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剧入门常识中国的戏曲,门类太多了,其中昆曲为正声雅乐,迄今流传了六百多年,历史最为悠久,艺术成就最高。相对昆曲而言,京剧算比较通俗,仅从西皮、二黄两种基本唱腔里演化出各种板式。京剧唱词 一般两句、两句接下去,有七言句连缀起来的唱段,比如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也有十言句连起来的,如空城计里“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这些词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唱起来方便,是因为有对仗、平仄和押韵,填词的人大概要有相当好的古文底子。演出现场一般都打出字幕,所以看的人反而没什么压力。在表演上京剧有“四功五法”之说,即“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可以从
2、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欣赏。一个普通的字在唱腔里被分为了字头、字腹、字尾和余音,比如“桥”字,唱的时候实际是“七”、“桥”、“嗷”三个字,用这种方法把字咬准,一口气可以拖很长,观众能听得清清楚楚。从对字的处理中可以看出演员的功底。戏里的人物说话叫做“念白”或“道白”,需要经过训练,文丑行当(脸上画块白的搞笑角色)甚至要专攻这项技能。所谓武丑练腿、文丑练嘴。把念白练到家其实很难,因而也有“千金念白四两唱”的说法。文丑的嘴皮子功夫欣赏起来蛮有趣的,最简单的段子是报灯名:“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是四季平安灯 ”少京赛的时候,一个三岁熊孩子表演这段,简直萌死个人!“做”和“打”指的是做功与武打
3、,即“手、眼、身、法、步”的综合。总之,戏曲在表演时演员的一举一动都有法可依。高人可以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没有声音的部分,用动作、身段和眼神让观众理解情节。所有的动作都有程式,比如脚下路不可以乱走,要从圆场练起。表演一定是以美为目标的,如果看上去不美就是没有演好。我认为武丑是所有行当里武功最强悍的,虽然他们经常演些偷儿什么的,但并不猥琐,因为武艺精湛,在台上辗转腾挪显得轻巧帅气,丑中见美。空翻、旋子、三起三落那些高难度技巧,最能博得满堂叫好。武丑也有不少名剧名段,如三盗令、时迁盗甲、九龙杯、三岔口等,星星眼“行当”就是京剧里的人物类别,按照性别、年龄及各种特征,剧中人物被分别归入生行、旦
4、行、净行、丑行。男性角色有老生、花脸(净)、小生、武生、文丑、武丑。女性角色有正旦/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彩旦等。各个行当固然都重要,但老生和青衣是大部分剧目里的主角,他们的魅力指数相对更高。比如我这种叔控型戏迷,多么多么喜欢京剧里的帅蜀黍们呐,这是无法改变的本性!花旦、青衣、老旦覆盖了京剧里从少女到阿婆的众多女性角色。花旦通常是小家碧玉或者贴身丫鬟,青衣演的都是大家闺秀或已婚女子,年龄跨度可以从二十多岁到四五十岁,年过六旬的角色一般由老旦扮演。 说到行当总要顺便说一下京剧里的“乾旦坤生”传统,也就是舞台上男演女、女演男。比如女老生、女花脸、男青衣(四大名旦全是男的),男老旦,还有很多彩旦(
5、搞笑阿婆)是文丑跨行当扮演的。行当中还有“流派”之分。流派指的是独特的唱法,让各流派演员试着唱同一段戏,会听到各种效果,也是件有趣的事。京剧流派以创始人的姓氏来命名,比如四大名旦分别创造了梅派、尚派、程派和旬派。花旦里由张君秋先生开创的张派也比较出名。每个流派有自己的唱腔,有拿手的剧目,如梅派有贵妃醉酒、程派有锁麟囊,虽然没有规定这些戏别的派不可以演,但里面牵涉很多表演窍门,致使其他流派的人宁可扬长避短。折子戏和全本戏的区别也值得一提。完整的剧本由许多段落构成,这些段落叫做“出”或者“折”,类似小说里的章节。把某一部戏照老辈传下来的剧本,一次性从头演到尾的演出,如今难得一见。首先时间不许,不能
6、让观众赶不上末班车,也不能让演员全部累趴下。例如全本牡丹亭共有55出,在大剧院演的时候分了四天才演完。而且据我估计,排一台本戏的难度和成本要比折子戏高得多。所谓“折子戏”就是从全本戏里抽出情节较为独立也比较精彩的一折来演出。正像黄阅在折子戏这首歌里唱的“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戏曲舞台我觉得像一盏漂亮的走马灯,让人时刻感受我们伟大祖国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她仍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乃至在一片方寸之地上可以轮番演绎上下五千年,什么仙凡恋、无头案、江湖恩怨、宫廷秘史,向观众展示着人性的善恶美丑,可惜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大部分戏曲故事取材于古典文学,如东周列国、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杨家将、说岳全传、水浒和各类稗官野史、民间传说。根据比较靠谱的统计,京剧共有一千三百多种剧目,估计这辈子连十分之一都看不到。“脸谱”和“行头”又是另外两大亮点,所谓通过细节的精致才能获得整体的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