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6513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7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柯象菲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目录引 言3第一章:人类审美及美学概念的出现与产生6一、人类审美的出现6二、人类美学的产生7三、东西方的概念8四、东西方的审美概念8第二章:东西方审美的发展对包装设计的影响9一、西方审美的发展形成及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10二、东方审美的发展形成及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11三、东西方审美的历史形成比较14四、东西方审美观的比较15第三章:东西方审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17一、审美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17二、西方审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18。比例美18。 秩序美20。 功能美21。 标准美22。 均衡美23。 韵律美24。

2、稳定美25。 对比美279. 调和美2710。 呼应美28三、东方审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29. 中和美29。 自然美31。 意象美32. 寓意美34. 含蓄美35. 阴阳美36. 瑕疵美37。 简朴美39。 空寂美41第四章:不同审美观念下的东西方包装设计之比较42一、西方包装设计的审美特点43二、东方包装设计的审美特点45三、东西方包装设计审美特点的比较49第五章:未来包装设计中的审美发展趋势51一、人性美52二、生态美54三、绿色美55四、仿生美57五、无饰美59结语61注释62 引 言近代以来,西方的审美价值观及其他社会价值观随着其军事的强大和扩张、都市文明的渗透、工业科技、资讯一体

3、化的强烈冲击和现代设计业的蓬勃发展,正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普遍标准,成为世界各民族衡量自身审美文化的“坐标体系。在西方审美文化下的现代设计观,也正影响着中国及东方设计师及他们的包装设计作品。他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东西审美的比较,并常常围绕这一“坐标体系”,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设计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从事的文化创造活动,体现着它独特的美学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扩展了传统的艺术规律性的内涵,体现着人类文化的魅力.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种类,包装设计是一种产品生产,这种产品具有物理的属性,可批量生产,它满足商品的价值规律,反映着设计的市场性,映射着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是

4、艺术的时代的必然结果.设计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体现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如马克思所述: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就设计生产来说,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生产,而且生产了设计师和欣赏感受艺术的大众这两个主体.它的大众化远大于其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反映出其社会的审美价值。每一个个体接受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刺激时,都要通过自己已经形成的自我心理和审美文化结构进行选择、过滤、加工和整合,就像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一样。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称为同化,“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设计师所设计的包装产品也是根据社会的审美意识而进行的创造。包装设计活动中物的刺激有信息和社会生活,还有材料

5、信息诸因素。设计师的“心理场”有审美观念、知识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技能等诸方面。正是有这诸多因素的合力才完成设计创造的全部,从而建立起“终极状态”,形成包装设计作品。审美观念是一定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各民族的审美观念凝聚着他们民族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审美情感,这是一个民族审美创造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有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这种再生的资源便会持久地发生作用,孕育着文化发展的格局。艺术创造、文化创造和设计创造,都会在审美观念的影响下生成发展,把审美观念表现出来。现实的审美观念表现为当前的一个民族文化心态和情感,也会在现代的包装设计创作中体现出来。海德格尔在一次与一位日本设计师对话时,对其试图求助于欧洲

6、美学思想来找到一些必要的概念把握日本的艺术,表示不以为然,他并不认为缺少规范和确定性是东方语言的缺陷.海德格尔担忧引入欧洲美学概念的结果是:“东方艺术的真正本质被掩盖起来了.而且被贩卖到一个与它格格不入的领域中去了”。如其所说,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家,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家。不论哪一种声音都在应和天籁,但毕竟属于不同的声音.摘要包装设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审美情趣及心智的积极、创造性行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审美理念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追本溯源,从深层次挖掘研究分析其成因。由于东西审美价值的核心观念不同,由此也在各自的设计领域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与影响。文中列举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方审

7、美观念并着重分析了它们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比较并归纳了东西方包装设计的各自特点。本文还对未来包装设计的审美趋向进行了描绘与论述。让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在自身的东方审美中得到浸润和滋养是研究此课题的根本目的与动力。人们也可以理解中国造物艺术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在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但是却始终能保留下东方艺术的特有审美风格的原因。关键词:审美观念、东西方文化、包装设计AbstractPackaging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beings culture activities, and it represents of human intel

8、lect and the aesthetic justice of the positive and creative act. I researched and analysised the in-depth reasons of form base on EastWest aesthetic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s the different views of EastWest Artistic value, those different effects in their design field wer

9、e produced。 Here I introduc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EastWest aesthetic concepts and focused on how they be realized in packaging design now adays, and I also concluded their own character. In this thesis I discussed the future of packaging design。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of writing the thesis is

10、to improve Chinese packaging design with our oriental aesthetic faculti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ason why the unique aesthetic style of Oriental Art has been retaine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is in constant absorption, melting and innovation.Key words:Aesthetic concept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

11、res, packaging design第一章:人类审美及美学概念的出现与产生一、人类审美的出现艺术前的艺术,指的就是技艺。从特定的实用功利出发的技艺(包括产品)和记忆心理与文明时代的专供审美和欣赏的艺术与艺术心理是很不同的。只有当原始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和向文明社会过渡阶段才会产生专供欣赏和审美的艺术与艺术心理。它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社会基础、意识发展水平、艺术创作技能等诸条件,然后再集中地从后期彩陶和后期彩陶文化的特征上表现出来。人类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和向文明社会过渡阶段,即距今8500年至5500年,便完成了原始社会的整个进化过程。1 社会逐渐分为贵族和平

12、民两个阶层,加内奴隶制也产生了。社会分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靠东分离开来,有权势者可以随时将生产剩余品据为己有,这批人不仅具有物质享受特权,而且也有观赏舞蹈、音乐、诗歌、绘画、雕刻和其他具有鉴赏价值的工艺品等精神享受的需要,于是产生了生活理想意识和审美意识。这样,人的审美意识便开始从混合的是非、得失、好坏、功利和道德等意识中分离出来,自由想象和抽象推力也能结合起来交替为用。这就是说,一方面,创造艺术地认识水平和技能也已经发展到瓜熟蒂落的程度。集原始社会以来的技艺和技艺心理之大成的后期彩陶技艺及其他多种技艺,特别是其中艺的因素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随时有可能从记忆中分化和独立出各种艺术审美。现实社会生

13、活的需要和可能均已发展到非常成熟的地步,于是艺术和艺术审美应运而生。可以说,专供审美和欣赏的艺术和艺术心理,是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和向文明社会过渡阶段开始出现的。二、人类美学的产生美学一直到18世纪中期才开始先后创立起来,以往均是附带在哲学或诗话、词话中轮机的。也就是说,美学是很晚才从哲学、诗词中分化与独立出来。人类艺术确实是产生的比较晚的,美学、艺术学和艺术心理学等产生的更晚.因为他们是一种高档次的精神需求,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相当水平的时候,是难以分化和独立出来的。艺术是应社会分工和艺术审美享受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艺术的创造者和艺术的观赏者必然对其创造的活所观赏的艺术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态

14、度,寻找美或不美、优缺点及其原因所在.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强,对艺术观赏的品评,发展到文字理论形态的论述。但这种文理论的论述,是附带在哲学中,属于哲学的一部分内容。在人类进入第一个文明社会及奴隶制社会以后,各种不同的理论是以综合的、包罗万象的哲学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将学科分得很细的分门别类的论述,往往是在论述哲学问题时顺便路基文学艺术及其心理问题.等到文艺理论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后,艺术心理问题又往往附在文艺理论(包括诗词)中论及,直到1876年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才开始开辟了一条自下而上的用归纳法研究审美美学的道路为止。2 在这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特点就是附属在哲学、文

15、艺理论中,根本不存在自己独立的艺术理论体系。近代意义的这种美学跨越了东西沟壑而向东方横向移植过来。美学在东方文化原生态中其实是一种“潜存”形态,这就是说一方面东方深邃精致的美学智慧是缺乏系统理论表述、而又不自觉牵涉审美和艺术的潜在美学 ;另一方面,由于东方泛化式的审美与文化物态、生活经验的互渗融通,东方美学文本或附属于宗教、哲学、伦理等论著,或依附于文论、画论、乐论、舞论等论述,而成为混整入其他思想的潜层非自助存在。东方学术重实用和混沌的本质与明晰知性的美学学问相抵牾.相应的,东方艺术的“泛律性和综合性与西方美学理论的自律和分化相对峙。东方以形为主的文字特征,寄于他体的潜文本特质,非体系且模糊

16、含混的言语表达方式,以及逻辑运思的直觉、具象和综合性,这诸多因素使得东方审美具有未过滤于新理性的原生态性。在东方传统学术资源库中并没有所谓西方学科意义上的“美学”,也即没有表现为自觉形态的、具有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美学.东方美学在学理上不具有建构的可能性,因为它的形成需要以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思想、文化和美学为依托。但没有原创形态的东方学科美学,并非没有原创形态的审美思想,因为任何民族要生存,而且生存的美好,必然要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诉求,这是由于人的生存不能没有美的存在,美与人类可以说是同在的.在此,我不用“美学而仅用“审美”这一概念进行论述。三、东西方的概念当“东方”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时,它就是指中

17、国、日本、韩国、印度及众多亚洲国家的美学研究;当它是一个文化性概念时,则意指一种与西方美学截然不同的,具有自己鲜明个性、共同的“东方特征.东方审美观的共同特征以东方国家文化上的亲缘性和认同感为基础.这里我从逻辑上定义为共同的“东方精神。关于西方的概念古今并不相同,古代中国人观念中的“西方与广义的“西域”相近,除了指我国的玉门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地区外,还包括通过这些地区所能到达的一切地区,即今天的亚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以及非洲的北部等广大的地区.而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与古代不同,但也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欧洲,大致等同于“西洋”;另一种理解是泛指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这

18、里所涉及的西方主要是现代意义上的,主要指欧洲,在现代设计的比较中又必然要涉及到美国. 我们讨论“东西方审美”,并不满足于仅作为地域概念的东西方审美,而是定义为一种大家都能在心理上认同的以共同的“东西方精神”为核心的“东西方审美”.四、东西方的审美概念东西方审美观是个很大的概念,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东西。 首先,东西方审美的内涵也应有这样的基本划分:一是指东西方民族在审美活动实践及其物化形态对象中所表现出的,东方与西方欧美各国截然不同的审美风尚与趣味,这是审美意识层面的东西,如对东西方各国艺术民族特征的研究;二是指东方各国美学思想家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方法与西方美学同行们所表现出的迥然个性,这是

19、学术思想和学科形态层面的东西。前者是审美意识研究,后者是学术史研究。 针对上述两种不同的内涵,东西方审美便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当内涵指向审美意识层面时,东方审美亦如西方审美一样,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学问,同样有着极为丰厚的思想资源和艺术材料;当内涵指向学科形态层面时,东方审美观从美学学科角度而言则是一门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从西方引进的年轻学科。作为一个整体的“东方大文化圈,它以与整个西方文化的比较为前提。主观直觉主义也许是东方文化最为明显的总体特征,无论是儒道审美观的修养理论还是佛教文化的人生智慧反省都证明了这一点,它与西方以外在认知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形成鲜明对照,这正是确认东方审美精神特征之

20、基础 。若此,则东方审美一是指东方国家的审美,二是指以主观直觉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审美观念.西方审美也是一样,相对地指以客观外在认知为核心的审美观念。第二章:东西方审美的发展对包装设计的影响了解东西方审美观形成和定型的历史,有助于解释东、西方审美观的异质性.一定的社会土壤产生一定的社会和审美的价值观,它们生于斯、固于斯.一旦成为主流审美文化价值观,获得数代人的认同定型之后,它们就不会轻易改变,除非社会发展遭遇重大转型,并产生新的审美观。各个社会和民族定型期的审美观念,都在后代予以延续。后续社会虽对之有一定的修正,但主体价值观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确认。需要指出的是,东西方各自社会和审美的主流观念并非是它

21、们每个时代留下的各种思想和学说的总汇,而只是指那些能为后代社会长期认可,能够长期支配后代社会大众的思想和行为,或能成为长期左右审美准则的思想及学说。东西方审美观在形成过程中同时左右着当时的设计思想与风格,也影响了现代包装设计.现代包装,是指从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和长途安全储运物资与商品,进而推向以迎合市场、引导消费、满足人们对商品包装的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需要为中心的包装.一、西方审美的发展形成及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西方审美价值理念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确立,尔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定型。古希腊社会产生了欧洲最灿烂、最富理性的原型文化,而它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又集中地、系统地

22、体现在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亚理士多德学说的创造上,亚理士多德提出“艺术即模仿,3 奠定了西方的理性的、现实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审美价值体系,尔后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一方面对古希腊人本主义审美原则予以自觉的确认,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了一种新的审美理念:审美即科学. 与中世纪“神的虚无飘渺相对立,文艺复兴时期更强调真实的、现实的人的存在,这也带来了“美即写实表现”的审美理念作为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长时期的审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为了达到真实地再现人、塑造人,文艺复兴时期又发展了一种新的、深刻的理念:审美即科学。达芬奇提出“、艺术要插上科学的翅膀”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审美即科学的审美价值主流观念,并

23、一直影响着后代的艺术家、审美理论家。这种以人本主义为主导而开启的美即真、美即写实表现、美即科学的审美理念,在西方18、19世纪,欧洲掀起的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审美浪潮更是将之推向极致.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这一席话正体现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主宰西方几个世纪之久的“美即科学”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念.西方艺术的源头在希腊.希腊神话,体现着希腊人理想化的人格图式。无论运动健将还是神话图式,它们都是以人为中心,都是对人的形体美和理想美的颂扬,所以强调设计的造型、形式上的均衡、对称、比例化,形成了希腊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受希腊的这种艺术观的影响,西方设计美学非常注

24、重形式美,强调艺术形式的艺术技巧的物理和数学分析,在造型和结构方面的研究十分突出,常形成一套传统的设计学理论.这种设计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包豪斯艺术理论。希腊是个商业设计会,颇富商业精神。他们所追求的“和谐”是一种都争后的调和,强调斗争后的统一。在他们看来,人来自自然,但都克服自然、超过自然,最后战胜自然,实现人和自然谐调,这种和谐,是美。所以希腊以至西方美学极具开拓性和创造性,强调各人的主观能力,西方设计美学风格多样化。由于商业文明的发达,生产力发达,所以西方的商品市场发展早,并且形成以商品为杠杆的经济社会。这就造成西方设计艺术,在时间上更早地转向市场,促使设计生产的商品化。在很大的程度上,西方

25、工业文明实际是受这种设计生产所推动的。在商品面前、自然面前,人们才更多地感受艺术的真实存在.柏拉图早期就反对艺术摹仿自然,而主张真实,这种真实是高于艺术的。受这种艺术观的影响,西方设计把自然作参照,寻求自然真实尺度,这促使西方设计美学的科学求真性.正是这种可学的求真艺术观,才从根本上推动西方设计艺术的客观原则化。体现在包装设计中,西方包装造型的结构原理科学实用,追求新颖而且科学性极强,特别是功能性包装,讲究商品性.西方的造型艺术通常真实地再现自然绮丽风光,人物生动真实,光线点面、色彩研究均是从自然的对照中来理解,人为的虚拟成分不重,他们非常注重知识的“求知”性,并把这些运用在设计中。反映在包装

26、上,他们运用彩色照片形象逼真地反映出内装物的特点,使消费者一目了然,便于销售购物,商标清晰醒目,印象深刻。他们讲求知识的逻辑性,设计的科学性.正是由于他们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设计艺术中浸透着科学主义色彩成分。在我们看来,由于希腊商业,求真求知精神的影响,所以西方包装设计的商品化,生产的工业化过程早于东方,并推动着现代包装设计的全面发展.西方包装设计通常大量文字图表介绍产品成分、性能,品牌名称采用简洁的特大字体;色彩运用纯度高的原色,鲜明有个性,在同类商品的陈列中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可看出西方包装讲究实用功能,多运用商业化的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商业气息。二、东方审美的发展形成及对现代包装设

27、计的影响东方人,这里仅指生活在历史上尊崇儒学的国家的人们。我们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日本人、韩国人等,在审美思想和表达上比较接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审美反映着东方审美的精神理念和文化性格。在中国的审美文化中,一直是由非理性的文化主宰。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文化,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文化的主流.屈骚文化脱胎于楚国的非理性的原始神话文化,它与北方的正宗的理性文化形成对比和互补。汉代曾经有过一个极短的时期,两种文化达成了一致,但是这种一致性很快就被佛教的非理性主义理念所破坏,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的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理论家,创造了独特的、偏于精神的、稍稍偏离正宗理性主义思想轨道的审美文化理论,这便是

28、传神说、神思说、气韵说、意象说以及妙、味、趣等等,魏晋之后这种的理论一直在审美文化中延续,它指导着中国审美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尽管越到后期,它们越来越被强大的现实政权及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主流思想价值理念所整合,但不可否定,这种非理性主义始终充溢于中国的审美文化之中.中国的各种价值观-社会的或审美的价值观,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萌芽,但中国的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确立时期在汉代,而主流审美价值观在魏晋时期才开始形成。如果说,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是积极的、现实的、入世的、伦理的价值观,那么,中国主流审美价值观则是理想的、虚拟的、出世的,以精神个性的表现作为核心的、泛自然主义的审美价值观,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是

29、以儒家思想为基准,中国主流审美文化价值观则以道教、佛教的思想为基准,前者是现实的,后者是浪漫的。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是在魏晋时期自发铸就,而在隋唐时期自觉确定。究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在于后代统治者对汉代以来所确立的儒家思想的高度集中的思想统治所带来的刚性化弊端的反思和修正,隋唐的统治者看到这种思想统治的刚性化,同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他们意识到,仅仅将审美文化视为“比德”、“教化”的工具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允许人民借审美文化释发内心压抑的社会心理情绪,于是隋唐时代的统治者,在开明盛世之际,以前所未有的博大胸怀,建立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主,多种思想为辅的多元而统一的封建社会价值观。尔后千余年,中国社

30、会精英,都以儒家思想与道教、佛教思想的融合作为自己面对现实社会的人生态度,以及心理和精神平衡的调节器。在他们与统治者相融时,都积极地介入政治,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在他们与统治者不相融时,便又以达观的、审美态度看待人生. 魏晋远离现实政治的“清淡”的时代风尚,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对现实与精神的巨大反差所做出的心理调适,至此,一种崇尚老庄,信奉佛教,推崇神秘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和以这种人生价值观为基础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开始在社会上弥漫,尤其是审美文化价值观,它取代了儒家实用的,以伦理道德准则为基础的审美文化价值观,而成为后世社会主流审美文化价值观,对后世构成深远影响。在传统审美观念的

31、影响下,沉稳、中庸、整体的处事特征使中国近现代包装设计诞生之初就没有陷入任何偏激,中国没有产生莫里斯式的人物,因为他对面不可抵御的现代工业文明显得不太明智;也不可能产生中国的包豪斯,因为它过分强调机器手段而背离了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中国也没有产生于西方类似的种种主义,因为无论是什么主义都只是强调了设计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艺术审美的第一代学人就以其所能了解到的古今中外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归纳了其基本规律和原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这样的理论往往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表现出沉稳、中庸和整体的特征。在设计实践领域,一方面受到本国现有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从

32、三四十年代的喜糖盒子包装到现当代的各种产品包装设计无不反映了这一特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中国的包装造型设计应承袭中国传统审美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趣味,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若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在设计中应对本土文化形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不能生搬硬套,更应注重意象与精神气质的挖掘运用,把握住“神”与“意”传承传统精华:含蓄、意境、简洁。日本及韩国等东方国家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审美文化的广泛影响,这一点在其包装设计中有很好的体现。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拜。

33、一千年前文化借鉴中包括佛教、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国唐朝的艺术和建筑。日本在佛教传入时,才正处在社会思想体系的形成期,才从神话传说和万物有灵的原始的社会意识起步前行,佛教得以和儒学一起,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潮,而且特别在人生观上取得了基本的控制权。佛教的一支大宗派-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禅宗创始于中国,是中国化的佛教教派,但是,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却远不如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禅宗主张本性是佛,“佛在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主张“无念为宗”,虽处身尘世,却心中不染纤尘,主张“顿悟成佛”,不需累世修行,只需灵机一动,有所领悟即能达到佛的境界.禅宗的教义迎合了当时日本社会文化修养水平较低的武

34、士阶层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幕府的保护,迅速发展成为日本社会文化意识的主流,影响甚至主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国门打开,国外的各种艺术流派、设计思潮全方位传入日本,新艺术运动、包豪斯设计理念等现代艺术对日本审美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传统包装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提炼,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程度,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例如用稻草包装的纯米酒.从日本的现代包装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东方传统审美的抽象。本世纪的日本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已经转向复兴禅宗的中心原理“闲寂”,他们的作品对西方的设计师也产生了影响.传统的禅宗美

35、学价值及禅宗哲学的坚韧性继续统治着日本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创造. 三、东西方审美的历史形成比较东西方都是从石器、骨器以及形形色色的原始图形的制作和绘制体现出原始的形式美因素,然而在这些原始艺术品中却明显凸现出中西方先民们不同的审美倾向.东方国家的先民似乎更注重于实用的造型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对工具加工工艺本身的景致,而西方的先民们则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对与自然物的真实模仿所具备的技艺方面,从而拉开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距离.东西方纹饰分别向着意向性风格和具象性风格发展。应当归结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精神。春秋战国时代的装饰纹饰重视的是情感感受,是功能、关系、气势和韵味,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与协调,是情与理的

36、结合,是不可言传的意境;古希腊纹饰所重视的是认识的模拟,是具体的对象、实体和存在,是忠实地模仿和再现,是数量关系和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西方的古希腊时代是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时期,也是美学原则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设计艺术也反映了彼此不同的审美趋向和对宇宙人生哲理的不同思考。在中国先秦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是情与理的结合,美是一种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希腊文化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是认识的模拟,是合乎比例的数量关系。中国的道家思想强调人与外界对象超功利的审美关系,强调内在的和精神的美,认为文学艺术中本质的美是通过表象所传达出来的“意”,而意是不可言传的,只能用心去体悟的

37、内在精神,诸如“道”、“无”“气等一系列的概念中午不包含着这种生命内在的意兴。表现出一种超功利、超自然的审美观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艺术的创造必然产生充满想象力的形象,在表现自然万物的形象时也势必融入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之中.希腊文化则将眼光投向了现实的存在,由科学的方法在自然存在物中寻找美的根源。得出美的本源是“数的和谐关系”这一结论的代表人物是毕答哥拉斯,他把数看作是世界万物之本源,也把美与美的事物和现象归结为数量的关系,认为长短、粗细、冷热、直曲、明暗等都可以数量化、对称、均衡、节奏等形式美的因素是由数所形成的。在数学的比例关系上研究美的特征,这种由数的比例构成的完美和谐的整体就是所谓的

38、秩序与节律。把美的本源归咎为数,其结果是导致模仿说的流行,因为既然自然物之美是依靠自身结构的数量比例关系,事物的形成就成了审美的本质,那么艺术也只有应模仿自然才是美的。艺术模仿自然是希腊美学思想的主要支柱,柏拉图将造物的艺术归结为三种技艺:应用,制造、模仿.赫拉克里特主张的美是对立面的统一,同样是从模仿自然中得到的解释,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凡此种种都表明了希腊人将艺术美的来源归结到对自然依存物的模仿上。东方艺术需要“融灵”,融进艺术家独特的感情,表达艺术家真实地感受。而中国南朝王微的艺术审美思想潜藏着东方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强调意在笔先,重视心性传达,反对直接模拟对象。唯有通过心去妙

39、悟才是真正艺术,而用届笔直尺之类的工具去作,则是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因此,与儒道思想中的“道、无、气”等概念相对照的是“有、存在、理念、实体”等,形成了东西文化中完全不同的认知体系.四、东西方审美观的比较东方人强调“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合”,西方人则强调万物万事的“分.故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重整合,西方人重分析,因而又重实证。具体地说,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东方人重万物的灵性,西方人重万物的物性;在对人自身的态度上,东方人重人的心灵属性,西方人重人的肉体属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性,西方人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东方人强调人的人格修养,西方人强调人的张扬.由于生

40、命意识和思维方式上的这些主要差异,东西方就各自生成和发展出了不同特点、不同形态的审美文化和艺术思想.东西审美文化价值核心观念的不同表现在:西方以美即真、美即科学、美即写实表现,以及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审美理念作为审美价值观的核心观念。而东方,则以美即精神个性,美即虚拟性表现,以及泛自然主义的审美理念等作为审美价值的核心观念。 由于东西审美价值的核心观念不同,由此也带来各自的审美文化的片面和不足.例如,在西方,为了达到对外在环境及人物的精确的、科学式的表现,常常有意牺牲了审美的感觉和表现。在东方正相反,为了表现主体精神,常常忽略或有意扭曲客观的观察.西方设计艺术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的影响,设

41、计美学、设计艺术学围绕着理念和艺术形式发展,理念是无限的力量,没有具体,它给人想象的空间,理念和形式就形成真实与想象、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运动。设计造型中宗教题材的美术、雕塑、建筑创造反映着这方面的螺旋式运动的进程。一方面人们依靠科学真实,获得真实的答案,另一方面人们凭借想象,想念上帝的感召,寻求天国梦幻和理想未来.人们在形式美中感受科学秩序规律,感到真实自然,另一方面又期待着突破性是,寻求自由开放的想象空间.就这样,西方设计在真实与想象,理念与现实,科学与梦想,规律与自由的矛盾中前进,包装设计朝着规律、结构、形式、空间、理念方面发展,又期盼着心灵在梦幻安慰中生成。东方传统文人对风格特征关注的是艺

42、术的精神审美性“志、性、情”,重视的是“意象或“意匠”,是经过“品和“悟”的过程而主观化了的阐释,因此是一种审美感悟意义上的艺术风格论,是强调直觉体验的美学概念。西方人归纳的风格特征是基于理性的判别,从艺术作品客观的形式特点,经科学认识式的分析、判断,强调的是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是客观化了的概述,这类描述把风格与作品的节奏、构图、象征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形式性的风格评判。因此,东方传统文化中,形上追求主要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以智性的终极追问形式表现出来。东方人对形上问题的思考大多数时候是与其对具体的人生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东方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对形上问题进行抽象严密的逻辑论证,而是往往是以艺术

43、的或审美的直观体悟去直接把握它。东方人常常从当下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把握无限的生命本体或宇宙本体。在东方人看来,所谓宇宙本体并不是外在于人和人的世界的异在实体,而是就在人的生活和世界之中,甚至就在人的心中。东方人在形上追求上是把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理解为就在生活过程本身之中,就在此世此岸之中。东方人的形上追求不是智性的对本体的思辨追问,而是悟性的对本体的直观把握;东方的形上精神不是对现实的智性超越,而是对现实的审美超越。东方人的形上追求导致的不是心灵的宗教异化,而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升华;不是宗教的献身,而是心灵的自由;不是精神的痛苦,而是精神的释放.第三章:东西方审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一、审美

44、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审美文化是以主体精神体验和情感享受为主导的社会情感文化。一般地说,审美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以艺术文化系统为核心的更高级的精神形态。伴随着社会整体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不断延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市场上商品本体及商品包装的美的要求推动着美冲出纯意识形态的艺术殿堂,越来越渗透到日常的市场交换活动中来。可以这样说,今天,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而且十分讲究由商品和包装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等文化价值提升

45、的商品的附加价值。这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所说的:当今社会,纯以产品性能来满足官能需求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必须在运用之外,加上美观,这是一种审美标准,也是时代消费的大趋势。包装设计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文化底蕴,就很难体现一个优秀包装设计所应具有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 包装设计有着稳定的基本审美文化格局,并不断为社会文化注入鲜活的新内容,不断产生着与时代同步的新面貌。也就是说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明显特征。一是人类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即人类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如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运输、营销、保鲜、盛贮等都要包装设计为其提供保障。这种需求促使人们去发明和创造,促进技术、艺术的进步,其结果必然使新的

46、包装设计成果产生.二是人类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包装设计作为审美媒介,通过包装设计影像承载一个地域文化圈、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如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倾向、道德伦理、民俗风尚等。进入商品社会以来,人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寻求到了一种大众化的鲜明生动的传播、交换方式。就其包装意义而言,已成为运输商品,保障物品质量、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体。包装本身就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人类又利用这一成果创造出新的思维模式。包装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之后,我们应更多考虑的是设计中的文化内涵部分。如果说包装设计的概念是无服饰艺术包裹、修饰的人体,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衣着装束的话,那么,包装设计的内涵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文

47、化思想。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包装设计是现代社会文化中很有特点的一个表现形式,它既是传统审美的一部分,又是体现现代审美的物质载体。研究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现代设计艺术的内在规律和未来的发展。二、西方审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西方的审美是具体的,认为美的事物总是以千姿百态、形象迥异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被人们注意和喜爱的。作为影响美的价值的形式要素有诸如秩序、比例、均衡、对称、节奏、韵律、呼应、连续、间隔、重叠、反复、疏密、粗细、统一、变化等形式特征,由此种种形式特征构成的美感形成了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对于现代西方包装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比例美任何

48、一件受人喜爱的设计产品,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和正确的尺度,这也是构成包装设计形式美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包装设计中,比例是指包装表面自身各设计元素、图形文字等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及包装造型主体自身各个部分对比及与其他某个对比物体(如人、环境等)之间的长、宽、高方面的比例关系。无论什么产品,要获得良好的造型效果,则必须使其形体、线条、色彩等一切造型要素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 造型设计中常用的比例关系有如下几种:几何法则:抽象的几何形状有美的,也有不美的。其所以美,主要取决于其外形的“肯定性”,即几何形状所受到一定数值关系的制约。这种制约愈严格,引起人们美的感觉的可能性也愈大。如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黄金率矩形、均方根矩形等都具有这种特性。数学法则:在包装产品的造型设计中,比例的数值关系必须严谨、简单,相互间要成倍数或成分数分割,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比例形式。常用的比率有等差数列比、调和数列比、等比数列比、弗波纳齐数列比和贝尔数列比等。而上述所有数列比中,对于包装造型设计来说,费波纳齐数列比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因为费波纳齐数列比的前两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