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章 生命的世界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数字范围:海平面以下11000m海平面以上10000m 地理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重点记住书上的例子)P12和P13练习题第2题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了解这
2、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又分为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如互助:企鹅喂食 斗争:梅花鹿求偶争斗),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互惠互利、捕食关系、共生、寄生(记住哪些例子)等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体体现为:拟态:竹节虫、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胡蜂6、绿色植物对环境都有降低温度增大湿度的作用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如森林进化空气、蚯蚓改良土壤)消极影响(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8、总之环境能影响生物生存,反过来生物也能适应并影响环境第2章 探索生命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英国
3、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一切知识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3、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4、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8.表达与交流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第3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
4、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教材P34)3、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3、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子,直到视野呈雪白色为止4、观察显微镜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5、目镜与物镜的知识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目镜越长倍数越低,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装显微镜时先装目镜再装物镜6、移项原则:像偏哪边就往哪移(
5、如像偏左上方,要把像移到视野中间时要往左上方移)7、成像原则: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如p-b-d)8、排污点:a、先移动玻片,如污点移动则在玻片上 b、再转动目镜,如污点移动则在目镜上。C一般不选择移动物镜,因为物镜移动就是换了一个物镜,且需要调整焦距9、细胞与气泡的区别:(1)气泡周围有亮圈(2)气泡无规则(3)气泡五细胞核等结构10、显微镜镜头组合倍数越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反之越少11、玻片按保存时间长短分: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按制作材料分:装片 涂片 切片12、生理盐水的作用:维持细胞生理活性(不变形)13、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滴取涂盖染(碘液)14、盖盖玻片时,一般先接触玻
6、片上的液滴,然后再缓缓盖上,防止装片出现气泡15、动物细胞结构及个结构的功能:(1)细胞膜:A、保护作用。B、有选择性的控制物质的进出(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A控制生命活动B遗传物质的中心 (4)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16、植物细胞及各结构的功能:(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2)细胞膜:A、保护作用。B、有选择性的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核:A控制生命活动B遗传物质的中心 (4)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5)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 (6)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 (7)液泡:内含细胞液,是颜色和味道的来源17、(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教
7、材P39、P42)18、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19、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保证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0、生物之所以能从小长大,是因为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原因21、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动物细胞是中央部分的细胞膜向中间凹陷,形成2个新的细胞,而植物细胞是中间形成细胞膜再形成细胞壁从而形成2个新的细胞2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23:细胞分裂的意义:(1)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
8、是通过分裂进行繁殖。(2)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并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保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主要结构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
9、质发达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功能保护、分泌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收缩、舒张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例子皮肤表皮,消化道内表面等骨骼,血液,脂肪,肌腱等骨骼肌,心肌脑,脊髓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功能分裂增生,不断产生新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储存营养物质输送营养物质例子根尖,芽,形成层树皮,洋葱表皮番茄果肉、叶绿体导管、筛管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系统器官动物体组织细胞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0、神经组织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根组织细胞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茎植物体器官保护组织 叶营养组织 花输导组织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1、海尔蒙特的实验只证明了植物需要水2、普利司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才能成立(植物释放氧气,小树和小鼠消耗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供给小树光合作用)3、“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1)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实验时把植物进行暗黑处理是消耗叶片中的部分营养物质(3)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的作用是进行对照(4)酒精的作用是破坏叶绿体溶解叶绿素所
11、以酒精溶液会变成绿色而叶片脱色后变成了黄白色(5)用碘液染色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不遮光部分变成了深蓝色,这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叶绿体光4、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条件:光、叶绿素;场所:叶绿体。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6、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7、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8、光合作
12、用的意义:(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 (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9、光合作用的应用:应尽量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如:立体高效种植。10、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1)表皮(保护组织):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外有层角质层,起防水和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气孔(下表皮较多)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2)叶肉(营养组织):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叶绿体较多(叶绿素的合成跟光照有关)(3)叶脉(输导组织):分网状叶脉(双子叶植物)和平行叶脉(单子叶植物),内有两种管道: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第2节 呼吸作用1、二氧化碳能使澄
13、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线粒体2、所有活着的细胞都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场所为线粒体)3、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4、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5、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进行部位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进行时间白天白天和晚上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物质变化合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储存能量释放能量第3节 吸收作用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
14、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2、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3、烧苗的原因:施肥过多导致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4、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缺少时的表现见书P91表5、无土栽培的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第4节 蒸腾作用1、 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2、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完成。3、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面温度,防止被阳光灼伤(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第5节、运输作用1
15、、运输无机盐和水分的通道是导管,位于木质部内,运输方向为自下而上,由死细胞组成2、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位于韧皮部内(树皮的一部分),方向为自上而下,由活细胞组成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大豆种子结构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子叶:两片,贮存养料 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乳:贮存养料胚玉米种子结构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胚根:发育为根子叶:一片,吸收转养料、 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大豆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玉米种子有胚
16、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3、种子萌发的条件内部条件 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储备 停止休眠 种子要有活力并不能处于休眠状态 适量的水分 外部条件 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1、根系的分类:直根系:主根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如:蚕豆、豌豆、芹菜、萝卜等的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如:小麦、玉米、葱、蒜等的根系。2、根系的向性生长: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 根冠:保护作用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3、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4、叶的分类按位置分:顶芽、侧芽按发育
17、分:叶芽、花芽、混合芽5、顶端优势:当有顶芽存在时,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发育为顶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6、叶芽的结构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节间)7、韭菜之所以割去叶上部叶仍然继续生长是因为有叶基部的原因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柄: 花托: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保护作用。1、花的基本结构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保护及招引昆虫的作用。雄蕊花药:内有花粉 花丝: 雌蕊 柱头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花柱 子房:内有胚珠2花的种类: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月季)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分为雄花和雌花。(黄瓜花)无性花:一朵花中
18、既无雄蕊又无雌蕊。(向日葵的舌形花)3、传粉的概念:花药里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4、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借助风力或虫传粉)5、花粉粒萌发:花粉粒受到柱头表面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穿过花柱,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6、受精作用(图教材P118) 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绿色植物的作用:(1)生产者 (2)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3)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2、覆盖地表而有规律的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植被。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19、、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3、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4我国的珍惜植物:银杉:植物界的“大熊猫”裸子植物 水杉:活化石之一,裸子植物珙桐:活化石之一又名“鸽子树”,被子植物 桫椤:木本蕨类植物7、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8、“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物造林工程。三北是指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数量形态结构功能缺少或过多病症红细胞男:5.0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 /L)女:4.2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白细胞(410)109个/L有核,球状吞噬
20、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过少:白血病血小板(13)个1011个/L无核,不规则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血友病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8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呈现褪色反应。(见书P4表)3、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物质,无机盐:缺钙儿童患佝偻病 缺铁患缺铁性贫血。糖类:包括没甜味的淀粉和有甜味的麦芽糖、葡萄糖等,是最主要的
21、供能物质,能最快补充人体能量。蛋白质: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脂肪:储存能量最多。维生素:缺少维生素A:夜盲症(多吃动物肝脏) 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佝偻病、软骨化症(多吃奶制品、豆类、蔬菜) 维生素B1:脚气病 维生素C:坏血病(多吃柠檬)4、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5、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22、、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8、大分子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口腔 小肠 胃 小肠糖类-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分解了部分蛋白质氨基酸 唾液 肠液、胰液 胃液 肠液 胰液 肝脏 小肠脂肪脂肪小颗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 肠液 胰液由上可以看出,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9.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
23、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10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11、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1)小肠细长,长约56米,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内表面积大,有利于消化和吸收(3)小肠内有大量肠腺有利于消化(4)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薄,有利于吸收。1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体质指数正常范围:18.52518:、青少年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见书P1919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
24、细菌性食物中毒 见书P2223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 血液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2、血液是一种红色黏稠的液体,血浆是一种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含纤维蛋白原。血清是一种黄色透明的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血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功能和过多或过少病症的比较: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血液颜色变成鲜红色,称动脉血,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变成暗红色,称静脉血。5、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
25、,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6、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到达伤口处吞噬病菌,伤口周围的脓液中含有大量死亡的白细胞7、血液的功能:(1)运输的作用(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作用8、成年人的血量是体重的7%8%,失血不得超过10%,超过30%会有生命危险,献血时为5%左右9、人类最基本的ABO型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10、输血的原则是: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急需血液的时候,O型血可以输入少量到其他三种血型中,所以O型血者被称为万能献血者;AB型血者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中的一种,所以AB型血者被称为万能受血者11、血型鉴定时一般用血清来鉴定12、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之间
26、的关系:P34第二节 血液循环1、人的血管包括:静脉、动脉、毛细血管三种。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2、比较这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管壁弹性血速功能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动脉较厚大快离心输血分布较深喷射状(鲜红色)近心端止血静脉较薄小慢向心输血有的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静缓流(暗红色)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最薄(只由一层细胞扁平细胞构成)最小最慢进行物质交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红色)消毒后包扎 3、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1)数量最多,分布最广(2)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4) 血流速度最慢4、心脏可分为
27、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5、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心室连接动脉,心房连接静脉6、血流方向:静脉 心脏 动脉毛细血管房室瓣、动脉瓣(心脏处,其他动脉血管中无瓣膜)静脉瓣控制了血流方向,防止血液倒流7、四腔壁厚度比较:心室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 8、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心率与心输出量的关系: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
28、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9、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体循环 肺循环10、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氧 二氧化碳 肺 泡 小结:1)各循环都是起于心室,终于心房 2)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3) 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
29、是动脉血4)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会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5) 在全身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kPa)或者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 kPa,舒张压为812 kPa12、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基本相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
30、动脉。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蛋白质糖类。2、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空气的主要成分:78%氮气 21%氧气 0.3%二氧化碳 0.6%其他气体4、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5、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6、咽即是食物通道也是气体
31、的通道,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痰形成的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7、鼻毛、气管支气管的纤毛可阻挡灰尘,鼻腔黏膜和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分泌的黏液都可粘住灰尘,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可温暖空气。8、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9、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10、呼吸运动的形成及个结构的变化见下表:动作肋间外肌膈肌胸廓肺肺容积肺内压肺内压与大气压的比较气体进出肺吸气收缩收缩扩大扩张扩张下降肺内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肺呼
32、气舒张舒张缩小回缩缩小上升肺内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出肺11、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它们的区别如下: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扩散氧气肺泡 血液二氧化碳静脉血变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扩散氧气血液 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动脉血变静脉血12、气体扩散是指气体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1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14、外界气体进入肺
33、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需经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外界气体进入组织细胞需经过7层细胞膜。15、氧气在体内含量最多的地方是肺泡,含量最少的是组织细胞;相反,二氧化碳在体内含量最多的地方是组织细胞,最少的是肺泡。吸入体内的氧气最终到细胞中线粒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除体外的过程2、排遗是指人体将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3、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4、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
34、(泌尿系统,主要器官肾脏):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5、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6、汗液和尿液的区别(了解):汗液与尿液的成份相似、只是它们所含成分的多少不同。汗液主要是盐和水,尿液主要是尿素无机盐水,汗液产生在汗腺,尿液产生在肾,汗液在皮肤表面排除 ,尿液经过膀胱贮存从尿道排除,汗液受神经调节-调节体温,尿液和汗液都控制体内液体环境。尿液含有的有毒物质比汗液多很多人不能正常排汗,可能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如果不能正常排尿,那么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以及废物就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尿毒症7、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主
35、要器官,位于腹腔后脊柱两侧8、在肾门处有肾静脉、肾动脉和输尿管 肾小球9、 皮质 肾小体 肾脏 髓质 (100多万个)肾单位 肾小囊 肾盂 肾小管 由P62图可以看出:肾小球和肾小囊主要分布在皮质部分,肾小管主要分布在髓质部分,大量肾小管汇集形成肾盂10、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代谢废物减少,但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但代谢废物不变: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11、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12、尿的形成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36、、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1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14、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15、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1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17、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真皮表
37、皮对比如下)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角质层保护 生发层强细胞分裂能力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18、使皮肤具有再生功能的是表皮的生发层。19、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20、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3、神经元
38、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4、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5、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形成的结构叫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叫白质6、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7、反射弧的结构: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元:
39、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8、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9、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10、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高级,它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两者的比较如下表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形成过程生来就有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 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可由任何可以感受的无关刺激转化而来神经联系固定不变的暂时的、可变的适应
40、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大,可适应多变的环境由上可知,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实现,而非条件反射不一定需要脑由:大脑(主管高级功能,控制我们的思维)小脑(协调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呼吸和心率等基本生命活动)组成12、大脑皮层(灰质)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13、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14、眼球的结构:见书P8115、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16、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7、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18耳的结构:见书P8419、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0、闭上眼睛后还能够感受位置的变动是因为前庭和半规管的作用21、视觉感受器: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