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pdf

上传人:fir****x8 文档编号:40843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1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 6卷第3期铁 道 学 报 V o l . 3 6 N o . 3 2014年3月J OUR NA LO FTHECH I NAR A I LWAYS O C I E T YM a r c h2 0 1 4 文章编号:1 0 0 1 - 8 3 6 1( 2 0 1 4)0 3 - 0 1 0 0 - 0 6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 侯忠明1 ,2, 夏 禾1, 张彦玲3 ( 1.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4 4;2.清华大学 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 0 0 0 8 4; 3.石家庄铁道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

2、5 0 0 4 3) 摘 要: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 对考虑阻尼的钢-混凝土结合梁基本动力方程进行推导, 采用分 离变量法得到简支结合梁自振频率与振型的解析解, 并对其正交条件进行探讨。将理论分析结果、 数值结果及试 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柔性抗剪连接件的存在, 结合梁中钢梁与混凝土板之 间发生相对滑移, 其动力平衡方程形式更为复杂, 表现出与普通梁不同的动力特性。 关键字:钢-混凝土结合梁; 动力特性; 阻尼; 自振频率; 正交条件; 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U 4 4 1+. 3 文献标志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

3、i s s n . 1 0 0 1 - 8 3 6 1. 2 0 1 4. 0 3. 0 1 6 A n a l y t i c a l S o l u t i o nt o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i m p l y - s u p p o r t e d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B e a m s HOUZ h o n g - m i n g 1,2, X I A H e 1, Z HANGY a n - l i n g 3 (1. S c h o o l o

4、 f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B e i j i n g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0 4 4,C h i n a;2. D e p a r t m e n to f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S t r u c t u r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V i b r a t i o no fC h i n aE d u c a t i o nM i n i s

5、 t r y,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8 4,C h i n a; 3. S c h o o l o f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S h i j i a z h u a n gT i e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S h i j i a z h u a n g0 5 0 0 4 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s l i pb e t w e e n t h e s t

6、e e l g i r d e r a n dc o n c r e t e s l a b,t h eb a s i c e q u a t i o n sg o v e r n i n g t h em o - t i o no f s t e e l-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b e a m sw i t hd a m p i n gw e r ed e d u c e dw i t ht h ed i r e c tb a l a n c e dm e t h o d . B yv a r i a- b l es e p a r a t i o n

7、a p p r o a c h,t h ea n a l y t i c a l s o l u t i o n st on a t u r a l f r e q u e n c i e sa n dm o d e so fv i b r a t i o no fs i m p l y - s u p - p o r t e dc o m p o s i t eb e a m sw e r eo b t a i n e d,a n d t h eo r t h o g o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d i s c u s s e d . B yc o m

8、 p a r i s o n,t h e t h e - o r e t i c a l,n u m e r i c a l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w e r e f o u n dt oa g r e ew e l l . T h e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a l s os h o wt h a td u e t ot h e f l e x i b l es h e a rc o n n e c t o r s,t h er e l a t i v es l i po c c u r sb e

9、t w e e nt h es t e e l g i r d e ra n dc o n c r e t es l a bo f t h ec o m - p o s i t eb e a m s a n d t h ed y n a m i c e q u i l i b r i u me q u a t i o n sb e c o m em o r e c o m p l e x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d y n a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 i s t i c s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c o n v e

10、 n t i o n a lb e a m s . K e yw o r d s: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b e a m;d y n a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d a m p;n a t u r a l f r e q u e n c y;o r t h o g o n a l c o n - d i t i o n s;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充分利用混凝土板抗压和钢 梁抗拉的特点, 二者采用抗剪连接件连接, 这种构造

11、方 式既提高了其承载能力, 又减小了结合梁的自重及应 力幅, 并增强了结合梁的抗疲劳能力, 被大量应用在建 筑、 公路和铁路桥梁中, 典型结合梁构造见图1。由于 抗剪连接件的柔性, 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板和钢 梁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滑移, 使得在进行结合梁静力计 算时, 必须要考虑滑移带来的影响 1 - 2。同时, 由于结 收稿日期:2 0 1 2 - 0 5 - 2 5;修回日期:2 0 1 2 - 0 7 - 1 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1 1 7 8 0 2 5,5 1 1 0 8 2 8 1) ; 铁道部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 0 1 0 G 0 0 4 - J) 作者简

12、介:侯忠明(1 9 8 2) , 男, 安徽萧县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 E - m a i l:h o u. z h o n g . m i n g 1 6 3. c o m 合梁的这种结构特点, 与普通梁相比, 其动力特性也表 现出显著的不同 3。然而, 公开报道的关于考虑界面 滑移的结合梁动力方程推导的文献非常少见 4, 且未 涉及到阻尼的影响。 本文运用直接平衡法, 考虑阻尼的影响, 推导简支 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基本运动方程, 并进行了求解。在 此基础上, 得到结合梁的质量、 刚度和阻尼矩阵的正交 条件, 并与数值结果、 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1 基本分析模型及运动方程 为考虑柔性抗剪

13、连接件的影响, 把结合梁划分成 ? ? ? ? ? ? ? ? ? 2个子梁, 即混凝土板和钢梁, 见图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立基本分析模型时, 假设为 ( 1)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没有因掀起而脱离; ( 2)对于一般结合梁, 梁的高跨比较小, 可忽略转 动惯量和剪切变形的影响; ( 3)剪力栓钉承受的剪力沿梁长均匀分布, 纵向 单位长度的刚度为常量KS; ( 4)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是光滑的, 即可忽略混 凝土与钢梁之间的黏结力。 1. 1 竖向力平衡方程 推导中作以下定义: 下标1

14、、2分别代表混凝土和 钢梁。取长度为dx的一段微元, 其交界面上的剪力 可表示为QL(x)=KSdx, 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竖 向力为p c(x,t) , 二者的阻尼 系数分别为c1(x) 和 c2(x) , 那么 Q1(x,t)+p(x,t)dx+pc(x,t)dx- Q1(x,t)+ Q1(x,t) x d x-fD 1(x, t)-fI 1(x,t)dx=0 (1) Q2(x,t)-pc(x,t)dx- Q2(x,t)+ Q2(x,t) x d x-fD 2(x, t)-fI 2(x,t)dx=0 (2) 式中: fI和fD分别为梁体承受的惯性力和阻尼力,fI ( x,t)=m(x) 2

15、 v(x,t) t 2 , fD(x,t)=c(x) v(x,t) t 。 由式(1) 、 式(2) 可得 Q(x,t) x =p(x,t)-m(x) 2 v(x,t) t 2 -c(x) v(x,t) t (3) 式中: Q(x,t) 、m(x) 、c(x) 分别为单位长度的梁所承受 的剪力、 质量、 阻尼系数, Q(x,t)=Q1(x,t)+Q2(x, t) ,m(x)=m1(x)+m2(x) ,c(x)=c1(x)+c2(x) 。 1. 2 弯矩平衡方程 假设混凝土板重心轴和钢梁重心轴之间的距离为 h, 它们到整个结合梁的重心轴的距离分别为hc和hs, 显然h=h c+hs。对2个子梁重

16、心轴右侧的点分别取 矩, 可得 M1(x,t) x =Q1(x,t)-KShc+ 1 2 p(x,t)dx+ pc(x,t)dx-fI 1(x,t)dx-fD 1(x,t)dx (4) M2(x,t) x =Q2(x,t)-KShsd- 1 2 pc(x,t)dx+fI 2(x,t)dx+fD 2(x,t)d x (5) 式中:M1为分配到混凝土板上的弯矩, M1=E1I1 2 v x 2, E1I1为竖向刚度;M2为分配到钢梁上的弯矩, M2=E2I2 2 v x 2, E2I2为竖向刚度。 简化式(4)、 式(5) , 可得 M(x,t) x =Q(x,t)+ 1 2 p(x,t)dx-

17、m(x) 2 v(x,t) t 2 dx-c(x) v(x,t) t dx+KSh (6) 式中:M( x,t) 、Q(x,t) 、fI(x,t) 和fD(x,t) 分别为梁 体所承受的弯矩、 剪力、 惯性力和阻尼力。 M(x,t)=M1(x,t)+M2(x,t) Q(x,t)=Q1(x,t)+Q2(x,t) fI(x,t)=fI 1(x,t)+fI 2(x,t) fD(x,t)=fD 1(x,t)+fD 2(x,t) 假设在dx长度范围内, 当梁体发生竖向挠度v ( x,t) 时, 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纵向相对滑移为, 由此而引起的其重心轴法向连线的转角为, 混凝土 板和钢梁的转角为v ,

18、则由图2可知 =(+v ) h (7) 若不考虑式(6) 中的极小项, 则其为 M(x,t) x =Q(x,t)+KSh 2( +v ) (8) 1. 3 运动方程的建立 对式(8) 求偏导, 可得 2M( x,t) x 2 = Q(x,t) x +KSh 2( +v ) ( 9) 101 第3期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 将式(3) 代入式(9) , 可得 2M( x,t) x 2 =p(x,t)-m(x) 2 v(x,t) t 2 - c(x) v(x,t) t +KSh 2( +v ) ( 1 0) 作以下定义: (E I)B=E1I1+E2I2为混凝土板与 钢梁绕自身重心

19、轴的抗弯刚度之和; ( E I)C=E1A1h 2 1 +E2A2h 2 2为混凝土板与钢梁绕整个梁的重心轴的抗 弯刚度之和。则式( 1 0) 为 ( E I)B 4 v(x,t) x 4 +m(x) 2 v(x,t) t 2 +c(x) v(x,t) t = p(x,t)+KSh 2( +v ) ( 1 1) 对于长度为dx的微元, 存在以下关系 KSh 2( +v ) =(E I)C ( 1 2) 式中: 由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的相对滑移引起其重心 轴法向连线的转角, 仅考虑其平动, 不考虑其转动, 故式 ( 1 2) 右边为(E I)C。滑移引起的弯矩MC(x)= ( E I)C ( x)

20、 。整理式(1 1) 、 式 (1 2) , 可得 6 v(x,t) x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4 v(x,t) x 4 + m(x) ( E I)B 4 v(x,t) x 2 t 2 + c(x) ( E I)B 2 v(x,t) xt - KSh 2m( x) ( E I)C(E I)B 2 v(x,t) t 2 = 1 ( E I)B 2 p(x,t) x 2 - KSh 2 p(x,t) ( E I)C(E I)B ( 1 3) 式( 1 3) 为考虑了栓钉滑移的等截面直线结合梁的运动 方程。此处( E I)F=(E I)C+(E I)B为抗剪连

21、接件的 刚度为无穷大时结合梁的截面刚度, 即相当于二者之 间没有滑移的状态。 2 运动方程的求解 在式( 1 3) 中, 若认为m(x) 为常量m,c(x) 为常量 c, 那么可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从前文推导看, 简支 结合梁的振动方程, 形式上与普通梁接近, 在梁的刚度 表达式上有所差异。 2. 1 运动方程的求解及振型方程 假定解的形式为 v(x,t)=(x ) q(t) ( 1 4) 式中: ( x) 为振型;q(t) 为随时间变化的振幅。 把式( 1 4) 代入式(1 3) , 可得分离变量后的结合梁 自由振动方程为 ( E I)Bd 2 ( x) dx 2 - KSh 2 m(x)

22、( E I)C(E I) B d 2 q(t) dt 2 + c ( E I)B d ( x) dx dq(t) dt + d 6 ( x) dx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d 4 ( x) dx 4q( t)= 1 ( E I)B 2 p(x,t) x 2 - KSh 2 p(x,t) ( E I)C(E I)B ( 1 5) 从形式上看, 式(1 5) 为典型的常系数二阶线性微 分方程, 即 m*q(t)+c * q(t)+k *q( t)=p*(t) ( 1 6) 式中: m*= m ( E I)B d 2 ( x) dx 2 - KSh 2 m(x)

23、 ( E I)C(E I)B c * = c ( E I)B d ( x) dx k * =d 6 ( x) dx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d 4 ( x) dx 4 分别为系统的广义质量、 广义阻尼和广义刚度矩阵; p * = 1 ( E I)B 2 p(x,t) x 2 - KSh 2 p(x,t) ( E I)C(E I)B 为系统的广义荷载。则式( 1 6) 的解为 q(t)=e - t q(0)+q(0) D s i nDt+q(0)c o sD t ( 1 7) 式中: 为阻尼比; D为有阻尼振动频率,D= 1- 2; 为系统自振圆频率。 记=

24、k*/m*, 则式(1 5) 为 d 6 ( x) dx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d 4 ( x) dx 4 - m 2 ( E I)B d 2 ( x) dx 2 +K Sh 2 m 2 ( x) ( E I)C(E I)B =0 ( 1 8) 式(1 5) 为6阶常微分方程, 其特征方程为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4 - m 2 ( E I)B 2 + KSh 2 m 2 ( E I)C(E I)B =0 ( 1 9) 求解6阶常微分方程, 并设其3个根分别为 2 1, 2 2 和 2 3, 则式(1 8) 的根为

25、 ( x)=As i nh 1x+Bc o sh 1x+Cs i nh 2x+ Dc o sh 2x+Es i n3x+Fc o s3x ( 2 0) 式(2 0) 为等截面简支直线结合梁的振型方程, 根 据不同的边界条件, 可得各个系数值。 2. 2 边界条件和自振频率 由等截面简支直线结合梁的边界条件, 在x=0 及x=L处, 位移、 弯矩均为0; 对于结合梁, 可视为 其角滑 移 应 变, 在 端 部 为0, 在 跨 中 最 大。根 据 式 ( 1 2) , 可得 201 铁 道 学 报第3 6卷 v(0)=0(0)=0 v(L)=0(L)=0 MB(0)=E1I1 ( 0)+E2I2

26、( 0)=0 ( 0)=0 MB(L)=E1I1 ( L)+E2I2 ( L)=0 ( L)=0 MC(0)=(E I)C ( 0)=0 ( 0)=0 MC(L)=(E I)C ( L)=0 ( L)= 0 ( 2 1) 把式(2 1) 代入式(2 0) , 可得 010101 s i nh 1Lc o sh 1Ls i nh 2Lc o sh 2Ls i n3Lc o s3L 0 2 10 2 20- 2 3 2 1s i nh 1L 2 1c o sh 1L 2 2s i nh 2L 2 2c o sh 2L- 2 3s i n3L- 2 3c o s3L 0 4 10 4 20 4 3

27、4 1s i nh 1L 4 1c o sh 1L 4 2s i nh 2L 4 2c o sh 2L 4 3s i n3L 4 3c o s3 L A B C D E F = 0 0 0 0 0 0 ( 2 2) 若使上述6元齐次方程系数A,B, ,F不全为 0, 那么系数矩阵行列式的值应为0, 即 ( 2 2- 2 1) 2( 2 2+ 2 3) 2( 2 3- 2 2) 2 s i nh 1Ls i nh 2Ls i n3L=0 ( 2 3) 式(2 3) 中仅当s i n3L=0时才成立, 即3=n/L。 则振型为 n(x)=s i n3x=s i n(nx/L) 。以=i 3 =i

28、n/L代入式(1 9) , 可得 2 n= 2 n ( n) 4( E I)F m L4 ( 2 4) 式 中: 2 n= 1+(n) 2 ( 1+)1+(n) 2 ,= ( E I)C KSh 2 L 2,= ( E I)C ( E I)B。 对于普通简支梁, 相当于KS趋向于无穷大, 从而 趋向于零, 即 2 n趋向于1, 则 n,F= ( n) 2 L 2 ( E I)F m ( 2 5) 形式上与普通直梁一致, 而(E I)F可视为不考虑 抗剪连接件刚度时结合梁的刚度。对于直线结合梁 n=nn,F ( 2 6) ( E I) e q = 2 n(E I)F ( 2 7) 式中, ( E

29、 I) e q 表示结合梁的等效刚度。 与普通梁相比, 考虑抗剪连接件后结合梁的竖向 自振频率会降低, 而 2 n反映了结合梁动刚度的变化, 可视为结合梁的“ 动力刚度折减系数” , 且每阶都有不 同的折减值。 2. 3 振型正交条件 对于第n阶振型, 式(1 8) 为 d 6 n( x) dx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d 4 n( x) dx 4 - m 2 ( E I)B d 2 n( x) dx 2 + KSh 2 m 2 ( E I)C(E I)B n( x)=0 ( 2 8) 为考察其是否具有正交条件, 对其乘以m(x) , 并 分步积分, 则可

30、得 L 0 d 6 n( x) dx 6 - KSh 2( E I)F ( E I)C(E I)B d 4 n( x) dx 4 - m 2 n ( E I)B d 2 n( x) dx 2 +K Sh 2 m 2 nn(x) ( E I)C(E I) B m( x)dx= (5) n ( x)- KSh 2( E I)F ( E I)C(E I)B n(x)- m 2 n ( E I)B n(x )m(x ) L 0+- (4) n ( x)+ KSh 2( E I)F ( E I)C(E I)B n(x ) m(x ) L 0+ m(x) n(x) L 0- L 0 n(x) m(x)dx

31、- L 0 KSh 2( E I)F ( E I)C(E I)B m(x) n(x)dx+ L 0 m 2 n ( E I)B m(x) n(x)dx+ L 0 KSh 2 m 2 n ( E I)C(E I)B m( x) n( x)dx=0 ( 2 9) 对于简支结合梁, 前3项带积分号的表达式由边 界条件, 容易得出其值为0。故 m 2 n ( E I)B L 0 m(x) n(x)+ KSh 2 ( E I)C m( x) n( x )dx= L 0 n(x) m(x)+ KSh 2( E I)F ( E I)C(E I)B m(x) n(x )dx ( 3 0) 由对称性, 将n和m

32、调换, 式(3 0) 仍成立 m 2 m ( E I)B L 0 m(x) n(x)+ KSh 2 ( E I)C m( x) n( x )dx= L 0 n(x) m(x)+ KSh 2( E I)F ( E I)C(E I)B m(x) n(x )dx ( 3 1) 301 第3期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 式(3 1) 减去式(3 0) , 可得 m( 2 m- 2 n) ( E I)B L 0 m(x) n(x)+ KSh 2 ( E I)C m( x) n( x )dx=0 ( 3 2) 一般情况下, 若mn, 那么 2 m 2 n, 则可得 m ( E I)B L 0

33、 m(x) n(x)+ KSh 2 ( E I)C m( x) n( x )dx=0 ( 3 3) L 0 n(x) m(x)+ KSh 2( E I)F ( E I)C(E I)B m(x) n(x )dx =0( 3 4) 式(3 4) 为分布参数的简支梁结合梁关于分布质 量、 分布刚度的正交条件。 由于c * =2 m *, 且 m(x) 和n(x) 项不对称, 那 么 c ( E I)B d n( x) dx = 2 nn m ( E I)B d 2 n( x) dx 2 -K Sh 2 n( x) ( E I) C ( 3 5) 同样对式(3 5) 两边乘以m(x) , 分步积分,

34、并利用 上述的正交条件, 若mn, 则可得 2 nn m ( E I)B m(x) n(x) L 0- c ( E I)B L 0 n(x)m(x)dx =0( 3 6) 由式(3 6) 可见, 结合梁的正交性条件与普通梁有 所不同。结合梁的动力特性求解可以方便地利用上述 性质。 3 算例分析 采用文献 5 中的钢-混凝土结合梁试验模型对本 文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模型为箱型截面, 简支 梁跨度为42 0 0 mm, 梁长45 0 0 mm, 混凝土板长 44 0 0mm, 宽7 0 0mm, 厚1 1 0mm; 钢梁高2 0 0mm, 下翼缘宽5 0 0mm, 翼缘板厚8mm, 腹板厚6m

35、m; 栓 钉直径1 3mm, 高5 0mm。每片梁用Q 2 3 5钢材4 3 0 k g , C 3 0混凝土0. 3 5m 3, 栓钉4 2个( 部分连接 P C B, 剪力连接度为6 0%) 或7 0个( 完全连接F C B) 。 试验包括动力试验和静力试验2部分, 完成动力 试验后, 对试验梁进行静力加载破坏试验, 测试整个加 载过程中界面上的滑移情况, 全部试验梁的结合面均 存在相对滑移, 当剪力连接度较小时, 滑移更加明显。 采用移动测站法测试不同工况下的竖向模态、 扭转模 态及横向模态。 将模型参数带入式 ( 2 4) , 得到P C B和F C B梁考 虑滑移和不考虑滑移( 相当

36、于交界面上的抗剪刚度KS 为无穷大, 与普通梁相同) 的一阶自振频率的理论值, 见表1。 另外, 本文采用AN S Y S软件建立了上述结合梁 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混凝土板采用S HE L L 9 1单元, 钢梁 采 用S HE L L 4 3,栓 钉 采 用 三 维 弹 簧 单 元 C OMB I N 3 9, 并将弹簧单元竖向耦合, 纵向及横向不 耦合。 弹簧的参数服从栓钉的荷载-滑移曲线模型 6 Q=Qu1-e - () ( 3 7) 式中: Q为栓钉所受剪力; 为Q 作用下在钢梁与混凝 土交界面上产生的滑移; 、 为计算参数, 分别取= 0. 7 0, =0. 8 0; Qu为单个栓钉的

37、抗剪承载力, 计算中 取 Qu=0. 5As tEcfc0. 7As tfs t u ( 3 8) 式中: As t为栓钉的截面面积;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 度, 可取实测值; fs t u为栓钉采用的极限抗拉强度 6-7。 由上述参计算了F C B梁和P C B梁的自振特性, 见表1。 表1给出各试验一阶竖向自振频率的理论值、 AN S Y S有限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结果对比, 其中KS 为单位长度抗剪连接件的纵向剪切刚度值, 当不考虑 界面滑移时, KS=。 表1 F C B和P C B模型竖向自振频率结果对比 模型 理论计算值 KS/ MP a 考虑滑 移/H z 不考虑滑 移/H z 2

38、 数值结果 考虑滑移 /H z 不考虑滑 移/H z 实测结 果/H z F C B 3 0 5. 3 2 2 2. 5 4 6 2 8. 9 1 00. 6 0 82 5. 9 3 0 3 1. 6 0 7 2 3. 1 3 0 P C B 1 8 3. 1 9 2 0. 9 2 1 2 8. 9 1 00. 5 1 72 4. 1 1 0 3 1. 2 0 8 2 1. 1 6 0 由表1可见: ( 1)考虑界面滑移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试结果 非常接近, 而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一定误差。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黏结力、 对栓钉刚度的不同取 值方法、 实验时的边界条件及安装制造误差等, 均

39、会对 数值或实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 2)不考虑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界面相对滑移 时, 结合梁的一阶竖向自振频率理论值为2 8. 9 1H z, 比实测结果大了3 6. 6%。 4 结论 运用直接平衡法, 考虑了阻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推导了部分连接的简支直线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基本 401 铁 道 学 报第3 6卷 运动方程, 并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 得到了结合梁 的质量、 刚度和阻尼矩阵的正交条件, 并与数值和实测 结果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 ( 1)与普通梁相比, 由于柔性的抗剪连接件的存 在, 结合梁中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其动 力平衡方程形式上更为复杂, 明显体

40、现了抗剪连接件 的影响, 但仍可简化为常见的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进 行求解; ( 2)与普通梁相比, 分布参数体系简支直线结合 梁的质量、 刚度和阻尼矩阵在一定条件下仍具有一定 的正交条件; ( 3)结合梁的动力特性与单一材料的普通梁不 同, 直接受到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抗剪连接度的影响; 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界面滑移后, 结合梁的竖 向自振频率则明显降低。这说明界面相对滑移使结合 梁整体刚度下降, 频率降低, 因此在设计计算中必须考 虑其影响。 参考文献: 1聂建国, 沈聚敏, 袁彦声.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变形计算 的一般公式 J.工程力学,1 9 9 4,1 1(1) :2 1 - 2 7

41、. N I EJ i a n - g u o,S HE NJ u - m i n,YUAN Y a n - s h e n g .A G e n - e r a lF o r m u l af o rP r e d i c t i n gt h eD e f l e c t i o no fS i m p l yS u p - p o r t e dC o m p o s i t e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B e a m sw i t h t h eC o n s i d e r a - t i o no fS l i pE f f e c tJ.E n g i n

42、e e r i n g M e c h a n i c s,1 9 9 4,1 1 ( 1) :2 1 - 2 7. 2张晔芝.高速铁路连续结合梁的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 2 0 0 2,2 4(6) :8 4 - 8 8. Z HAN G Y e - z h i .A n a l y s i so n R e s p o n s e so fC o n t i n u o u s C o m p o s i t eB e a m si n H i g h - s p e e dR a i l w a y sJ. J o u r n a lo f t h eC h i n aR a i l w

43、 a yS o c i e t y,2 0 0 2,2 4(6) :8 4 - 8 8. 3蒋丽忠, 丁发兴, 余志武.钢-混凝土连续组合铁路桥梁综 合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J.中国铁道科学,2 0 0 6,2 7(5) : 6 0 - 6 5. J I AN GL i - z h o n g,D I N GF a - x i n g,YUZ h i - w u . E x p e r i m e n - t a lS t u d yo nt h eI n t e g r a t e dD y n a m i cB e h a v i o ro fC o n t i n u - o u sS t

44、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G i r d e r so fR a i l w a yB r i d g e s J. C h i n aR a i l w a yS c i e n c e,2 0 0 6,2 7(5) :6 0 - 6 5. 4HUANGC W,S U Y H. 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a r - t i a lC o m p o s i t eB e a m s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S

45、t r u c - t u r a lS t a b i l i t ya n dD y n a m i c s,2 0 0 8,8(4) :6 6 5 - 6 8 5. 5HOU Z h o n g - m i n g,X I A H e,L IY u n - s h e n g,e ta l .D y -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A n a l y s i sa n dS h e a rS t u dD a m a g eI d e n t i f i - c a t i o no f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46、t eB e a m sC / /S i u - S e o n g L AW,L IC h e n g,Y o n gX I A,e t a l . T h e1 4 t hA s i a - P a c i f i c V i b r a t i o nC o n f e r e n c e .D y n a m i cf o rS u s t a i n a b l eE n g i n e e r - i n g .H o n g K o n g:H o n g K o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1:1 7 1 1 - 1 7 2 0. 6GA T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