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创新教育.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62331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创新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创新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创新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创新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创新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河北省河间市第二中学 副校长 李建成 邮编062450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薄弱环节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

2、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所以“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是我们必须搞好创新教育的原因。 一.目前我校的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注入式。尽管对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注入式仍是现实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教育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状态。注入式的特点是教师主宰,大量注入,学生被动地接受。注入式之所以能盛行,是由于它与“知识中心”的教育格局相吻合。长期不懈地“填鸭”、灌

3、注,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是起作用的.但是,它对“创新的阻滞却非常明显.一是长期的被动状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的弱化,严重影响创新人格的形成。二是一味的注入反复强化学生的吸纳接受能力,而创新所需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却因没有开发训练而逐渐萎缩。 (2)教条式。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反对质疑。如在教材编写上一味追求体系完整,而对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却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公式和结论的巩固与应用,而对结论的产生过程则轻描淡写。理化生实验本来由结论来支撑,但对实验的重视远不能同重视解题同日而语。在问题解答上,多是要求背框框,答条条,恪守固定模式,谨遵标准答案,若有稍许逾越,必遭

4、“扣分”厄运。教条式的危害一是束缚思想,令学生畏首畏尾。有人研究为什么学生普遍害怕作文,得出原因是由于作文的限制太多,“范式强调过分,学生因此不能自由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二是在远离生活实际、略去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况下,学生们面对的是一堆僵硬的条条,由此不可避免得产生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没有追求知识的激情。 (3)单向纵深式。集中力量“深挖洞”,求深求难,重纵向深入,轻横向发散,专攻教材“考纲”而不及其余,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教学时间紧,考试难度大,只有集中攻坚,而不会有联想、变换、列举和发散的余地。纵深式适应激烈的考试竞争,但狭隘的、单一方向的纵深,对创新素质的负面影响

5、也很明显。一是使学习背景狭窄化.创新是很需要广阔度的,杨振宁博士要求他的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新动态的杂志,即使不懂也要读,这样可以获得大的背景与把握,“而不是在小缝里一点一点地学”。二是忽视发散性思维训练,不利于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流畅性和变通性,不利于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4)理性泛化式.即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受。不管文科理科,不论什么性质的学习内容,一律“标准化”处理。语文本来是富含人文内蕴、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的学科,但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法却是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析肢解,使之变成一堆摆设整齐、逻辑井然却毫无生机的零件,于是学生无需感悟,无需激动,只需动用理性逻辑地加以“掌握”.艺术类教

6、育本来是最典型的情感性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本在于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引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可现实中的音乐美术课一不留神就成了知识课和技能训练课。文科类尚且如此,理科类单重逻辑排除直觉就更加理直气壮.面对一个钟表指针指向的数学填空题,我们的学生全体毫不迟疑地动笔列方程,西方学生则当即动手拧动腕上的手表,更可叹的是,当听说“拧表之后,我们的孩子很感到不可思议;解数学题不列式行吗? (5)苛严管束式.表现为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教育气氛多呈紧张、沉闷、压抑状,学生的思想行为大都纳入了严格

7、的管束,时间、空间大部分被强制性的“苦学”所占领。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失去了自主思考、学习和自由做事、游戏的余地。有首儿歌碰巧生动地勾划出了苛严管束之下的学生状态,即“我们都是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可想而知,经常处于“木头人”和“准木头人状态的人们,距离“创新”是多么遥远! 以上“五式”的普遍存在表明,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素质这一重点,事实上正是目前教育的薄弱点。造成这种状况,与教育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过份升学竞争有关,与长期封建体制和封建思想文化的残余影响有关,而从教育自身看,则存在价值取向上的迷失与方法论的偏颇。由于长期缺乏“培育创新的追求,以教育当中自

8、主与控制、知识与教条、感性与理性、发散与收敛、自由与规范等辩证关系缺乏清楚的认识,因而全力以赴、毫无顾忌地偏向后一方面而忽视前一方面,致使教育培育创新的力量发挥不足,而压抑创新的负面力量反倒很有一些强势。 中外教育对比 中国美国教育的区别:优势 劣势 中国 美国知识 实践能力 渐进式 狭窄的专业 跳跃式,广泛的兴趣技能 创造性 训练面窄、扎实 训练面宽、无规则解题能力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被动恭顺 主动傲慢勤奋与刻苦 人生观与价值观 沉静腼腆自卑 活跃大胆自信二。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改革,牵涉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其途径主要是在于营造“土壤”和良

9、好的环境。要把行政措施和科学研究作为两条线,双管齐下,相辅相成。没有行政措施作为保障,就很难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但仅有行政措施还不够,还应加强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来保证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一)、要有求实求新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研究实验工作离不开教育观念的更新,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创新教育研究实验工作就容易流于形式,摆花架子,装门面,甚至走向歧途.阎立钦教授在谈到创新教育的内容时,把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理念是指导创新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

10、命力的,只有不断充实、完善教育理念才能成为创新教育研究实验工作的主动者和典型。在课堂创新教学中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性教学;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创新教育重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别之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在教学中引入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们往往太注重认识结果

11、的教学了,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代这样做还能够应付世界的变化的话,那么,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就不合时宜了。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世界是综合的,不会因为人类的对知识的分类而发生任何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个行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带有探索的色彩.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会科学研究,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另外,还可通过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某些科研课题,了解科研

12、过程和科研方法,这种体验和科研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彻底推进教育民主的理念,打破教师权威,打破书本权威,倡导师生平等,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建立起师生互相尊重信任、合作学习的新型关系.坚持基本素质培养与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的育才理念;坚持知识传承教学与自主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坚持启蒙开智教育与创新潜质保护相结合的幼教理念;坚持基本技能培训与创新品质培训相结合的师训理念;坚持传统规范管理与自主创新管理相结合的教管理念。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难以达到理想创新教育目标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

13、尤其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尽快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三个方面的教育观念:一是在教育价值观上破除传统的“适应性,形成创新的“超越论”。传统教育只是发挥着一种文化“复制”的功能,在创新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而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通过“流水线”培养出来的“标准件”、“书柜式的人才,而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的,能丰富、发展和超越现实社会的新型人才,以观念更新推动广大教师从“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的教育价值立足点上来。二是在教学观上,破除旧的“三为主”。形成新的“三为主”。旧的“三为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种提法虽较以往的教学观有所进步,但繁重的训练湮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4、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以既定的答案和最终的唯一的结论,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教育的“三为主”教学观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提倡学生有目标、有意识地提炼和加工众多信息,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结果,敢于怀疑和突破,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和可能性答案,为以后从事创新教育实践积累经验.三是在学生观方面,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形成民主平等的学生观。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师生是“上尊下卑”的关系,学生应绝对听从老师,“老师没讲的不敢想,老师没做的不敢做,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必然压抑着学生的创新欲望,制约学生创新

15、品质的发展。而新型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形成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作出质疑,通过批评乃至争辩,形成师生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在课堂内外师生间的智力对抗和思维抗击中激发创新之“火花”。在教学要素的关系上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学习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工具;教学过程从教师分析讲授变为学生分析探索问题的过程。(二)、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东西方教学与学习方

16、式比较一位留美的人士在回忆当年到美国念初中的情况,他说他当时所学到的知识等于美国高中生,而创新能力只等于美国的小学生。我国的教育机制长期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严重弊病,培养出的学生是知识型,而非能力型,也即所谓的“高分低能.我国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教育模式,其特征就是忽视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由讲授说明的过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研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习惯于按照一个固有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

17、生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杨振宁博士以他亲身经历说道,中西教育比较,各有优点,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有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我国中学生参加学科世界奥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说明我们教育的优势;另一个是,建国50年来,我们还没有独立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不足.面对当今的现实,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18、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新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上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动机与态度 被动主动自主教学方式偏好 接受 探究社会环境偏好 个人(单独)同伴(合作)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要鼓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

19、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过去,一说学习,学生就认为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枯燥无味。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而布置作业很少查阅资料、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提供可参考的学习形式:研究性学习、动手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和长作业。自主学习:建立在自我意识上的“能学”,建立在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合作学习:与合作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里需要有支持、配合、面

20、对面的促进与互动、沟通、责任感、信任、解决冲突、完成任务后的组内加工 等要素的综合培养。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这是在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中提出来的。这意味着它是学生学习方式要随着课程改革而改革。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21、,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的创新教育,完全可以围绕“创新三层次核心内容展开,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1、探索精神培养。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探索式学习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

22、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知识系统,学习科学并不是为了记忆和背诵真理,而是为了认识和不断更新真理,教学中强调的应该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果;要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知识探源,把握其发展变化趋势;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人类艰苦努力不断探索的结晶,以此弘扬科学人文精神;要鼓励学习中的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正如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所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知识。”更重要的学习探索是对知识整体及其联系的把握。知识经济理论学者艾米顿特别推崇印象派画家克劳莫奈的作

23、品。她指出:“在他之前的艺术家所作的绘画,要求你走近画布才能够看清细节,而莫奈和其他印象派画家则不同,他们要求你退后从远处观赏才能看清细节。关键是要看到整体,以及色彩、结构和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的传统教学很少教会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知识系统,把握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这些正是创新教育鼓励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从分割的学科课程里“重新发现”的关键所在。2、综合能力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新组合的独特和新颖标志着创新。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从学科知识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的社会,国家创新能力的获得是快速的知

24、识共享与持续的新的组合应用的结果。对此,熊彼德甚至认为,绝大多数创新都是现存知识按照新的方式的组合,他把“创新”与“新组合”视为同义语。所谓知识的“重新组合,就是把原来几种知识联系起来合成为一种综合知识,或者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部分重新联系起来,成为具有新特征、新功能、新内容的知识.西蒙顿在科学天才一书写道:“天才们进行新颖组合比仅仅称得上有才能的人要多得多。天才们就像面对一桶积木的顽童,会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不断把想法、形象和见解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课程学习中的知识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

25、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三种层次的重组,后一个比前一个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可从第一层次入手,希望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课程规定的内容去自学,把进入现代社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所有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运用这种“重组”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许多调查结论都指出,学生普遍具有创造潜能,它不是少数人特有的秉性,在适当的教育下,可能在每一学生个体身上发展和显现。当然,限于生理年龄特点,我们无法要求所有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26、,但创造意识的培养则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创造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质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明创造,而且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创造能力也“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创造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逐步培养学生创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则可以从创新层面的“重新发现,尤其是“重新组合”着手。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原有事物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产生质变后才表现为

27、“前所未有”,是“有中生有”,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的经历凭空设想,即使是科幻作品所“创造”的外星人,也不过是作家思想表象里原有“部件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而已。例如,硅元素通常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石英砂粒出现,经过科学家的“再次发现”就创造出半导体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使“砂粒变成了黄金”.因此,注重培养中小学生“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的品质,就是为他们的创造能力营造基础。三。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原则1.民主原则.教育民主的本质是教育的内在需要,而不仅是外部约定.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 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钻研和

28、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教师不仅要“精”研教材,而且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2.需要原则.创新学习尊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个体,认为只有个体的充分发挥,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大的效益,个体的高层次需要是要有获得自身价值实现的高峰体验。而自身价值实现必须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为此,要求实验教师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凡是

29、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3。问题原则。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总是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多面性,让学生通过问题激活,或者让学生动脑思考,或者让学生相互讨论,或者让学生辩论,教师对学生的不一定非要按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4。实践原则。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

30、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总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5.高效原则.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其他渠道(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不能替代的。创新学习课堂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课堂教学与之相应的作业、复习等对学生时空的过多

31、占有,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以便留出有效的时间,让其他渠道也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前者是指死抠书本,人云亦云;后者则是指勇于探索、除旧布新。“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旧框框,敢于创新.创造性应看作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四。创新教学的方法创新型教学的方法是推进创新教育的保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通过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充分体现出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多边性、主体性、鼓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1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

32、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2问题教学法。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3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听、说以及非言语的方式互相交流,以期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讨论教学法的内容是灵活的,因而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实现一些较大的教学目标,如主题掌握、态度转变、道德发展、掌握交往技能等。 4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现成结论,而是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在知识的动态性和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发散思维训练法、创造性戏剧法等属于开放式教学。 五 .创新型

33、教师的基本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应形成以下四个基本的信念.(1)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3)坚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4)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策略创新型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和艺术。(1)放

34、弃权威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2)推迟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3)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课外活动。(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5)善于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仅限于让学生复述,最好是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6)创造性地布置作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高超的教育艺术,做一位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教师。(三)学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广泛开展课外活动。1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总是是创新的火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

35、宽松、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 2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校要全面开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室等,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有资料、有器材、有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创造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创办报纸、电视台、广播站,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 3为学生提供

36、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繁锁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备创造意识,还要学会创造的方法,了解创造的规律。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开展课余科技学术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在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要进行阅读、观察、比较、思考、设

37、计、制作、试验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培养。另外,在科技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战胜困难和挫折,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自觉性,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把开展这些活动提到教学的高度来认识,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善于反思,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自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

38、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位置上。这反映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也是我们基础教育的模式、目标、方式方法、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如教学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等等.这些都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课程体现时代要求,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课程结构

39、方面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这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新教育需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主动地学习、提前学习,贯彻到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工作中。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

40、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七建立新的教材观这是要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对教材功能进行全新的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旧的观念,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强调,教师就是教教材,教材怎么讲我们就怎么教;新的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就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媒体,教师要动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网络、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师生的互动、交流都是学习知识的手段。“教教科书

41、”还是“用教科书教”前者是过去的教书匠的观点,后者是现代教师应有的观念与作法。也就是说教科书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今天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系统的庞大的知识世界,及不断发现提供了无可限量的资源。新的教材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事实性与原理性知识体系,新的教材突出了能力体系、思考方式与伦理性(价值观)知识体系。教学规范的转型传统的教学规范的问题:第一,以讲台为中心,同步教学的古典配置,这种座位配置面向教师的讲授,典型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第二,问答“仪式”教师接联的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回答,教师补充,典型的一问一答;第三,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新的教学规

42、范:应是把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关系。因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提法都不合适。教学过程的中心即不单纯是学生,也不单纯是教师,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与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因此,必须从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出发来研究教学过程的中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课程、教材、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要围绕着学生转,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怎么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呢?教育部的纲要第四部分第十条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

43、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其中有探究学习的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 ,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者是不可分的,相互渗透。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成立一百周年的学术讲演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尽管创新教育是我们中国教育工作者最先推出来的,但是创新教育这种理念、这种思想却是世界各国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共同的追求。总之,现在正面临教育转型和创新的新时期。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契机,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切实搞好教育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河间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想河间二中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河北省创新教育的典型和先进学校! 20021230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