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5697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或和谐跃进,或舒缓悠扬,或书香弥漫,而每一个音符都是主旋律的不同表达.在他的指挥下奏出优美和谐的乐章,校长的理念就是乐章的主旋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校长的理念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让我们的中小学校园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家园,让校园文化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依靠和凝聚的乐园,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校长理念与校

2、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一)校园文化概念界定1、校园文化发展历经的阶段:校园文化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被提到重要的研究日程的,其目的是改变在应试教育下的“死读书”现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来丰富当时学校生活,发展学生社交、审美、文艺和创造等多方面的素质。90年代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各种活动充斥学校,校园文化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各中小学在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进入21世纪,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和不断推进,追求

3、培养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校园文化有了跨越性发展。2、关于校园文化内涵的探究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e,愿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含义也被引申。文化在辞海中这样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美国学者罗斯费勒在文化管理一书中认为“文化是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所学到的所有行为或多或少的定性为模式结构,这些行为以语言和模仿为载体传递给下一代。从文化的内涵中我们看到文化是

4、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多维度的概念。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有三个主体:管理者、教师、学生。狭义的校园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与活动文化,它的主体主要是指学生。3、关于校园文化内涵有关研究综述在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中,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提出了种种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物质、精神总和说校园文化指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逐步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氛围说: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具有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文化

5、传统。意识形态说:校园文化是由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校园意识形态的总和。 活动说:校园文化是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貌,是一种寓教育于活动的文化形态。此外,还有精神体系说、文化潮流说等等。文化要素复合说:校园文化指在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全体人员创造的、具有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以不同形态存在、最小独立单位所组成的复合整体.文化指令说:校园文化是一套指导师生行为的文化指令。 启蒙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旨在对校园亚文化群体进行精神性现代启蒙的文化形态。 精英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超前于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以精英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形态。

6、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于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它包括学校组织中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底蕴。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能很好地塑造师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同时也是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二)

7、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是独特性。也是校园文化的个性风采。校园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又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概念,既有广义上的共性,又有校际之间的差异.因此,不同的空间,即处在不同环境的学校,不同的时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校园文化会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二是传承性.一种稳定的校园文化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外界传递、渗透着它的精神、思想、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学校师生将它的文化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大潮中一代一代的融合传递下去,并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无论你接受与否,它都在你身边存在着,这种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功效,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三是长期性.校园文化的形成不

8、是一种短期行为,它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繁荣乃至再生的漫长过程。没有历史的学校是形成不了校园文化的。这种文化的形成应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认可,并体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 四是从属性。校园文化从属学校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校园文化同样脱离不了大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正是由于从“属性”的这一特点,才能不断给校园文化注入了盎然的生机与活力,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三)校园文化的构成1、校园物质文化的构建 包括校舍建设与环境设施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前提和载体,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研

9、究内容之一在研究校舍的建设和改造、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创设校园文化环境设置。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充分发挥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赋予他生动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能体现中外文化的先进性和交融性,又能起到教育功能的和谐性与统一性,.2、校园制度文化的构建现代管理必须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制度,要赋予制度文化的色彩,使制度“文化”,使制度即能起到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和规范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规则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本课题研究如何建立和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娱乐方式、道德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等等;学校制度执行的自觉化;制度文化建设的作用;建构制定、实施、监督、总结、反馈

10、的完整运行系统,同时要把这一系统的实施和谐统一到学校工作的大系统中去,真正体现制度文化的规范、约束、激励作用,。3、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的文化, 校园精神实际上反映了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既是学校建设思想的高度概括总结,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本课题以沙河口区中小学20所校园为研究对象,研究校园文化精神如何准确体现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通过具体研究学校的校风、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等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品位。(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

11、和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机电、凝练共同创造的一种育人环境、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行为方式、一种舆论氛围,他对校园人无不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灵魂作用的校园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着教师的思想行为,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精神、优质的制度文化对每一个校园人都会起着经常的无处不在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它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力量,影响着校园人的心里,改变着个人的行为。2、校园文化的定向引领作用.加里宁曾说:“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里上所实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校园文化实质是国家教育方针,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的文化

12、表现形态,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对校园人的影响过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领导作风和人际关系等都体现着校园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无不对校园人起着引领作用.3、校园文化的凝聚激励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学校群体的精神目标和支柱,被每一个个体所认同,对个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而使个体产生归属感,使学校的管理形成凝聚力,在这种校园文化的感召下,每个校园人为维护学校的整体文化传统而不断自我激励和完善,主动投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学校的管理发挥出强大的整体效应。4、校园文化的规范作用。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起着规范校园人言行的重要作用

13、.优秀的校园制度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建设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和团队精神的文化体系,让每一个校园人都能认同,并能自觉遵守,充分发挥成员个体的潜能。二、校长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包含着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营造、参与校园文化的校园人,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校园文化的客体,就是指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主要指校园的育人形态、严明的校规校纪、治学风格、办学手段等.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的表现,是它的综合素质的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随着课程的多元化,随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14、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我们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舞台和空间。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关键人物是校长。校长的理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都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方面,所以校长不仅要有办学个性,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要有创造力,还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成为一种教育的影响,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要管理者,一所学校能不能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充满希望又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校长是关键.(一)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领导者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如何发挥呢,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权利影响实现。一个好校长应该成为一个

15、教育家,首先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或者说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一个学校的领导对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校长职责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那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教育家。其次,要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制度,转化为操作性措施,使其体现在管理过程,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之中.第三要对实现教育理念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另一方面:通过非权利影响实现。校长作为校园文化的领导者,校长自身的素质和品格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校长的人格、品格、价值取向,对学校影响很大,起着导航作用。校长的品格、人格以及自身具有的某些潜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校文化产生一定

16、的影响。校长宽厚,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则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校长注重学习研究,则学校学术氛围浓厚.(二)校长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校园的文化建设首先是一个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要有自己的办学追求,而这种理念和办学追求基于对自己学校的感情,基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基于自己对学校情况的理性的分析,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都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案例:北京名校史家小学卓力校长在“和谐教育”理念下,提出“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的校园文化理念。北京二中牛晓华校长“空气养人”理念下,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校园文化.北京府学小

17、学校长提出“做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在它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无不体现出来。(三)校长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学校的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以及对办学理念的追求,要化为所有教师理念和追求。校长的作用就是把这种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一个学校领导怎么能够营造出自己的校园文化,这就是一个具有教育家风范的学校领导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具有教育家风范的学校领导应该实践的问题。一个学校的文化,它需要很长时间的孕育、氤氲、发展,形成一个育人的氛围、育人的文化。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我们校长的真正使命。 (四)校长是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并不是把它放在嘴上“口号化”,而是将它一点一点

18、地渗透进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规范中。要切合学校的实际,要在和教师、学生、家长不断的交往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校领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成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自己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例如对新的课程改革这一理念的践行,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而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情景设置,提倡知识的综合,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提倡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校长应当是这场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角,他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去审时度势,充当急先锋,与时俱进,全身心地投入,引

19、领教职工参与实践。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不清,运用不当把校园文化概念与学校文化概念混淆。在一些专著和文章中,把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概念混淆,一会用校园文化,一会用学校文化,把这两个概念等同。因此校长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运用也是非常混乱的。 (二)缺乏系统,简单等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以学校一堵墙、一个角落、搞一些赶时髦或应急性活动,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校园、教师的环境布置有的等同于学校班级活动。有的学校一到开学或某一节日,学校组织各年级、班级布置校园、教室并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布置”等评比活动,学生和教师为了在活动中获得好评或者获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真心投入

20、,教育效果不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整体设计构思和脉络,有的甚至杂乱无章,很难体现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三)缺乏内涵,流于形式校园文化建设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二是由于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搞“政绩工程。这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但内涵不深, 成效不大.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 却是以应付上级的有关活动为目的, 组织不够科学严谨, 看起来轰轰烈烈, 但说教型的偏多, 没有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层次、多内容特点,

21、 没有从拓宽学生知识面, 改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四)缺乏特色,个性化不强注意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 却缺乏特色与活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使全体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 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五)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人文关怀当前, 中小学校师生普遍认为校园

22、文化建设只是某些人特别是主管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事情, 与学校其他部门如行政、后勤等部门没有什么关系。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 执行的严肃性不强, 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意识, 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其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 但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队伍不够广泛和强大. (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物质的, 是有形的校园建设, 包括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环境美化等.一是校风建设, 包括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等, 是精神的,

23、是无形的。当前, 在中小学校普遍重校园建设,轻校风建设。如在建设目标上, 把文化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 请专家去设计校门, 装饰花坛, 装修会议室等; 而学生行为规范的建设则降为次要目标, 对校风、班风建设的要求不具体。如果说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躯壳, 那么校风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风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无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校风不正, 再美的校园也会失去它的光彩.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片面认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 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根本原因. (七)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潜课程作用认识不足 现在不少中小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只花钱而不产生效益的事情。事实上, 校园文化潜课

24、程的内容, 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影响。校园里几乎到处都是潜课程, 如, 校园里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内容, 都是潜课程的教材。有些学校只注意宣传表彰那些学习上的精英, 宣传的初衷是激励在校生去努力学习, 但是由于宣传上的片面性, 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考不上大学就不光彩, 客观上起着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八)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和连贯性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的师生、一任任的校领导的共同的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25、当今突出的问题是一任校长一个样,任职三年便走人,想在三年的任期之内见成效,是非常困难的。(九)校园人际关系文化往往得不到重视 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一词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中

26、的一种谋略,也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是最高层位的;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是实践理念的具体内容;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艺术,是理念与方法的一种融合,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特征。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试图寻找解决的良策,基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性思考,提出以下基本策略供校长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参考.(一)以人为本,理念先行策略用先进的理念为统领, 明确指导思想, 努力创建和谐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 深层地研究本校实际, 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 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的一件大事.在校

27、园文化建构中,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统一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与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广大教师、特别是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主动、自主的参与、建构、调整和提高,在自主建设、自我实践中受到教益、锻炼,但强调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相反,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对这些活动既要给予大力支持,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建设校园文化,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 以“ 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理念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

28、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 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 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 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 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 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 既要传授学生知识, 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 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 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 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策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 注重实效,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职代会、学

29、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 齐抓共管; 要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 定期考核评价, 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 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 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 所以, 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 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 善于发挥人的潜能, 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社会要求的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管理规律,因此各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都

30、有共性,但由于学校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也有各自的特性,故需要发展个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只有发展个性、特殊性和多样性,才能弘扬各自的优势、潜力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个人和整体的素质水平,这就需要把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起来,具体体现在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校特色。(三)抓住关键,形成风气策略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中要抓住关键因素,抓点带面促进整体风气的形成。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 促

31、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四)强调主体,形式多元策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的作用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主体的积极参与,载体的多元有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 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 切合各地实际, 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 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反对形式主义。(五)

32、整体统筹,结构优化策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系统论作指导,要有整体的构架,通盘布局,就像撰写的一篇好文章,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有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通过不同的构成表达出来,形成和谐的整体。环境是育人“土壤”, 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 更要突出“软环境的培植, 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环境设计要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 形成独特的

33、人文氛围, 使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六)抢占阵地,引领网络策略 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 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 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 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 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 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弘扬主旋律, 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 就要加强研究, 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

34、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 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七)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策略 文化发展如同现实发展一样,时时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这是我们讨论继承和创新原则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根据这一原则,文化继承和创新有三种形态,既对某些内容和形式都已经陈旧,并且已经失去了生命活力的文化,我们应给予淘汰、去除:保留某些仍有“合理存在”性的文化形式,革新其内容:在文化营造时,对一切有利于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生活发展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要大力提倡,使之发扬光大。学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现实教育形成的优秀传统,使之发扬光大,但我们又不能不把握新的时代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八)科研导向,提升品位策略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基础教育研究者及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 一定要调整思路, 更新观念,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 尽快出台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及实际指导意义的比较完善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评估体系及实践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