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之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希望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时希望能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对于文言文学生虽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我希望通过注释、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3学生认知障碍点:因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学中都较少出现,学生认知起来较为困难,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
2、寓言故事的寓意。3、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1、简述自相矛盾的故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读第一句话。提问:从“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
3、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5.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弗能应也”?6.说一说你对“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让学生演一演,情景再现,加强理解。(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给身边的朋友或父母听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