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吕后历史功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82591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吕后历史功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吕后历史功过鲁云华提要:人们在肯定吕后治国策略的同时,更多地谴责她诛杀大臣、戚夫人、刘姓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谴责她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利欲熏心,是一个权势重心的女人。此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吕后在维护皇室、稳定朝政、安定社会等方面作一个客观的评价。关键词:吕后 历史功过 维护皇室 稳定朝政 安定社会 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大大小小传主二三百人,其中唯一的女传主即是吕后(名雉)。司马迁能在上下三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中,给一个女子一席之地,且放在“本纪”中,足见他对吕后历史地位的肯定与看重。吕太后本纪记述了吕后诛杀大臣、戚夫人、刘姓王的史实,同时,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则

2、盛赞她“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太平景象,吕后功过可谓明晰。然后人对吕后评说却众说纷纭,且贬损多于褒扬,指责她“心胸狭窄”、“贪婪残忍”、“权势重心,凶残忌刻”等等。当然,这样的指责从人性人情的主观角度讲,无可厚非,但从历史的客观角度讲,则未免有些意气用事。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人们总是很容易把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我们不应该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拿到现实生活中来评论,而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观照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功过。一 古今中外,王室斗争伴随着每一个朝代。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激烈的王室斗争,就是吕后与戚姬之间的嫡庶斗争,即太子位的

3、争夺,实际也是未来皇位的争夺。谁拥有了皇位,出就拥有了权力与地位,富贵与尊严。刘邦已立吕后子孝惠帝为太子,却因爱妃戚姬“日夜啼哭,欲立其子代太子”,而借口孝惠“不类我”、“如意类我”几次想“易太子”,这直接危及到吕后孝惠的正室地位,以吕后“刚毅”性格,决不会袖手旁观,任人宰割。 为保孝惠太子位,稳定皇族正室地位,吕后不惜跪谢周昌廷谏;迫请张良画策;“卑辞厚礼”迎取高祖敬重却“义不为汉臣”的四位贤人出山辅助孝惠。最终以张良、孙叔通、四位贤人的通力合作下,刘邦彻底打消了以戚姬子赵隐王如意代太子的念头,为天下计,而“委戚氏不顾”。在这一场维护皇族正室的斗争中,吕后以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战胜了以色事人、

4、以色争宠的戚夫人。吕后与戚姬的嫡庶斗争暂告一段落,吕后稳住了正室的地位,但她与戚姬之间的矛盾由此加深。吕后是刘邦“微时妃”,曾亲自稼穑,替刘邦抚养一双儿女,侍奉刘邦双亲。在楚汉战争中,她又被项羽俘虏做了两年的人质,历经磨难。刘邦做了皇帝,吕后封为皇后,可谓苦尽甘来。然戚姬竟想以色争宠,指使刘邦易换太子,这在吕后是无法容忍的,故吕后最妒戚夫人母子。刘邦深知吕后与戚姬有隙,生怕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不能自全,故委任御史大夫周昌“相赵王”,高祖的这一事后安排无疑更激吕后的嫉妒,且周昌为人耿直,深得人心,连吕后都敬他三分,谁能保证赵王如意长大成人后,没有夺位之心?在吕后看来,戚夫人母子始终是祸害,是影响她

5、正室地位的隐患,唯有除之而后安心。故刘邦死后,孝惠即位,吕太后随即囚禁了戚夫人,并设计把赵王接进宫内,伺机毒死了他,又为泄私愤而“断戚夫人手足,去眼, 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这一酷刑确实有些残忍,为人仁弱的孝惠观后不免大哭,说“此非人为”,无怪乎后人要指责吕后残忍。实际上,在古代朝廷的权力斗争中,残忍的又何止吕后一个。商殃相秦而被秦惠王“车裂”;李斯助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却被秦二世“腰斩咸阳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受“腐刑”这样的酷刑在古代社会可谓是比比皆是,吕后只是酷刑的一个执行者。我不是为吕后开脱罪责,只是就史论事。她对戚夫人母子采取极端手段,一方面是女人的嫉妒,另一方

6、面也是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源于对汉王朝正室的维护。另一个危及孝惠帝皇位宝座的人是齐悼惠王。他虽是庶出,却是刘邦长子,且所封齐地有城七十余城,势力较为强大。孝惠帝为人仁慈,与齐悼惠王宴会时,常“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齐悼惠王不拘帝王礼节,堂而皇之地接受,很显然并不敬威孝惠王。汉初刘邦称帝时,与自己的父亲太公相会“如家人父子礼”,结果太公家令数落太公说:“天无二日,士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威重不行。”可见,当时已经重视君臣礼仪的观念,目的是要用这种君臣礼仪来规范君臣关系,维护帝王特权,稳定宗室地位和朝廷政权。齐悼惠王坐上座,这乱了解国家纲纪,犯

7、了帝家之大忌,由此触怒了吕太后。吕太后伺机想毒死齐悼惠王,因为孝惠王的阻拦而没有成功。齐悼惠王觉察出她的心机后,把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太后这才放过了他。但随后二次分割齐地,把琅琊分割给了吕须女婿刘泽,济南给了吕姓王,把齐地一分为四,大削弱了齐国势力。至此,以孝惠帝吕太后为代表的皇族正室地位可以说真正得以巩固。二孝惠帝在位七年,“不听政”,“天下事皆决于高后”,国家无事。不幸的是,孝惠帝年仅二十三岁却死了,且无“壮子”,无嫡子,所立太子为一后宫美人子,非刘邦嫡孙。当初刘邦驾崩地,吕后因恐诸将“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而“四日不发丧”,与审食其谋杀诸将,后经人劝戒而大赦天下。这一次孝惠帝的死

8、更让吕后忧心如焚。谁来继位?诸大臣是否会乘机反叛?诸刘姓王是否会挑起一轮皇位争夺战而动摇汉王朝根基,殃及社会安定?她与外孙女孝惠皇后的正室地位是否会保证?孝惠帝发丧时,“太后哭,泣不下”,非不悲,而是心有所思虑。宰相陈平采纳了张良子辟强的计策,奏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对吕太后的支持,于是“太后悦,其哭乃哀”。从此,吕后权重一时,“口令一出太后”,暂时稳定了汉王朝。有人指责吕太后王诸吕,诛灭刘姓王,图谋篡位,这种说法实在幼稚可笑。一是吕太后没有篡位的史实;二是吕太后王诸吕,却违背了刘邦刑白马盟时的誓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但依然附合刘邦以“外戚与定天下”、“内任外戚,外封宗室”的治国策

9、略。她王诸吕,并非要以吕姓代汉姓,说到底是她倚重亲戚、振威朝廷,以防大臣变。防大臣变可以说是吕太后一生之忧虑。她在遗诏中赏赐诸侯、将、相、列、侯、郎、吏,以吕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可见她临死前想的依然是以金钱收买诸侯将相,使他们不因“帝年少”而“为变”;要吕氏内戚辅助少帝共兴汉王朝统治。三是吕太后所诛刘姓王是那些对汉王朝的统治有不利因素的人。吕太后取美人子为帝,帝听说他不是真皇子,亲生母亲已被太后杀死,心中忿恨而扬言“我未壮,壮即变”,这一“变”岂不乱天下?太后“恐其为乱”,为“安百姓”、“天下治”,于是把他幽禁废位,继而杀之。赵王友之幽死,梁王之自杀,则皆与吕氏不谐之故。吕太后作为刘邦之

10、后,她极力要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她很希望刘吕两家能“常相亲“,世世代代共扶汉王朝。因此,“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吕太后妹妹为刘邦大将樊哙妻;吕须女为营陵侯刘泽妻;吕绿一女妻齐悼惠王子朱虚侯,一女为少帝后;吕产女则为梁王恢后;又以诸吕女为赵王友后,等等。如吕太后一开始就想杀赵王友、梁王恢的话,又何必把吕氏女嫁给他俩呢?吕太后最终置他们死地,是因为他们不满吕太后,怨忿吕氏女,这显然不与吕太后合作,不利汉王朝统治,自在吕太后诛灭之列。至于齐王,已被割去三郡,不构成危险;淮南王从小无母,随吕太后长大,与吕太后关系一向较为亲近;代王则“愿守代边”,不为吕太后疑,因而,此三人终得以保全。可见,

11、吕太后王诸吕、诛刘姓王并非仅为了自己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维护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的安定。三 吕后在维护汉皇宗室正统地位、稳定汉王朝统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她在“佐高祖定天下”,恢复汉代社会经济方面同样起着无人替代的作用。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中对吕后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吕后性格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韩兆琦教授编注的史记选注汇译中按云:“诛大臣多吕后力则诚然,事见淮阴、黥布、鼓越诸传;至佐高祖定天下,则姑妄言之而已,并无事实”。我认为“按云”不妥。从家常而言,吕后在家为刘邦拖儿带女、侍奉双亲,以解刘邦后顾之忧,可使刘邦纵横疆场打天下,这难道不是“佐高祖定天下”?从社会历史的角度

12、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不正是吕后以其刚毅的性格、果断的决策,为刘邦定天下扫除了潜在作乱的危险? 周朝的历史教训不有够深刻么?周文、武王分封同姓子弟王,结果“后属疏远,相攻葬如仇雠;诸侯更相决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终招至亡国。秦始皇统一中国,为避免重蹈周历史覆辙,不封诸侯王,而设立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并采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措施,力图从思想上钳制臣民百姓,以期帝皇世代相传。但事与愿违,秦朝历史只二世十三年,随即灭亡。为什么?秦实行酷政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诸侯各国百姓的遗民情结。张良家为韩臣,秦灭韩后,张良家僮三佰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秦始皇东游

13、时,张良曾“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秦始皇在游会稽时,项羽则在人丛中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游咸阳时见到秦始皇,则长叹一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很显然秦始皇统一了诸侯政权 ,却没有真正获得百姓的拥戴。故陈涉一举兵,各地豪杰一呼百应,秦朝随即灭亡。刘邦似乎并没有吸取周朝、秦朝的历史教训,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分封“大功臣二十余人”,似乎有与诸大臣共享天下的意思。实际上,刘邦这样做也是迫于情势。刘邦能够战胜项羽,不是他比项羽善战、勇武,而是他比项羽知人善用。他有“远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有“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有“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刘邦称

14、他们三人为“人杰”。没有这三人的辅助以及樊哙、曹参、灌婴、陈平等文武大臣的筹谋划策、鼎力相助,刘邦恐已是项羽阶下囚了。刘邦分封大臣目的是论功行赏,固其忠信之心,稳固汉王朝江山,实际这已埋下了新一轮战乱的隐患。他在分封时,“群臣争功,岁余不决”,“未得行封”者,常常“相与坐沙中语”,商讨对策。不久,燕王臧茶反叛,由此触发了刘帮诛灭异姓王的决心。他首先对付的是“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的韩信,其次是“功多”却不听调谴的彭越,但迫于两人的威信,以及没有足够的理由,故只好削朝韩信为淮阴侯;贬彭越为蔗民,流放到四川。这在吕后看来,无疑是“此自遗患”。吕后很明白刘邦的心理与为难,这时她的出场是对刘邦的最有力

15、帮助。她未告知刘邦,即与萧何合谋骗韩信入宫,借机杀了他,对此刘邦“且喜且怜”,这也足见刘邦早想杀韩信,吕后正好助了丈夫一臂之力。对彭越,吕后则假意答应他向高祖求情,半途上把他骗回宫,然后让他的舍人捏造罪名,告他谋反,奏请“族之”,刘邦顺水推舟族灭了彭越一族。吕后帮助刘邦扫除了韩信、彭越两位猛将,其余的“不足畏”;黥布恐被杀害,举兵反叛,后死于乡民田间;卢绾亡入匈奴。刘邦分封的七个异姓王,最终只存下长沙王吴芮子臣一人。接着刘邦又分封同姓子弟九人为王,吕氏三人为侯,二人为将,实现“内任外戚,外封宗室”的用人制度,隐定了汉王朝政权统治。刘邦死后,吕太后如何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公史

16、曰”已作了明确的肯定(见文首),不再多述。评价一个人要纵观她的一生,吕后一生可以说是追随刘邦、辅助刘邦的一生,即使在有些事情上她的做法违背了刘邦的意愿,但她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刘邦创下的基业,延续汉王朝的统治。从整个历史事件来看,刘邦才刚诛灭异姓王。因劳累、箭伤终至死去,留下一个百废待兴而又时局不稳,甚至依然隐含着危机的汉王朝,吕后所要面对的绝不是一个戚姬和几个王子,百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她所要面对的是如何把丈夫的江山撑下去。事实上,在刘邦死后的十五年里,她凭借自己刚毅的性格、果断的政治手腕和明智的经济策略,使汉初社会出现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开始复初、“天下晏然”的局面。可以这么说,吕后在汉代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她对汉代历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如果有什么过错的话,那也是功大于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