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教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
2、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
3、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
4、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
5、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
6、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
7、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
8、,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
9、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
10、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4.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讲析法、点拨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
11、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201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二、知(了解背景)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
12、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特点: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
13、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4、题解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三、诵(整体感知) 1.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引导学生正字正音,齐读,
14、把握字音和节奏。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 曾晳(x) 哂(shn) 舞雩(y) 铿(kng)尔 小相(xing) 比(b)及 冠(gun)者 喟(ku)然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之撰。 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四、译(掌握字词句) 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写成纸条,教师有选择地采
15、用实物投影的方式,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纠错。教师可适当提示下列重点字、词、句(在课文注释基础上补充,投影)。 1.重点字、词。 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同介词于,在) 求也为之(主谓之间,语气词,不译) 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为之小(双宾语结构,之小都是为的宾语) 2.重点语句。(学生口译)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如或知尔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e.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f.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g.则何以哉 h.加之以师旅 五、构
16、(把握思路) 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问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六、析(研讨性学习) 设计一:(启发式) 咏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一)问志与述志 1.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
17、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2.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3.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
18、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4.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
19、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小结 子 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冉 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曾 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二)评志 咏读课文,体会孔子对弟子的评论。 对子 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 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对曾 皙:赞同他的志向,即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
20、点? 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风清浴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相符。说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要赞。因为孔子怀才不遇,所以要叹, 这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要叹,而这生活毕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赞。 孔子自己怀才不遇,他的弟子这么大年纪了那么有才能还在读书,也是不得志,所以叹,而他的学生所拥有的才学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赞。 (三)体会孔子形象 1.孔子为什么不直接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而是先从自己谈起? 学生看第一段,请个别学生朗读。 明确: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
21、面的提问作出铺垫。 体现了孔子态度谦和、亲切,循循善诱的教风。 2.还有其他地方表现出孔子这一教风吗? 明确: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励曾点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 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易近人。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 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 启发得法。在子路、
22、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畅谈自己的理想。 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晳的发言,吾与点也。当四个学生述志后,孔子进行总结,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导意义。 设计二:讨论式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写。 A组:(表格一) 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 2.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 明确:详见表格内容。 B组:(表格二) 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
23、?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明确:详见表格内容。 表格一: 人物 述 志 性 格 描写方法 启 示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治理千乘之国 从政 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 神态、语言描写 让学生畅所欲言。如,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冉 有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敦厚、谦虚 语言描写 公西华 愿为小相 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忍让、虚心 语言描写 曾 晳
24、 莫春者咏而归。 异乎三子者之撰 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自得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表格二: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孔 子 评 志 子路 哂之 其言不让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冉有 叹之 求则非邦也与?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公西华 惜之 赤则非邦也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曾晳 与之 吾与点也! 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孔子形象: A.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是一个既有抱负又充满苦闷的活生生政
25、治家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晳却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的恬然乐趣。孔子喟然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七、引(拓展延伸) 体会言志 问题设计: 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3.读了此文,结合你的学习,体会到什么借鉴意义?受到哪些启发? 八、总结 一篇短文,如此生动而丰富。其言微,其旨大。 本文如同论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论述孔子的思想和学问的。但是思想和学问的传播,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于特有的
26、形象。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谈话,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作者在记述孔子的抱负和理想时,不仅记录了孔子和四弟子各人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一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子路的直率、自负,冉有的敦厚、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晳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人物依然如在目前。 n 主旨中心 本文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n 写作特点 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 现力较强。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 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九、布置作业: 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