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作文.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6490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化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化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化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化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提升作文的文化品位本次作文:写一段文字或几段文字,表达一个主题。要求:写成文化作文形式。一、引言“文化作文”风靡全国近几年高考作文战场上,一支异军突起。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文言,高扬着文化的大旗。这是一支特别的军队,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瞬间席卷神州大地。这,就是文化作文。文化的芳香蔚然成一朵朵绚丽斑斓的祥云,升起在满分作文的天空。二、文化作文的特点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叫做“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太强的传统文化气息。文化作文要体现民族的文化精神

2、,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在文化的积累与思辨,文化的共享与独思,文化的阅读与创造,文化的生态与文化的人生中,写作出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章。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三、文化作文的表现形式文化作文按其内涵的文化底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五大类。(一)

3、诗词底蕴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鹤立鸡群。让我们通过一个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诗词底蕴的美丽。例段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的铭记,为了铭记的忘记。温馨点拨 诗词是插花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浪漫。这种传统装

4、饰,在文字的世界是最昂贵、最精致的装饰。因为它选用经过时间的河流冲淘后留下的最闪耀的真金名句铸造而成。本段精美的排比比喻句盛满了化用的古典诗词,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灿烂了阅卷教师的眼睛,突出了忘记与铭记的辩证关系,诗的光芒悬浮在文字上空,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让疲劳繁重的阅卷突然变得兴奋。(二)历史底蕴是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材料,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我们同样通过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历史底蕴之美。例段:独上高楼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n)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o)客么?是

5、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zhu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温馨点拨】:历史是生命的歌历史由一串串生命构成,留在历史篇章中的生命,必定是生命的范本。历史的琴键高扬的就是这些生命的旋律生命最精彩的火花在他们身上绽放。这些火花同样可以点燃作文的灵感。文段选取李白抛开

6、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的经典例子,突出了个人愿望与别人的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历史人物对人生的选择,为后人提供了典雅的生命范本,他们举世公认的成就与品质,自然成为许多话题的铁杆论据。所以有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关注、发掘、思考。因为相对我们的文章而言,他们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写作材料。关注生命,就要关注历史,从历史的血库里提取生命的基因,思索生命的价值。(三)文学底蕴是指文章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例段:孔雀东南飞新传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

7、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一般的朴实沉稳吧!【温馨点拨】:故事新编很新颖一个熟悉的故事突然有了新的传说,当然能勾起心中的好奇。故事新编就是这样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此文段借助古诗孔雀东南飞别出心裁,大胆设计,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突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一文章主旨。这样的“故事新编”,给

8、人新奇的创造感。新编故事只要抓住主题、围绕主题,尊重原作也罢,推翻原作也罢,都可以。(四)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例段: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

9、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温馨点拨】: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生动着的文化原生态。从生活习惯到节日婚嫁,从口头交流到行站坐卧,明明白白的生活场景,象历史的插图一样清晰。对传统节日的情感疏远是一个民族对节日文化的短视认知造成的,韩国抢注中秋节,应该是对中国人淡漠传统资源的警示。本段通过人们对端午的淡忘,表达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我们仅从简单的时间刻度上,就读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丰富灿烂。民俗就是这样直接。(五)文言底蕴指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温馨点拨】:语言是酒杯如果文章的主题是酒的话,那么语言就是酒杯。语言

10、是载具,盛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琼浆。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致、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时间和艺术的机床深加工的名牌酒具。走进文言文,就象走进一首庄严的交响曲,心突然就变得细腻而深刻。第二讲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一、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于是就会写出: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僧志南杖藜(l)桥东观

11、杏花雨;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于是会写出: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美丽,苏轼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旋律,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景。于是会感受到古典的雨象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着写作的生命。在文化人眼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文化眼光。二、文化素材的积累文化作文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体认和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

12、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作文必须掌握的的知识和技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折、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这是同学们实实在在必走的路。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它们现在仍起着很大影响。比如道家、法家等百家思想;比如传统医学、传统戏剧、巫术

13、等民间文化;比如书法、山水画等传统艺术;比如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比如以儒家仁义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甚至,起源于外域的佛教本土化后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比如以民族或地域为特征的住宅、服饰、节日等组成的民俗文化;比如以权利集中,皇权至上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及伦理文化、饮食文化、殡葬(bn zn)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风水文化、养生文化等等。文化作文的写作不要求我们啃故纸堆,不要求面面俱到。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了解就行,重点是在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方面。这才是文化作文写作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载体。现在我们就有所选择地到传统文化的园地去看看,采几朵诗词名句;或泅泳文化的河床,

14、打捞几片失落的历史细节,看看它们是如何鲜活地生动我们的眼睛。我们先了解传统文化符号,看看自然界那些花草树木,日月风云有着怎样的文化指向,我们该用怎样的钥匙去开启传统文学的大门。1、事物的文化意象【温馨点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物象,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意象,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喻指。掌握这些物象的文化指向,学会利用它们来分析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来看看“柳”的意象分析,领略传统文化的特点。柳【文化指向】:依依惜别之情。【解说】:据三辅黄图桥记载:

15、“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当然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一种事物的文化指向是该事物的主要寓意,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意象。古人除折柳送别,还以柳喻人,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是以柳

16、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则把视线由脸向下移转到了曼妙的身材上。所以,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相关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抒写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之多之广之深。“絮”,柳絮。【相关名诗】1、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

17、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暂凭樽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6、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戴叔伦折杨柳 那么我们怎么从文化角度来感悟柳呢?我是这样感悟的。【温馨感悟】:站在水边的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最婉约的诗人“柳七郎”

18、在爱情的舞台边,用柔情的柳,作思念的旗帜。“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是女子,生活在古诗的河边。宋朝某个朴素的黄昏,一个女词人在幻想中用月亮作了顶帽子,戴在柳梢头上,与魂牵梦萦的恋人约会在浪漫的青春树下。童话般的爱情,美得惊心动魄。“杨柳依依”,这个薄命的女子,一低头的温柔,有着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个缠缠绵绵的女子,从诗经的河边走来,水滋养出温温婉婉的性格,小鸟般柔柔地偎依在唐诗宋词的情韵里,眼波一横,就醉了无数离人。翠翠绿绿一身旗袍装,是饮下王维那杯劝行的酒后,用三月春风的剪刀裁成,再镶上朱淑贞那顶柳梢头上的月亮帽,缀一朵陆游伤感的沈园老绵,挂几串李白玉笛声中的故园情,画两道让白居易垂泪的如柳眉,

19、于是,柳就在诗歌和民间行走,成为爱情、友情、伤情、离情的代言人。水边长大的女子,古典的温柔传承至今: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桥景物万千,但洋景物不能指明“柳”代言的传统内涵。“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如烟的女子,“绊(bn)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柔条垂拂,体态轻盈,在春光明媚里“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这个清新的女子,玩皮的女子,翠绿的女子,含愁的女子,娇羞的女子,烟霞似的女子,平平仄仄飘韵的女子就让她永远站在水边,隔着诗歌的河流,飘渺成在水一方的温柔。【温馨提示】:这是我个人对该种物象的感悟,这样的感悟也许是大众化的,也许是个性化的,但“一千个读

20、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感悟点与同学们未必相同,所以仅作参考,如果你学会了用文化的眼光审视事物,你也会写出充满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文章。当然文化物象是很多的,但我们从柳身上已经学会了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它,欣赏它,品味它。要走进古典文化的殿堂,重要的是把握“意象”这把钥匙。意象是把钥匙意象是文化的浓缩。一滴露,一茎草,一弯月,一段风,都蕴含着文化或文学的内涵。读懂意象、典故,诗才明明白白袒露心灵。所谓意象,“象”是视觉形象,指诗歌所借之景与物。“意”,即人的主观情感。意象,即是将主观思想感情与外在物象的统一。但我们读诗只看到排列的文字物象,意却在物象的包裹中,不解意象的人,将被排拒在诗歌

21、的门外。梅、兰、竹、菊隐含着君子的美德,美丽的明月却寄托着思乡之情,柔情万千的柳牵着离人的愁,轻盈的燕子滑翔在春天与爱情的天空。世间万物被古代文人捆绑着厚厚的一层情,让后人也在其中挣扎。梧桐细雨,草木摇落,蝉鸣高远,杜鹃啼血,猿猴哀啸,松柏傲霜,鸿雁传书,红豆相思全部进行了文化“打包”,没有意象“解压”,是无法释放其中的深刻内涵的。意象其实就象文化操作系统的RAR或ZiP软件,可以把压缩过的诗歌的情感文件全部释放。所以要进入古文化的大门,首先掌握意象的钥匙。第三讲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下)一、诗词积累文化作文的分类中第一种就是诗词底蕴,那么诗词名句自然是写作的必备素材。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开始

22、,几千年历史由诗歌堆积而成,仅唐诗就达到九万多首。那么怎样才能最有效地积累和理解诗词,便于高效地引用和化用呢?一般说来最有效的是对诗词文化进行分类积累,记住诗句和诗人,如果同时还能记住作品名称当然更好。不过大体了解诗人作品风格、思想性格、人生追求等情况,对理解、背记、和写作运用都有很大帮助。阅读背诵诗句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诗词意象的有关知识,赏析重要名句意境,个性地运用和表达这些名句潜在的亮点。分类积累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按事物分类可分为“诗中日”、“诗中山”、“诗中愁”等,可以按作家分类如“李白名句”、“屈原名句”等,可以按作品分类如“周易名句”、“尚书名句”等分类整理,这样同学

23、们容易背记和管理。比如按作品分类:诗经中的名句: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等等比如按作家分类:辛弃疾的名句: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3.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宋辛弃疾鹧鸪天)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24、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比如按系统分类比如“诗中别”,可进行如此归纳: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轲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元二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

25、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去,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词人柳永与恋人之间的“伤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相信学生对离别的认识会因此而深刻。二、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名人的重要事迹或相关轶事,主要作品内容、风格,表现其精神品质和艺术品位的名句等等,在

26、文化作文的写作中经常综合运用,因此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掌握显得相当重要。一般说来要掌握他们的“生平简介”、“相关事迹”、“主要作品”、“重要名句”以及“名人评价”。对历史文化名人有了全方位了解,写作时可随意剪裁取舍,很快就会写出满意的文章。现以“陶渊明”为例,谈谈对历史文化名人的素材掌握。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k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

27、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相关事迹】: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初次做官: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qin)翮(h)思远翥(zh

28、)”,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y)至幽州。”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第二,与亲老家贫有关。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li)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陶渊明至江州后,可能看到桓(hun)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于他企图篡弑的丑剧

29、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任建威参军时所作的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sng)三年。第三次出仕:在四十岁时,他出仕先任镇将军刘裕的参军。但是他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有幻想与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很可能他与刘裕仍然合不来,所以第二年改官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同年八年,他又以“耕植不足以自给”,求任彭泽令。但到了十一月,不过八十多天,就以“不愿折腰向乡里小儿”而

30、辞官。从此以后,陶渊明再未出仕,从四十一岁起辞官至去逝,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大概情况。【主要作品】: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

31、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

32、违。”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仍未忘怀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这种执著于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陶诗的另一种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等诗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风格。【名家评论】梁钟嵘: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诗品)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宋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近代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陶渊明)笑。”“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现代鲁迅: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

33、头等人物。现当代朱光潜: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思其为艺术。【重要名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2)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4)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3)木欣

34、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这样我们就较完整地掌握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可以自由地、从容地选择我们需要的材料。三、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事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文化作文的重要素材,同学们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诸如春秋争霸、三国鼎立、文景之治、安史之乱、鸦片战争等等,在写作中可以随意运用。这里就不再详述。第四讲:文化作文句段写作方法文化作文芳香灿烂,美不胜收,那么文化作文在句子、段落和篇章组合上有哪些规律?它们鲜活的美丽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美丽的彩虹在层次上有无高下之别?我们在写作中该怎样遵循和利用这些规律来创写美的句子?让我们来感悟文化作文吧,从感悟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第一节:底蕴

35、成句【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一是将某一句诗或文句直接引用或化用,使之成为一个句子。它是底蕴写作的基础。作文的题目、题记、小标题、正文都可以直接引用和化用古诗文,丰富作文内涵,增加作文文采。二是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理性的认同。三是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等特点的诗文句子相结合,共同表现文章主题。先讲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表达

36、式为:名言+意境。如:“生命就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有时表达为:名言+名德。如:生命就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名德。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我憧憬归隐于 “层上春鸠(ji)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

37、,变化无穷。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如: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如:“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38、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表达为:名人+名事。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m)罗投江,让忠臣垂泪。”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如:“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语言的弹性浓缩和锤炼了诗的形象,那声“仰天长啸”和“沉痛的叩问”穿过历史的隧道,压迫读者的心灵,思索命运的真谛。第三种情况,历史人物与相关诗句的组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或名德或其它)。如: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美就是苏

39、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前两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化用给人的审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诗还原成生活的同时又提升和诗化了生活。1、成段底蕴成段,形式上有三种。【第一种情况】:表达式,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

40、它)。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yn)“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f)“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分为六种情况: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41、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二、表达式,N个名人+N 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三:表达

42、式,N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zhu)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四: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

43、,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

44、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

45、,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苏东坡)【温馨信息】:一个意识:美段意识。前两种情况,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剖。你只要抓住名人名言名事组合再与议论相结合就行,让议论对组合的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与文章主题挂钩,这样使纵横散乱的诗句、人物、故事挂在主题的红线上,共同为表现中心服务。这样的段落,已经是文章的重要片段。有底蕴,有文采,有厚度,更有深度。仿佛广阔的文化天幕上,露出一丝丝诗句和名人名事的曙光,随着文字的铺展,一轮鲜亮的红日主题,喷薄而出,美的红潮漫过原野,瞬间点燃读者的共鸣。这样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底蕴文章的魅力和阅读的快感。我们把语言和思想的纯金片段收集起来,细细抚摸、咀嚼,让思想与思想碰撞,让光芒与光芒聚集,让智慧的火光照彻未开启的灵感之门,让一个个古典的汉字满载我们思想和想象的的花瓣,漫天飞舞在文学的天宇,让浪漫的意境和深邃的智慧丰满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