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老山 优秀 太阳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设计模板 归园田居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长征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自行查找并阅读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观看2001 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征,从中了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感受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红军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样,有了情感铺垫,学生较容易进入课文意境。2、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学生可通过阅读课文,勾划词句,进行相应的自主和探究学习。3、学生在写作中不会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所以在学习本
2、文自然环境描写时,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如何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学会如何进行自然环境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学习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 阅读课文,勾划词句,理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2.通过朗读、赏析、合作、探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2.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3.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时间 2 课时
3、(90 分钟)教学资源 课件、板书、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全文内容。2.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七律长征。2、口述: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二、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教师提要求:1、标上段落序号。2、用“”画出生字词,借助注
4、释和字典解决。用“-”画出好词好句。3、找出文中不理解或有疑问需要讨论的地方,圈点批注。4、理清全文线索,把握全文内容。(二)了解作者情况,明确写作背景。1、学生就掌握的资料介绍陆定一。2、(出示课件:陆定一资料)提示: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真实而细腻,注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红军的真实感受。(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1、了解文体,理清要素。(1)提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找出记叙的六要素。(2)生思考、交流、4 号组员回答、明确: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起因:红军总部
5、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胜利(课件)2、理清线索,概括内容。(1)提问: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2)点拔:概括内容要交代清谁干什么(3)回答、明确:本文以红军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写出了工农红军不怕 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件)三、理清脉络,研读思考。(一)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完成表格。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板书)(二)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
6、难。1、提问: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2、学生速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填表。(课件)5、归纳:由上表可以看出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四难:吃饭难、睡觉难、走路难、处境难,从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我么可以看出红军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请你仿照示例,为主峰米岗山的红军长征纪念亭写一段碑文。示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碑文 1936 年 12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5 军、9 军计 30 余万人西进临泽境内,遭国民党军马步芳部围截,在廖泉、倪家营、南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 70 余
7、天,数千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中共临泽县委员会临泽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重点赏析,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一、精读 13-19段,指导赏析“星夜爬山”1、问题引领:(课件)(1)1319 段写了什么?(2)描写了什么景?找出相应的句子。(3)这几段是如何描写景的?(4)这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学生读文章自主学习,做批注。3、交流,达成共识。1 号组长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预设生成:(课件)(1)星夜爬山(2)描写了“之“字形火把连到天上。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3)多
8、视角写:,既有仰视,又有俯视。有一定的顺叙:既有从下往上,又有从上往下。写景中穿插人物活动:“不要掉队呀”?哈哈地笑起来(4)这几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突出老山界山高路陡的特点,暗示爬山不容易,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拔:(1)概括如何写景时,引导回忆春写景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本写景方法。(2)回答这几段景物描写作用时,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4、总结:(课件)?如何赏析写景片段?(1)概括内容(2)弄清描写了哪些景(3)分析是如何写景的(4)理解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常见写景的方法:(1)按一定的顺叙(2)多视角写景(3)运用修辞(4)调动多种感官(5)句
9、式多变(6)穿插人物活动(7)动静结合?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帮助主题揭示 5、朗读指导(1)重读字词示例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 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不要掉队呀!”(2)感情把握“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这两句要读出乐观的感情,语调要上扬。二、自主赏析“露宿见闻”1、运用刚学到的赏析方法赏析,在课本上
10、作批注。2、小组讨论、质疑、达成共识。3、小组选代表展示学习成果。预设生成:(1)本段写的是露宿山腰(露宿见闻)。(2)描写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3)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星星山峰四围的山 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感觉。运用多种修辞:比喻、排比。句式整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4)本段描写了半夜里醒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突出雷公岩的陡峭高峻,表现 了红军的审美情趣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赏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1)全段环境描写突出一个“静”,可 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2)这些
11、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远、近、大、细;比喻、拟人(山泉呜咽)5.朗读本段,提示:?根据自己的 理解进 行朗读。?注意重 音节奏?注意感 情(三)巩固记忆。?如何赏析写景片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写景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结束学习 1、总结:这篇回忆录,以朴实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引起多方面的联想,同时也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勇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2、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描写秋景。附:板书设计 老山界 陆定一 表现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山顶所
12、思到达山顶 继续登山 攀登雷公山脚访瑶家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篇二: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 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 1.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
13、”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2.作者介绍:陆定一,生于 1906 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二、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1、排除字词障碍 字:惊惶篱笆骨碌 酣 蜷 缀 矗咀嚼澎湃 多音字:呜咽落得很远 词:攀谈 苛捐杂税 奇观绝壁骨碌酣然入梦蜷呜咽澎湃身手 2、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时间:从第一天
14、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下面,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小结:本文是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这样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十分顺畅,文章脉络十分清晰,这种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值得我们写记叙文时借鉴。三、课文分析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
15、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3、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明确: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四、揣摩生动描写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军战士的?明确: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2、分析生动的场面、景物描写 分析:第 23 节,思考:1)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顺序是什么
16、?明确:主要描写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是按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2)作者描写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许多比喻,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3)作者在这节中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物,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到的各种声响,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所听到的声响
17、?明确: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段声响的描写尤其精彩,连续比喻(博喻)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又用一个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声音的变化。比喻声音轻小的时候,用“春蚕咀嚼桑叶”,“山泉在呜咽”;比喻声音大时,用“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波涛在澎湃”。4)这些声响突出了夜的什么特点?明确:寂静 5)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明确:这段文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用“远近、洪大细切”两组反义词,以
18、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春蚕、野马、山泉、波涛”四种形象,想像新奇,使听觉效果转化为一幅幅的视觉画面,既写出了夜半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明确: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五、思考讨论:1、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明确: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
19、跑下去”到“清得透底”。)2、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3、12 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8 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明确: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
20、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4、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明确:“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5、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明确:“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
21、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6、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明确: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7、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8、作者在文中细
22、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六、总结全文 1、中心思想: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写作特点:1)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3)语言朴实优美,凝炼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板书设计:老 山界 陆 定 一 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山顶所思 到达山顶 继续登山 攀登雷公 山脚访瑶家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篇三: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 设计者:高峰工作单位:郧县青曲中学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