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陈情表试题7.陈情表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密(224287),晋初散文家,字令伯,一名虔,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卒于家中。表:古代大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的;“表”是用来
2、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是表文的代表作品。【重点理解】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常在床蓐()词类活用(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2)则刘病日笃()_(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4)历职郎署()_(5)庶刘侥幸,保卒余年()_(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_(7)臣具以表闻()_(8)凡在故老()_(9)猥以微贱()_ _(10)愿陛下矜悯愚诚()_(11)责臣逋慢()_(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家外;在家里(2)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3)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一样(4)名词作动词任职(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古义:今义:(组织、机械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义:今义:洗澡;比喻受到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明清科举称生员为秀才。(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今义:数量少,不重要。(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7)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
4、道。(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古义:今义:微小的火。(9)臣欲奉诏奔驰古义:今义:迅速地跑。一词多义(1)行(2)矜(3)至(4)见(5)日(6)薄(7)于(8)以(4)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动词,看见“见于”固定句式,表被动(5)名词,太阳名词,日子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6)形容词,浅薄,少动词,迫近形容词,少动词,轻视(7)介词,比介词,向介词,在介词,从(8)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介词,用连词,表目的 特殊句式(1)今臣亡国贱俘。() (2)而刘夙婴疾病。() (3)则告诉不许。()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慈父见背。() (6)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7)是
5、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8)拜臣郎中。() (9)且臣少仕伪朝。() (1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5)宾语前置句父亲弃我而死去。(6)状语后置句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7)状语后置句(这样看来,)我对陛下尽忠的日子还长。(8)省略句任命我(为)郎中。(9)省略句再说,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10)“无以”固定句式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难点探究】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参考:总摄作用。总提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6、;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古代文人名士最重气节,崇尚“一臣不事二主”。晋武帝也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所以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一方面他勇敢坦率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 另一方面,首先他尽量压低自己,抬高国恩,表明武帝的措施使他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而不会徘徊犹豫、另有所图。然后作者
7、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最后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提示:列举晋武帝的施政纲领,为终养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为自己不辞不就职作了言之有理的开脱。4.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5.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8、?提示:帝览之(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 晋书李密传 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古文观止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能力提升【课内练习】1下列句中加红的字注音全错的一项是 ( ) 门衰祚(zu)薄 外无期(q)功强近之亲 茕(qing)茕孑立,形影相吊 除臣洗(x)马 责臣逋(p)慢 非臣陨(yn)首不能上报A B. C. D.2.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一向) 躬亲抚养(亲自)B.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C.逮奉圣朝(及) 除臣洗马(除去) D.臣具以表
9、闻(准备) 刘病日笃(病重)3.从下列各组句中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加点的词 A.慈父见背 B.路转溪桥忽见 C.府吏见丁宁 D.见欺于王而负赵 与 同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圣朝以孝治天下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与 同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5.下列各句未用比喻的一项是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6.理解性默写。(1)李密陈情表中“ , , , 。”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2)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
10、是“ , , , 。”(3)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4)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 , , 。”(5)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7.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艰难 B、而刘夙婴疾病 缠绕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举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不久8.下列加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夺项王天下者 舅夺母志B、门衰祚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逮奉圣朝 公之逮所由使也D、辞不就职 辞不赴命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
12、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C 6(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4)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7.A 8.D 9.(1)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但是诏书(的言辞)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坠落还要急速。【课外拓展】李密传李
13、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痰,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
14、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塑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选自晋书李密传)【注】醮:再婚。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孝谨闻 事:事情。B数使吴,有才辩 数:屡次。C复以洗马征至洛 复:再次。
15、D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禀告。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B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C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D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
16、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A 此处有“俸事(祖母)”之意2.C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
17、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并呈上陈情表。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
18、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
19、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卒于自己家中。典型例题【好题展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3分)泷冈阡表(节选)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修不幸
20、,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
21、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况且)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指占卜、算命的人)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注】本文原名
22、为先君慕表,后改为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后写的一篇追悼文章。矧(shn):况且。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克:能够B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长:抚养C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适:恰好D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 剑:挟在胁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因指而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蒙故业,因遗策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因利剩便,宰割天下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
23、父之志也B夫养不必丰要于教/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D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10.桐城派散文家林纾曾评注此文:“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根据文意,说说欧阳修的父亲(崇公)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非敢缓也,曾有待也。(3分)吾何恃而能自守邪?(3分)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4分)参考译文唉
24、!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我十分不幸,四岁丧父。母亲立志守寡,在贫穷的境况下尽力谋取衣食,长养、教导我,使我得以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做官时,十分廉洁,又喜欢施与别人,乐于接待客人。他的俸禄虽然不多,但经常花尽而刻意不攒积起来,他说:”不要让钱财成为我的累赘。”所以他死后,家中没有一片瓦遮蔽,没有一块地种植,作为我们生活的依靠。我倚仗什么才能够守寡呢?我对于你父亲的日常行事,也略知一二,因此寄望你继承父志,光大家业。”“自从我嫁入你的家门当媳妇时,家姑已经过世,赶不及侍奉她,可是我知道你的父亲能
25、够孝养侍奉他的双亲。你的父亲死了,你的年纪又小,我不知道你将来能否长大成人,可是我相信你的父亲一定会有一个好后代。我刚嫁到你家时,你的父亲脱去为母亲所穿的孝服才一年,每逢年节祭祀时,他定必流泪说:”祭祀再丰盛再好,也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有时吃一顿好点的酒菜,又流泪说:”从前母亲在时常常不够,如今足够有余,可是已经来不及孝养她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还以为他刚除丧才会这样。但后来他常常如此,一直到死也从未间断。虽然我赶不及侍奉家姑,但从这些事看来,知道你父亲是很会孝养他的母亲的。”“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
26、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
27、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9分)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28、!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
29、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吴家桥:作者外祖家。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 靡:没有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二子肖母也久之,能
30、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8.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5分)遇童仆有
31、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5分)5.D(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6.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她。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7. 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8.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3分)(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3分)(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 参考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
32、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
33、,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34、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