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078933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第3期(总第177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黑生林(北方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摘要: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汲取历史滋养,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全国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全民健身、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路径。关键词: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图分类号:C957;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627(2024)03-0098-08DOI:10.20076/ki.64-1065/G4.2024.03.00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这不仅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根本遵循,而且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与国家的建设任务高度契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下文简称“全国民族运动会”

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将民族体育事业和民族工作有机结合的伟大实践。这项全国综合性体育文化赛事是 国务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若干规定 中确定的定期举办的少数民族重大活动,也是民族政策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进入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一种能够支撑其发展的新的精神内核,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恰恰为这一发展思路提供了重要遵循。基于此,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以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切入点,探讨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历史形成、具体实践、发展路径及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系

4、,为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充分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历史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一、全国民族运动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剖析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时代诉求,可以彰显全国民族运动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收稿日期:2024-01-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70年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交流和创新研究”(20XTY012)作者简介:黑生林(1976),男,宁夏中卫人,北方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引用格式:黑生林.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北

5、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098新动力。(一)传递国家意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1,这当中就包括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为提高人民体质,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政府甄别、整理和改良民族民间民俗等形式的体育项目,并将其发展成具有一定对抗性的竞技体育活动,进而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在这一政策导向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1953年,在天津举办了全国首届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即第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党和

6、国家的关怀与重视下,一些濒临消亡的“原生态体育”成为增强人民体质的“国民体育”登上“国家舞台中央”,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当家作主、一律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由于历史原因,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全国民族运动会未能继续举办。改革开放后,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被重新提上日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民族运动会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地方政府承办,并规定每四年举行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从第一届开始,就将各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以体育竞技和表演的形式向全国各族人民传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不断营造“各民族开放包容”和“各民

7、族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借助国旗、国歌、开幕式展演、民族大联欢等视觉形象和共享中华文化符号,激发了各民族运动员、教练员及各地区观摩团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了各族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真挚情感,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践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二)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3148,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遵循。人类学家科泽认为,表达团结、增加凝聚力的最好方式便是共同参与集体活动,极具象征意义471。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

8、繁荣发展,是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办会宗旨,也是其政治价值诉求所在5。全国民族运动会从第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并与特定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虽然没有明确的办会宗旨,但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办会指导思想。进入改革深化期,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设立专项资金等政策措施,全力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成为这一时期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主题和要旨。进入新时代,国家民委和体育总局根据国家大政方针,于20

9、18年颁布实施了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提出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民族体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坚持“特色鲜明、务实节俭”6的办会原则。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论是“发展”“进步”,还是“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团结始终贯穿于全国民族运动会全过程,全国民族运动会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三)增进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7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符

10、号,这些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输入和输出源源不断的生动信息,并成为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文化认同、凝聚0992024年第3期(总第177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国家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介质8。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不同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有机融入各类“舞”“技”“竞”“演”等活动中,无不体现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正确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并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心理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进而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9。全国民族运动会从第二届开始,相继出现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会徽、会歌

11、、吉祥物等,起到激发共鸣、凝聚力量的作用。例如,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主体图案由腾飞的龙凤及环绕两侧的色带组成,腾飞的龙凤寓意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两侧环绕的色带分别代表黄河和长江,寓意五湖四海各民族大团结,这种设计注入了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突显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办会主题。同时,会徽整体图形凸显汉字“中”的轮廓,表达和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全国民族运动会中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而且无形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驱动力10。(四)传承民族精神习近平总

12、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1。从历史发展脉络看,各民族体育孕育于从未中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载而源远流长,不仅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历史特征及群体精神,而且蕴含着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传承的精神内涵,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12。例如,全国民族运动会中的民族武术项目,作为中华武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其“止戈为武”的“仁德精神”“和合之道”诠释了各民族共同传承的中华体育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再如,运动会中的龙舟竞渡项目,承载着华夏儿女纪念先贤的精神寄托,传递着各民族一脉相

13、承、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纽带13。全国民族运动会为各民族体育交流提供了舞台,形成了具有相同文化内核又兼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同时这些赛事中的体育项目凝聚了不同民族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例如,板鞋竞速项目起源于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带领壮族人民抵御倭寇的历史,独竹漂项目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地区军民生死与共的鱼水情。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着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忠诚。全国民族运动会为各民族搭建了传承、展示体育文化的舞台,发挥了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成员的功能,在创造良好的社会互动环境,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等

14、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族群众通过全国民族运动会这个大舞台,实现了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完美融汇,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办会宗旨是国家政治理念的体现,承载着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传递着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力量,全国民族运动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一)政治价值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对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运动会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元素,满足中华各民族群众的情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15、中华民族历史观,使“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等观念深入100人心,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14。一是全国民族运动会通过现代体育运动会的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例如,1999年,西藏拉萨作为分会场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这不仅为西藏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为开阔西藏各族人民视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5。国家从经费支持、人才培养、项目援建等方面为西藏体育事业予以支持,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中华体育文化与西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融互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局面,为深入推进铸牢中

16、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增强各族同胞的相互了解,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过程中增进对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聚是一团火,各民族运动员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散是满天星,各民族运动员回到家乡讲述所见所闻。”16各族体育健儿通过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深刻体会“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思想内涵,在增进情感、切磋技艺、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进而将所感所思传播给更多的人,用真正落实落地的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文化价值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民族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姹紫嫣

17、红,彼此借鉴,相映生辉,使得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17在兼收并蓄、有容乃大、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的前提下,各民族文化交融有利于推动“相互依赖、情感关联、共生共荣”的中华文化的进步18。一是在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体育文化相互交流,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特性,而且强化和唤醒了各民族内心深处稳定且持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二是不同民族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体育项目的竞技和展演过

18、程中交流互鉴,切身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具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但经过长期互动交流,已逐渐演变成各民族共享共乐的体育活动。例如,全国民族运动会中的民族健身操项目就是融合各民族的生活元素和现代体育健美操的编排原则、运动路线等改编而成,具有不同韵律和不同民族特色。在云南地区,每年会定期举办各类民族健身操比赛,有白族霸王鞭健身操、拉祜族健身操、景颇族健身操、哈尼族健身操、彝族烟盒健身操等。再如,全国民族运动会中的民族武术项目在20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射箭和赛马项目在10多个少数民族中流行,摔跤项目在不同民族中演变出风格迥异的跤种,包括搏克(蒙古

19、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等。除了比赛项目,在每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会推送表演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以各民族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为基础巧妙编排设计的,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其独有的习俗、服饰等文化。这些表演项目在展现各民族体育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守护和传承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因此,各民族运动员以全国民族运动会为平台,向着一个目标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各民族“多元共生的交流”上升为中华民族“一体文化的交流”,在共有共享的体育实践活动中达到同频共振、认知同步和情感共鸣19。运动员和教练员既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幸福,

20、又能在与不同民族选手的竞技中找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归属感,有效实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各族群众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1012024年第3期(总第177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意识20。(三)经济价值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把体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民族体育与健康卫生、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融合发展。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不仅可以助推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体现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一是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能够促进举办城市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系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

21、城市声誉,促进体育惠民政策优化。在运动会举办期间,举办地将传统体育文化优势转化为资源禀赋,并赋予体育文化建设、社区体育服务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多种社会经济发展功能,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2011年,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贵阳市举办,在运动会筹备期间,贵州省“十二五”民族事业发展十大推进计划 提出,建设50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扶持500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发展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建设民族博物馆、举办少数民族节庆会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和宣传教育等内容21,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推动之下,贵阳市运动会筹备工作与当地民族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二是借助全国民族运动会,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优势,举办地政府整

22、合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资源,积极注入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文艺表演、商业广告等经济效益因素,发展生态旅游小镇、民族文化小镇等民族体育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招牌”。例如,甘肃探索出一条融体育赛事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文化旅游探险为一体的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之路,创新“民族团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互融互促模式,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内蒙古凭借其草原、湖泊、冰雪、戈壁、沙漠等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打造以“那达慕大会”“国际马术节”“国际冰雪节”等为主题的品牌体育活动;广西推动民族体育与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打造“民族牌”“融合牌”“山水牌”“赛事牌

23、”。民族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为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国民族运动会推动了民族经济产业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三、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多样性、广泛性等特征,全国民族运动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体育文化力量。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可以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多个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实践路径。(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政治基础平等、团结、拼搏、奋进是中华体育的精神实质,也是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办会主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各族人民在悠久历史中积累的养生经验和健身技巧,蕴含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22。全国民族运动会最大的魅力在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各民族的运动健儿展现了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各民族运动项目蕴含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通过提炼和整理后彰显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化担当,并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23。因

25、此,全国民族运动会无论从政治价值还是文化102传承价值来说,都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从全国民族运动会中寻找适宜全民族、全领域的健康生活方式,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共鸣的元素,借助运动会的良好机会,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增进各民族体育文化交流与情感沟通,提升我国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2。例如,提倡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民族互嵌式大社区,以满足各族群众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设计和植入更加宽松且易于运行的赛事体系,积极推动人际、族际以及项目团队间的广泛互动。在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影响下,各民族体育技艺交流深度和交往广度逐渐拓展,各族

26、群众在文化交流、思想碰撞、情感交融中不断增进相互了解,进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24。(二)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文化根基我国各民族体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就是守护好我们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汇聚和民族特质的集中体现,全国民族运动会传递着各民族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传播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不同民族的健体娱乐、习俗技艺等传统体育文化完成了代际认同和文化传承,既保证了文化的活力和特色,还不断满足着人们变化的需求25

27、。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文化、精神、审美等价值作用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载体支撑。一是依托全国民族运动会中的竞技和表演项目,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价值。学校和社区等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拓宽教育和传承路径的同时,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生和社区居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例如,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示范区,积极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进校园活动,培养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推动民族体育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利用市场传承机制,将全国民族运动会中的一些体育项目与全域旅游、休闲体育等产业相结合

28、,并在民俗节庆活动中进行展演。提升广大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这既是对国家文化政策和体育事业的积极响应,又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在盘活资源创新利用的基础上凝神聚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三是对传统体育文本类文献进行分类收集和有序化摘录汇编,对口述历史资料、文物古迹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系统整理,为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科研等提供史料依据,为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夯实基础。(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群众基础人民作为共同体的原型,代表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各民族作为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是一种较深层次、较

29、高阶段的交往行为26。在全民健身业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社会发展需求之一的背景下,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发展应当与时代潮流相契合,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全面融入新时代全民健身价值体系中,最大化满足民众需求。一是始终秉承“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初衷。对体育竞赛项目、表演项目等大型体育活动不断予以补充和完善,确保其健身价值与文化价值相融合,并且利用科学公允的赛事制度吸引各族人民参与其中。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族群众在参与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积极向上的文化标语,深刻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大家庭各成员共同繁荣

30、发展进步,在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力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中不知不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始终围绕“建设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和1032024年第3期(总第177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乡土性,借助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文明建设中,使其成为乡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乡村文化生活离不开传统体育文化,只有将二者融汇,才能使村民在构建乡村文化的同时获得幸福感,加深对乡村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乡村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村民在参与各项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向心力、凝聚

31、力,这无疑有助于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培育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精神。地方政府可以在政策支持下举办节庆民俗活动,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交相辉映,让群众在最乡土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结 语翻开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历史篇章,从初出茅庐到登上国家舞台,从民间技艺到赋能全民健身,一届又一届的全国民族运动会成功举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场上得以存续和更新,各民族体育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中华文化共生共享体系之中,并将其文化价值意蕴重新赋能,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的根脉基因和兼收并蓄的有机体。同时,全国民族运动会推动构建中华体育文化精神图谱,彰显了各族人

32、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为中心追求多元一体的体育文化,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参考文献1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9月29日)J.民族论坛,2010(10).2 韦晓康,赵妍.建党百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成就与使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6).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 美大卫 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 倪东业,张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趋向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33、8).6 国家民委 体育总局关于印发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 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7).7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N.人民日报,2019-09-28(2).8 杨建军,彭婷.藏族弓箭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3).9 王兰.从“锦标主义”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全国民族运动会价值观的嬗变J.体育学刊,2019(4).10 马惠兰,王超辉.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和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1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34、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N.人民日报,2020-09-09(2).12 相金星,王进国,郭振华.“境遇”抑或“反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5).13 王炫力,杨慧馨,徐飞.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与推进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8).14 刘吉昌.论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时代价值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15 李小林,等.56 个民族的雪域盛会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拉萨分赛场J.民族团结,1999(9).16 顾立林,韩朝阳.迎接各民族团结进步更加光

35、明的未来写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之际J.中国民族,2019(10).10417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18 丛密林.新时代蒙古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素及推进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9).19 张云齐,郭立亚.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体育具身化路径J.民族学刊,2022(5).20 李运,张国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价值定位评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2(1).21 牛志男.2011:向黔看,向前进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

36、体育运动会综述J.中国民族,2011(10).22 白晋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使命与担当J.体育学研究,2019(1).23 李志伟.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写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之际J.中国民族,2021(9).24 白晋湘,郑健.交往交流交融: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路径J.体育学刊,2022(1).25 牛锐,海宁.色音:正确把握“异”与“同”,增进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22-04-12(5).26 耿献伟,牛欢.藏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归因考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9).【责任编辑李小凤】The Value C

37、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Forg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for Chinese Nation in the National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GamesHEI Sheng-li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 Minzu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in this paper,the a

38、uthor explores the narrativeprocess and internal logic of the National Ethnic Games in building a new type of ethnic relationship and forging the sense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successful hosting of the National Ethnic Games is a greatpractice of the Party and the

39、state,based on national conditions,drawing on historical nourishment,and combining ethnicwork with ethnic sports.Holding the National Ethnic Game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the communication,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in sports and culture among various ethnic people.

40、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platform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enhanc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and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ethnic sports and ethnic work.In the new era,the National Ethnic Games shouldprovide practical paths for forgin

41、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 through multiple measures such as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building a inheritance system,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approach,integrating into nationalfitness,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Key words:The National Ethnic Games;Forg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National Unity;Communication,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