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心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学是什么性质的科学?他有几种?答: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可分为两种:心理学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性质社会心理学虽然研究的问题大都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不能把它视为一门单纯的应用科学,因为他研究得到的一般结论对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具有广泛理论意义,所以他也是应该归于心理学分支中的基础性学科.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社会心理学的分类: 关心社会心理现象的社会学家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面向社会结构(宏观
2、) 关心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面向个体(微观)3.社会心理学有哪几种研究方法?试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优缺点答:观察法:有目的、计划周密系统的感知现实性,时间轨迹明确/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实验法:有意安排的程序,可控条件下揭示因果关系的经验,可重复-可得出因果关系/控制严格与实际生活有距离,缺乏概括力调查法:询问法(访谈法/问卷法)直截了当,针对性强/准确性和偏差,被试的可控性。档案研究法:时空广阔,没有被试者反应性为题/材料有局限性,可靠性难以断定.4.现代心理学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现代心理学始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实验室(
3、冯特的个体心理学和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构成了西方社会心理学尔后发展的基本特征)西方社会心理学由1908年开始,罗斯(美国)和麦孤独(英国)各出版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籍。麦孤独社会心理学绪论-本能论-人是社会的动物相同点:两者都强调对个体的研究 两者都偏重对认知的研究 两者都强调实验研究 都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区别: 现代心理学强调人事理性、智慧的动物/西方社会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政治的、社会道德的动物,导致人格个性与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紧密相连 他们在历史上命运也不同5。学习与研究社会心理学有什么意义?答:理论意义:对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丰富的科学理论与实际资料,使他更加充实具体化,更容
4、易理解掌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水平。实践意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和人际交往。所揭示的规律,对于理解他人、认识自我和正确地与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论、评价的标准和相处的原则,是提高自我修养,加强自我教育,协调人机关系,改善社会风气的有益帮助。第二章1。什么是个体社会化?答: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通过社会使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2。为什么说个体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答:人不同于动物,有一个特别长的学习时期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是与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个体社会化应该理解为
5、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3.个体实现社会化的机制有哪几种?答:依从-接受社会影响的表现,在行为上照着做认同因喜欢某个人而去模仿,把他们视为榜样内化个体学习模仿别人,不是依从和认同,而是以为原则上可信,转变成内心准则4。个体的继续社会化指什么?答:个体从成人一直到老年时期,称为社会化的继续发展阶段继续社会化内容上包括要求个体对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培训和社会生活教养等方面继续学习问题。5。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社会化内容相同吗?答: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社会化内容不同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变化迅速、随个体心理、生理变化、成熟及社会生活扩展同步实现的个体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
6、备的生活基本知识技能, 使个体独立自理,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必要的准备。掌握行为规范,准则,根据所处环境,学习礼貌公德与人交往的原则。培养个体社会责任树立未来的生活目标个体从成人一直到老年时期社会化继续发展阶段-身心成熟,个体已实现了社会化,并趋于定型,由于社会变化,个体经验不足以满足环境要求,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拓宽,加深个体对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生活教养方面继续学习6。社会角色、角色网络、角色冲突、性别角色社会化各作何解释?答:社会角色: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身份、地位,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份、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角色获得是社会化的目的和结果)角色期望:人们
7、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角色网络: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了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角色冲突:现实生活中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中,身兼数职,顾此失彼,不容易满足各方面对自己角色期望,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就为角色冲突。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7。老年人的个体社会化有些什么特点,实现的途径是什么?答:个体社会化的方向和目标-保持健康,延缓衰老,过好晚年生活,总结、传承经验 途径a.加强形势的学习,认识到培养对新鲜事物敏感的重要性。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方面-工作角色退居,家庭社会角色突显,出于一种自觉
8、的认识和选择 途径b。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却求新的成就与乐趣,实践各种新角色个体社会化内容方面学习各种爱好知识,适应角色变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内外人际关系。 途径c.搞好家庭,邻里关系,开展人际关系 途径d.正确对待疾病,丧偶以及其他突发的不幸变故。8.逆反心理作何解释?他为什么在青少年身上表现明显?答:逆反心理:人们根据社会逆反现象对当事人表现逆反社会行为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概括。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体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但知识、生活经验、实际锻炼各方面还很缺乏在处理各种问题上遇到新问题,打破童年期“平静的内心平衡”陷入一种无端不安与焦虑之中,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适应不良实现个体社会
9、化的直接途径更广更多开始青春期,出现第二(副)性征,引发了模糊的性意识和性萌动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加强,产生了对家事国事的责任感,由于经验尚浅,容易偏激,心理失调。青少年时期在心理上的不成熟、不适应,整个心里生活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以心理上收到挫折、创伤,心理适应机能的发回收到障碍,降低了适应机能水平基础,受盲目的,非理性的支配为其行为的特征第三章1.自我意识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答:自我意识是在个体的时间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社会的自我在幼儿时期通过游戏,模仿,小学后通过教育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
10、的意识 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自我意识,表现出独立感,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个人色彩,形成并发展“心理的自我”。2.自我表现的参照点指什么?答: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对方的特点与情况成为自我表现的参照点个人所属群体、组织也成为自我表现的参照点3.自我评价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什么不同?答:自我经历着: 躯体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三个阶段自我评价也存在三个阶段:身体衣着,家人对自己的态度自豪或自卑(外表、物质满足、关爱) 名誉地位社会对自己的态度自我评价自豪或自卑(他人对自己的注意、重视名誉地位及别人对自己的情感) 智慧才干、道德水平-自我优越感自我体验
11、(政治、事业、道德上上进、发挥自己的才智) 在实践中形成,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参照点)来估计自我,也可以根据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4。国外关于自我评价的研究是怎么做的?试举例说明答:早期的做法:提出一组描写 优、劣品质的词语,以一个班级为被试,对同学和自己进行排列,将自己的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排列文雅 势力幽默粗鲁聪明不整洁善交际优良品质:个评他评 不良品质:个评他评(个评更低)个评和他评比较接近的人在人际关系上更融洽前苏联采用选择法研究自我评价一组品质词让被试排序,认为最有价值的排在第一,这样得出被试理想中的自己让被试按照自己排序,作为现实的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小表示自
12、我评价高,差距大则自我评价低迪纳和瓦尔波姆1976被试组A在镜子面前做作业提高了个体的注意,减少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裂被试组B不在镜子面前做作业更高的作弊率,在规定时间仍然有人没有交卷5。正确认识并实现自我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来武装自己认真实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实践中总结自己,改进自己客观评价,树立理想,从实际出发,适当调节自我期望水平,循序渐进的来逐步实现理想自我 运用唯物的辨证方法作为指导,把自我实现的问题与国家、社会联系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并依靠群众第四章1。社会动机的研究对心理科学来说有什么意义?答:动机-人心理和行为的动
13、力问题-这些动机具有社会的意义和性质-社会动机社会心理学从人的心理社会制约性原理方面来加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可弥补个体心理学的不足,起到全面发展心理科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需求与需要,动机与目的在概念上各有什么区别?答: 需要: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主观映象 生理方面需要(主观意识) 需求 社会方面 客观积极活动性基础、根源 个体活动 目的 (直接原因)动机: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不是客观上有了需求就成为个体的需要,需求只是需要的基础,只有客观需求为个体所意识到,反映到我们心中,才能成为需要;同样的个体
14、不是有了需要就有了动机,只有当人们的需要有某种特定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并由动机直接推动个体去从事某种活动。目的:个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动机必有目的,没有动机所引起和维持的个体活动,也达不到目的。动机推动个体行为,行为的结果又使动机得到加强、减弱或消失。需要、动机、行为的活动周期需要心里紧张(循环2)动机行动目的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循环1)3.动机是怎么分类的?答: 自然动机(物质性动机、初级的原发性动机)食物性质 社会动机(精神性动机)政治斗争作用 主导动机(优势动机)游戏对于幼儿一般动机(辅助动机)游戏对于成人 广泛动机(概括动机)学习范围
15、 局部动机(具体动机)-分数 内部动机-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系 外部动机-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诱发的动机4.动机有哪些特征?答:动机的强度动机的清晰度动机的转换5.简述侵犯的几种理论?答:本能论 挫折论目标转移(找侵犯对象的替罪羊)挫折情绪理解侵犯 学习论与本能论相反,如斯金纳的强化和班杜拉的榜样6。如何控制侵犯?答:宣泄惩罚自我控制第五章1.知觉与社会知觉有何异同?答: 感觉:对外物现象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外物现象整体性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和理解性 社会知觉(人知觉):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 知觉-物-根据主体经验对外物现象整体性的认识和理
16、解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人根据社会经验,了解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人的行为原因,交往中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人的整个认识,比传统的知觉含义广泛2。社会认知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答: 面部表情 与本人社会经验的积累有关 他人表情的认知 身段表情 判断能力受社会变化因素的影响 言语表情 他人性格的认知(特性在性格印象形成中分为中心特征作用和边缘特征作用) 人与人关系的认知(自己与他人和他人与他人) 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3。社会知觉有些什么特点?答:社会知觉的总体特点为:复杂性、主观性、容易出现偏差 社会知觉的主体和客体可以不直接接触 社会知觉不仅包含对人的外部特征及行为的知觉
17、,而且还包括对其内部心理特征(性格)、心理状态(情绪)、及行为动机等判断 在以往的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并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组织与分类,储存在记忆中4。何谓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对他们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些什么实验研究?答:效应(反应效果)社会认知效应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首因效应: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近因效应: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时,中间插入其他内容,人都根据间隔段后边的材料形成印象鲁钦斯1957实验首因和近因效应设计两个故事,用两种不同性
18、格描述同一个人,A热情、B-冷漠,按顺序念给被试者听当A故事在前B故事在后,则被试者评定吉姆的个性为A-热情当B故事在前A故事在后,则被试者评定吉姆的个性为B冷漠如果在两端描述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历史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者根据间隔时间以后所听到故事情节评价吉姆,出现近因效应。5。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答:认知者本身的生理条件 兴趣与动机 情绪影响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因素 需要与价值 认知者的性格 过去的经验 期待的影响6.什么叫归因理论?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过哪几种看法?答: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凯利的三度理
19、论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自我知觉理论第六章1。什么是态度?他包括哪些心理成分?答: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认知情感行为倾向2.态度是怎样形成的?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态度是在以满足个人社会性需要、外界环境、经验作用的基础上,经过依从认同内化三个过程形成的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知识、需要、个性)人际因素(家庭、同伴)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3.试述有关态度的理论?答:有关态度的理论包括学习论:(联想、强化、模仿)诱因论(认知反映论、预期价值论)认知一致性理论(平衡理论、认知情感一
20、致性理论、失调理论)归因理论(从自己的行为、情境推论自己的态度)4。态度改变要经过哪几种作用?答:态度的改变过程包括学习信息内容情感转移一致性压力反驳5。传播者的影响力取决于哪几个方面的因素?答:专业程度可靠性受欢迎程度6。影响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态度的强度与稳定性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突出性情境压力7.简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答:认知失调理论首先由费斯汀格提出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比如做了一些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没有做想做的事,这是就产生了认知失调,导致
21、一种心理紧张,个体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恢复平衡,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四种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公式 D(失调程度)=(d(不一致认知)v1/A(一致认知v2)8.影响认知失调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认知失调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正性诱因威胁自由选择与对后果的责任第七章1.什么是人际关系?它的特点和基础是什么?答:人与人之间在直接交往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他是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等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满足特点是动态性2.什么是社会测量法?他有哪些特点?答: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22、特点社会测量法设计社会性变量社会测量法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3。人们为什么互相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答:人类具有亲和倾向(依附、社会整合、价值保证、可靠的同盟感、得到指导、教育他人的机会)克服寂寞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接近性4.社会交换理论如何解释人际关系?答:社会交换理论是所有解释人际关系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所付出的成本及获得的酬赏是决定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在发展与他人的关系时,选择能给自己最大酬赏的人,为了获得酬赏必须付出一定成本。酬赏与成本公平交换(P所获得的结果/P的贡献=O所
23、获得的结果/O的贡献)5。什么是自我揭露?他有哪些作用?答:自我揭露指一个人向别人讲心里话,与他人共享内心的感受及信息自我揭露的作用:发泄 自我澄清 社会认可(与别人的揭露比较获得有用信息) 社会控制(说好的不说坏的,塑造自己形象) 促进关系的发展6。什么是爱情?爱情经验包括哪几部分?答:比人际吸引更复杂更高层的概念,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醒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爱情经验包括:恋爱时的想法 恋爱时的行为 恋爱时的感受7.简述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答:人际冲突主要有两种形式:零-总和冲突(一方收益是另一方损失) 非零-总和冲突(混合动机情境囚犯两难)8.简述合作的权力理
24、论答:关于合作的最早理论-卡普罗提出,涉及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合作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扩充自己的权利权利均等一方的权利大于其他两方权利之和(三方不可能合作)一方的权利小于其他两方权利之和(较弱的两方合作)第八章1.什么是团体?它有哪些心理功能?答:团体是指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团体的成员间通常由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团体的心理功能团体使个人心理上具有归属感团体使个体具有认同感团体的社会性支持力量2。什么是团体规范?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就是团体规范团体规范的作用保持团体的一致性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规范的负性作用3.团体
25、凝聚力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答:凝聚力包含所有正性或负性的力量这两方面对凝聚力产生决定作用正性力量:团队人际吸引、继续留下的动机、团队的有效性和和谐程度负性力量:不满、离开,留下则付出更大代价4。什么是领导?领导者产生的途径有哪些?答:领导是指影响团体、影响他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领导者产生的途径有四种:由团体之外的上级任命 选举产生领导 自然形成的方式产生领导 团体之外的人通过观察识出领导者5.试述有关领导者产生的理论答: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个人特质伦情境特质伦个体与情境的匹配理论6.什么是社会促进作用?社会影响理论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答:社会促进作用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
26、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他人对个体的总影响力决定于他人的数量、社会力量的强度和影响的直接性(距离)7。简述社会懈怠及其产生的原因?答:社会懈怠:个体在团体中较不卖力的现象产生原因:每个个体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外界压力分散到每一个个体,随人数增加,压力减小认为团体中其他人不像自己一样努力,产生责任分散,或相信团体中其他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出太大力8。团体决策为什么会产生极化现象?答:信息影响理论获得更多支持信息 自己与成员意见比较,为表明信心,会提出更极端的观点9.试述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答:匿名性 以我意识降低(没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0。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有
27、哪些?答:他人的行为给我们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强度表现:他人对正确信息的了解程度、自己对判断的信心) 我们为了得到社会支持、避免非难而从众11。什么是服从?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哪些?答:服从是指个体由于受到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做的事影响服从的因素有:他人的权威性 奖励、惩罚与威胁 他人的期待第九章1。什么是偏见?它有哪些影响?怎样消除偏见?答:偏见是人们以不充分或不正确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对某人、某群体或某事物的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社会化的影响(在儿童的社会话过程中进行干涉)教育水平(同辈影响,并结合人际关系,原有价值会改变)直接接触(接触的亲密性、合作有成功的结果、社会环境的影响2.团体
28、冲突理论是怎样解释偏见的产生与发展的?答: 为什么产生偏见:两个团体间存在实际冲突存在威胁,产生敌意,负性评价 什么时候产生偏见:当人们受到剥夺时,他们可能以团体对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怎样产生偏见:某一团员相信他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受到伤害或威胁,为了维护团体利益,对其他团体产生偏见,团体性大于个人性3。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性别刻板印象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有关男性或女性个人属性的信念与观点性别刻板印象有两种:性别的文化刻板印象 性别的个人刻板印象影响性别刻板印象发生作用的因素信息量:了解越少,越容易从刻板印象的基础看团体特征突出程度:团体的组成突出了“唯一”者的
29、性别,以此为基础发挥刻板印象4。双性化的个体在行为上有什么特点?答:双性化:融合了很强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在需要能力、果断和抚慰及表达情感的工作和生活情境里,双性人表现不错(行为上弹性更大)从众行为较少更高自尊5。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行为有哪些不同?答:两性行为差异存在四个领域女性语言能力优于男性 男性数学能力优于女性 男性空间知觉优于女性 男性有更高的侵犯倾向男性的侵犯性更高、两性在顺从方面并无特别差异、对于非语言行为的理解能力,女性高于男性(直觉更强)6。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答: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
30、有:挫折 恶劣的人际关系 紧张 现代城市生活7。什么是社会支持?他有什么作用?答:社会支持:个体在情感上所收到的关心和支持。作用:社会支持与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缓冲压力,和应激,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社会关系分为三个维度 社会支持网络的机构和成分 通过该网络所提供的社会支持的形式和数量 社会支持的知觉满意感 社会支持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缩小成员之间代沟,家庭教育功能得到很好发挥,促进家庭幸福,和减少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8.试述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答:动机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有三个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生理安全归属爱尊重自我实现)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不满与积极性,通过工
31、作丰富化激发员工积极性)期望理论:有需要引起的目标行为没实现时需要=期望=激励力量的大小-目标效价和期望概念激励力量=目标效价*期望概率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等这种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激发积极性。而工作成就、受赞赏、负有责任等能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上产率提高.奖金与绩效挂钩9.试述有关犯罪的理论答:对于犯罪,有几种代表性理论挫折-侵犯理论犯罪学习理论标定论差异交往理论中和理论(把犯罪行为合理化)10.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的哪些?答: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其他因素第十章1。什么是个人空间、与个人空间有关的人际距离有哪四种?答:人们把自己身体周围的物理空间,视为自身的一部分,这个区
32、域称为个人空间。人际距离有四种亲昵距离:1545个人距离:46-75/76-122亲密朋友和家人,讨论事情时,不想有身体接触的距离社会距离:123/365证实业务和社会事务公众距离:366单向沟通2.什么是领域行为?他有什么功能?人类的领域分几类?答:领域指由某人或某团体控制的区域,领域行为就是以各种标志划分出一定的区域,并声明自己对该区域有控制权的行为。领域行为的功能有秩序保护隐私提供与自身兴趣有关的信息人类领域分类主要领域:初级领域,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用友,被侵犯不能容忍次要领域:初级领域,一个人经常使用,但却与他人共有的空间公共领域:每个人有平等使用权3.什么是拥挤?简述有关拥挤的理论答:
33、拥挤是觉得被束缚或空间不够的主观感受有关拥挤的理论包括超载理论:感觉超负荷,暴露过多刺激密度强度理论:高密度增加了对社会刺激的反应,随密度增加,感情强度正比反应控制理论:失去控制对拥挤的影响,高密度+失去控制=拥挤归因理论:个体产生生理与情绪的激起,为了解释而搜索环境,归因为别人太靠近,产生拥挤。4。长期噪音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答:噪音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线索的注意:噪音缩小了注意范围噪音对社会行为的广泛影响影响助人行为 在无法控制噪音的情况下增加侵犯行为5。宿舍设计如何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互动?答:宿舍的设计形成一般有两种:筒子楼 套房:学生善于交际,比较友善在宿舍情境中,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互动与社会行为较小的居住单位比较大的居住单位更有助于团体的形成于友谊的维持较小的居住单位增加了学生对环境的控制感6。试对比城市与农村生活的优缺点答:城市生活:嘈杂、脏乱、污染情况严重,高密度,不太喜欢帮忙陌生人 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生活富有朝气,能接受不同生活风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