业余活动家庭活动饮食洗涤清理读书文娱游戏工作家庭起居待客进餐烹饪洗衣晒衣烫衣清扫书桌、书柜、电脑音像设备儿童、成人玩具工作台及设备桌椅、沙法桌椅、橱柜餐桌椅设备冲洗烹饪台、炉灶洗衣机、烘干机晾晒衣设备烫衣设备吸尘器书房音像室儿童室工作室起居室客厅餐室厨房洗衣室阳台储藏室整理杂物柜架交通通行出入5公共通道与楼梯室内通道住宅大门规划设计每户住宅的平面功能

6、组成公共通道公共楼梯服务阳台餐室厨房外过道贮藏住宅大门门厅厕所内过道浴室贮藏起居室客 厅工作室游戏室卧室更衣生活阳台户中起居室、卧室和生活阳台应取最好的朝向(在我国应朝正南或南偏东或南偏西),工作室和餐室应取次好朝向,而厨房、厕所、浴室和贮藏间可不好朝向。2、单元式住宅的类型与户型住宅类型基本分为单元式和低层花园式住宅两大类。单元式住宅由于在水平和垂直面上空间利用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单元形式。如在水平面上的变化产生了大进深式和内天井式,在垂直面上的变化产生了跃层式和错层式,又由于在垂直和水平公共交通组织上的不同处理而产生了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和集中式等各种类型的住宅,还有形体上作一些变化

7、的台阶式住宅等等。6规划设计(1)、单元式住宅的类型 梯间式梯间式住宅每层联系的户数一般在 24 户之间,户数愈少,由公共楼梯间所引起的对住房的影响就愈小。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在多层住宅中采用较多。7规划设计 外廊式外廊式每层联系的户数一般在 4 户以上,且每户都能得到均等的居住条件。由于公共外廊对住房的私密性有一定影响,故居室的位置宜远离外廊安排,靠外廊一侧宜安排辅助用房,如厕所、厨房、贮藏室等。高层建筑中的公共外廊应考虑对步行有安全感的设计,如设窗封闭外廊。 内廊式内廊式住宅走廊光线较暗,对住房私密性的影响亦较大,住户的通风、采光条件也不良。采用这种形式

8、住户的朝向不是向西和向东,就是朝南和朝北。在我国的气候条件下,不能使所有的住户都得到良好的居住条件。但如采用跃层式,就可避免上述的不利因素。8规划设计 集中式集中式住宅与梯间式住宅的不同点,在于楼梯间与电梯间都集中在住宅中央,无直接采光,所以集中式住宅有着内廊式住宅相同的缺点,但对住房的影响比内廊式少得多,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墙为户内创造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每层联系的户类可多可少,一般在高层住宅中采用较多。9规划设计3、低层花园式住宅类型低层住宅有独立式、并列式和联列式三种,层数为 1-3 层。每种类型的住宅每户都占有一块独立的住宅基地。基地规模根据住宅类型、住宅标准和住宅形式的不同,一

9、般在 500-2500 平米之间。每户都有前院和后院。前院为生活性花园,通常面向景观和朝向较好的方向,并和生活步行道联系;后院为服务性院落,出口与通车道路联接。独立式和并列式住宅每户可设车库。1、独立式花园住宅独立式花园住宅拥有较大的基地,住宅四周均可直接通风和采光,可布置车库。2、并列式花园住宅并列式住宅为两栋住宅并列建造,住宅有三面可直接通风采光,可布置车库。基地较独立式住宅要小。3、联立式花园住宅联列式住宅为一栋栋住宅相互连接建造,占地规模为最小,每栋住宅占的面宽从 6.5-13.5 米不等,这里共列出三种形式的用地规模。10规划设计4、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要求(1)、功能 日照指保证住宅

10、每户主要居室获得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同时保证居住区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通风指保证住宅之间和住宅内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导风向对群体组合的影响。 安静指对外部噪声的防治,避免组群内部有过境人流和车流的穿越,使室内与室外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允许标准。 舒适指室外环境设施(包括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如儿童游戏场地、老年和成年人休息场地、体育活动场地等。这些设施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定额标准。 方便指根据居民活动规律,组织交通(如上、下班、购物、休息等活动)达到出行便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程度及其服务时间和方式的合理性。此外,还应便于门牌编号和垃圾集收。 安全

11、指防盗、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地震灾害等要求,特别是安全防盗尤为重要。 交往指邻里之间的相互交往,提供居民交往的场所和增加生活气氛,使居民产生邻里归属感。(2)、经济主要指土地和空间的合理使用,通常以容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和建筑密度作为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衡量和控制。(3)美观居住建筑是城市重要的物质景观要素,而居住区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景观不仅取决于建筑单体的造型、色彩,而更重要的在于群体的空间组合以及绿化和环境小品等的整体设计。住宅组群的设计应力求打破千篇一律和单调呆板的形式,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的亲切、明快和和谐的居住环境。11规划设计5、住宅群体的日照、朝向、

12、通风和噪声防治(1)日照日照标准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更需要长时间日照;不同季节对日照要求也不同,冬季要求较高,所以日照时间一般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数为标准。日照间距在住宅群体组合,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为日照间距。(2)、通风住宅应该享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我国地处北温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炎热地区夏季需要加强住宅的自然通风;潮湿地区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使空气干燥;寒冷地区则存在着冬季住宅防风、防寒的问题,因此恰当地组织自然通风是为居民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措施之一

13、。住宅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大气环流所引起的大范围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形特点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通风的方向(即风向对组群入射角大小)等有关;建筑间距愈大,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也较强;当间距相同时,入射角由 060逐渐增大时,风速也相应增大;当风的入射角为 3060时通风较为有利;当入射角为 60时,间距为 1:1.3H 时的通风效果较入射角为 30,间距为 1:1.2H 时为佳;12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 小 城市日照标准日大 寒 日冬 至 日日照时数2 小时3 小时1 小时有效日照时带816 小时91

14、5 小时计算起点底 层 窗 台 面规划设计当间距较小时,不同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但为了节约城市用地,房屋间距不可能很大,一般在满足日照的要求下考虑通风的需要。为了提高通风效果,住宅需要选择合适的朝向,在夏季迎主导风向,保证风路畅通。 群体布置方式与自然通风的关系行列式布置调整住宅朝向引导气流进入住宅群内,使气流从斜方向进入建筑群体内部,从而可减小阴力,改善通风效果。周边式布置在群体内部和背风区以及转角处会出现气流停滞区,旋涡范围较大,但在严寒地区则可阻止冷风的侵袭。点群式布置由于单体挡风面较小,比较有利于通风。但当建筑密度较高时也会影响群体内部的通风

15、效果。混合式布置自然气流较难到达中心部位,要采取增加或扩大缺口的办法,适当加进一些点式单元或塔式单元,不仅可提高用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改善建筑群体的通风效果。 规划设计中住宅群体通风和防风措施13规划设计(3)、朝向住宅的朝向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及地形等因素有关,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可以为每个城市确定建筑的适宜朝向范围。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地理纬度、地段环境、局部气候特征及建筑用地条件等。朝向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养活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考虑居住建筑空间组合

16、的需要;其中日照和通风是评价住宅室内环境质量主要的标准。北京地区最佳朝向为正南至南偏东 30 度以内;适宜朝向为南偏东 45度范围内和南偏西 35 度范围内;不宜朝向为北偏西 30 度至 60 度之间。(4)、噪声防治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干扰人的生活工作、休息、而且还会损害听觉和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方面的许多疾病,因此,噪声防治已被提到环境保护的范畴来加以研究。影响居住区生活的噪声包括三个方面:道路交通噪声;邻近工业区的噪声;人群活动噪声。 住宅群体噪声防治合理组织城市交通,明确各级道路分工,减少过境车辆穿越居住区和住宅组群的机会;控制噪声源和削弱噪声的传递,对居住区中一些主要噪声

17、源如学校、工业作坊、菜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等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与住宅组群有一定的距离和间距,尽量减少噪声对住宅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地形屏障、绿化带等来削弱噪声的传递,降低影响住宅的噪声级;14规划设计住宅群布置要与周围的绿化系统一起考虑,绿篱能反射 75%的噪声;利用噪声传播特点,在群体布置时,将对噪声限制要求不高的公共建筑布置在靠近噪声源一侧,还可将住宅中辅助房间或外廊朝向道路或噪声源一侧;在住宅群体的规划中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作为阻止噪声传播的天然屏障,特别在工矿区和山地城市,在进行居住区竖向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地形条件,隔绝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规划设计中住宅群

18、体噪声防治措施a.利用临街建筑防止噪声b.利用绿化防止噪声c.利用地形防止噪声6、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1)、群体平面组合形式住宅组群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整齐的15规划设计住宅排列在平面构图上有强烈的规律性,但形成的空间往往单调呆板,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组群建筑空间的变化,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基本形式:a.平行排列b.交错排列c.变化间距16规划设计d.单元错接e.成组改变朝向f.扇

19、形排列(直线形)(曲线形)17规划设计、周边式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安静、安全、方便、有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一般比较适合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周边式布置住宅可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在地形起伏较大地段会造成较多的土石方工程量。基本形式:a.单周边b.双周边、点群式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形成特征。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

20、利。基本形式:18规划设计a.规则布置b.自由布置混合式三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19规划设计7、群体空间构成(1)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构成要素分硬质和软质两类,由建筑物的墙面、围墙、过街豁口、铺地等要素围蔽的空间为硬质空间,而由大树、行道树、树群、灌木丛、草地等围蔽的空间为软质空间。(2)空间领域的划分空间领域是指居民户外活动的空间范围,一般具有不同的领域使用性质。它是我们进行室外空间布局时的一个重要依据。空间领域的使用性质一般分为私有空间、半私有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私有空间:住宅私有庭院、阳台或露台。半私有空间:住宅单元入口周围的空间。半公共空间:住宅组团内的公共绿

21、地和住宅之间空间。公共空间:指小区级集中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活动场地。(3)空间围合的类型住宅空间的围合可分为两大类,庭院广场型和带型。a.庭院广场型b.带型c.庭院广场型和带型相结合20规划设计(4)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物高度和空间宽度之间适宜的比例,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感。一般认为带型空间的高宽比以 1:11:2.5 为宜,而庭院和广场型空间的高宽比最大不宜超过 1:4。a.带型空间1:2.5 的空间会形成开阔的感觉b.庭院广场最大比例为 1:4(5)空间构图的基本手法a.对比指物体的差别,如大与小、高与低、长与短、宽与窄、硬与软、虚与实、色彩的冷与暖或明与暗对比等。对比的手法是

22、建筑群体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可丰富建筑群体景观,打破单调、呆板的感觉。空间对比的手法变化围合要素21规划设计变化建筑高度变化住宅建筑类型变化空间形状变化空间类型22规划设计b.节奏与韵律指同一形体有规律地重复或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节奏与韵律在形式上都遵循着间距的规律性,并以一定的几何对位为前提,此构图手法常用于沿街或沿河等带状布置的建筑群的空间组合中。三、公共服务设施1、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购物、教育、文化娱乐、游憩、社交活动等的需要。居住区内必须相应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其内容、项目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因素。居住区公共服

23、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八类: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医商金市行教育疗卫文体业服融邮政公政管其他生务电用理23规划设计2、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a.位置在几何中心特点:服务半径小,便于居民使用,利于居住区内景观组织,但内向布点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过路顾客,可能影响经营效果。模式图:b.位置沿主要道路特点:可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及过往顾客服务,故经营效益好,且有利于街道景观的组织,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干扰。模式图:c.位置在主要出入口处特点:便于本区职工上下班使用,也可兼顾其它居住区居民使用,经营效益也好,且便于交通组织。模式图:d.位置分散在道路四周特点

24、:居民使用方便,可选择性强,经营效果好。但面积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模式图:24规划设计(2)、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形式a.布置形式为沿街带状特点:购物交通沿街道集散,公共建筑应退红线以疏散人流。商业设施经营效益显著,并有利于组织街景,但沿交通性干道一般不宜沿街设置。模式图:b.布置形式为成片集中特点:有利于功能组织、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易于形成良好的步行购物和游憩环境。模式图:c.布置形式为沿街与成片集中相结合特点:兼有以上两种形式的特点。模式图:3、中小学规划布置应有与新建学校相应的用地面积;便于学生就近上学,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出入口明显;学校基地应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并远

25、离铁路、城市交通干道,以避免噪声的干扰;基地形状应有利于校舍,校园及运动场地的布置,地势高爽、干燥。学校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内的位置a.位置图式:特点:位于居住区、小区中心,服务半径小,但对居民干扰较大。25规划设计b.位置图式:特点:位于居住区、小区一角,服务半径大,但对居民干扰较小。c.位置图式:特点:位于居住区、小区一侧,服务半径较小,但对居民干扰也较少。注:中学小学4、幼托规划布置(1)、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幼托可分开或联合建造,一般以联合设置为好,有利于节约用地,便于管理及家长接送。幼托的总平面布置应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条件,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

26、动器械等,以供儿童室外活动。幼托宜布置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2)、幼托的布置方式位于住宅组团之间位于住宅组团内26位于居住小区中心规划设计四、道路与停车设施1、道路类型、分级和规划要求(1)、道路类型居住区内一般有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类。车行道担负着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各级绿地系统结合,起着联系各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的作用。在人车分行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在住区中各自独立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此时的步行道往往具有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在人车混行的居住区(

27、或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道几乎负担了居住区(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交通功能,步行道则多作为各类绿地和户外活动场地的内部道路和局部联系道路,更多地具有休闲功能。(2)、道路的分级居住区道路通常分为四级,即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 、住宅组团级道路和宅前宅后小路。规划中各级道路宜分级衔接,以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并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组团级道路:居住小区内的主要道路。宅间小道 :通向各户和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3)、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环境,而道

28、路规划设计却影响着居民出行的方便和安全。a.根据居住小区地形、气候、用地规模、人口规划、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规划布局、用地周围的交通条件、居民出行方式与行动轨迹以及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b.居住区的内外联系道路通而不畅、安全便捷。既要避免往返迂回和外部车辆及行人的穿行,也要避免对穿的路网布局。c.道路的布置宜分级设置,以满足社区内不同和交通功能要求,形成安全、安静的交通体系和居住环境。d.宜满足居民日常出行以及区内商店货车、消防车、救护车、搬家车、垃圾车和市政工程车辆通行要求,并考虑居民小汽车通行需求。e.区内道路布置宜满足创造良好的居住卫生环境的要

29、求,区内道路走向应有利于住宅的通风、日照。f.应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g.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保证有通畅的疏散通道,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救险等车辆的出入。27规划设计h.在旧城发改造地区,道路网规划应综合考虑原有地上地下建筑及市政条件和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i.区内道路网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区内各种设施的合理安排,并为建筑物、公共绿地等的布置及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提供有利的条件。j.区内道路布置应有利于寻访、识别、街道命名编号及编排楼门号码。2、道路系统规划(1)、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人车分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原则是本世纪 20 年代在美国首先提出并在纽约郊区的雷德朋居住区实施。“人车分流”体系力图保持居住区内安全和安静,保证社区内各项生活与交往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居住区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生活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内汽车和行人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群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在尽端路尽端需设立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则常贯穿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起居室、卧室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