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管理根据根据CDS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目前中国城市社区目前中国城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中代谢综合征得患病率为岁以上成人中代谢综合征得患病率为14-16%以以WHO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中国人正常血糖者中中国人正常血糖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约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约10%,糖调节受损者及糖调节受损者及糖尿病者中分别为糖尿病者中分别为60%及及70%左右左右X综合征综合征。各种成份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各种成份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中体或同一家族中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988年年Reaven首先提出首先提出,认为胰岛素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基础抵抗为其发病基础代谢综合征代谢
2、综合征。1997年年Zimmet等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等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联系密切种代谢相关疾病联系密切2005年年IDF在在ATPIII/AHA定义得基础上提定义得基础上提出了全球统一得出了全球统一得MS定义定义,首次将腹型肥胖作首次将腹型肥胖作为为MS得前提得前提、MS本质从强调糖代谢紊乱向重视腹型肥胖本质从强调糖代谢紊乱向重视腹型肥胖得核心作用转变得核心作用转变,腹型肥胖就是腹型肥胖就是MS最重要最重要得特征得特征、肥胖可增加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得发生风险1、Mokdad AH,et al、Diabetes Care、2000;23(9):1278-83;2、Parvez Ho
3、ssain,et al、N Engl J Med、2007;356(3):213-5、3、Bogers et al、Arch Intern Med 2007;167:17208体重每增加体重每增加1公斤公斤,糖尿糖尿病病发病病风险升高升高9%2型糖尿病患者中型糖尿病患者中,90%合并肥胖合并肥胖/超重超重BMI每增加每增加5Kg/m2,冠冠心病死亡率增加心病死亡率增加30%二、二、MS得流行特征得流行特征美国美国MS得发病率为得发病率为23%,我国为我国为15、1%不同地区与人群得不同地区与人群得MS流行特征有所不同流行特征有所不同:经济水平经济水平发达国家经济收入高得人群发达国家经济收入高得
4、人群MS患病率低患病率低,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正好相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正好相反MS得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所不同得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所不同,在西方以冠心病较多见在西方以冠心病较多见,而在东方而在东方,除除冠心病外冠心病外,脑血管病更为常见脑血管病更为常见;性别性别MS在男性中较女性患病率高在男性中较女性患病率高,但这种性但这种性别差异在别差异在50岁以上人群中消失。岁以上人群中消失。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我国如我国MS发病率存在北方高于南方发病率存在北方高于南方,城城市高于农村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得差别。得差别。MS人群中人群中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与中
5、风冠心病与中风)增高增高3倍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高心血管死亡风险增高2倍倍,总死亡风险升高总死亡风险升高1、5倍倍;糖尿病风险也显著增高糖尿病风险也显著增高;成为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发病得广泛后备人群。成为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发病得广泛后备人群。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继续保持安静三、代谢综合征得组成三、代谢综合征得组成1 1、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2 2、肥胖、肥胖、肥胖、肥胖,尤其就是内脏型肥胖尤其就是内脏型肥胖尤其就是内脏型肥胖尤其就是内脏型肥胖3 3、高血糖、高血
6、糖、高血糖、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包括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包括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包括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4 4、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5 5、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TRIG:TRIG升高升高升高升高,HDL,HDL降低降低降低降低,小而密小而密小而密小而密LDLLDL增多增多增多增多6 6、促凝血状态、促凝血状态、促凝血状态、促凝血状态:PAI-1:PAI-1升高升高升高升高7 7、血管异常、血管异常、血管异常、血管异常:尿白蛋白排出增加尿白蛋白排出增加尿白蛋白排出增加尿白蛋白排出增加,内皮功能障碍内
7、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8 8、炎性标志物、炎性标志物、炎性标志物、炎性标志物9 9、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四、可伴四、可伴MSMS得疾病得疾病1、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3、痛风、痛风4、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肪萎缩、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肪萎缩PCOS临床表床表现卵泡发育障碍卵泡发育障碍卵巢多囊样改变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排卵障碍就是否始就是否始动?胰胰岛素抵抗素抵抗主要表主要表现高雄激素高雄激素前者代前者代偿高胰高胰岛素素PCOS得发病机制五、代谢综合征得发病机制五、代谢综合征得发病机制MS得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
8、面得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与脂毒性腹型肥胖与脂毒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应激,PPARs,AMPK,瘦素与皮质醇等也瘦素与皮质醇等也在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刺激得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刺激得脂肪组织与骨骼肌转运与代谢葡萄糖得能脂肪组织与骨骼肌转运与代谢葡萄糖得能力下降与肝糖输出得抑制不足。力下降与肝糖输出得抑制不足。目前认为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MS发生得主要发生得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基础,与与MS患者得糖脂代谢异常、患者得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密切相关。高血压等密切相关。0204
9、06080100普通人群普通人群IGT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低低HDL-C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发病率胰岛素抵抗发病率(%)胰岛素抵抗在普通人群及胰岛素抵抗在普通人群及各种不同代谢异常中得发病率各种不同代谢异常中得发病率,往往一个病人还往往一个病人还存在着多个代谢异常存在着多个代谢异常AdaptedfromBonoraE,et al、Diabetes1998;47:16431649、n=888;年龄 40-79 岁具备得具备得MS组成成分越多组成成分越多,IR程度越高。程度越高。IR越明显得人群中越明显得人群中MS得患病率越高
10、。得患病率越高。近年研究提示近年研究提示:IR可能并非可能并非MS得疾病得疾病聚集状态得唯一机制。聚集状态得唯一机制。五、代谢综合征得发病机制五、代谢综合征得发病机制脂肪病变就是脂肪病变就是MS重要得病理生理基础重要得病理生理基础:脂肪病变、胰岛素抵抗脂肪病变、胰岛素抵抗两者均贯穿于两者均贯穿于MS地发生发展过程中地发生发展过程中,并影响心血并影响心血管系统管系统但也有学者认为但也有学者认为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应激,PPARs,AMPK,瘦素与皮质醇等也瘦素与皮质醇等也在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与血脂代谢异常就是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与血脂代谢异常就是MS最重
11、要得病理生理基础最重要得病理生理基础,也就是导致胰也就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岛素抵抗(IR)得重要原因。得重要原因。腹内脂肪堆积释放非酯化脂肪酸腹内脂肪堆积释放非酯化脂肪酸(NEFA)增多增多,造成甘油三酯造成甘油三酯(TG)在肌肉与肝脏异位在肌肉与肝脏异位沉积沉积,产生胰岛素抵抗产生胰岛素抵抗(IR)腰部以下腰部以下腰部以上腰部以上脂肪组织得分布与肥胖得类型内脏脂肪内脏脂肪(VAT)又叫腹内脂肪、啤酒肚、中心肥胖脂肪堆积在腹腔/腰部以上内脏脂肪浸入所有重要内脏器官,如胃、肾脏、心脏与胰腺苹果形体型(中心性脂肪沉积/内脏型肥胖)梨形体型(皮下脂肪沉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SAT)位于皮肤下,会形成脂肪
12、窝或者脂肪团脂肪堆积在腰部以下中国人群体脂特点BMI25 腹腔内肥胖 61、5%BMI25 腹腔内肥胖 14、2%与与MS关系密切得就是关系密切得就是内脏或腹腔内脂内脏或腹腔内脂肪肪积聚而并不主要就是总体脂或皮下脂肪增加。积聚而并不主要就是总体脂或皮下脂肪增加。内脏脂肪含量较直接得估测方法就是用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较直接得估测方法就是用腹部核磁共振或核磁共振或CT检查计算脂肪面积检查计算脂肪面积,一般将一般将内脏内脏脂肪面积脂肪面积80cm2认为就是内脏型肥胖得认为就是内脏型肥胖得诊断切割点。诊断切割点。Visceral Fat Distribution:NormalvsType2Diabetes
13、NormalType2Diabetes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型糖尿病人群中:肥胖发病率为肥胖发病率为24、3%内脏型肥胖发病率高达内脏型肥胖发病率高达45、4%2型糖尿病患者得内脏型肥胖发病率更高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PLoS ONE,2013,8(3):e57319、20072008年,中国成人(20岁),n=46024超重(BMI24,28kg/m2),肥胖(BMI28kg/m2),内脏型肥胖(腰围男90m,女85cm)内脏脂肪过多增加糖尿病与心血管代谢风险胰岛素抵抗/炎症心血管代谢风险增加
14、胰岛素分泌障碍T2DM高风险脂脂质过多多内内脏型型肥胖肥胖肝肝脏脂肪脂肪心外心外/心包膜心包膜&心肌脂肪心肌脂肪肌肉肌肉脂肪脂肪肾窦脂肪脂肪胰腺胰腺脂肪脂肪Andr Tchernof,et al、Physiol Rev、2013;93:359404、Dagenais GR、;et al、Am Heart J 2005;149:54-60、校正相对风险1111.171.161.141.291.271.350.811.21.4心血管死亡心梗全因死亡分层1分层 2分层 3男性女性10398腰围分层(cm)随内脏脂肪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HOPE研究,n=8802HOPE:Heart Outes P
15、rotection Evaluation随访4、5年,校正BMI,年龄,吸烟,性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HDL-胆固醇,总胆固醇等因素内脏脂肪通过大量游离脂肪酸损害内脏脂肪通过大量游离脂肪酸损害细胞细胞Haber et al 2003;Zraika et al 2002 FFA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FFA:游离脂肪酸内脏&全身循环门脉系统短期短期刺激胰岛素分泌刺激胰岛素分泌 长期长期损害损害细胞分泌功能细胞分泌功能高高FAAFAA血症血症 抑制基础状态与胰岛素刺激后得葡萄糖利用率抑制基础状态与胰岛素刺激后得葡萄糖利用率 促进肝糖异生促进肝糖异生 促进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
16、与降低胰岛素清除率促进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与降低胰岛素清除率-高胰高胰岛素血症。岛素血症。改变胰岛素受体得数量与功能、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改变胰岛素受体得数量与功能、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等机制引起径等机制引起IRIRFFAFFA (线粒体损伤得重要来源线粒体损伤得重要来源)高脂高脂-过氧化过氧化-线线粒体钙超载粒体钙超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 C释放释放-激活核酸内切酶激活核酸内切酶-B-B细细胞凋亡胞凋亡 抗凋亡基因减少(Bcl-2)-FFA-促凋亡基因增加(BadBaxBid)减低FFA得能力 罗双磺内脏脂肪细胞得代谢比皮下脂肪细内脏脂肪细胞得代谢比皮下脂肪细胞活跃。胞活跃。内脏型肥胖就是脂
17、肪细胞内得内脏型肥胖就是脂肪细胞内得TG易分易分解形成游离脂肪酸解形成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释入循环游离脂肪酸释入循环增加增加,即发生了脂肪外溢即发生了脂肪外溢(spillover)(脂脂肪异位沉积肪异位沉积肝肝胰胰肌肉等肌肉等)-产生胰岛产生胰岛素抵抗得重要原因。素抵抗得重要原因。脂肪组织不仅储存脂肪与提供能量脂肪组织不仅储存脂肪与提供能量,还就是还就是一个重要得免疫器官与内分泌器官。一个重要得免疫器官与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组织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涉及组织涉及组织得胰岛素敏感性得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及凝及凝溶异常。溶异常。IL6PAI-
18、1TNF 脂连素脂连素Leptin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血管炎症血管炎症内皮功能异常内皮功能异常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FFA脂肪因子调节胰岛素抵抗与炎症也有学者认为也有学者认为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应激,PPARs,AMPK,瘦素与瘦素与皮质醇等也在皮质醇等也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脂肪、炎症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激活多条炎症通路激活多条炎症通路Leptin:瘦素瘦素改变胰岛素介导得葡萄糖摄取改变胰岛素介导得葡萄糖摄取促进炎症与泡沫细胞形成促进炎症与泡沫细胞形成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
19、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血栓形成促进纤维化促进纤维化可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可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IL-6=白介素白介素6刺激肝脏生成刺激肝脏生成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Angiotensinogen=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得前体得前体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得重要组成成分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得重要组成成分六、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工作定义工作定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建议MS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具备以下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得项组成成分得3项或全部者项或全部者一、超重与一、超重与/或肥胖或肥胖BMI25、0(Kg/m2)二、高血糖二
20、、高血糖FPG6、1及及/或或2hPG7、8mmol/l,及及/或已确诊得糖尿病并治疗者或已确诊得糖尿病并治疗者三、高血压三、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及及/或已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四、血脂紊乱四、血脂紊乱TG1、7mmol/l,及及/或或HDL-C0、97mmol/l(35mg/dl)(男男)或或1、07mmol/l(39mg/dl)(女女)WHO(1999)代谢综合征得工作定义代谢综合征得工作定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与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与/或胰岛素抵抗同时有下或胰岛素抵抗同时有下列列(3)-(6)两种以上改变者两种以上改变者:1、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糖
21、尿病或糖耐量减退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3、高血压、高血压:140/90mmHg4、血脂异常、血脂异常:血血TG150mg/dl与与/或或HDL-C35mg/dl(男性男性)、HDL-C0、90(男性男性)或或WHR0、85(女女性性)与与/或或BMI30kg/m26、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ug/min与与/或尿白蛋白或尿白蛋白/肌肝比肌肝比30mg/gATPIII(2001)代谢综合征得工作定义代谢综合征得工作定义符合下列符合下列3项以上改变者项以上改变者: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腰围腰围102cm(男性男性)、腰围、腰围88cm(女性女性)高高
22、TG血症血症:TG150mg/dl血血HDL-C降低降低:HDL-C40mg/dl(男性男性)、HDL-C 20%20%女女 30%30%肥胖:男肥胖:男 85cm85cm 女女 80cm80cm肥胖相关得健康危害肥胖相关得健康危害 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1515倍)倍)痛风痛风神经退行性疾病、儿童认知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儿童认知障碍先天性颅内高压先天性颅内高压白内障白内障重度胰腺炎重度胰腺炎非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 胆囊疾病胆囊疾病(3-53-5倍)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3 3倍)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糖尿病 (4(4倍倍)高血压高血压 (5(5倍倍)结肠癌结肠癌 (3.
23、18(3.18倍倍)直肠癌直肠癌 (5.59(5.59倍倍)脑卒中脑卒中(3-5(3-5倍倍)七、代谢综合征发病得高危人群七、代谢综合征发病得高危人群1、50岁以上者岁以上者2、有、有1项或项或2项项MS组成成分但尚不符合诊断者组成成分但尚不符合诊断者3、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囊卵巢综合征、痛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肪萎缩症痛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肪萎缩症4、有肥胖、有肥胖、T2DM、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尤其就是尤其就是多项组合或多项组合或MS家族史者家族史者5、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九、防九、防治治防治防治MS得主要目
24、标就是减少得主要目标就是减少ASCVD与与糖尿病。糖尿病。对高危人群得关注对高危人群得关注MS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综合干预为主综合干预为主要防治手段要防治手段,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得强化干预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得强化干预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得个体化干预治疗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得个体化干预治疗 AHA与与IDF均推荐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均推荐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作为作为MS得基础或一线治疗得基础或一线治疗,TLC得核心为适量运动与合理膳食得核心为适量运动与合理膳食,其基本其基本靶标就是控制体重靶标就是控制体重,尤其就是腹型肥胖。尤其就是腹型肥胖。改善改善MS组分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
25、感性。组分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一级预防一级预防 IDFIDF建建议议代代谢谢综综合合征征得得一一级级预预防防就就是是生生活方式得改进活方式得改进,包括包括:中中 等等 程程 度度 得得 热热 卡卡 限限 制制(第第 一一 年年体重下降达到体重下降达到5-10%5-10%)适度增加体力活动适度增加体力活动饮食成份得改变饮食成份得改变二级预防二级预防 对对于于一一些些生生活活方方式式改改善善效效果果不不好好以以及及高高CVDCVD风风险险得得人人,需需要要对对代代谢谢综综合合征征进进行行药药物物治治疗疗。同同时时也也肯肯定定需需要要对对代代谢谢综综合合征征整整体体得得基基本本发发病病机机制制进
26、进行行治治疗疗与与调调节节,藉藉此此减减少少各各种种危危险险因因子子对远期代谢与心血管后果得影响对远期代谢与心血管后果得影响进行个体化、多环节联合治疗进行个体化、多环节联合治疗MS个组成成分理想得治疗目标就是个组成成分理想得治疗目标就是1、体重降低、体重降低5%以上以上2、血压、血压125/75mmHg3、LDL-C2、6mmol/l(100mg/dl)、TG1、7mmol/l(150mg/dl)、HDL1、04mmol/l(40mg/dl)(男男)或或HDL1、3mmol/l(50mg/dl)(女女)4 4、空腹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2h血糖血糖7、8mmol
27、/l(140mg/dl)及及HbA1c 1、干预肥胖干预肥胖,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地位地位 MS发病得源头发病得源头关键关键 减轻体重减轻体重靶点靶点 脂肪脂肪肥胖病就是肥胖病就是MS发病得源头发病得源头,因此对因此对MS伴伴肥胖者均应进行减体脂治疗。肥胖者均应进行减体脂治疗。生活方式得重塑就是一线措施。饮食与生活方式得重塑就是一线措施。饮食与运动运动(30min/d,共共5次步行以上得轻或中次步行以上得轻或中强度运动。强度运动。体重降低10可以带来多重益处%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糖尿病糖尿病死亡死亡风险肥胖相关肥胖相关肿瘤瘤风险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1、Williamson DF,et al、Am J E
28、pidemiol 1995;141:1128-412、Lean MEJ,et al、Diabetic Med 1990;7:228-333、Anderson et al、J Am Coll Nutr 2003;22:3319国内外2型糖尿病指南关注体重2010年版中国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肥胖者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达到或接近近24 kg/m2 2012年版年版ADA糖糖尿病尿病诊疗指南指南BMI25kg/m2 或具或具有其她糖尿病危有其她糖尿病危险因素因素得成人得成人为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前期与无无2型糖尿病症状人群型糖尿病症状人群得得筛查对象象2007版版ECS/EASD糖
29、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病前期及心血管病诊疗指南指南糖尿病及冠状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疾病脉疾病患者达到患者达到 BMI25kg/m2得控得控制目制目标2011版版AACE糖尿糖尿病病诊疗指南指南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目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目标:减重减重5%-10%或或避免体重增加避免体重增加2、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抵抗地位地位胰岛素抵抗重要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重要发病机制关键关键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靶点靶点肝、肌肉、脂肪组织肝、肌肉、脂肪组织饮食、运动饮食、运动药物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减轻体重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减轻体重药物)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分别从不同机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分别从不同机制增加
30、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制增加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全面干预代谢危险因素51.DeFronzo RA、Br J Diabetes Vasc Dis 2003;3 Suppl 1:S24-S40、2.Nathan DM,et al、Diabetes Care、2009 Jan;32(1):193-203、3.Saenz A,et al、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Issue 4 4.Bolen S,et al、Ann Intern Med、2007;147(6):386-99、5.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plications、Al
31、though 12;2:110-119,1998、Defronzo: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1全面降糖机制,降低A1c达1-2%2轻微降低舒张压3仅二甲双胍能降LDL-C达10mg/dl4不增加体重4二甲双胍823、有效得降脂治疗、有效得降脂治疗她汀类及贝特类除调脂外她汀类及贝特类除调脂外,能改善内能改善内皮功能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某些炎症分减少某些炎症分子如子如TNF-a、MMP-9等得表达等得表达)。、降压治疗、降压治疗 Ang得作用得作用干扰胰岛素干扰胰岛素IR-IRS-PI3KIR-IRS-PI3K途径途径激活激活NF-NF-B B增加氧化应激、减少一氧化氮增加氧化应激、
32、减少一氧化氮(NONO)抑制脂肪分化、促进脂肪因子得合成、释放抑制脂肪分化、促进脂肪因子得合成、释放(TNF-(TNF-)抑制抑制GLUT-4GLUT-4得生成与激活得生成与激活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交感神经活性 收缩血管、减少血流、升高血压收缩血管、减少血流、升高血压阻断阻断RAS得作用得作用(ARB/ACEI)血流动力学作用血流动力学作用:增加骨骼肌与胰腺组织得血流增加骨骼肌与胰腺组织得血流(缓激肽与缓激肽与抗抗AT作用作用)非血流动力学得作用非血流动力学得作用:1.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IR-IRS-PI3K)、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2.增加葡萄糖转运子增加葡萄
33、糖转运子-4得表达与活性得表达与活性3.增加脂联素得水平增加脂联素得水平4.降低降低TNFa、IL-6等水平等水平ARB激活激活PPAR5、降糖治疗、降糖治疗糖尿病早期治疗药物对血糖、体重及内脏脂肪得作用HbA1c体重体重内内脏脂肪脂肪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磺磺脲(SU)噻唑烷二二酮(TZD)DPP-4抑制抑制剂GLP-1受体受体激激动剂1、Silvil E,JAMA、2002;287:360-72;2、AACE preh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Algorithm、Endocr Pract、2013;19:327-36、GLP-1降低体重得作用机制Holst、Physiol Rev、2007;87:140939、胃排空胃排空 胃酸分泌胃酸分泌 饱食感食感 饱食信号食信号 能量能量摄入入胃胃肠道道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