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社区劳动力和退休人员信息管理
第一节 信息采集
一、 劳动力资源的有关概念
1、 劳动力的定义
所谓劳动力,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二、 社区劳动力资源统计内容
1、 社区从业人员统计
(2) 从业人员的分类
1) 按所在单位性质划分,可分为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集体、私营、股份制、三资企业和其他从业人员。
2) 按就业去向划分,可分为单位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劳务输出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从业人员.
3) 按产业划分,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范围广泛。
3、 社区失业人员的统计
(2)失业人员分类
1) 按就业经历划分2)按地域划分3)按是否进行失业登记划分4)按是否享受社会保障(简称“社保”)待遇划分5)按年龄划分6)按家庭成员划分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 蒙古族
见面礼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几种。献哈达要双手捧着,身体前躬,接受者采用相同的姿势。接受其礼物是需屈身或单腿跪接.食物即使不习惯吃也不能拒绝,还要点头称赞。
禁忌:去蒙古族人的毡房,小孩子不能直接在毡房前下马,要绕到毡房后再下马.进了毡房门后,男人需从右边走到佛龛下面落座,女人则要从左边走,忌讳男女交叉混坐.
2、 藏族
见客人,习惯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弯腰躬身施礼.有的有点头吐舌的习惯.这时应微笑点头答礼.献哈达,双手托起,高举过头,哈达越宽越长表示越尊敬。酥油茶招待客人,客人将茶喝光表示不想再喝了.
禁忌:藏族人忌讳别人在他们面前捂鼻子.家里有病人或产妇时,忌讳有陌生人入内。
3、 回族
回族人爱干净,尤其重视水源清洁,供人饮用的井、泉一律不许牲畜饮用,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手、洗衣。外出要戴帽子,忌露顶。
禁忌:忌食猪肉.还有马肉、驴肉、骡肉、狗肉、凶猛禽兽和无鳞鱼。并忌食所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东西.
4、 维吾尔族
接受礼物时忌用单手,尤其是左手.风俗和禁忌和回族相似。
5、 彝族
第一杯酒必须喝下客人临走前要给主人赠送钱物以表示感谢
禁忌:忌被称呼“老彝胞”和“倮罗”,忌用脚踢堂屋中火塘边的“锅庄石”,忌随便用手去摸男人们的“英雄结”或蓄发等。
6、 傣族
禁忌:忌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子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坐在门槛上,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及烧柴是不从根部烧起,忌不脱鞋就闯进傣家竹楼,忌不用火时用脚踩熄,忌用衣服做枕头或垫坐衣服,忌进入佛寺时不脱谢及摸小和尚的头顶。
7、 傈傈族
禁忌:忌食不劳而获的东西,忌在墓内葬入铁器和猪毛,忌随便动房角里供奉的“祖先”,忌在堂屋内从火塘上跨过,忌坐门槛,忌用脚去弄火塘及三脚架,忌亲人在丧葬期内吃辣椒,否则是对死者的不敬。
8、 满族
禁忌:忌打狗、忌杀狗,忌吃狗肉,忌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9、 柯尔克孜族
两人在路上相遇,要用手抚胸躬腰问好.
禁忌:禁食猪肉、驴肉、狗肉和自死的牲畜及一切动物的血,严禁在住宅附近大小便,谈话时不能擦鼻涕。忌讳骑快马到门口下马,最忌撒谎、欺骗和诅咒。吃完饭客人不能将饭都吃没要留一些。客人告别时,要背朝门退出。
10、 土族
喝酒时,客人如不能喝,就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
禁忌:主要忌吃马骡驴的肉,不能在没打招呼时就进入院内。
一、 社区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的程序
首先,绘制全部社区居民居住平面图,按楼层、单元、门牌号顺序编号,以便采集一户标注一户。防止有漏访或重复入户情况的发生。
其次,确定信息采集的项目、内容、途径,准备好要填写的表卡、问卷等资料。
再次,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包楼包片的方法,进行入户信息采集.
最后,收回信息采集的表卡、问卷,做好信息原始记录,为信息整理做好准备。
一、 采集事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情况的主要内容
包括就业渠道、就业起始时间、就业持续时间、收入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情况等。
二、 采集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的主要内容
包括享受政策对象身份、个人基础信息、是否享受政策情况、享受政策类别、享受政策起始时间、享受政策期限、享受政策次数、享受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 获取规模以下单位的劳动保障统计数据方法
1、 通过劳动保障行政记录获取统计数据
2、 通过抽样调查获取统计数据
3、 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获取统计数据
4、 通过金保工程的信息网络获取统计数据
三、 规模以下企业从业人员劳动保障信息统计步骤
1、 制定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时点、调查步骤、调查项目、调查要求等。
2、 弄清和熟悉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明确统计任务和要求
3、 获取数据4、作好记录5、数据整理、分类、汇总,建立统计台账6、按要求填报各项统计表7、整理归档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包括
1、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2、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就业
3、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4、 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
5、 全面加强各项公共服务
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操作程序
1、 确定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方案2、行政村入户调查3、数据录入4、信息汇总
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
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的基本内容
退休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基本养老金收入、医疗保险号码等社会保障情况;住址、配偶情况和家庭其他联系人等家庭情况。
一、 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采集、核实
1、 接受基本信息2、初次登记信息3、编号4、确认上门采集信息时间5、探访退休人员6、登记基本信息
7、上交报告
二、 退休人员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和养老意愿信息的调查
1、集中采集
(1)、制订采集计划(2)、开会部署(3)、发放调查表(4)、回收调查表(5)、录入信息(6)、起草报告
信息处理
二、 信息校核的原则
1、 完整性2、准确性3、及时性
三、 信息分类的原则
1、 科学性2、完备性3、不相容性
四、 信息汇总的形式
1、 逐级汇总2、集中汇总3、综合汇总
一、 信息校核的程序
1、 完备性检查2、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3、检查后订正
二、 信息分类的程序
1、 确定分组的类型2、选择分组标志
一、 识读、填写统一的统计台账
1、 了解台账项目内容2、了解台账填写说明3、对应栏目,填写原始记录
二、 识读、填写统一的统计报表
1、 了解统计报表口径2、了解统计报表的栏目关系3、全面填报表内容
注意事项
1、 台账和统计报表必须如实反映劳动保障的活动情况,各项数据应真实可靠.填写台账和统计报表必须根据核实的数据进行填报,不得以任何方式弄虚作假。
2、 填报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台账和统计报表格式内容填写,全面完整地填报相关资料,不得漏编漏报.
3、 台账和统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填报人员必须按时间要求及时填写和按时上报,才能使信息有效发挥作用.
二、 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的职能
1、 协助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2、 定期联系组内的企业退休人员,协助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动态管理。
3、 协助做好领取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
4、 及时反映组内企业退休人员在生活、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问题及需求。
5、 协助搞好党组织活动。
6、 自发组织组内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活动.
7、 协助做好对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生活照料等服务工作。
一、 退休人员分布情况的了解
1、 登记联系方式2、上门走访3、情况变更4、居住地划分
二、 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的建立
1、 确定平均人数2、初步分组3、进行公告4、确定分组名单5、确定组长候选人6、选举组长7、日常调整8、该选组长9、定期报告
一、 退休人员的接收
1、 接收资料2、接待人员3、发放联系卡4、建立信息5、编入自管组织6、建立有关台账7、报告情况
二、 退休人员转入
1、 接收申请2、接待人员3、发放联系卡4、变更信息5、编入自管组织6、建立有关台账7、反馈接收结果8、报告情况
三、 退休人员的转出
1、 发出申请2、封存信息3、调整自管组织4、调整台账5、注销信息6、报告情况
四、 退休人员的注销
1、 核实情况2、注销信息3、调整自管组织4、调整台账5、报告情况
三、 一般事务性信息的写作方法
1、 标题2、导语3、正文4、评语
一、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劳动保障突发事件主要指辖区内的企业职工、失业人员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因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引起的集体上访、静坐、旅游、罢工等重大突发事项。处理突发事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区别对待、教育疏导、重在调解、快速处理、就地解决的原则,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就业服务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一、 政策咨询服务的原则
1、 以礼相待原则2、认真负责原则3、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解答问题原则4、解答咨询问题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讲究实效原则
二、 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的主要方法
1、 按照解答问题方式的不同,提供政策咨询的方式可分为口头解答服务和书面解答服务
2、 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的方式分为上网咨询服务、宣传窗(栏)服务、发放宣传资料等。
三、 政策咨询服务工作对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当前的有关政策2、全面把握咨询人询问的内容3、准确解答咨询人所提出的问题
4、解答要通俗易懂、相互交流5态度诚恳,耐心细致
一、 就业援助方法及途径
方法:政策援助法、岗位援助法、培训援助法、就业服务援助法
途径: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吸纳安置就业援助对象,以及灵活就业.
二、 公益性岗位的有关规定
概念:是指主要由政府作出资主体,扶持或通过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服务性岗位和协助管理岗位。
类型:一是协助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必须的就业岗位二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投入相关基础设施的就业岗位。三是政府补贴,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维护社区正常运转的岗位
公益性岗位政策: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同时,各地可根据实际提供适当比例的岗位补贴。
公益性岗位开发原则: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应根据岗位需求和就业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年度开发安置计划。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机关事业单位、街道、乡镇和社区,及时向省、市上报开发计划,内容包括申报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公益性岗位设岗定员整体应遵循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远、总量控制、工作量满负荷、岗位不交叉不重复、岗位数量限额的原则,应按科学安排,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
一、 公益性岗位的申请与安置程序
申请程序:个人申请,社区审查,街道(乡镇)复审,确认公示。
安置程序:1、综合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需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定本年度岗位数量并提供就业援助对 象。
2、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条件,由用人单位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岗前培训,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3、培训合格的申请人根据各自的就业意愿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填报职业申请.
4、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对申请人组织面试考核、折优录用
5、综合用人单位录用名单,并进行公示
6、用人单位与公示无异议的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劳动合同按年度签订,有试用期,试用期不得超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期限。街道、乡镇、社区本着“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推荐零就业家庭成员及失业人员中的大龄人员等政府指定援助对象.
三、 引导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办法
1、 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2、开展创业培训3、指导解决创业资金不足问题4、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 就业援助的概念
就是支援、帮助。就业援助就是指公共服务机构通过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和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帮助,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以此达到增加家庭劳动收入,摆脱贫困的目的。
二、 就业援助的特点
1、 强调国家对就业困难人员的责任2、必须通过一定的认定程序,确定就业援助对象3、就业援助对象依靠自身努力,仍难实现就业,属于生活相对贫困的人员4、个人申请是就业援助的必要条件
调查摸底
1、 入户调查2、公示调查3、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4、建立个人档案5、开展动态管理服务
二、 职业指导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1、 职业指导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2)政策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疏导性原则5)时效性原则
2、 职业指导的内容
(1) 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人力资源市场状况咨询
(2) 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
(3) 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为其提供培训相关信息
(4) 开展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
(5) 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退出现役的军人等就业群体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
(6) 对大中专学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7) 对准备从事个体劳动或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8) 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择招聘方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等方面的招聘用人指导
(9) 为职业培训机构确定培训方向和专业设置等提供咨询参考
3、 职业指导的方法
(1) 一对一指导2)两人以上或群体指导
三、 用人单位用工指导
1、 详细了解用人单位情况2、向用人单位介绍用人规范3、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4、指导用人单位拟定招聘简章
一、 对求职者就业观念进行职业指导的方法
1、 工作程序
(1) 工作准备:即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必要的资料
(2) 接待工作:即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接待,并指导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
(3) 咨询了解:即通过协理员询问、求职者口头描述,了解求职者基本情况
(4) 就业观念指导:即介绍就业形势,帮助求职者澄清自身问题并进行引导
2、 工作内容
(1) 接待登记2)听取求职者对求职意愿的描述3)询问求职者相关职业能力3)介绍经过职业指导已就业的人员的情况,供求职者参考对照4)指出求职者的求职意愿与相关职业能力存在的偏差,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
3、 工作方法
(1) 工作准备
(2) 接待登记
1) 运用来访接待登记知识,正确接待求职者,防止以貌取人
2) 登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接待情况进行登记,形成工作日志或台账;
二是指导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求职者填写的求职登记表中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求职意愿、薪酬要求为主要登记内容。
(3)咨询了解
1)通过简单交谈,掌握可以表明求职者真实身份的相关信息
2)对照交谈情况和求职者提供的证件进行查验,查验的证件包括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职业资格证、技术等级证
3)检查求职者填写的求职者的求职登记表。一、字迹是否清晰;二、主要信息指标填写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三、表格中是否有遗漏项.
(4)就业观念指导
1)简要的向求职者介绍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帮助求职者对客观实现情况进行把握,以便求职者调整求职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2)针对求职者对求职愿望的描述,详细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具体岗位供求情况、专业工种要求情况,以便求职者作进一步具体考虑。
3)与求职者进行具体的沟通交流,对比求职者的相关职业能力和求职愿望之间存在的偏差,供求职者作出准确判断.
4)根据求职者的具体选择,为求职者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帮助,如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就业岗位等,供求职者选择。
5)向求职者进一步提出实现就业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建议。
一、职业供求信息采集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简明性原则5、时效性原则
二、职业供求信息的获取途径及其主要特点
1、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
(1)开展用工、求职登记获取信息(2)举办用工洽谈会获取信息(3)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
2、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
1)通过联系下去用人单位获取信息2)通过联系辖区改制企业获取信息3)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4)通过新闻媒体获取信息5)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
三、社区传递用工需求信息的方式与内容
1、社区用工需求信息传递的方式
(1)利用新闻媒体或社区用工信息栏(2)通过召开座谈会(3)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4)通过黑板报、海报、招用工通知或其他书面形式(5)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工具(6)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送信息(7)用电话或手机短信等形式(8)其他形式
2、社区用工需求信息传递的内容
包括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类别、人员数量、工作待遇、劳动合同期限、招聘时限以及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联系人等。
一、 社区进行信息采集的程序
1、 通过服务场所进行信息采集的程序
(1) 准备好求职登记表、用工登记表、笔等
(2) 指导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填写求职登记表、用工登记表
(3) 当场收回求职登记表、用工登记表
(4) 当场审查求职登记表、用工登记表、填写不当的要及时要求更正或重新填写
2、 通过外联方式进行信息采集的程序
(1) 平时注意宣传,让求职者和辖区用人单位了解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系统或社区进行求职、招聘的优势
(2) 经常上门,到辖区用人单位、辖区改制企业了解情况、收集信息
(3)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进行信息采集,要经过浏览、筛选,再对信息资料分类抄录汇编,并进行条例话整理后才能发布。
(4)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信息采集,要经过粗度,精度,再对信息资料分类记录,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查和检验后才能发布。
一、 职业介绍服务的主要内容
1、 对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进行登记.求职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求职者本人的基本情况、职业经历、技能水平、求职愿望、培训愿望等。用人单位招聘等级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招聘岗位基本情况、用人条件、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合同期限等。
2、 为求职者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推荐就业岗位
3、 为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信息,推荐求职者
4、 为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求职者了解人力资源状况,掌握求职方法;指导用人单位正确的使用招聘方法和按规定进行招聘
5、 向职业培训机构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推荐有培训意愿的求职者
6、 为就业困难人员或其他特殊就业群体提供装门的职业介绍和推荐就业服务
7、 建立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职业供求状况预测和预报
二、 开展职业介绍服务的基本要求
1、 为求职者提供求职途径、基本求职方法、相关表格及简历的填写、面试注意事项等职业指导,同时提供本地区职业供求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就业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劳动就业政策的咨询服务
2、 在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后,建立求职者求职信息档案,录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库,为用人单位招聘提供求职者基本信息
3、 在求职者基本信息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库后,建立求职者“跟踪指导档案"或响应的跟踪指导记录,实施必要的跟踪指导与及时服务。通过求职者提供的联系方式,定期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信息
4、 为求职者提供提供一定时间的跟踪服务后,求职者仍未实现就业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及时与求职者取得联系,要求求职者本人再次进行求职登记,并重新提供服务
5、 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有高度的服务意识,掌握各项劳动就业政策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熟知用人单位的一般用人条件和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应用职业介绍服务的各种知识、方法,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6、 随时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信息、求职者的就业状况,并及时调整和更新数据库、信息栏、信息发布电子设施的内容
三、 职业介绍服务规程
1、 职业介绍服务标准
文明服务、公平服务、优先服务、高效服务、灵活服务、公开服务等
2、 职业介绍服务范围
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介绍服务、委托服务、管理服务等
3、 职业介绍服务程序
接待登记、提供信息、供职和用人面谈、职业指导等
4、 对就业困难求职人员的服务程序
一、 社区职业介绍工作程序
1、 接待登记
2、 提供信息
3、 职业指导
(1) 求职指导的基本程序
能力评估、职业分析、就业计划、约见服务、再指导
(2) 用人指导的基本程序
空岗分析、服务约定、调整用人、人事咨询、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指导其再进入其他服务程序
4、 信息发布
5、 推荐就业和招聘
一、 职业培训的概念和体系
1、 职业培训的概念
是指依法开展的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与训练的活动,目的是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 职业培训的体系
以职业技能需求预测、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咨询等为核心内容
三、 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 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
分为产生你的创业构思GYB、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IYB、扩大你的企业EYB
2、 创业培训的方法
(1) 专业教师授课2)专家专题讲座3)组织教学答疑4)企业家现身说法5)实地参观考察6)实例分析
一、 组织推荐培训服务流程
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组织推荐培训、培训情况反馈、提供就业服务
一、 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和程序
2、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3、 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
(1) 国家规定的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人员。
(2) 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组织职业技术工种(专业)培训的毕(结)业人员。
(3) 需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人员
(4) 需转岗、专业的职业技术工种(专业)人员
4、 职业技能鉴定的程序
(1) 申报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
(2) 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可通过组织起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其管辖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提出申请。
(3) 经考核鉴定机构审查符合要求的,由鉴定所(站)颁发准考证。
(4) 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职业资格证书的概念
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二、 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形式
是由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指导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来开展的。要制定明确的计划,了解活动规模,提供必须的场地和经费,并组织实施。另外,劳动保障协理员还可以通过引导兴趣爱好小组和志愿者服务队伍、联系街道社区党组织等形式,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2、 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性质
一是科学性二是统一性三是权威性
3、 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征
(1) 获取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公民由于社会的或个人的、生里的或心里的原因致使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因而陷入生活困境时发生作用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的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或实物
第三章 承办、协办就业和社会保险具体事务
二、 就业登记的对象、主要内容
1、 就业登记的对象
一种是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15日内办理登记手续。另一种是进行了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后,由本人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或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2、 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
(1) 各类用人单位办理录用备案
(2) 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就业登记
一、 失业登记的基本程序
1、 审核失业登记人员的材料
(1) 新成长劳动力人员
没有就业经历的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及毕业(职业资格)证书、档案等有关材料
(2) 就业转失业人员
(3) 退出现役的军人
(4) 残疾人员
(5) 大中院校毕(结)业生
(6) 农村劳动者
2、 指导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人力资源登记表)
3、 办理失业证明
4、 失业登记人员基本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